论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章:我国现代设备管理的改革历程第四章: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呈现了新的趋势,不再是狭义上的设备技术的管理,而是更广义的生产力的管理,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设备是一个工厂的灵魂和获得利润的源泉,所以工厂的一切制度和运作方式都应以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中心.而确保设备能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人才.所以设备的管理方式是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行的关键.
任何制度规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和经营利润,而不是为了装饰,繁杂的各种制度有时不仅起不到发挥其预期的目的,而且还妨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还减退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那么有一个契合实际的管理理念是多么的重要呀。
设备管理的意义
为使设备寿命的费用达到最大经济的程度,而将适用于机器设备的工程技术,设备和财务经营等其他职能综合起来考虑。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护,改造,更新直至保费)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中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和资金运动状态。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推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成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金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等经济管理。设备管理,即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有联系,相互统一的。
我国现代设备管理的改革历程
解放以来,我国工业交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从事后维修、计划预修到综合管理,即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现代管理3个发展阶段。
一、经验管理阶段(1949~1952年)
从1949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前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交企业一般都沿袭旧中国的设备管理模式,采用设备坏了再修的做法,处于事后维修的阶段。
二、科学管理阶段(1953~70年代)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实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展了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时,也全面引进了前苏联的设备管理制度。根据“计划预修制 (IIIIP)”的模式建立各级设备管理组织,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骨干,按照修理周期结构安排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推行“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等一整套技术标准定额,把我国的设备管理从事后维修推进到定期计划预防修理阶段。由于实行预防维修,设备的故障停机大大减少,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工业骨干建设项目的顺利投产和正常运行。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左”的错误思想泛滥,使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设备管理工作也蒙受了重大损失。当时,经济建设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重生产轻维修,挤掉设备维修,制造;重使用轻管理,设备管理机构被撤消,管理制度被废弃,“小马
拉大车”,随意拼设备。其结果,导致设备大批失修、损坏,企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以后,1962年开始了“三年调整”,直到文化革命之前,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纠正了挤维修、拼设备的错误,恢复和发展专业维修工厂和配件生产工厂,整修了遭到严重损伤的机器设备,恢复各种规章制度,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很快得到好转,设备管理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同时在“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方针的指导下,广大职工还创造了“专群结合,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三好四会”、“润滑五定”、“定人定机”、“分级保养”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好经验、好办法,使我国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在“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的改进和发展。
三、现代管理阶段(80年代至今)
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国际上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出现了重大发展。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失去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好时机,设备管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我国发展经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一些企业和行业率先起步,引进国外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途径。比如,1979年9月,机械工业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召开现场会,推广该厂试行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PM)”的经验。同年10月,机械工业部又派人去印度参加1979年国际设备工程会议,了解国外设备管理发展状况。
从1979~1982年,该部先后在长春、株洲、银川、北京等地举办企业设备科长学习班,介绍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TPM等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一批企业试点推行,摸索经验。航空工业部从1980年开始连续举办设备综合管理培训班,用3年时间把所属企业的设备,副厂长、总工程师、机动科(处)长轮训了一遍。编译出版了“国外设备工程译文集”系统介绍国外设备管理。并且总结出171厂等抓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典型经验广为宣传,普及现代设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此同时,许多行业、地区也逐步开展了这项工作。
1981年4月,国务院领导对人大副委员长胡珏文先生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作了重要批示。从此,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设计、试制、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