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及其具体类型;
2、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
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并指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1、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009年天津卷《管子·小匡》译文: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
2、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疾,憎恨;摄,传唤。)
——2009年上海卷《沈周》译文: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
3、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译文: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嫁给了我,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作归),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敛,通“殓”,指给死者穿衣入棺),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后,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了她,可以知道我的贫困了。
4、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007年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基础巩固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有如下几种类型:
标志一:用“者”、“也”表判断。
⑪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
(3)粟者,民之所种。(……者,……。)
(4)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
标志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断。
⑪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标志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⑪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3)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标志四: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标志五:主谓直接表判断。
(1)刘备天下枭雄。(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C )
A.梁,吾仇也……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一言以蔽之 D.臣本布衣2.下边“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C G )
A.是年谢庄办团练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D.惟命是从
E.海瑞言俱是 F.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G.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3.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①③④⑤⑧⑨⑩)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②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④晋鄙嚄唶宿将。
⑤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⑧环村居者皆猎户。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常借助于介词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表被动。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见(受)……于……”表示被动。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见”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为”“为……所”“为所”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用介词“被”引出。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无任何标志。
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强化训练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
己而(申甫)瘗(yì:埋葬)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010年山东卷《申甫传》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三、省略句
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归结起来,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有七种形式:
⑪省略主语。有四种情形:
一是承前省略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二是蒙后省略
如:(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三是自述省略
如:(吾)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吾)手自笔录,(吾)计日以还(之)……(吾)录毕,(吾)走送之。
四是对话省略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乐)。”
⑫省略谓语。这是文言文中比较多见的,现代汉语里则较为罕见。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承前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二是共喻省略(即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省略),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⑬省略宾语。
常见的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动词宾语省略,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二是介词宾语省略,如: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渐怍,不敢与(之)较。/竖子不足与(之)谋。
⑭省略介词。
尤以“于”的省略为多见,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也有其它介词省略的情况,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