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三十六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上焦证:栀子豉汤证(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的感觉。 ▪ “不得眠”——“卧起不安”
▪ 提示:晚上明显,早上要轻。
▪ 《黄帝内经》:“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 夜甚”。
.
12
▪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 “必”——肯定 ▪ “反复颠倒”:烦躁不安、坐卧难安 ▪ 失眠则是反复转侧
▪ “心中懊憹”: ▪ “憹”同“惱” ▪ 《文字集略》“心内结恨也”
▪ 此条讲“伤寒”误治,传变阳明病湿 热证候的上焦证(栀子豉汤)
▪ 关键:虚烦、心中懊憹。
.
6
▪ “伤寒发汗”
▪ “伤寒”——表病
▪ 治疗原则——“发汗”:麻黄汤
▪ “温服八合,温覆微似汗,不须啜粥,余 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
7
▪ 麻黄汤:注意脉象变化 ▪ 发汗用频服法:每两小时服用一次。 ▪ 注意:发汗后,脉浮缓(脉浮弱、脉浮细
▪ “病人旧微溏”:太阴病或者厥阴病
▪ “旧”——以前经常,
▪ “微溏”:大便不成形,但又不是水样便 之类,次数也不会多,大概就是一天1到2 次。
▪ 提示:中焦虚寒为主。
▪ 禁止使用栀子豉汤
.
18
.
19
.
4
▪ 《脉经》单独列为一条: ▪ “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
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 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 腹满者,栀子厚朴汤。”
▪ 成无己版本、《金匮玉函经》、孙本《伤 寒论》、宋版《伤寒论》“辨发汗后篇”
.
5
▪ 修正:
▪ 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 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 之。(宋76)
《<伤寒论>通解》 第三十六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上焦证:栀子豉汤证(一)
.
1
▪ 阳明——共邪:“热” ▪ 更善夹杂 ▪ 1.湿——阳明病湿热证(分三焦) ▪ 2.瘀——阳明病瘀热证 ▪ 3.宿便、宿食——阳明病里实证
.
2
▪ 阳明病湿热证候 ▪ 关键 ▪ 1.舌苔:多是厚腻苔,色黄 ▪ 2.脉象:多数滑脉 ▪ 3.满闷——湿热内阻
▪ 2.第81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 不可与服之。”
.
10
▪ 证候病机:阳明湿热上焦证。 ▪ 1.误治伤津,热邪内生 ▪ 2.津液不化,变成湿邪
▪ 说明:栀子豉汤有中焦湿热。
▪ 阳明湿热证是三焦湿热,只不过是有所侧 重,但是,都会兼有中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 “虚烦、不得眠”——湿热扰乱神识 ▪ “虚”? ▪ 1.与“实”相对,无宿便燥屎 ▪ 2.修饰“烦”:心烦的时候,心中一种空洞
▪ 加上炙甘草二两,以养. 中焦津液。
15
▪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 湿邪变严重
▪ 加生姜五两 ▪ 针对:太阴阳明合病、以太阴病呕吐为主
的证候。
.
16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 可与服之。(宋81)
▪ 此条讲“栀子汤”的禁忌:病人旧微溏者 。
.
17
▪ 服用“栀子汤”之后,患者出现便溏、次 数多,“不可与服之”。为什么?
.
3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 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 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 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 豉汤主之。(宋76)
▪ 存在错简:“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 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并非第76条内容,而 是与第74、75条相关。
),改为桂枝汤。
▪ 说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等, 不需要“温覆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
.
8
▪ “吐、下后”
▪ 为什么? ▪ 误诊误治——雪上加霜:表里津液亏损,
警惕传变
▪ “虚烦、不得眠”:是里病。 ▪ 三阴三阳的哪一病?
.
9
▪ “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的方证:
▪ 1.以方测证: ▪ 生栀子苦寒,而豆豉是微温
.
13
▪ 综上所述: ▪ 阳明病湿热证的上焦证候,以“虚烦、不得眠,
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为临床症状,仲景以“栀 子豉汤主之”,以清除上焦湿热。
.
14
▪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 《灵枢》:“少气不足以息”
▪ 少气:呼吸微而无力感,或者说少气懒言 ,
▪ 短气:气息急迫。
▪ 病机:损伤津液,机体不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