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呕者,热烦而气逆也,加生姜以散气,降逆 止呕。呕,则气为热搏逆而不散者,辛以散之 可也。
伤寒下后,因心烦腹满,果卧起不安者,栀子厚 朴汤主之。(79)
• 下后,但腹满而不心烦,即邪气入里为里实; 但心烦而不腹满,即邪气在胸中为虚烦。既烦 且满,则邪气壅于胸腹之间也。满则不能坐, 烦则不能卧,故卧起不安。与栀子厚朴汤,吐 烦泄满。
栀子干姜汤主之。(80)
•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261)
•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39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词解 《医宗金鉴》:未经汗吐下之烦,多属热,
谓之热烦;已经汗吐下之烦,多属虚,谓之 虚烦。不得眠者,较烦尤甚,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恼也。烦,心烦也;躁,身躁也。身之 反复颠倒,则谓之躁无宁时,三阴死证也。 心之反复颠倒,则谓之懊恼,三阳热证也。 懊恼者,即心中欲吐不吐,烦扰不宁之象也, 因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所致。既无 可汗之表,又无可下之里,故用栀子豉汤顺 其势以涌其热,自可愈也。
• 太阳病误治后使无形邪热蕴郁胸膈,留扰 心胸。郁热扰心,轻见心烦不得眠,心烦则 不能闭目静心,“眠”指睡觉,闭目。因为 心烦,瞪着两个眼睛,不闭眼。“若剧者”: 就是严重一点的,“反复颠倒”:碾转反侧, 坐卧不宁。“心中懊恼”:心中烦郁,无可 奈何。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 之。(77)
• 栀子和淡豆豉相伍, 宣郁清热,开胸膈之郁闭, 令胸膈之热外达, 热去则不扰心, 心烦懊恼 皆除。
服法:上二味,一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 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为二服,温进 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 生姜豉汤主之。(76)
• 少气者,热邪伤气也,加甘草以益气并清宣 郁热。少气,则气为热搏散而不收者,甘以补 之可也。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 子豉汤。(375)
• 下利后不烦,为欲解;若更烦而心下 坚者,恐为谷烦。此烦而心下濡者,是邪 热乘虚,客于胸中,为虚烦也,与栀子豉 汤,吐之则愈。
方解
• 栀子:性苦寒, 泻火除烦,清透郁热 ,善于 消泻心、肺、胃经之火邪。
• 豆豉:辛甘微苦寒,气味俱轻,既清表宣热, 又和胃降气。
•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 之。 (77)
•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 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 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 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 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1)
为邪在里。此表里俱有邪,犹当双解之。若发汗
攻表,表热虽除,而内热益甚,故躁而愦愦,反
谵语。愦愦者,心乱。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
则血不行,更发热而躁烦。
此表里有热,若加烧针,则损动阴气,故怵惕 烦躁不得眠也;若下之,里热虽去,则胃中空 虚,表中客邪之气乘虚陷于上焦,烦动于膈,使 心中懊恼而不了了也。舌上苔黄者,热气客于胃 中;舌上苔白,知热气客于胸中,与栀子豉汤, 以吐胸中之邪。
患者发病之时曾在外院查肺功能、 胸腹部CT均无异常,生化全项示血脂 升高,心电图ST-T段改常。患者家居6 楼,家属恐有不测,遂就诊于工作室。 视其颧赤,表情痛苦,纳差,小便黄 大便干,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
诊断:不寐 证属:虚烦证 处方:栀子豉汤化裁 方药组成:栀子10g 淡豆豉10g 白术10g
本证邪热侵犯的部位当是胸膈和胃,虽无病 邪结聚,但邪热留扰是存在的,故见心中懊 憹,但按之心下(胃脘)濡而不硬。胃不和则 卧不安,故见失眠等症。余热留扰,气机阻 滞,轻则胃脘部(即心中或心下)胀满不适, 甚则窒塞感或疼痛。气机阻滞的程度与邪热轻 重呈正相关。
伤寒条文
•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 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76)
• 栀子:苦寒,清热除烦;厚朴:苦温,行气消 满;枳实:苦寒,破结消痞。
• 豆豉为宣透之物,此证邪热内陷较栀子豉汤证 深。但未形成阳明腑实,不用大黄。
服法
•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栀子干姜汤主之。(80)
证型 病机
主证
治法
方 药 鉴别要点 条文

虚烦不眠

栀子豉 郁
汤证

心中懊憹

心中结痛



胸中窒


舌上苔

阳气

渴饮汗出


白虎加 人参汤
明津 燥两

时时恶风 背微恶寒
气 生

热伤
舌燥

脉洪大
阴水
渴欲饮水

猪苓汤 虚热
小便不利


内互
脉浮

热结

栀子 心中懊憹 76 香豉 病在上焦 77
78 221 228 375
方为:栀子10g 淡豆豉10g 竹茹10g
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香附15g 川芎15g 麦芽15g
生龙牡各30g 甘草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共7剂
后患者家属就诊时,提及此患者,诉其 服7剂后,诸症若失。
栀子色赤象心。味苦属火。性寒导火热之 下行。豆形象肾。色黑入肾。 制造为豉。 轻浮引水液之上升。阴阳和。水火济。而 烦热懊结痛等证俱解矣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28)
• 表未罢而下者,应邪热内陷也。热内陷者,则 外热而无手足寒;今外有热而手足温者,热虽内 陷,然而不深,故不作结胸也。心中懊恼,饥不 能食者,热客胸中为虚烦也。热自胸中熏蒸于 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与栀子豉汤,以吐胸 中之虚烦。
成无己注解
• 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谓之虚 烦者热也,胸中烦热郁闷而不得发散者是也。 热气伏于里者,则喜睡,今热气浮于上,烦扰阳 气,故不得眠。心恶热,热甚则必神昏,是以剧 者反复颠倒而不安,心中懊恼而愦闷。懊恼者, 俗谓鹘突是也。《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 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郝万山注解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 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 反谵语。 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 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1)
• 脉浮发热,为邪在表;咽燥口苦,为热在经; 脉紧腹满而喘,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阳受气于胸中,发汗若下,使阳气不 足,邪热客于胸中,结而不散,故烦热 而胸中窒塞,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 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 伤寒五六日,邪气在里之时,若大下后,身 热去,心胸空者,为欲解。若大下后,身热去 而心结痛者,a结胸也;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 b虚烦也。结胸为热结胸中,为实,是热气已收敛 于内,则外身热去;虚烦为热客胸中,未结为 实,散漫为烦,是以身热不去。六七日为欲解之 时,以热为虚烦,故云未欲解也。与栀子豉汤以 吐除之。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证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太 阳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证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 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 汤主之。(228)
•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 栀子豉汤。(375)
•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76) •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
朴汤主之。(79) •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石膏 大汗烦渴 26
知母 时时恶风 168
169
人参 病在中焦 170
粳米
222
甘草
猪苓 小便不利 223 茯苓 病在下焦 224
319
滑石
阿胶
泽泻
温病条辨 • 条文: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黄,寸脉 盛,心烦懊恼,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 焦证,栀子豉汤主之。 注:(1)A.温病二三日,或已汗,或未汗,舌微 黄→邪已不全在肺中矣。B.寸脉盛,心烦懊恼, 起卧不安,欲呕不得→邪在上焦膈中也。 (2)在上者因而越之→故涌之以栀子,开之以香 豉。 • 栀子五枚捣碎,香豆豉六钱水四杯,先煮栀子 数沸,后纳香豉,煮取二杯,先温服一杯,得吐 止后服。
气而退黄。
服法
•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 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393)
• 病有劳复,有食复。伤寒新瘥,血气未平, 余热未尽,早作劳动病者,名曰劳复。病热少 愈而强食之, 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 阳相合而病者,名曰食复。劳复,则热气浮越, 与枳实栀子豉汤以解之;食复,则胃有宿积, 加大黄以下之。
川芎10g 枳壳1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共3剂
二诊:(12月7日)服药后腹中烧灼减轻, 余症仍在。
栀子15g 淡豆豉15g 柴胡15g 枳壳30g 香附15g 陈皮10g 赤芍15g 厚朴10g 川牛膝30g 桂枝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共4剂
三诊:(12月11日)患者觉腹部烧灼感 明显缓解,憋气烦躁好转,无需将头 伸出窗外,夜间可睡3-4小时,鼻腔仍 干,小便色正常,大便调。舌淡红, 苔薄腻。
• 枳实栀子豉汤,则应吐剂,此云覆令微似汗 出者,以其热聚于上,苦则吐之;热散于表者, 苦则发之。《经》曰:火淫所胜,以苦发之。 此之谓也。
服法
•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 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 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 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猪苓汤证的鉴别
• 中焦有寒,脾虚便溏之人应慎用 或禁用。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医宗金鉴》: • 伤寒身黄发热者,设有无汗之表,宜用麻黄 连翘赤小豆汤汗之可也;若有成实之里,宜用茵 陈蒿汤下之亦可也;今外无可汗之表证,内无可 汗之里证,故惟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也。伤寒身 黄,胃有瘀热,当须下去之;此以发热,为热未 实,与栀子柏皮汤解散之。 • 栀子和黄柏:清热利湿退黄 • 甘草:甘缓和中,和缓苦寒之性,不损脾胃之
丸药不能除热,但损正气。邪气乘虚留 于胸中而未入深者,则身热不去而微烦, 与栀子干姜汤,吐烦益正气。苦以涌之, 栀子之苦以吐烦。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 益气。
寒热并用体现。
服法
•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去滓,分 二服。温进一服,得吐 者,止后服。
禁忌
凡用栀子汤,病人久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1)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
鉴 别: 虚烦: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
热; 实烦: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
语、潮热; 阴烦: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
睡,脉微细沉伏。


张某,男,75岁。12月4日初诊,患者 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入睡困难, 烦躁,即便睡后,未及5分种因胸闷憋气而 醒,醒后觉腹部烧灼,鼻孔干燥,时时以 水扪之,憋气时吸氧不能缓解,必须伸头 于窗外,张口呼吸方能缓解,全身症状缓 解后,卧床3-5分后,上述症状复现,反反 复复,痛苦之情,莫可名状。
栀子豉汤证
伤寒论
栀子豉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 心中懊憹,按之心下濡, 心烦不得眠,起卧不安,饥不 能食,欲呕不得呕,舌稍红, 苔薄黄,脉数或小滑。证情较 重者可见发热,胸中窒或心中 结痛。
病机
栀子豉汤证属余热留扰胸膈和胃的证候。称 其余热,提示邪热不盛,因此温病学中本证 亦见于热邪初传气分,说明邪热尚未炽盛。病 邪侵犯的部位,称其胸膈,是指病邪虽在里, 但非深积肠胃,有向外向上达泄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