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1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这些关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同遵守,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则得到法律的保护。

所有制在权利或法权上的反映就是所有权。我们认为所有权就是(财)产权。

也有人认为所有权与产权不同:所有权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产权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对所有制和所有权内涵的理解或许太过狭窄了。仅仅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是不够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除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以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归谁支配、归谁使用以及发挥这些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

2主体与客体

二、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基本原理的再探讨

(一)所有制是一切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社会制度及变革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制(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那是同义反复。”[3] 90而且,所有制作为“生产工具的分配”,一方面“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3] 97-99,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生产关系,构成特定的经济制度,成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即是一部所有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所有制范畴无疑成为研究人类生产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所以,在整个历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者“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

(二)所有制始终是和人与人关系但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的研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都是同时表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统一的范畴,并且是通过逐层作用传递和循环推进,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和再

生的。

(三)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多种类型的所有制,一种所有制关系具有多种不同的实现形式

首先,马克思明确地把原始所有制区别为三种主要形式,即:“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其次,马克思还对一种所有制类型中的多种实现形式进行了研究。以亚细亚所有制类型为例,其被分为四种形式,即:家庭型、扩大成为部落的家庭型、通过家庭之间相互通婚而组成的部落和部落的联合型。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点:一是在这个时代新出现的占有经营关系,并非所有制性质变化,而属于“所有权借以实现的形式”[6] 714变化;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别人所有资本的代表”[7] 427,是“别人的资本管理人”或“单纯的经理”[7] 493;

三是这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变化,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具有很大的进步性,甚至是未来社会主义建立的一种途径。

(四)所有制变革必须以生产力发展为客观依据和进步性标准

(五)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不能对它作孤立、抽象的研究

一定社会阶段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决不能脱离开生产关系对所有制作抽象、孤立之研究。这在后来的所有制改革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这个观念也应该成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六)“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写道,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后,“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过,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的。

三、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误解和附加观点的剔除

(一)把所有制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财产归属关系,抛开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人为加快所有制变革进程

我国所有制变革上的失误在解放初的合作化运动中就有所表现。从那时起人们就把所有制变革简单地理解为财产归属关系的改变,片面地做“私有制改造”的文章。由于把所有制变革视为单纯的财产关系改变,因而也就使变革脱离了生产力的客观依据,成为可以由人主观地设计和推进的过程,甚至完全能够按照领导者的愿望而不断加快。

为了实现片面加快所有权形式变革的推进,传统理论还煞有介事地提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反作用论”,实则是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唯意志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严重歪曲,同样应当加以澄清。

(二)采取教条和机械式的思维套搬公有制“产品经济”的设想,对商品经济

和市场调节持排斥态度

(三)抽象地谈论所有制更替的一般次序,提出所谓公有制“过渡”道路,盲目追求公有制形式“升级”和“全民化”

(四)把公有制性质与其实现形式混为一谈,主张一种形式的发展,将公有制形式的改变说成是“复辟”、“倒退”

四、改革实践对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以追求资产效率为目标,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三)国有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提高对全社会经济的控制力

(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非是绝对对立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规范社会经济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

(六)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五、产权理论

现代产权理论

1、什么是产权?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解释,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的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产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产权是物品所有者“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

(关于产权含义的其他说法: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

阿尔奇安认为,产权是人们在稀缺资源条件下使用资源的适当规则。

《产权与企业制度分析》作者认为,产权就是对物品和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后,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权。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产权的行使并非是无限制的,产权使行为人在交换中形成明确的预期,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

中国对产权大都的说法是,资产拥有者对他的资产拥有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自由的转让权。

2、什么是产权的特征?

产权的排他性。产权的排它性意味着两个人不能同时拥有控制同一事物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