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10课梨园春秋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必修三教材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讲述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演变和表演特点。

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剧种、表演技巧和梨园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演变,掌握其主要剧种和表演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戏曲表演技巧的掌握,如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工和表演特点。

2. 教学重点:戏曲的历史演变、主要剧种和梨园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戏曲表演视频、戏曲脸谱、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引发兴趣。

1.1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段戏曲表演有什么特点?”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戏曲的历史演变、主要剧种和表演特点。

2.1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2.2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剧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3. 实践: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剧种,了解其特点,并进行简单表演。

3.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2 各组进行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2. 内容:1)戏曲的历史演变2)主要剧种3)表演特点4)梨园文化七、作业设计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对我国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戏曲表演技巧的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更多戏曲表演,了解不同剧种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戏曲社团,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戏曲表演技巧的掌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精品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精品课件

比女人更美的男人
梅兰芳第二:李玉刚
李玉刚,中国当红 男旦,一位来自吉林省农 村的小伙子。
在2006年7月中国国 家电视台CCTV—3深受 老百姓喜爱的“星光大道” 节目中获得年度季军,成 为当之无愧的平民偶像。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戏曲的萌芽 2.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 所3. 瓦舍(瓦肆)——宋代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4. “南戏”——两宋之际,完备的戏曲形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 剧 开 山 鼻 祖 程 长 庚
——
第10课 梨园春秋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同光十三绝》
自左至右: 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 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 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 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戏曲的起源 ■元杂剧与昆曲 ■“国粹”京剧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傩”、“梨园”、瓦舍、“南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 nuó(原始宗教歌舞)——戏曲的萌芽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贵州傩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唐玄宗
梨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亦称随驾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 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 舞的场所。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三)PPT课件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三)PPT课件
第十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 生和发展历程,说 明其艺术成就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傩戏
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 唱、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 一起表达了对鬼神、上天的敬仰。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西厢记》插图 17
四、百戏之祖——昆曲
18
1、特点: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表演以载歌载 舞为主要特色。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
种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 之祖”
19
汤显祖《牡丹亭》
20
五、国粹─京剧 1.形成条件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统治者支持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兴科举,文人社会地位低下。
2、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 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14
3、元杂剧的特点
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场景更替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和王实甫(《西厢记》)。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
傩傩戏戏面面具具
6
• 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 “舞鬼”
• 江西萍乡傩舞队在表演 “耍傩神”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8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 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 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 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 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共39张)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共39张)PPT课件
角色:生、末、净、旦、丑
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13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4
京剧: 徽班进京 徽调 融合吸收京剧(国粹)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傩”的发展
三星堆铜人面具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 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四、昆曲——百戏之祖
• 鼎盛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 地点:江南昆山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 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 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 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42页)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发展:明中叶后全国性剧种 影响:对都京产生剧深、远川影剧响、,湘被剧称、为越百剧戏、之黄祖梅戏15

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doc

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doc

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材分析:《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三)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戏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网络信息、观看影视剧作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思考,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等剧种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唤醒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如何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六)教学方式竞赛式、探究式、讨论式,讲解和观看戏剧短片等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设置3个环节:昨天——回顾梨园,侧重于课本知识的吸收;今天——关注梨园,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并与现实的结合、由此引入第三个环节即明天——展望梨园,思索中国戏曲的出路。

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元杂剧、明清传奇等代表性戏曲形式。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十章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形式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古代戏曲艺术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感受古代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元杂剧、明清传奇的代表性作品及特点。

难点:分析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分析各个时期的戏曲形式及其特点。

(2)元杂剧:详细讲解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如《窦娥冤》、《西华山陈抟高卧》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3)明清传奇:介绍明清传奇的发展,以《牡丹亭》、《长生殿》等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风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选择题、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脉络2. 元杂剧代表作品:《窦娥冤》、《西华山陈抟高卧》等艺术特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等3. 明清传奇代表作品:《牡丹亭》、《长生殿》等艺术风格:古典主义、唯美主义等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戏曲起源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B. 汉代C. 唐代D. 宋代A. 《窦娥冤》B. 《西华山陈抟高卧》C. 《长生殿》D. 《汉宫秋》2. 简答题:请简要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点。

历史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历史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1)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北京地区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被称为“雅部”的昆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 人喜爱;二是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2)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娱乐需 要促使北京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舞台。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 —“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 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大傩之舞
2、傩的发展
(1)在原始社会: 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在先秦时期: 为国家礼仪所吸收,称为傩仪。(为什 么被国家礼仪吸收) 天子和诸侯认为其能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课后设计:
思考京剧如何革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请你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京剧革新 的措施和办法。
本章内容结束
(1)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2)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3)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 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 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2、产生过程
(1)对秦腔、昆曲等诸腔调兼收并蓄,并大量融进了北 京语汇。 (2)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 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3)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 经成熟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华文化》第三章“梨园春秋”部分,内容包括戏曲的历史发展、角色分类、表演艺术、经典剧目欣赏等。

具体涉及教材第10课“梨园春秋——京剧艺术概述”,详细内容为京剧的起源、四大名旦、表演特点、脸谱文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戏曲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表演特点和脸谱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京剧的历史发展、角色分类和经典剧目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戏曲表演道具。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角色分类、表演艺术等,穿插讲解脸谱文化。

3. 实践:分组让学生模仿京剧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霸王别姬》为例,分析京剧表演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绘制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京剧艺术概述2. 内容:京剧的起源与发展角色分类:生、旦、净、末、丑表演艺术:唱、念、做、打脸谱文化:色彩、图案、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霸王别姬》为例,分析京剧表演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答案提示:从角色表演、唱腔、脸谱、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京剧表演的模仿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其他经典京剧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三章第十课《梨园春秋》,内容包括戏曲的历史发展、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以及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特色介绍。

详细内容涉及戏曲的起源、演变,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以及戏曲脸谱、服饰、道具等艺术元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 通过学习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地方戏曲的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戏曲的历史发展,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戏曲表演视频、戏曲服饰、道具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戏曲的历史发展、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戏曲表演,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梨园春秋》中的经典片段,讲解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戏曲表演中的唱腔、动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2. 内容:(1)戏曲的历史发展(2)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3)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4)地方戏曲的风格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戏曲的历史发展过程。

(2)举例说明生旦净末丑的角色特点。

(3)分析京剧和越剧的表演艺术特色。

2. 答案:(1)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唐宋时期的繁荣,元明清时期的成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2)生:男性正面角色,如武生、小生;旦:女性正面角色,如花旦、刀马旦;净:花脸,如大花脸、二花脸;末:老年男性角色;丑:喜剧角色,如文丑、武丑。

必修三第10课

必修三第10课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 汇总没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展示的准备。
同学们要用120%的激情投入到交流
合作中,不要放过这个解决问题的机会, 使你自己有更大的收获。
精彩展示或点评!(25分钟)
要求:
1.把小组合作的成果以声音洪亮,态度大 方,分析思路清晰,展示给大家,本组其 它同学能适当拓展、补充。积极应对其它 小组的质疑。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 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 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 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 工弟子的代称.
第十课 梨园春秋
学习目标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合作学习(5分钟)
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 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二、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 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历史原因: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市民阶层壮大;
黄梅戏《女驸马》 ⑷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⑸民间艺人的努力。
木偶头
南戏行头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兴盛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者《感天动地窦 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2)特点 A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结合 B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戏台
明代声腔
2、昆曲的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 深刻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 无乐不舞; 声腔婉转,极其细腻, 格律、宫腔极其考究; 故事至情至性.
成为融诗、乐、歌、
舞、戏于一炉的表演 艺术

第10课 梨园春秋 理科班 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理科班 必修三
第十课
课标要求:
梨园春秋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形成:
1、原始社会:傩仪——戏曲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更多的戏 曲因素 3、唐代:歌舞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 性、戏剧冲突
4、宋代:南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形成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 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 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 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二、成熟——元杂剧、明清昆曲
1、元杂剧:
2、明清昆曲: • 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 • 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惊叹”百戏之祖”—曾经的“国剧”昆曲 昆曲的兴盛
宋代 南戏
历史原因:政治经济重心南 移,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出 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 瓦肆。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 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 础上形成了。
二、成熟——元杂剧、明清昆曲
1、元杂剧: • 原因: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文人地位低下,借戏剧创作宣泄不满。 • 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 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 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代表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窦娥冤》:窦娥7岁被父买给 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后死 了丈夫。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 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 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 妻,窦娥不肯,后张驴儿想毒死 蔡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转而诬告窦娥,官府见钱眼开, 窦娥受了重刑,为婆婆免于受刑, 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在赴法场 的路上,她对天地大加斥责。窦 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 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她的 父亲为她昭雪报仇。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4.宋代: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 之际浙江温州一带流行“__南__戏___”,其用多种手段演出完整的 故事情节,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兴起: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 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 着中国古代戏曲的__成__熟___。 (3)代表人物及作品:__关__汉___卿___《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 《西厢记》。
栏目 导引
【图解识记】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教材知识补遗】 脸谱的三大特点 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程式化的
图案。脸谱多种多样,红脸表现忠义耿直,白脸表现奸诈多疑, 蓝脸表现性格刚直,黑脸表现性格严肃,金脸表现威武庄严, 黄脸表现勇猛、暴躁,紫脸表现肃穆、稳重,银脸表现奸诈多 疑或威武庄严,绿脸表现勇猛莽撞。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一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 霸和尚,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官府, 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 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这 便是①南戏作者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现实撰写为戏文上演,以 此伸张正义的例子。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易错提醒】 傩是古代中国戏曲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 古代戏曲的成熟;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误区警示】 京剧与元杂剧
京剧虽叫“京剧”,但它并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 的,而是以南方的徽调、汉调为主,整合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 而形成的。所谓“京剧”是指它是在北京形成的。元杂剧标志 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但元杂剧在元代之后就衰落了,它与 京剧关系不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剧《窦娥冤》剧照 京剧《定军山》剧照
京剧《窦娥冤》剧照
京剧为何称为国粹?
因为京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 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 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做、念、唱、打于一 体的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 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 缩影。它被传播到国外后,很快就被各国所认可 和瞩目。中国京剧在音乐、唱腔、表演、伴奏、 化妆等方面的独一无二性和它的普及性,使它理 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源头: 傩——傩仪——傩戏
梨 园 春 秋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产生的原因: 市民娱乐兴起
南戏
南戏的特点: 贴近百姓,揭露黑暗 兴盛 原因 特点: 京剧: 徽班进京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 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多种表演形式,戏曲的成熟 融合吸收 京剧(国粹) 徽调
杂剧
列表归纳南戏和元杂剧的兴起的背景、剧种特点及其影响
剧种 兴起 时间 南戏 两宋 之际 兴起 地点 浙江 温州 以及 福建 泉州 一带 北方 兴起的背景 剧种特点 成就

工商业发达 城市经济繁 荣,民间表 演技艺十分 兴盛。 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 大,知识分 子地位低下 统治者喜爱
体制较自由,剧 我国戏剧开 本结构可长可短, 始形成。 各个角色都可以 唱,有接唱、同 唱、多人合唱等 多种形式。 将诗词、歌唱、 对白、音乐、舞 蹈等多种表演形 式结合在一起; 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角色配合。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 位低下。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 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京剧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①明清时期的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②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剧种竞争的场所
③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辰(1790)成为京剧发端的契机
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吗?它是怎样形成的?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诞生的前奏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 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京剧形成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是京剧 形成的主要原因
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 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 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 代往下传 ……
杂剧 元朝
标志我国 戏剧已经 完全成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探搏、饮食 剃剪、织画、令曲之类 。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 以备演唱,雅部及昆腔,花部为京腔、秦 腔、弋阳腔、梆子腔、 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谈班。 —— 清钱泳《绿源丛话》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 处,每日演剧。 ——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戒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 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你知道下列剧种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吗?
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汉剧、京剧 河南、浙江、广东、安徽、 湖北 、北京
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 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 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江西的现代傩舞
补充: 宋代南戏
展为 指 ?什 出 么这 在种 这戏 一曲 地流 区行 戏的 曲区 获域 得, 了并 很说 大一 发说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哪些因素促成了宋代南戏的形成?
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②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出现 ③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综合的趋势

艺术特 征
表现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 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 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 度等表演的总称。

综 合 性 念 做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 “开打”。
唱 念


《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
『发散思维』 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 候,中国戏曲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不断的 发展。
(2)两朝的统治政策,都把中原文人处于低层, 使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只能通过戏剧来宣泄。 (3)文化观念:正统汉族文人不重视小说、戏剧 等,主要精力在科举,而蒙古族、满族思想不同, 重视小说、戏剧,并大力支持,甚至参与其中。 还保护艺人等
2.傩的发展 傩
傩仪 中国戏曲源头之一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 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 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 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 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演员 巫师 傩——傩仪——傩戏 娱神 巫术仪式 娱人 戏剧表演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 的是什么? 娱乐演艺场所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 的主要原因。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⑶.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 哪一种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 能。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⑷.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 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中国戏剧的源头在哪里?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傩”产生的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 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 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 认为是“鬼”、“怪”在 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 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 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 术仪式——“傩”。
三星堆出土的铜 人面具,是迄今发现 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昆曲——百戏之祖 • 鼎盛时期:明中叶到清中期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 发音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 舞为主要特色。 • 地位: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 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影响。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 元代著名杂 剧作家,最 有影响的作 品是《西厢 记》。表现 了当时青年 男女反叛传 统礼教的心 声对元杂剧 《西厢记》插图 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 别;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 分支;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 或粗框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丑一般在鼻梁、两 眼之间画一块白粉,属喜剧角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净
正净
副净

毛净 副净
宋代南戏的名称因何而来?
因流行区域而得名。这种戏曲流行在南方浙 江温州以及福建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宋代南戏有什么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宋代南戏
南戏——赤桑镇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京剧的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 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 名艺人。 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 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京剧的艺术特征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