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元化理念 构建大调解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多元化理念构建大调解格局
——江干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多元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经验
江干区是杭州5个老城区之一,面积10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4个镇,108个社区、14个村,户籍人口32.8万。说到江干,在社会管理上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市场多,现在还有各类专业市场57家,每天的人流量和物流量都很庞大。二是流动人口多,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就有34万,超过常住人口。三是征地拆迁多。杭州正在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发展,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地铁一号线、东站枢纽、丁桥新城等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都在我区范围并涉及到我区大量的征地拆迁。近年来,我区在城市化推进中立足于主动预防,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推进社会稳定工作从积极应对向有效防范转变、矛盾化解从集中化解向常态化解转变,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区的社会稳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决策,在主动排查预防上下功夫
1、风险评估在前。区委、区政府在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实施和出台之前,对征地拆迁、市场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以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部门会诊等形式进行风险评估,全面分析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较好的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和重大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2、超前介入为先。建立了“三层三方”信息研判机制,在区级层面,建立由区信访联席办、区维稳办、区公安分局和事发地构成的信息研判机制;在街镇层面,建立综治信访、派出所、社区(村)联合研判会商机制;在社区村层面,建立社区村负责人和治保主任、社区民警联动协商机制。通过研判会商,矛盾纠纷的规模和性质得到有效控制。
3、群众利益至上。制定了《社区居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行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严格落实领导接待日和首问责任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办好“12345”区长公开电话,“12345进社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坚持整体联动,在构建工作格局上出实招
1、基础平台构筑好。依托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司法所和社区(村)综治工作站,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滚动推进的方法,全方位、多层面地“拉网式”排查“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久调不决的征地拆迁、市场经营管理、企业欠薪等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
2、基层网络健全好。高度重视调解组织网络的建设,积极吸收具有群众基础、法律素养的人才加入调解员队伍。目前全区各级调委会共有197家,人民调解员共999人,其中街镇调委会8家,调解员70人,村居调委会118家,调解员667人,企事业调委会69家,调
解员257人,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调委会2家,调解员5人。
3、防范预警实施好。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建立了社区(村)每半月一次、街镇每月一次、全区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在经常性排查的同时,还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2007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52件,调解成功5350件。
三、坚持创新引路,在多元化解矛盾上创新意
1、警民联调节约资源。长期以来,群众在遇到突发性纠纷后,往往习惯于向110求助。然而,根据有关调解条例,公安机关已经受理的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不得介入。这就导致公安机关大量警力投入到民间纠纷的调解中,而人民调解却没有充分地发挥能量,也使得群众解决纠纷的行政成本大为增加。我区在杭州市率先建立了警民联调中心。自警民联调推行以来,共调处警民联调案件1494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诉前联调减少诉累。2009年,区法院按照区委关于建立“大调解”体系的要求,成立“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工作室至今共办结案件2100余件,调撤率达74%。2010年调解工作室积极尝试在辖区四个街道建设覆盖49个社区的调解服务网络。同时,朱学军受聘杭州电视台“和事佬”栏目,深入纠纷一线参与电视调解,被市民评为杭州市首届“十大金牌和事佬”。
3、民间联调发掘民力。根据市、区推进社区(村)“和事佬”协
会工作要求,2009年至今,我区共成立“和事佬”协会108家,“和事佬”人数达2096人,累计调解纠纷876起。我区在九堡镇成立了“老娘舅之家”,为人民调解员提供学习交流、疑难会诊、学术探讨、课题调研、听证观摩的平台。目前“老娘舅之家”已帮助基层调解员解决疑难、重大纠纷25起。
4、专业联调破解难题。在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中,我区根据各社区经济发展状况、人员构成、地理位置、法律需求等因素,将现有社区分为老小区型、撤村建居型、新建商品房型三类,派驻不同特长的律师进驻,最大限度地发挥律师特长。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律师值班1750人次,解答法律咨询达2228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2份,化解矛盾纠纷92起,实现了“民有所求,律有所为”的共赢目标。
四、坚持完善制度,在工作机制建设上求长效
1、建立了牵头抓总统揽机制。发挥区委政法委(维稳办)、区信访联席办的牵头抓总、指挥调度的作用,牵头开展了“矛盾纠纷化解月”活动,集中全区力量,区、街镇、村社三个层面的化解率均达到预期目标,彻底化解了因凯旋路征拆进京上访的谢某、范某,因运河综保工程行政强迁进京上访的章某、金某,因东站枢纽工程拆迁进京上访的陈某。
2、建立了综合预警联调机制。在各街道、镇建立150人的维稳信息员队伍、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20人的信访维稳劝返队伍,通过开展走村访户、宣传政策法规、排摸不稳定信息、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和预测社情民意动态等活动,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同时,积极发
挥维稳办的预警预告、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和指挥部执法组的工作指导和协调,定期召开稳定形势分析会议,研究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处置工作。
3、建立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了维稳、公安、信访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在区维稳、信访、公安三家联动的基础上,街镇一级形成综治委、派出所、信访科联动,村社一级形成治保主任、调解员、巡访队员联动。先后妥善处理了文晖铭苑变电站建设、草庄火灾事故、景华中学建造围墙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4、建立了重点专案经营机制。巩固和发展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好经验、好办法,正确运用法律,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采用一人一策、一案一策的方法化解,全力破解矛盾纠纷利益群体的串联现象,先后化解应某某、张某某等多起积案,成功处置近年来影响较
五、收获与体会
我区坚持多元化理念,注重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采用全新思路,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1、在于抓早抓小,靠前化解。我区坚持条块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面“拉网式”专项排查。充分发挥街道、镇民情联系机制作用,通过分片走访、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确保不留排查盲点和死角。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遂一分析研判,按突出程度和问题性质分门别类进行化解。我区还主动邀请国家信访局接访司有关负责人到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