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重叠式的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动词重叠”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动词重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09d0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0.png)
(五)、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动词重叠,它可以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共有AA、A一A、A了
A、ABA
B、AB了AB这几种形式,它一般用在语气比较轻松
的口语场合中,大家下课以后一定要记得复习哦!”
十、课后作业
每三人一个小组,各组成员先分别用动词重叠式介绍自己周末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一起设计一个周末活动计划,下次上课的时候向全班同学汇报,看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十一、板书设计
学习看电视听音乐打球休息看书
① AA A一A A了A
看看看一看看了看单音节动词重叠
听听听一听听了听
② ABAB AB一AB AB了AB
学习学习学习一学习学习了学习双音节动词重叠
休息休息休息一休息休息了休息
经常发生过去发生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多,总体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氛围较好;在教学中,学生回答。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的习得偏误考察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的习得偏误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6283b7d49b89680203d8254b.png)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的习得偏误考察
多年来,量词重叠式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对象。
在语言本体方面,有关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研究较为透彻,但就其范围和形式、附加色彩意义及语用价值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
在二语习得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对汉语量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考察及偏误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针对国别化习得情况的考察暂时还未出现。
笔者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出现量词重叠式偏误的留学生国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出现的偏误率最高。
因此,本文以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韩国留学生的习得情况。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学者在量词重叠式本体和二语习得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研究重点。
第二章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对量词重叠式进行了概述。
第三章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测试问卷中的相关数据,从量词能否重叠、重叠范围及条件、重叠形式、名、动量词重叠式的句法位置、对具有附加色彩义的量词重叠式回避使用情况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的偏误情况。
第四章在前几章节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留学生习得量词重叠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师对中高级中学在教学内容设计、语法规则讲解与练习等方面的建议。
第五章为结语,主要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性及不足之处。
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研究
![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25a209844769eae009edf9.png)
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以英语为母
![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以英语为母](https://img.taocdn.com/s3/m/c0e11d1ede80d4d8d15a4fc8.png)
错 :他 们个 个地走 了进 来 。 对 :他 们一个 个地 走 了进来 。
一
题 。而且这 些 词的 重叠形 式类 别较 多 ,有 不少 学 者 已经对 其 重 叠 形 式 和表 达 的语 法 意义 做 了详 尽 的探 讨 ,例 如 王 丽 媛 的 《 数 词 、量 词 、数 量词 语 的重 叠》 、李 宇 明 的 《 论 数 量 词语 的复 叠 》 等 ,也 有 学 者简 单分 析 过产 生这方 面偏 误 的原 因 ,却 少有 区 分 国别 化 的具体 研 究 。事实 上 ,每个 学 习者 由于其 母语 或 第 一 语 言 的不 同 ,在 学 习 第 二语 言时 产生 的语 言迁 移现 象 也不 尽 相 同 ,因此 ,对 国别 进行 区
2 0 1 6年 1 0月
西部皮革
文化与探索
数 词 、里 曰 词 、数 量 词 重 叠 的 偏 误 分 析 及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 —
以英 语 为 母 语 的 学 习者 为 例
杨 虹
( 四川 大学 文学 与新 闻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 要 :量词 、数 词 、数量 词重 叠是 汉语 中的 常见现 象 ,也是 一 种特 殊 现 象。 它有 多种表 现 形 式 ,且 不 同的 重 叠方 式表 示不 同的语 法意 义 ,因此 ,这部 分 的学 习对 于外 国留 学生 来说 , 、 确 实是 一 大难 点。但 是 我 们 不 能轻 易放 弃 它 ,而是 要找 出偏 误 出现 的 原 因,并且有 针 对性地 教 学 ,从 而达 到提 高汉语 水 平 的 目的。 关键 词 :量词 ;数 词 ;重 叠;偏误 ;对 外 汉语教 学
重 叠形 式时 产生 偏误 。偏 误是 指第 二语 言 学 习者 在使 用 第 二 语 言 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性重叠构式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性重叠构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16d4c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4.png)
对外汉语教课中的动词性重叠构式研究
“V 了 V”是平时生活中常有的口语构造,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知识 , 我们将其定义为构式。
本文在对该构式零件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了该构式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等问题 , 而且力争能在对外汉语教课方面作出贡献。
经过对留学生学习“V 了 V”构式的状况进行剖析 , 总结出了相应的论点和教学建议 , 以期对此后的对外汉语有关教课供给有益帮助。
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文
体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V 了 V”构式 , 而且说了然本文的选题缘
由和价值意义 ; 接着简单介绍了对于动词重叠、“V 了 V”构式以及对外汉语教课中“ V 了 V”构式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最后说了然本文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语料根源以及创新之处。
文体部分包含第一章到第三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对于“v 了 v”构式的本体知识 , 经过对其零件的逐个剖析 , 使读者可以更为深入仔细地认
识构式自己 ;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 V 了 V”构式的语法功能及句法应用。
经过从认知角度剖析了“V 了 V”构式的有界化、主观化 , 经过从其语义条件和句法条件来剖析在实质应用中应当注意的要素 ; 第三章主假如将“ V 了 V”构式与现行的三本对外汉语教材相联合 , 来剖析留学生在学习“V 了 V”构式时简单碰到的困难以及原由。
第四章主假如结论部分 , 经过对“ V 了 V”构式的本体以及实质运用的剖析 , 分别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和建议。
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研究
![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6524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6.png)
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研究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研究名词和量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成分之一,它们通常在语言中的使用中都是相互独立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名词和量词却会发生重叠现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语言现象。
一、现象概述名词和量词的重叠指的是在表达某一事物的数量时,一个名词和一个量词被合并成为一个词,成为一个新的名词。
例如,“头发”“备用衣服”“片儿星”等,都是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现象。
二、形式特点重叠现象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词与数量词可以通过音变缩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词汇。
另外,在部分语言中,重叠现象还表现为通假字和异体字的运用。
三、语言现象1.历史、地域差异古代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现象比现代汉语要多,而这种现象在各方言中的分布也互不相同。
例如“八月十五日”在南京就可以说成“八月十五”,而在北京不能这样说。
2.时态、形态差异另外,名词和量词的重叠还可以变形成不同的词常,常常用于表示时态、形态的变化。
例如,“红花儿”可以变形为“红花儿开”“红花儿谢”。
3.情感意义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现象在一些情感类词语中也很常见,例如对爱慕的表达中,把“鱼儿”与“水草”合为“鱼水之欢”等。
四、影响及研究1.语言教学名词和量词的重叠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构成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进行外语教学时,需要适当地介绍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运用。
2.文学语言名词和量词的重叠在文学语言中也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技巧,可以丰富作品的语境,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3.涉猎范畴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学、音韵学等多个涉猎范畴。
未来,我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一步探讨,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名词和量词的重叠现象是汉语中一个特有的语法现象。
它不仅给语言学习和交流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人文内涵。
我们应该不断地关注、研究这种现象,不断丰富和完善汉语语言文化。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fde59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8.png)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使用多个相同或相似的量词。
例如,“一点点水”、“许多许多人”、“一大片片树叶”等。
近年来,语言学界对量词重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研究表明,量词重叠往往具有强调的功能。
通过重复使用量词,说话者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数量的大小或强调某一特定的数量。
例如,“很多很多人”比“很多人”更强调人数的众多。
这种强调功能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其次,量词重叠还可以表达一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多个相同的量词可以暗示说话者对数量的不确定或模糊。
例如,“一点点水”可能表示水的数量非常少,而且说话者并不确定具体有多少。
这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可以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此外,量词重叠还涉及到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一些语言中,量词重叠的出现与特定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密切相关。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名词之前使用两个相同的量词可以表示一种“每一个”的意义。
这种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量词重叠的语言规律。
总之,量词重叠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强调、不确定和模糊等语用功能。
研究量词重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律。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语言中量词重叠的现象,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并探讨其与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从而丰富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课堂量词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课堂量词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a0864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5.png)
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课堂量词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创新和改革,但是部分学生在初中级阶段学习汉语量词时,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易混淆词语的使用、量词的选择不当等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进一步探究初中级阶段汉语量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能力和效果,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提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教学的探究,探究优化量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究初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方法和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和分析现有量词教学模式和方法,总结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 探究量词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等,并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3. 研究基于情景和语境的量词教学策略,并回顾和分析该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4. 对量词教学的评估进行研究,包括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及评估结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方法进行。
1. 文献研究: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提取有关量词教学策略和方法等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案例等。
2. 实地调查:对初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量词教学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当前量词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提取有用信息。
3. 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对量词教学情况的看法和意见,以了解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4. 教学实验:采用控制实验组设计方式,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量词教学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以进行对比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一些优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16ddcfff00bed5b8f31da7.png)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重叠形式、语法功能和意义、专书方言研究等方面,描述概括汉语重叠的研究概况,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标签:汉语重叠研究综述一、引言(一)研究概况汉语重叠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下面通过两个表格宏观介绍一下重叠的研究概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汉语重叠研究的重点为动、形两大词类以及各重叠现象的综合研究,动、形之外的词类研究仍然比较少。
从纵向看,近十几年来汉语重叠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上,尤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共时研究上,而历时研究、汉外对比研究的论文成果不太丰富。
(二)重叠的分类现代汉语重叠分为完全、不完全重叠,构词、构形重叠,变形、不变形重叠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情况:朱德熙(1982)提出了顺向、逆向重叠,李宇明(1996)提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等,孙景涛(2008)将重叠分为双向重叠、裂变重叠。
刘丹青(2012)区分重叠为原生重叠与次生重叠。
一般认为,刘丹青(2012)的分类对了解重叠的来源及其形态本质、语法意义等具有创新性。
二、各词类的重叠研究(一)动词重叠1.演变历程何融(1962)提出: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使用动词重叠的情况。
据考证,汉朝出现了极少数的动词重叠使用情况,动词重叠真正产生在唐宋时期,但此时也仅单音节动词可重叠。
在明清时期,动词重叠开始具有调量的语法意义,并从此开始逐步的过渡到现代汉语中进行使用。
汉语重叠的格式和语法意义基本固定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運动时。
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观点:(1)仅限于AA式,包括ABAB式。
代表人物有:李人鉴(1964)。
不少语法教科书都持这一观点。
(2)包括AA、A一A 、A了A、A了一A四式。
代表人物有:范方莲(1964)、刘月(1984)、房玉清(1992)等。
(3)除了AA、A一A 、A了A、A了一A的四种形式外,还包含A着A 着和AABB。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6520a7933687e21af45a959.png)
(四)表示动作行为连续不断地发出
这个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是“黑岛镇山南头小学
在量词重叠表示人或事物数量众多的基础上,人
13 名教师”,小主语看起来是量词重叠“个个”。此 们再对其用法进行扩展,用来表示动作行为连续不断
处的“个个”是“每一个”的意思,它本身并不能表 地发出。量词重叠在表示这种意义时,都是用作状语。
一个个体,意思相当于“每一(个、只、条……)”。 直接把它放在动词前,甚至放在句首。例如 :
通常用来强调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
(3)权与势的“网”看起来编得严实,似乎可畏,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语空语类语法研究”(W2015105) 作者简介 :1. 金依璇,女,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2. 袁庆德,男,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
57
只要我们群起而攻之,勇于戳破它,把条条蛀虫抖落
44
出来,“网”失去抵挡能力,蛀虫也就无计可施了。(《福
44
建日报》,1982-05-07)
44 4
于执掌了民国大权。(陈廷一《蒋氏家族全传》)
此处的“种种”是“多种”“各种”的意思。
(三)表示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
1. 在主语中作定语
词重叠,而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同时,
这种用法的量词重叠所修饰的中心语大都是双音
语法学界对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语用功能、生成机 节的词语,偶尔也有单音节的。例如 :
制的论述也有所不足。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 上谈谈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示人或事物,它的后面显然是省略了中心语“教师”。 例如 :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研究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b29840ccbff121dd36837d.png)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研究
形容词重叠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其中单音节形容词数量较多,在生活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过语料库的考察和对留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使用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时,存在较多问题。
鉴于此,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博雅汉语》、《风光汉语》中收录的单音节形容词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单音节形容词及其重叠式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充分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结合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及其重叠式习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教材中单音节形容词及其重叠式进行考察,最后根据习得情况和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对教材的编写和对外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教学提出建议。
以期能够丰富对外汉语教学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并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最重要的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这一语法点。
全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探究。
第三章,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使用情况考察。
第四章,教材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考察。
第五章,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编写及教学的建议。
第六章,结语。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量词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量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0a8d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1.png)
量词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 力,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量词的用法。
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01
02
03
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 量词教学的质量,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量词的用法。
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和情景模拟 等方式,增强学生对量词 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量词教学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文化和社 交习惯,促进跨文化交流。
ABCD
提高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量词教学,留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数量、时间、 空间等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服务对外汉语教育事业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育提供有力支 持,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鼓励学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量词, 创造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员的语言 运用能力和语感。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量词研
07
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跨文化交际中的量词教学
量词习得与认知机制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量词的使用差异,提 高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
探讨留学生在量词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为量词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促进跨文化交流
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消除 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促 进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正 确使用量词。
04
量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
量词的基本语义特征
量词的分类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物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如“个”、“只”;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如“次”、“回”;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如“天”、“小时”。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授汉语的动词重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授汉语的动词重叠](https://img.taocdn.com/s3/m/93fcc3bef121dd36a32d82dc.png)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授汉语的动词重叠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教科书和大部分的汉语词典里,一向认为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少量、轻微、婉转”等意思。
有一位日本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 (1)*老师在研究研究汉语。
在日本的某个中国语学会上,有位大学的汉语老师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2)*老大爷,我来帮你开开窗户。
写(1)这个句子的学生认为既然动词重叠表示“婉转”,那么对老师表示尊敬时就可以用。
(2)的作者也是错认为用了动词重叠,语气就可婉转。
另外,下面的句子的“看看”也绝不是表示“少量”。
(3)你好好看看你写的作业,里边有多少错别字!在英语和日语里,同一个词重叠,只表示强调。
如果我们还认为汉语的动词重叠就表示“少量、轻微、婉转”的话,只能使外国学生产生混乱,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好动词重叠。
1. 汉语动词重叠表示的意思本稿主张,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不定量”和“部分完了”,从结果上看,动词重叠根据动作者的意志,动作的量可以是“少量”或“多量”。
(4)我想看看你的照片。
(4)的“看看”根据说话人的意志,“看”的时间也许长,也许短。
时间的长短主要由“我”来定。
“部分完了”是指,动作只是局部的完了(end),量是不定的,没有明确的终点(goal)。
(5)a 电视机我修了修,修好了。
b 电视机我修了修,没修好。
(5)的“修”重叠后,只是“修”的动作告一段落,也许到达了终点a,也许没有达到终点b,所以它表示的是“部分完了”。
2.汉语的动词重叠为什么能表示“少量、轻微、婉转”等意思?汉语中的动词大部分只表示动作,不带结果。
所以动词后一定要接补语或其他成份,这样才能使句子具有完整的意思。
因为动词后不接任何成份的话,其动词表示的是“无限的量”(没有终点),这样和重叠后的表示“不定量”的动词相比,重叠后的动词会让人觉得量少。
(6)a *你等。
b 你等等。
(6)a 的“等”表示永远地等下去。
b 的“等等”是到说话人回来为止,“等”的时间也许长也许短,但直觉上比起a 来讲要短。
对外汉语中如何教授动词重叠
![对外汉语中如何教授动词重叠](https://img.taocdn.com/s3/m/7bf61d0fec3a87c24128c483.png)
对外汉语中如何教授动词重叠对外汉语如何教授动词重叠班级:130304 姓名:张凝丹学号:3213001189摘要: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动词词形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汉语的口语交际中经常会使用到动词重叠的形式。
汉语的动词重叠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这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本文试着从动词重叠式的形式、语法意义、动词重叠的条件等方面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如何教授动词重叠。
关键词:动词重叠对外汉语教学一、明确动词重叠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清楚明确教学内容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课件设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在对外汉语动词重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动词重叠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较为简单,其重叠形式为:(1)“AA”式:看看、说说、听听、猜猜、尝尝等。
(2)“A 一 A”式: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尝一尝、猜一猜等。
(3)“A 了 A”式:看了看、听了听、坐了坐、笑了笑、尝了尝等。
(4)“A 了一 A”式:看了一看、听了一听、坐了一坐、尝了一尝等。
这些重叠形式都是动词在组合关系中发生的形态变化,它们表达意义各有不同。
“A 了A”是“AA”的完成式,表示已然状态。
而“A 一 A”本质上和“AA”是一样的,“A一A”可看作是“AA”的语音扩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AA”式和“A 一 A”式。
试比较以下两组句子:(1)你出门的时候叫叫我。
你出门的时候叫一叫我。
(2)我们明天去看看小王吧。
我们明天去看一看小王吧。
通过以上两组句子的对比,我们发现,“AA”和“A一 A”可以自由地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并不会造成语义上的差异。
因此,“AA”和“A 一 A”是同一语法单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说话语气上,“A 一 A”比“AA”显得要要郑重一些。
所以,在动词重叠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跟学生讲清楚这一点。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情况则较为复杂。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加强量词复现的对策探析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加强量词复现的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a77821b90d6c85ec3ac6c2.png)
生准确而得体地 运用 量词 有所 帮助。但在 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初级 阶段 , 要 讲 清量 词搭 配 的理 据则 是 不现 实 的。原 因 有
二: 一是课 堂教学时间有 限, 教学 内容丰 富 , 不可 能在单个 量
词的讲解上 花 费较 多时 间 ; 二 是此 时 留学 生 的汉 语水 平 有
影 响到对外 汉语 初级阶段的量词教学 , 导致课 堂教学 中用于 量词学习的时间不充足 , 内容不全面 , 练习和再 现严重 缺乏 ,
教程 》 ( 修订本 ) 为例 , 其初级 阶段的教材三册六本 7 6 课共 出
现各类量词 1 l 7个 , 从课文 、 生词 、 注释 、 语法、 练 习各 部分 的
至三本教材 。
加强量 词 的语 义教 学是对 外汉语教 学研 究者们 解决 目
前量词教学 困境 的较为一致 的看 法。毫无 疑问 , 在 对外汉语
教学过程 中 , “ 从词 源 分 析 角度 引 进 量词 的本 义 及 引 申线 索” 【 l , “ 让 学 生 领会 某 个 量词 所 映 射 的文 化 内涵 ” 1 2 1 1 o l , “ 使学生对量词 的语 义有整体的认识” j I ∞, 这 当然 能对 留学
语文 学刊
2 0 1 4年 第 1 O期
对 外 汉语教 学 初 级 阶段 加 强量 词 复 现 的对策 探 析
。唐 晋 先
(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 2 1 0 1 0 ) [ 摘 要] 对外汉 语教学 初级阶 段的量词教学 普遍存在复现率低、 讲练不足等问题。加强量词复现无疑
有 助于对外汉语教 学初级 阶段 的留学生对量词 的感知 、 理解 、 巩 固和运 用。 实际教 学 中应结合语 法、 生词 、 课 文的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单音量词重叠习得情况研究——以“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单音量词重叠习得情况研究——以“](https://img.taocdn.com/s3/m/c4c3b17c14791711cd79173e.png)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5), 681-687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5089Study on the Overlap Acquisi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Single Volume Words Based on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Taking “One” as an ExampleShuang Bai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Received: August 12th, 2019; accepted: August 27th, 2019; published: September 3rd, 2019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overlapping “one” of the single volume word “one” as an example, and uses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to investigate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ingle-volume word overlap of foreign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the “one” of the single-qualifier “one” is a medium-lower level, and the er-rors are mainly the confusion between “one” and “each” and “every”. Based on this result, the pa-per analyzes "one", "each" and "ever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teach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KeywordsHSK, Dynamic Composi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ingle Volume Words, Overlap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单音量词重叠习得情况研究——以“个个”为例白爽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东烟台收稿日期:2019年8月12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3日白爽摘要本文以单音量词“个”的重叠式“个个”为例,使用北京语言大学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了外国留学生单音量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cec6cd80eb6294dd886cff.png)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Adjective Overlapping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eaching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bstract: Adjective overla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the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djective overlapping, including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types, conditions, voice changes,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analysis the errors that foreigners m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Key words:Chinese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目录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 (1)(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 (1)(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 (4)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 (4)(一)AA的变调 (4)(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 (5)(三)AABB的变调 (5)(四)A里AB式变调 (5)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 (6)(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6)(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6)(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7)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8)(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 (9)(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 (9)(三)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 (10)(四)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 (10)(五)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 (11)(六)缺少“的”、“地”、“得” (11)(七)重叠残缺和赘余 (12)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12)(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 (12)(二)教学原则的选用 (13)(三)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13)(四)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五)从留学生角度分析出的对策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7)汉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重叠的类型繁多,语音变化多样,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量词重叠本体研究及其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量词重叠本体研究及其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d6907e7998fcc22bcd10d5d.png)
、
参照朱德熙的《 语法讲义》 . 量 词 是 作 为 黏 着 词 一 直 放 在数 词 后 面 的 。根 据 吕叔 湘 、 朱德熙 、 黄伯荣 、 廖 序 东 等语 言学 界 前 辈 们 对 量 词 的 整理 与分 类 显 示 : 在 以“ 个、 条、 只、 枝、 根” 等为代表 的个体 量词 , 以“ 对、 双、 串、 群、 批” 等 为代 表 的集 合 量 词 . 以“ 身、 手、 脸、 桌 子、 地” 等为代表的临时量词 , 以及 以 “ 丈、 尺、 里、 米、 亩、 斤、 两、 公分” 等 为 代 表 的度 量 量 词 。 还有 以“ 次、 趟、 遍、 下、 眼” 等为代表 的动量词 , 以及复合量词 , 如 “ 吨海 里 ” 、 “ 人次” 等, 在 这 六 类 量 词 的 分类 上 , 学 者 们 是 没 有 异 议 的 量 词 重 叠 的形 式 有 哪些 。 . 一直以来 . 学 界 争 论 不 在这里 . 笔 者 将 量 词 重 叠 的形 式 概 括 为 “ A A ” 、 “ 一 A A ” 、 “ 一 A — A” 、 “ 一 A又 一 A” 四种 。 以 往众 多学 者 的研 究 一 般 认 为 . 量 词 重 叠 的形 式 为 “ A A” . 当A A 与 数词 “ 一” 搭配在 一起 . 就 构 成 了 量 词 重 叠 的 其 他 形 式: 一 A— A或 省 略 一 个 “ 一” 之后 的“ 一 A A ” 量 词 重 叠 后 也 相 应 地 增 加 了 一 些语 法 意 义 .如 表 示 “ 每 个” 、 “ 每一” . 表“ 多量” 。 表“ 稍微 、 少” 等 。 在脱 离语 境 进行 解 读 的情 况 下 . 以上 关 于 量 词 重 叠 语 法 意 义 的 解 读 都 有 各 自合 理 的地 方 。 但若 是结合具体语句 . 就 会 发 现 量词 重 叠 的语 法 意 义并 不是 固定 的 结 合 以 往 的 研究成果 . 笔者认为 . 量 词 重 叠 的语 法 意 义 概 括 起 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重叠式的习得研究
量词重叠形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量词重叠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量词重叠形式及其习得顺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教材中量词重叠形式的总结和分析,找出量词重叠形式在教材中所处的教学位置,并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等级划分》中的一级词中的量词在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找出这些量词的重叠形式的习得顺序。
最后设计调查问卷,以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和昆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生为调研对象,找到不同等级的学生学习量词重叠形式的习得顺序。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第二章研究综述,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总结和分析,包括量词重叠的定义、句法特征以及量词重叠形式的教学,其中量词重叠的句法特征包括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以及句法语义限制。
而对量词重叠形式的教学的总结则分为两部分叙述,一是量词重叠形式的教学,二是量词重叠形式的习得。
第三章量词的定性和分类,对量词重叠的分类,量词重叠的条件以及量词重的形式类型做出总结。
第四章教材中量词重叠形式的考察,对《博雅汉语》(第二版)初级、中级、准中级、高级,四个系列的教材进行总结,找出其中出现的量词重叠形式并将这些量词重叠形式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等级划分》进行对应,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第五章基于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对《等级划分》中量词的重叠式习得顺序的考察与分析,把在《等级划分》一级词中出现的量词在语料库中对其重叠形式进行检索,找出在不同等级中具体量词的习得顺序。
第六章基于调查问卷的习得
情况分析,在设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错误率排序法和蕴含量表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出量词重叠形式的习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