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方案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15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连锁经营管理
专业代码: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岗位
(一)职业领域
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根据零售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如下。
表1 职业名称、代码及资格证书对照表
(二)工作岗位
1、连锁门店作业岗位(收银、理货等一线作业岗位,毕业后1年内)
连锁门店收银、收货、理货、防损等一线作业技能;
2、连锁门店店长岗位(连锁门店店长、助理店长,毕业后2-5年)
连锁门店供销存信息分析、员工、客户关系等日常管理、日常控制、公关推广、组织协调技能;
3、连锁企业总部职能主管岗位(采购部主管、配送部主管、运营部主管、信息部主管、人力资源等,毕业5年之后)。
连锁总部店铺开发、店铺运营、组织采购、人力资源、信息处理综合管理技能;
(三)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针对岗位群的调查分析结果,与零售行业专家、连锁企业技术骨干及一线人员、课程专家及资深教师共同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表2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连锁企业商品管理、营运管理、顾客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核心能力为:连锁企业商品管理能力、营运管理能力、顾客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
1.知识结构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2)具有较好的外语知识、能查阅并看懂软件产品的英文说明书和资料;
(3)具有相关的数学、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必要的网络和办公软件应用知识;
(4)了解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知识;
(5)了解市场营销应用知识;
(6)具有门店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供应链的基本知识;
(8)具有基本的管理、法律、会计、商品学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
(1)能够熟练操作收银机;
(2)能够迅速装袋并文明迎客和送客;
(3)能够按要求核查订货单、填写收货清单并核对商品规格数量、拒收不合格商品、账务处理;
(4)能够根据货架和顾客动线陈列商品并及时补货;
(5)能够利用EAS设备进行防损、消防等器械操作;
(6)能够监督考核导购的工作表现,及时反映员工动态,并对导购进行培训;
(7)能够进行营销策划、促销宣传;
(8)能够有效与供应商、总部的沟通与协调;
(9)学会商圈调查分析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
(10)学会制定营业目标,对分店的现场作业指导改善;
(11)学会制定采购方式,开发商品货源,制定销售价格,商品组合和定位;
(12)学会信息处理、收集后方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达到信息中心。
3.职业素养
(1)具有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工作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坚强、吃苦耐劳;
(3)能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与技能;
(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5)具备细心对事、诚信待人、注重清洁的职业素养;
(6)具备供应商、员工、顾客与企业共赢的职业思维。
六、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实施“双证制”教育,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要获得连锁经营管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可以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如下表所示。
表3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七、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是:确定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通过对市域知名企业的调研,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就业方向课程模块和职业证书达标课程模块六部分组成。
(一)公共基础课程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确定本专业需要的科学人文素质,在学院层面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实现文化浸润、人格养成。
(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按两种方法构建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一是从连锁企业提炼出共性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成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二是考虑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能力,开发进阶式基础课程,确保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效果,如用《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和《市场营销实务》支撑《第三方物流》课程,增加学习进阶,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体现”为原则。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
对接体现”为原则。
主动适应连锁企业对人才竞争力的要求,以“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设计与运营能力”构建学习领域课程,选择大型超市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如《市场调查与预测》、《门店开发与设计》、《门店运营实务》、《仓储与配送中心管理》。
(四)素质拓展课程
可以是学习领域性质的课程,也可以是通识性质的课程,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包括院级和系级两级平台,院级素质拓展课程主要是通识性质的课程,对于不易设计成教学情境但又是人才培养必须的各类课程内容可以纳入到系级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五)就业方向课程
利用校外基地的实际岗位,与企业、基地合作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走向职场、融入社会的自主就业能力。
这是动态的课程模块,每个年级以当年实际合作的课程为准。
(六)职业证书达标课程
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原则。
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原则,设置《商场模拟操作系统》课程,强化职业证书考试教学内容,提高职业证书通过率。
本专业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的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对照如下表所示。
表4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对照表
八、主干课程设置
(一)课程名称:管理基础与应用
学时:总学时56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20)。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建立客户基本档案、开发潜在客户、保留现有客户的技能
主要内容:管理思想;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团体与沟通;客户调研与客户资料分析;客户开发、客户维持。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平时10%,学习情境60%,终结性考核30%。
(二)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学时:总学时56学时(理论学时44、实践学时12)
课程目标: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的模拟训练,使学生们掌握会计实务手工操作的基本技能。
主要内容:凭证的填制、审核,各种帐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平时10%,学习情境60%,终结性考核30%。
(三)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实务
学时:总56学时(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40)
课程目标:能够根据市场调查信息合理制订营销策略;能够跟踪销售进程、组织实施销售方案;能够进行销售谈判;能够制定销售计划和销售预算;能够积极配合销售部门开展工作;能够建立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妥善处理客户
投诉;能与质量部门沟通产品质量信息并提出改善意见
主要内容:市场分析、营销导论;根据市场调查信息合理制订营销策略;分销渠道建设、实施销售方案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平时10%,学习情境60%,终结性考核30%。
(四)课程名称:现代物流管理实务
学时:总56学时(理论学时40, 实践学时16)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物流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会定义物流的概念,阐述物流的发展过程,描述物流的功能、分类、作用。
能够描述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能够阐述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建立物流业务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知识;学会分析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能够理解物流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内容及对物流的重要性;也涉及物流供应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物流的概念、产生、发展、功能、分类、构成和作用;物流系统;物流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平时10%,学习情境60%,终结性考核30%。
(五)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
学时:总学时64(理论学时40, 实践学时2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认知连锁经营的历史进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熟悉零售商业发展规律与连锁经营业态创新、连锁经营主要管理系统以及连锁经营业务流程。
主要内容:连锁经营基本特征、连锁经营业态、连锁经营组织结构、连锁经营运营体系。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出勤20%,课堂表现20%,案例分析60%。
(六)市场调查与分析
学时:总学时64(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40)。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学会连锁企业商圈测算的基本技能。
培
养学生商圈测算的基本方法,即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案调查,并能作基本分析预测,为后续门店开发与设计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制定市场调查工作计划和程序、设计并开展观察调查工作、设计并开展询问调查工作、设计调查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一次定性预测工作、撰写一份简单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情境一10%,情境二10%,情境三10% ,情境四20%,情境五30%,情境六20%。
(七)门店开发与设计
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30)。
课程目标:学会连锁门店开发设计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并进行正确的选址;学会连锁企业门店科学的内部设计和有吸引力的外部设计;学会连锁企业门店良好的CIS设计,和新门店开发推广策略。
主要内容:商圈分析、市场定位、门店选址、门店设计、开业庆典、促销方案、评估测算。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情境一(商圈分析、市场定位、门店选址)60%,情境二(门店设计、开业庆典)30%,情境三(促销方案、评估测算)30%。
(八)门店运营实务
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30)。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学会连锁门店营业筹备能力(岗位设置、任务分解);学会连锁门店营业实施能力(收银、理货、防损、现场处理、前台收银操作、后台商品管理操作);学会连锁门店业绩分析能力。
主要内容:门店组织架构与组织分工、营业前准备工作、理货作业、收银作业、盘点作、单品评价指标及方法、部门评价指标及方法、门店综合评价指标及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营业准备成绩(30%)+ 营业实施成绩(40%)+营业总结成绩(30%)(九)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
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30)。
课程目标:学会仓储客户营销,学会撰写仓储方案,学会签订仓储合同,在企业或学校实验室学会操作物品入库、保管、保养、出库作业,熟悉库存管理,学会操作与应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涉及现代仓储知识,学会操作仓单质押业务,系统掌握仓储绩效评价。
学会操作物品的拣货、流通加工、配货、包装、配装、送货及送达服务作业,熟悉配送中心采购管理,学会操作与应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学会配送线路的优化,学会撰写配送方案,系统掌握配送中心作业效率额评价。
主要内容:仓储系统知识、仓储功能、仓储规划、仓储岗位与组织,仓储客户价值、仓储客户营销,仓储运营方案设计,仓储合同签订,物品入库作业,物品保管作业,物品保养作业,物品出库作业,库存管理,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现代仓储管理,物流金融,仓储绩效评价。
配送功能及流程、配送中心选址、配送路线优化、配送方案设计、配送中心设计,客户订单处理作业、集货/进货作业、存储作业、拣货作业、配货作业、配装作业、搬运作业、送货作业、配送加工作业、配送单据填制与传递实习。
以及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作业效率评价。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评价方式:平时10%,学习情境60%,终结性考核30%。
九、技能测试
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围绕职业技术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本专业的测试项目如下:
表5 技能测试项目表
十、培养措施
“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在教育部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的具有
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进一步夯实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学院倡导的“志勤文化”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将“学以致用、惟志惟勤”的校训教育、“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勤恳奉献、团结奋进”的学院精神教育、“自信自强、自主自立、勤学善用、知行合一”的学风教育贯彻人才培养过程始终。
1.通过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课程、科学人文素质拓展讲座、社团活动、校园之星评选、校园卫生保洁、早操、晚自习等,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强化“志勤精神”;
3.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强化实训中心可视化管理的培养,拓展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在专业群内进行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分专业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途径。
努力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努力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互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互渗透,教学管理与职场管理相互渗透,正常教学学期和实践学期相互交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形成本专业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
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在梳理职业技术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技能测试项目,构建技能测试平台。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省级、院级和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以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建设和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并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化改革。
积极探索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工作,加大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中“微课程”的应用。
坚持以课程教学改革专题项目建设为具体抓手,以课程教学改革专题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为标准
和导向,将教学管理与督查的重点集中到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去,重点关注课程标准在主要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总结。
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程组要及时研究和解决,保障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十一、毕业条件
(一)必须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的所有内容,考核成绩合格;
(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合格;
(三)必须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十二、教学安排
十三、学时分配
表7 各模块课程学时分配表
表8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表
十四、专业教师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
(二)转变“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教育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具备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开展教科研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
(四)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不得低于60%,双师素质达到100%,每年要有两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且时间不得少于两个月;
(五)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
十五、基本实训要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2010年就提出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并成功地将浙江台州人本集团十足便利店“引企入校”,校企密切合作在校内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承接“店长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习任务。
“引企入校”后,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和学习情境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表10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自设置以来,与上海理想人力资源公司开展顶岗实习(第四学期)校企合作,理想公司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如:易初莲花、7-11等大型连锁超市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收银、理货、防损、助理店长和店长等岗位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为日后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十六、专业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运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促进职
业能力提升。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手段方面: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同步演练教学、仿真教学、企业参观与调研、比赛与讲座等形式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互相促进,形成涵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程实习、职业技能强化培训、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开发规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对连锁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工作领域,再将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在开发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之后,还应开发连锁企业成本控制、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连锁企业网络营销和连锁企业体系构建等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三)教材开发与课程资源建设
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本教材,从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出发,以《管理基础与应用》和《市场营销实务》突破口,逐步开发《市场调查与预测》、《门店开发与设计》、《门店运营实务》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建设突出课程建设的系统观,删减课程间重复内容,以学习情境和学习载体为教材建设单元,与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进行有效对接。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考核方法的改革注重考核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探索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
采取过程考核、终期考核与成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报告编写以及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综合评估,力求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