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言志: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通过描绘
,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表达自己 的心情。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 句“新”在何处?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 但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 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 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 人,寓意深刻。
3、分析手法
①用典。 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说明杜宇冤亡、
积怨之深。 ② 反问。
(3)能进行有关的鉴赏,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咏物诗的学习,
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
了解诗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接受精神的熏陶。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方法)
1、朗读感知
2、分析意象: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3、分析情感: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
《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锦瑟》)
——哀怨、凄凉或思归
1、分析意象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冤亡、积怨、啼血
2、分析情感
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
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小松
出身微小,不被 时人重视,但不 甘被埋没,最终 长成凌云大树 。
牡丹 葡萄
所咏 形象特点 之物
寄托的感情(自 表现手 法 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小松
(刺、出 、凌云木)以物喻人,喻指自
出身微小,不被
己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表达他对社
托物讽 喻,以
时人重视,但不 会的不满,对世人 松喻人。
甘被埋没。
寄托的感情 表现手法
(自身经历和所处社 会环境)
牡丹 葡萄
所咏 形象特点 之物
寄托的感情 表现手法
(自身经历和所处社 会环境)
(刺、出 、凌云木)
小松
出身微小,不被 时人重视,但不 甘被埋没,最终 长成凌云大树 。
牡丹 葡萄
所咏 形象特点 之物
寄托的感情 表现手法
(自身经历和所处社 会环境)
(刺、出 、凌云木)
葡萄 韩愈
1、分析意象:
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若欲满盘堆马乳,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莫辞添竹引龙须。
多加竹条, 多扶持 扩大修缮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诗的特点 :
1、形似。 要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
其所处环境。 2、神似。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 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咏物诗的概念以及咏物诗的特点。
(2)了解咏物诗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托物言志。
真国色,
唯有牡丹
花开时节动京城。
1、分析意象。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2、分析情感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 牡丹的喜爱之情。
3、分析手法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
“少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 人喜爱。
技法探究:托物言志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 种物品。 2、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3、鉴赏时注意: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从 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点。
光短浅
——“时人”目
2、分析情感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 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 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 判了世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3、分析手法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 寓意深长。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3、分析手法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
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 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 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具 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所咏 形象特点 之物
小松
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
4、分析手法: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1、分析意象
古诗中的“子规”意象: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目光短浅的批判。
牡丹 葡萄
(真国色)
高贵富丽,艳 压群芳,令人 喜爱 。
借赏牡丹抒发 表达了当时人 们对牡丹的喜 爱和尊宠。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
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
护培育,表达来自百度文库己
仕途困顿,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分析意象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由小而大,不为人注意,不甘埋没,
具有强大生命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 示之意深刻。
③托物言志。 借咏子规抒发对历代遭受苦难、蒙
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社会的 不满
小结:
景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表达情感: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 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