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李霞: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体验性阅读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阅读。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体验性阅读。听了王旭彤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们从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切人,来谈谈课堂教学中阅读体验这个问题。

师:我们来排一排,看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出人物表。生:“我”、父亲、母亲、于勒、其他人。(板书)

师:我们列出了这么多人物,文章是如何表现的呢?先来看看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吧!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

生1 :于勒经过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

生2:于勒当初行为不端,糟蹋钱,人们把他从哈佛尔送到美洲。他到美洲后不知做了什么买卖,发了点财,希望能赔偿他当初造成的损失。然后他又租了一家很大的店铺,做了很大的买卖,之后他破产了,在美洲遇到一位船长,搭船长的船回到哈佛尔。

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一个高度概括,一个比较具体。我们看,于勒的经历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当初,到美洲后,现在。(边说边板书)

师:对于有这样经历的于勒,我是怎样对待的呢? 我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的?态度指数是否相同?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

出我是怎么对待于勒的描写。

生1:42节中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段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我对于勒的感情,但可以反映出我的同情。

生2 :42节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和43节中“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说明“我”对叔叔是抱有同情、友善的心的。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我心里默念的话。

生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

师:如果删掉后面两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如果去掉,感情不如三句加起来强烈,不能表达我对叔叔的同情,不能和父母态度进行对比。

师:这默念的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亲来重复我的叔叔,看起来是哆唆重复,实则是’我’对真情和亲情的呼唤,是对叔叔深深的哀怜,也是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忠、苦闷和不满的心理呈现。如果删掉,则语言显得平淡苍白,毫无感染力和表现力。

徐立刚:这个教学片段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体验式阅读的一个精彩的窗口。教师设计了列出人物表归纳

于勒的简历,小说中的我是怎样对待于勒的等环节,侧重于文本内容的解读与梳理。但是教师并不仅局限于这一层面,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文本的特质,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沟通,让学生触摸语言的世界,唤起情感的体验。

王旭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了能体现约瑟夫对于勒态度的心理描写,“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我感到我的默念已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文字,而是对穷困孤独的叔叔的同情和对人性泯灭的父母的控诉,这时的体验,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张长松:王老师能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的这种体验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强化,要求学生个人读、集体读这句话,以期达到普及、深化情感体验的目标,值得称赞。

李霞: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关注学生的体验意识很重要,而情境设置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表达体验提供良好的话语环境。王老师在这一课就中很善于营造语言生成的情境。记得李白《落日忆山中》有这样两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就是东风,枝上花就是学生的语言素养,东风要引发枝上花,营造春这个语言的情境很重要。

张长松:体验需要入境,入境就需要造境。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表达体

验提供了良好的语境。比如有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置了警察办案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设置情境今天有人报案,在某地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死因不明,下面我们分为现场侦查组、外围调查组等几组介入此案,务必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明死因,汇报结案。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境设置会引起学生多么大的参与兴趣。巧妙造境能让课堂充满灵气,能让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得到充分的发展。

徐立刚:王先生用对于有这样经历的于勒,’我’是怎样对待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的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提炼,用如果删掉后面两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加以比较,来让学生感受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的嘴脸,准确把握住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很好的设计。

王旭彤:课后反思,《我的叔叔于》》是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作品,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写的作品,在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难免有体验的隔膜。现在看来,我在这里的情境设置还不够,还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储备,唤起相似的生活感受。

李霞:营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点。精彩点一一课堂表达体验追求的目标。

王旭彤:招招出彩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几个着力点和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思维和创造的

火花,让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张长松: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节课也应有它精彩点。这个精彩点就来源于对文本的细读,它是学生织极参与的引爆点,是学生深度体验的起始点。课堂上的精彩点越多,课堂的效率越高。这个精彩点是师生互动的成效,是生本对话的结品。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的感悟,还要善于挖掘和充分调动学生入境体验,才能打造出精彩点。在上述课例中,我们看到王老师注意到了学生提出的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她立即抓住进行挖掘,就可能打造成精彩点。

徐立刚:课堂上的精彩因互动而产生,最终的精彩还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善于捕捉,勤于引导。从效果看,我觉得,精彩点在这一片段中,还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看得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我’是怎样对待于勒的这一问题时,想让课堂出彩。在一位学生找到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时,教师立即抓住了这一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但我认为,给学生充分体验、表达的空间太小。学生的体验很浅显,教师便抛出了预设的结论,替代了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预设,只是这种预设必须是动态的,要建立在心中有人一一教师的心中真正有学生这个人的基础上。做到了这一点,何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