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模式”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B.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

C.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D.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苏联二三十年代开始由政权推动下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此时西方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故称为“模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所以答案选C。

2.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到:“……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材料有意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热情

B.材料是当时苏联社会实际情况的反映

C.农业集体化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加入集体农庄使农民过上了美好生活

【答案】A

【解析】材料一是苏联官方的观点,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有意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故A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材料不能反映当时苏联社会实际情况,BCD说法错误。

3.1938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经济人均收入一览表()

——摘编自美国CNN(人类文明全纪录)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人口过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B.苏联经济总产值仍然落后于英国

C.苏联经济总产值跻身于发达国家

D.苏联对美国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

【答案】C

【解析】1938年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造成的,排除A;题干说的是国民经济人均收入不是经济总产值,排除B;从表格可以看苏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超过了日本、意大利,苏联经济总产值跻身于发达国家,C正确;当时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

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1934年,他第二次来到苏联,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他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B.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

C.资本主义制度已无可救

D.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做法值得西方借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第一次他访问苏联的时间是在1934年之前,第二次是在1934年。结合当时世界的背景,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市场一片萧条,而苏联的集体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才会有这两次态度的转变。C选项说法太绝对,目前为止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5.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速度

【答案】C

【解析】1928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消灭个体劳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集体农庄,由个体分散的土地到集中大规模农庄,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选C;选项A不符合材料的本意,如果是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其认识背景应该是当时苏联面临的严峻国际局势,即被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以及本国工业和经济水平的落后;B 和D的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差甚远,材料是要说明发展工业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的,在实践中的体现是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显然B、D不合题意要求。

6.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期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比较雄厚

B.建立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历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D.加强了对东欧的经济控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到,1935-1975年期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建立了新型的工业化模

式,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7.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 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答案】D

【解析】苏联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不是在1932年,所以A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排斥市场调节的,所以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合,并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故选B项。

8.张建华教授所著的《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