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原发性腹膜炎

英文名:primary peritonitis

缩写:

别名: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特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ICD号:K65.8

分类:消化科

概述:原发性腹膜炎即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患者腹腔内无脏器穿孔而腹膜发生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

感染的来源多数由胆道、肠道或泌尿道入侵,当这些部位有炎症或梗阻时更易发生。细菌的入侵方式包括血源性种植(菌血症学说)或越过肠毛细血管及肝窦状间隙,穿壁移行或从淋巴系统及邻近感染直接播散至腹膜(跨膜迁移学说)。

肝脏对清除血液循环的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归功于肝脏丰富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由于肝内外功能上和解剖上的分流,使得经胃肠道进入血循环的细菌能够绕过肝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进入体循环并长期存在,且严重的急慢性肝病患者,其吞噬细胞

活力异常,中性白细胞功能低下及补体水平降低。实验研究显示,出血可暂时降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力,此可解释肝硬化胃肠出血者,尤其是使用垂体后叶素后菌血症及SBP发生率增加。流行病学:成人的原发性腹膜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占肝硬化的3%,占肝硬化腹水的8%~18%。近年,前瞻性研究达24%,国内研究资料为11%左右。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致病菌多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尤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占47%,其次为肺炎杆菌占11%,其他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占11%,即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占总病例数的69%。链球菌也为重要的致病菌,占26%;葡萄球菌不常见;厌氧菌和微需氧罕见于SBP;真菌不引起SBP。

病因: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所以病因容易找到。主要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为多见,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

细菌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感染 占绝大多数。其中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可能来自呼吸道或

泌尿道感染的血源性传播。 2.上行性感染 如女性生殖器炎症可通过输卵管直接上行扩散至腹腔。 3.邻近组织或脏器感染的直接扩散 肺部、胰腺或泌尿系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脏腹膜扩散至腹膜腔。

4.肠道细菌通过肠壁扩散至腹腔。发病机制: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发生SBP的原因及其机制有以下几方面。 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低下,防御机制削弱,使入侵细菌易于致病。表现为:

(1)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低下,吞噬细胞活性减低。

(2)免疫状态低下、失调,血中补体、纤维连接蛋白等调理素降低,腹水

中IgG、IgM和补体浓度降低。 (3)腹腔防御机制削弱: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的蛋白量低,调理素少,大量腹水也减少了吞噬细胞与细菌接触的机会,致杀灭细菌的能力降低。 (4)腹水的形成,使膈肌运动受限,消除能力减低。 2.肝硬化患者因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门体分流,血中细菌可不经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肝脏、不被网状内皮系统消除而直接进入体循环。

3.肝硬化患者因门脉高压,肠黏膜淤血、水肿致门脉高压性肠病,肠黏膜屏障受破坏,通透性增加。且其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并上移,致细菌容易从肠黏膜渗入腹腔,或经黏膜下淋巴管进入腹膜淋巴结与血循环。此肠源性感染目前被认为是SBP发生的最主要细菌来源。

4.其他因素 如肝硬化患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使用胃镜急诊检查等均有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原发性腹膜炎腹腔感染广泛,可波及全腹。脓液可散布于肠襻之间,肠壁充血水肿,失去光泽。病程长者,可于肠壁上出现脓苔。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者,腹腔炎症有局限的倾向,脓液稠厚、黄色、无臭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肠间无纤维素形成,脓液稀薄,无臭味。肺炎双球菌感染则表现为肠间有纤维素形成,且较多,脓液稠,淡黄绿色,治愈后留下肠粘连。

临床表现:

1.临床特征 本病以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和白细胞升高为临床特征,但约半数患者临床表现隐匿。有的肝硬化患者以短期内腹水骤增、对利尿药抗药、发生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为早期表现,应加以注意。

除原有肝病表现外,主要是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1)腹腔无脏器穿孔等原发病灶,多急性起病。

(2)80%患者有发热,体温37.5~40℃。热型不规则,以弛张热多见,少数为持续性低热,或伴有畏寒。 (3)半数患者伴有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也有急性剧痛或阵发性绞痛,伴上腹部或脐周压痛,但全腹压痛者少见。顽固性腹水者可无压痛。部分患者伴有腹泻及呕吐。 (4)约40%患者有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等腹膜刺激征,但较轻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微。

(5)原有肝硬化腹水者,腹水可急剧增加,半数以上为顽固性腹水,对治疗反应差。

2.临床分型

(1)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型与重症型。轻型者病情进展缓慢,腹痛轻微,体温37.5~38.5℃,无明显中毒表现,腹肌轻度紧张,轻度腹胀、压痛、肠鸣音减弱,白细胞12×109~20×109/L。重型者起病急剧,体温

39℃以上,全腹膨隆,明显压痛反跳痛,白细胞20×109~60×109/L,机体中毒明显,可导致死亡。

(2)另一种分类法,依原发性腹膜炎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不一,分为普通型、休克型、肝性脑病型、顽固性腹水型和无症状型等5个类型。

①普通型:腹膜及肠壁轻度充血、水肿、无明显脓苔,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无臭味的稀薄脓液。临床上腹痛轻微,体温37.5~38.5℃,体检腹肌轻度紧张,压痛多局限于下腹或右下腹,肠鸣音减弱,白细胞计数10×109~20×109/L,病情进展慢,无明显中毒表现,相当于轻症型。 ②休克型:起病急,体温在39℃以上,腹痛剧烈,腹肌紧张明显,压

痛、反跳痛广泛,肠鸣音消失,中毒症状明显,多数患者在腹痛或发热数小时至1天内发生感染性休克,且难以纠正,可致死亡。

③肝性脑病型:多见于晚期肝硬化患者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此型发

热、腹痛不很明显,但黄疸深、肝功损害严重,血氨高。早期出现神志恍惚等肝性昏迷前期症状,逐渐进入昏迷。 ④顽固性腹水型:此型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原有慢性腹水,利尿药可改善症状。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后,肾功能进一步损害,钠水潴留加重,致顽固性腹水形成。治疗效果差,对钠与水均不能耐受,也无利尿效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