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经验和价值——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述评·

“他者”的经验和价值

———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尝试

吴小英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兴盛是20世纪不可忽视的

学术现象。它起源于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政治风暴,因此可视之为女性主义向文化界、学术界的进军①;它又与同时代风靡西方的反主流文化浪潮相契合,带有很强的反主流意识和批判意识,因而常常被归类为批判理论或后现代主义的一种。与女性主义在其它学科的表现相类似,社会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集中于对学科本身的男性中心导向的批判,倡导在女性经验基础上建立新的学科范式。尽管女性主义自身在社会学话语的批判与重建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主流社会学界对女性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工作也有各种评价,但学术界已经无法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在社会学中发出的声音置之不理,当代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流派的教科书都无法将女性主义理论或性别分析方法排除在外②。由于立足于一种全新的社会性别(gender)视点,强调女性作为“他者”的经验和价值③,女性主义社会学开辟了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图景,这种尝试对社会学很具启发意义,西方女性主义也因此在学界获得了自己一块稳固的地盘。

一、女性主义介入社会学的背景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西方女性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介入各学科的。此时,西方社会学领域有两个值得一提的现象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机遇:一是长期以来社会学内部形成的对女性或性别问题的普遍忽视;一是社会学包罗万象的统一理论的式微和反实证主义潮流的兴起。

长期以来,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中,女性被大大地忽略了。他们一般仅仅出现在像家庭、生育、性等较为狭窄的研究领域之内,正如在实际生活中女人的空间仅仅局限于这些所谓个人、身体和家庭等私密领域一样。因此,关于女性的研究在传统社会学中处于边缘位置。这与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位置极其一致,也体现了社会学的创立者们有关这一学科的最初梦想,即社会学就是以自然科学的技巧和模式去如实描绘社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0年年度课题“社会学中的女性主义流派研究”以及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赴美交流项目“女性主义对社会学的影响”的成果之一。

文中所需的许多资料直接得自笔者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期间该校社会学系Barrie Thorne教授的慷慨提供,与她就女性主义社会学相关问题的讨论也使笔者受益匪浅,在此谨表谢忱。

作者吴小英,女,196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①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是指19世纪中叶到1920

年代的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诞生于1960年代,西蒙·德·波娃的《第二性》(1949年出版)和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1963年出版)为这次浪潮提供了理论基础。关于女性主义研究的兴起及其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关系,可参见拙著《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导论”中的论述。

② 如华夏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高校经典教材译丛·社会学”

系列读本中,都包含着与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相关的章节和内容。参见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2001年;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 2000年;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2000年。

③ 西蒙·德·波娃在《第二性》中谈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

和文化长河中,男人是作为绝对的主体(the Subject)存在的,人就是指男人;而女人是作为男人的对立面和附属体存在,是男人的客体和“他者”(the Other)。由于女人一直被界定为天生的“他者”,现实世界被认为是男性主宰和统治的,两性之间不可能存在平等。要使妇女走向真正的解放,必须摆脱“他者”的地位,成为真正“独立的女人”(参见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上、下),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却看到了女性作为“他者”所独有的经验和价值,认为它可以克服男性经验所具有的偏颇而成为更加富于人性的知识的来源。文中所说的“他者”就是指女性主义强调的女人相对于男人所处的边缘化的、陌生人的特殊处境和地位。

会秩序和人类行为。他们相信,在社会世界中,如同在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合理的自然秩序,而关于女性和家庭的位置就是构成这一合理秩序的一个部分。在社会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功能主义那里,社会是个有机整体,而家庭一向被视为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由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天然差异,女性的功能只能是在家庭里承担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女性服务于家庭中的男性,而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则由男性来承担。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分工和功能分化,构成了社会有机体趋于稳定和平衡以及社会演进合理化的一个基石。因此,是女性的自然状态造就了劳动力的分工和男性权威的体制,也就是说,父权制在功能主义那里被视为是社会体制的一种自然演化形式①。冲突论者则认为,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是通过不同群体和阶级之间的彼此冲突和斗争实现的,男性和女性就处在冲突的双方。这种冲突来自双方在财富和权力方面的不平等分配,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始终处于优势,而女性则处于受压迫的位置。女性一方面成为婚姻买卖中的一种特殊财产,另一方面也成为劳动力市场上最底层的被剥夺者。其原因就在于女性在生理上比男性弱,她们是作为男性的性对象和私人财产而存在的,于是性别的分化导致两性在经济、政治各方面的不平等和冲突,这种冲突最终将会带来社会的变革。

可以看出,对于两性的分工与功能的解说,无论是功能主义者还是冲突主义者,过去主流社会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只不过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以协调为宗旨或以变革为目标)。这些理论模式都是建立在男女性别差异的“生物决定论”的解说基础之上,是以男性的经验、利益为基础的,符合父权制结构的社会机制以及性别主义(sex -ist )的范式,因此,女性在社会学中的位置就像她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一样,始终是无足轻重的,或者可以说是无形的、边缘的、歪曲的甚至完全缺席的。这种现象随着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深入以及跨学科女性研究的发展而日益受到学院派女性主义的抨击。女性主义试图从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维度出发,对社会中的女性位置做出重新分析和解说,并且致力于改变女性和性别研究本身在社会学学科中的边缘地位。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知识模式的社会学本身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刚刚从战后的绝望与憧憬中走出来的西方世界又重新受到阶级冲突、种族冲突和民族冲突的困扰,各种各样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汇集成一股声势浩大的反政府、反现存制度的巨流,并使青年人成为反叛文化的主体。他们在知识精英的引导下对战后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批评,使以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运动在整个西方社会以及思想界和文化界愈演愈烈。在美国,帕森斯时代所推崇的那种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意识形态假设受到普遍的怀疑,曾经雄踞霸主地

位多年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面对新的社会结构变迁和意识形态的衰落,也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受到批判和质疑的不仅仅是功能理论本身,还有作为社会学理想目标的帕森斯式的庞大社会运行系统理论存在的可能性。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文·古德纳在《即将到来的西方社会学危机》一书中就表达了这种质疑②,进而倡导建立一种“反思社会学”(reflective sociology )来取代代表社会秩序普遍话语的传统社会学。

另一方面,从学术和思想领域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象学、解释学、批判理论等思潮的广泛传播也使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模式基础的实证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重新审视、批判和尝试成为社会学家工作的一个当务之急。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在谈到战后美国的社会学状况时指出,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论类型的分化已成为这一学科的标志,它带来两种结果:一是每个亚研究领域内解释框架的日益丰富多彩,二是在关于什么是知识的核心组织基础的问题上越来越缺少一致性。然而一方面是社会学的这种四分五裂和日益专业化所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学家越来越依赖于自然科学模式的陷阱,二者同时并存。对技巧和实证科学的强调充斥着这个学科,结果导致曾经作为社会学思想中心的哲学的、道德的和社会问题的传统逐步走向边缘化。这种对不变的关系和精确的技巧以及程序实用性的追求作为美国社会学的主导范式至今仍然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它使社会学家们误以为不是以研究问题来界定所用的方法,而是以研究技巧来界定社会学问题的提出。这种方法论的霸权威胁到社会学作为一种可行的学科事业的前景,导致学科本身的危机和边缘化③。

华伦斯坦等人在谈到战后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时也指出,对定量分析和数学模型的依赖已成为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的普遍趋势,这导致学科各自独特方法论的削弱以及学科之间多方面的重合,因此要寻找学科之间明确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每门学科自身也变得越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

①②③参见T .R .Vaughan ,The Cris is in Contempo -rary American Sociology :A Critique of the Disci -pline 's Dominant Paradigm ,In T .R .Vaughan ,et al ,eds .,A Critiqu e of Contemp orary A merican Sociology ,1993。

参见A .W .Gouldner ,The Co ming Crisis o f

W es tern So ciolo g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0,Inc 。参见J .C .Ollenburger &H .A .Moore ,A

Sociology o f Wo men :The Inters ection of Patriar -chy ,Capitalism ,and Colonizatio n ,2nd ,Prentice Hall ,1998,pp .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