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策略初探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在导向上和教法上认真探索,努力构建语文“乐学、学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爱学,乐学,才能学好。

【关键词】构建乐学课堂策略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学生对自然界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接触与认识日益广泛,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基础更好,潜在的兴趣品位也更高。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科,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推陈出新,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兴趣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构建“乐学课堂”呢?这对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日常生活中,新鲜事物总会激起人的好奇心和急于了解的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教师经常创新课堂的导入方法,课堂的的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把学生引向充满神奇魅力的知识境地,学生自然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启发性导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启发性导入法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

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启发性的导入,教师可以一上课就先问:《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情节波澜起伏,斗争惊心动魄,同学们想一想魏、蜀、吴三国各
以什么优势称霸天下形成鼎足之势?学生讨论后回答:曹操占尽天时,孙权占尽地利,刘备占人和优势,所以形成鼎足之势。

然后进一步引导分析: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中,刘备依靠人和制胜,说明民心背向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证民心背向这个道理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课堂上来。

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够揭示新课的内容和阐述的道理。

(二)精心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

上课开始,教师富有感染力、激发力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诱使学生以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

例如《济南的冬天》的导入,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入语,融入描写冬天的诗,注入个人对济南的冬天独特的情感:“当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时,冰雪北国演绎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向来最钟情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壮阔情景。

然而,有一个人,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北国印象。

在这个人的笔下,有一座在冬天却充满温情的北国之城,那就是济南。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温情的北国之城,去体味她给人带来的无限温情和魅力。

”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充满遐想,课堂导语在脑海中开始幻化成课文中的意境,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导入课堂时通过语言描绘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和现场模拟创设情景等方式,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
动人情景之中,学生自然会兴致勃勃。

如在教《春》一课时,先展示一幅春天的优美画面,优美画面的意境,使学生便很自然地融入了春天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丽向往。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讲究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讲究艺术,激发学生无限的探索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一)教学语言艺术。

在课堂上,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讲究教学语言艺术首先要正确掌握使用口头语言。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语调或明快轻松,或语沉字重,铿锵有力,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可以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渲染教学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次,要努力发挥运用体态语言。

即利用身体姿态表情达意。

姿态越自然,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教师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又善于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

中学课本中不乏这样的典范,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二)知识建构艺术。

教师在主导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适时介入,启迪学生牢固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讲究知识建构艺术,适时点拨质疑答疑,学生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攻克重重困难的
快感以及成功的喜悦。

在促进学生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激疑启发艺术,即要善于激疑,把学生思维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关口,激发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可以采用阶梯式设问方式进行教学。

先提出问题: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名?引导学生明确答案之后,接下来再问:作者为什么不写他的母亲而写他的保姆?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引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在“不写母亲而写保姆”的反差中引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争论,自然引发学生这样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其意义何在?然后通过点拨明确,课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三)激励的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亲情,借助学生的同情心、表现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最美好的期待,对学生已经做出的学习行为表示充分的肯定,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来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产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兴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讲究教学艺术,构建语文“乐学、学乐”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才会爱学,乐学,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霍懋征《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教育出版社,1983.[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学语文》,2008. [3]《中学课程辅导》2012年第26期作者:梁建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