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盈利模式之惑_以新浪微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经济观察
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上
● 李 彪
微博盈利模式之惑
——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盈利模式之困:无法打破的盈利魔咒
很多人利用微博赚到了钱,微博的提供商却一直在发愁怎么赚钱。随着用户的增加、影响力的增大,拥有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近来加快了商业化进程。
2012年4月,新浪微博广告报价单在网上曝光,从PC 端“我的首页”、登录页、推荐话题,到无线端的Wap、手机客户端等位置,都有明确的广告报价;
4月26日,在2012微博营销大会上新浪正式宣布推出微博广告平台,升级企业微博产品至2.0版本,并推出商业开放平台;
4月28日,新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2011年年报中称:“我们尚未建立新浪微博的‘货币化’模型,无法确保其他微博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采取的盈利模式也将适用于新浪微博”;
5月7日,《新世纪》周刊刊载了《新浪微博双平台之梦》一文,分析了新浪微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商业化迫在眉睫、广告模式是否能解燃眉之急、开放的焦虑和双平台悬疑等;
5月16日,新浪一季度财报显示,虽收入同比增长6%,净亏损达1370万美元,远不及上年同期盈利1500万美元的业绩……
对新浪来说,博客曾带来巨大的流量,但没有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新浪微博会不会是下一个新浪博客?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运营开支。新浪微博用户持续攀升、流量急速增加的背后是巨大的成本投入。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在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新浪2011年在微博上的投入达到了1.1亿~1.2亿美元,第四季度新浪微博运营成本上升至6073万美元,同比增长30%;2012年投入将达到1.6亿美元。
另一方面是未知的盈利模式,乏善可陈的盈利点。从严格意义上讲,微博的盈利模式仍然未知,正常产业链仍未启动,已成立6年之久的微博鼻祖Twitter,尽管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
早在一年前,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就透露了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业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随着即时通信、微群、相册、位置等产品的陆续上线,虽然看起来很热闹,新浪微博开始变得“越来越重”,但基本是赔钱赚吆喝。据新
浪年报,新浪微博2011年的大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好业绩,加之对麦考林、中房信的投资贬值,新浪在2011年的净亏损达到3.02亿美元,没有业绩的支撑,新浪的股价也从2011年中最高时的140美元左右下挫至现在的60美元左右。直到目前,即便在新浪内部,对微博的盈利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共识。
此外,新浪微博摸索盈利模式时还必须考虑商业范畴之外的风险,比如政府监管。
图1 :新浪微博3月5日~4月5日流量排名数据(数据来源:Alexa)
2012年3月底,新浪微博为配合政府清理与某些谣言相关的用户评论,将评论功能关闭了三天。根据上图相关的流量数据可以看出,这三天对新浪微博的影响是巨大的。
微博盈利模式之惑:处在十字路口的新浪微博
对新浪而言,前有业绩不足的预期、股价下挫的压力,后有腾讯、搜狐等对手的紧逼,推进微博的商业化的确是迫在眉睫。年初曹国伟透露微博商业化进程包括:“二季度推出基于用户资料和兴趣的新的广告系统;下半年推行自助广告系统,并上线移动客户端广告系统。同时,下半年将同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在线数码产品电子商务。社交游戏的零分成政策也将在今年6月终止。”可以看出,新浪今年将主打广告和电子商务。但新浪年报的风险提示显示:“如果我们的货币化努力不成功,我们对新浪微博的投资将会明显降低我们的盈利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提高微博的用户和流量,我们的股价表现将遭受重大负面影响,公司普通股股价将会下滑,投资者有可能失去部分或全部的投资。”
处在十字路口的新浪微博,该何去何从?1.微博规模发展到多大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
相对时间内平均世界综合排名
传媒经济观察
67
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上
互联网的逻辑就是规模制胜,拥有海量用户和企业客户,收入则水到渠成,如果规模达不到,急于商业化,很容易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黏性和用户体验。据新浪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大关,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中国网民5.13亿,占58.5%,如果套用黄金分割点理论,当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1.8%时,可以做到赢家通吃,目前新浪微博大规模试水商业化,为时尚早,但如果这种商业化是建立在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的基础之上,是无可厚非的。
2.品牌至上VS 产品至上
毋庸置疑,新浪微博的影响力在品牌上,而非具体产品,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两者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但从目前新浪微博的发展来看,新浪未来的重心依然是对新浪微博品牌的持续维护。
3.定位:信息源VS 社会关系网嵌入(单向的弱关系VS 双向的强关系)
按照微博鼻祖Twitter 的最初设计,其更多地扮演社会的信息源角色,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媒体,这是一种社会单向的弱关系;而Facebook 更多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的嵌入,是一种双向的强关系,这种关系所吸附的社会资本更多、更牢固。在商业运营中,与Twitter 的“信息流”广告模式相比,Facebook 基于真实的社交关系的广告收入更多,公司估值也更高。去年下半年至今,新浪微博将产品和业务方向定位为两大图谱——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可以看出,新浪微博更希望成为“中国版Facebook”,而非“中国版Twitter”,抑或是两者的合体,这从新浪微博的“六大商业模式”及新浪微博发力于用户之间的双向关系等可窥见端倪,新浪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单向+双向”的关系平台,也可以理解为介乎Twitter 和Facebook 中间的一种平台。
新浪希望通过信息流来切入社会关系网,然后通过关系链来获得社交网站模式的营收,像利用道教的“小无相功”来练习少林的“七十二绝技”,难度很大,因为Twitter 与Facebook 这两个产品差异太大,想做以社会关系网为核心的社交平台,必须要做好隐私控制,好友间的交流需要一定的保密空间;微博因其轻便、公开、快速而受到用户青睐,二者核心不同。一旦与用户兴趣无关的商业信息、大量的复杂操作在微博上铺陈开来,其原有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强关系与弱关系能否在同一平台共存,还有待时间检验。
4.单一化的信息平台VS 大而全的大杂烩平台
在公共场合的演讲中,曹国伟提到新浪曾经尝试过众多产品,如爱问、邮箱、游戏、社区等,但最终被用户所认可的只有门户、博客和微博。现实运作中,新浪微博面临着是继续做单一化的信息平台还是做大而全的大杂烩的抉择。
从本质上讲,微博是一个社会化信息平台,新浪微博未来
的商业化之路如果使得商业、游戏和无效信息等过多的信息熵充斥在用户的信息流和时间线里,会冲淡微博作为信息平台的核心价值,最终反而不利于商业化。这一点在实际运营中也得到了验证,对新浪微博在基于社交关系上的商业模式探索,如社交游戏,外界并不看好,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吸引力依然不强,因为还没有多少开发者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挣到钱,开发者更愿意在苹果的平台及腾讯的平台上开发游戏。
5.主业和次业相辅相成的盈利模式VS 百花齐放的盈利模式
新浪微博今年4月正式推出的广告服务,从形式上看,延续了新浪门户的展示广告模式,仍然是按流量购买。
同时,新浪将游戏、相册、即时通信、微群、微币等功能和道具加入微博平台,还正在推进微博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数据挖掘体系的搭建,以进一步完善微博电子商务等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六大商业模式”即将全面开花。但无论怎么说,微博毕竟是微博,微博之微之轻,难以承载太多的商业企图和商业梦想,正如其竞争对手腾讯微博的人员评价的:“新浪现在的感觉就是什么都想要,微博承载了新浪太多的梦想和焦虑。”
业内专家对新浪微博定位于电子商务平台持保留意见,有专家认为微博更多的是广谱的内容,大部分与商品信息没有关系,同时在微博中,用户也不愿意更多讨论具体的商品交易。洪波认为,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一个可信的交易环境,而微博太过嘈杂,没有评价体系,没有信任机制的控制,无法形成交易平台。
同样,对其实时搜索的商业价值,业内专家也持观望态度,认为目前还很难判定。专家认为用户的实时搜索需求是一致的,即使是百度,新闻搜索也不会卖关键词,因为用户更多是搜索突发的信息和新闻,而非找商品和找服务,与商业内容的关系不明显。
6.差异化VS 山寨化
中国的互联网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山寨文化,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原罪。目前来看,这一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个互联网公司。综观目前新浪微博推出的诸多盈利模式和手段,都可以看到Twitter 和Facebook 的身影,山寨化纵然有成本低、跟进快等优势,但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目前有些专业化微博在进行积极尝试,如HR 伴侣(青岛英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推出的“职微博”,它是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在职、求职人士推出的开放式沟通平台,专注于分享、互动职场话题,积极嵌入到社会关系整合和社会资本再造的现实社会关系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需要说明的是,微博盈利之惑还存在很多的关系和利益点博弈,如用户隐私安全与商业化之间的均衡和博弈,在具体的实践中都必须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