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4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R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D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具有更高的疗效,且不良发生率少,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标签:奥沙利铂;局部进展;复发转移性;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自能通过手术的发放才可能治愈,即使是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也很高,而且约2/3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屬不可切除的进展期[1]。如果胃癌患者处在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以及远处转移的晚期胃癌,为了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只能进行化疗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统一化疗方案来治疗进展期胃癌,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药的出现,为胃癌的化疗用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本文则探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3~82岁,平均年龄为6

2.81岁。同时,上述48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①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组织学确诊为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②所有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可测量的病灶;③患者经过体力状态评分>60分;④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患,第1~3d给予25mg/m2的顺铂进行2h的静脉滴注,同时给予200mg/m2的亚叶酸钙进行30min的静脉推注,以及500mg/m2的5-氟尿嘧啶进行2h的静脉滴注。对观察组患者,第1d给予100mg/m2的奥沙利铂进行2h的静脉滴注,第1~3d给予200mg/m2的亚叶酸钙进行30min的静脉推注,以及500mg/m2的5-氟尿嘧啶进行2h的静脉滴注。其中,21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

胃癌早期手术后为什么会复发转移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它非常多见且高发,而且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不仅如此,其发病率每年都在直线上升,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手术能够直接切除癌肿,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即使是早期的患者也不能例外。那么,胃癌早期手术后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呢? 对于胃癌早期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影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治疗的不彻底所造成癌细胞在体内的残存,即使是行根治性手术,且癌肿未发生扩散和转移,术后机体内仍残存一些检测不到的微小病灶和癌细胞,这些残存的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从而形成能被查出来的临床病灶,即复发和转移。其实,早期术后复发和转移与肿瘤本身性质、病理分期、切除效果、体质以及患者的免疫力等密切相关。因此,虽然胃癌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仍需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复发和转移工作,延长生存期。 临床上,许多早期患者为了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往往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进行术后的巩固治疗。其中,放化疗通过抑杀残存的癌细胞,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不过放化疗也有一些弊端,会损伤患者的机体,降低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甚至有的患者因过度治疗而加重病情,缩短生存期,因而在选择放化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发挥治疗应有的效果。相较而言,中医治疗并不过于关注残存的病灶和癌细胞,更为注重患者整体的状况,在术后配合治疗,有助于扶正元气,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防治术后并发症,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病情反复,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从医近四十年来,袁希福始终坚守在中医抗癌治癌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提出:“中医药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并非仅适用于中晚期。”这一理念,袁希福认为,中医药可适用于各种肿瘤的各个不同阶段,如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而且,在他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的指导用药下,不影响手术与放化疗,手术前后使用可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期间服用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2:郭曲梅(化名),女,胃癌 2013年10月,郭曲梅突然开始发烧,空腹吃了一些ABC退烧药后,发现有些胃痛,大便还黑。但由于没有做胃镜也没能查出什么异常,但在2014年3月,郭曲梅在吃苹果的时候胃痛再次发作,且又出现了黑便,于是这次前往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胃间质瘤,且已肝转移,腹腔转移,伴有腹腔积液。 由于病情危重,郭曲梅老伴坐立不安,四处寻访专治肿瘤的医院。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从一位八十岁的食管癌老太太那里他获悉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 2014年7月4日,夫妻二人到郑州寻求袁希福院长诊治。初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20天的中药后,发现症状有所好转。本来胃部隐隐会痛,可吃药的近20天里,疼痛一次也没发作,体力还有所上升。9月22日,郭曲梅复查结果显示“腹部CT显示胃部肿块缩小了”。看到疗效稳定,郭曲梅从这时起,也就坚定了吃中药的信心。继续用药至12月29日,郭曲梅再次复查发现腹腔积液消失,盆腔积液减少。此后继续用药,虽然中间偶有症状反复,但都能及时复诊,让袁希福院长调整药方,控制病情。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摘要】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国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在胃癌诊疗方面达成共识,修订了2016年发布的《ESMO胃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更适应对亚洲胃癌的管理和治疗。2019年ESMO转移性胃癌指南最大的更新是免疫治疗部分:①在生物标志物方面,可考虑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以及EB病毒的检测;②在药物治疗方面,更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该指南的更新体现了胃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 【关键词】转移性胃癌;亚洲;共识;ESMO指南 胃癌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位于第3位,在亚洲、拉丁美洲及某些西欧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高[1,2]。胃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高发病种。根据解剖部位不同,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胃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90%远端胃癌的发病相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良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也是致病因素[3-5]。20世纪中期以来,北美、欧洲以及亚洲某些国家胃癌尤其是非贲门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可能与环境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饮食习惯调整、戒烟等有关[6]。而贲门型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等因素相关[7]。尽管每个国家胃癌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不尽相同,建立胃癌病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共识仍有价值。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亚洲各国肿瘤学会的专家召开指南专题会议,对2016 ESMO胃癌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使指南更适用于亚洲转移性胃癌患者。表1为ESMO指南的推荐分级和证据类别。 1 2019 ESMO亚洲转移性胃癌指南推荐总结 1.1 推荐 1 :生物标志物 (1)所有确诊的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者都要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评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type 2,HER2)表达状态以决定是否使用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投票等级A =100%,证据等级Ⅰ,推荐等级A)。 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ToGA试验检测了3665例进展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为22.1%,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明显的生存获益(总生存期16.0个月∶11.8个月,HR =0.65,95%CI :0.51 ~0.80),因此对于HER2免疫组化(2 +)且FISH扩增阳性或者免疫组化(3 +)者推荐采取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8]。 日本Ⅱ期非随机对照试验HERBIS-1研究再次证实了曲妥珠单抗联合替吉奥(S-1)及顺铂方案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9]。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及补救性放射治疗_孙菁

收稿日期:2007-05-09 作者简介:孙 菁(1973-),女,湖北武汉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治医师,硕士,从事胃肠道肿瘤治疗研究.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及补救性放射治疗 孙 菁,王敏桦,曾昭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32) 关键词:胃肿瘤/放射疗法;肿瘤转移;复发;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 735.2;R 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92(2007)05-0388-03 尽管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大城市均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在我国仍位居前列。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据统计淋巴结阳性或病灶侵及浆膜外的患者约60%术后会出现肿瘤床、区域淋巴结、残端或吻合口的复发转移,其中单发于局部区域而不伴腹膜或远处转移者占20%,后者成为接受补救性放疗的主体。其中腹腔淋巴结的复发和转移率经再次手术探查证实可达42%,一旦复发往往不宜也难以接受再次手术切除,而全身化疗也效果不佳。 1 胃癌复发转移的生物学特点 从复发路径上看:复发性胃癌分为连续性复发与非连续性复发。连续性复发即从残留的原发病变处连续生长、浸润,大多为胃切断端及残留淋巴结,复发局限于手术术野内;非连续性复发即癌细胞脱落或通过血道、淋巴道引起的腹膜转移、肝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按复发形式分为:(1)局部复发(包括肿瘤床、吻合口或残端、腹腔区域淋巴结及腹壁种植);(2)腹膜播散;(3)远处转移。根据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复发(<2年)、中期复发(2~5年)及晚期复发(>5年)。复发早晚可看作是衡量其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从T NM 分期来看,Ⅰ期胃癌即使复发,也多为晚期复发,随着病期增加,转移、扩散程度加大,Ⅳ期胃癌多在1年内复发。从浸润深度看,胃癌一旦侵出浆膜,腹膜播种的几率很大,当癌侵及浆膜面>20cm 2 时,腹腔脱落癌细胞(+)者为60%。日本国立癌中心报告,浆膜面受侵原发胃癌60%在2年内复发。因此,脱落的癌细胞构成胃癌复发的独立因素,多在早期复发。从组织学类型上看,早期胃癌中的低分化及未分化癌多为浅表扩大型的黏膜内癌(M 癌),只要切除范围充分,术后无复发; 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相反,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及黏液腺癌术后易复发。此外,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也直接影响术后复发。胃切除范围不充分是造成切断端癌残留的直接原因;淋巴结清除不彻底或残留是造成局部复发的母地;术中无瘤操作观念不强是造成医源性腹膜转移的原因;Billroth Ⅰ式消化道重建者多以胰头部癌浸润、吻合口梗阻、梗阻性黄疸为其临床表现,Billroth Ⅱ式者吻合口复发多,常伴有空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 2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 胃癌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T 1N 0、T 1~2N 0、T 3N 0、T 4N 0、T 1~2N 1~2、T 3N 1~2、T 4N 1~2的患者术后临床诊断局部复发率分别是0%、19%、50%、40%、24%、36%、56%;区域或局部总复发率、瘤床复发、腹壁瘢痕种植、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远处转移的临床和再次手术后证实的发生率分别为38%/67%、21%/54%、-/5%、25%/26%、8%/42%、23%/41%、52%/2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对1995年7月~2005年4月期间确诊为胃癌,并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手术后,可随访到出现复发转移的139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残胃复发占9.4%(13/139),吻合口复发占16.5%(23/139),肝脏转移占38.8%(5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占62.6%(87/139),腹壁转移占11.5%(16/139),盆腔种植占7.9%(11/139),肺转移占2.9%(4/139)。在8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占13.8%(12/87),胰周淋巴结转移占31.0%(27/8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占55.2%(48/87),其中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仅占4.6%(4/87),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占32.2%(28/87),原发于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占63.2%(55/87)。不同原发部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见表1。 ? 388?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Vol .22 No .52007

病理学讨论——肝转移性胃癌

病理学讨论 1、⑴病理诊断:肝转移性胃癌 ⑵诊断依据: 1)病史 剑突下为器官胃所在处,精确地说为贲门所在处。剑突下疼痛三余年,疼痛无规律,提示胃部有病变。 2)病人主诉症状 近三月经常呕吐,并解黑色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有病变,可能是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胃溃疡。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亦是胃部病变而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乏力。 3)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 a)血性腹水:死者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为血性,图片中见恶性肿瘤细胞。血性腹水以恶性肿瘤为主,尤其为消化系统肿瘤。死者血性腹水可因多种因素所致。 首先,胃癌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肿瘤细胞脱落侵犯脏层或壁层腹膜形成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由此提示死者很可能患有胃癌。 其次,可能是死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加上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腹水。肝癌引发血性腹水多是由于肝癌结节破裂或腹膜被肿瘤侵犯并有糜烂,或肝血管内有癌栓阻塞所致。 另外,当肿瘤细胞种植到腹膜时,也可产生血性腹水。 b)黑色柏油样大便: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个4厘米×3.5厘米大小溃疡肿块,提示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使血管收到侵蚀、破裂而出血。而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使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六十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因此会解柏油样大便。 c)死者面容:同时死者呈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是由于长期解柏油样大便,血液流失而致血虚。 d)咖啡色液体:入院第五天反复呕吐咖啡色液体,为胃癌并发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咖啡色的形成是由于有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使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而致出血;也可能是由于肝癌所致出血,血液在胃的酸性环境及胃内的酶作用下被氧化、消化形成咖啡色。 由以上几项可初步断定死者患有慢性胃癌。

2021年转移性或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1年转移性或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全文) 胃癌仍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东西方国家肿瘤的生物学差异增加了基于国际临床试验选择标准治疗的复杂性,全身化疗、放疗、手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在胃腺癌中均有一定疗效,而多学科治疗在胃癌治疗中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癌的目前治疗现状、免疫和靶向治疗相关内容与最新进展。 治疗现状 01一线治疗 几种细胞毒药物在晚期胃癌中有效,包括氟尿嘧啶、铂类、紫杉烷类和伊立替康。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体力状况、并发症和药物的毒性。与单药相比,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并能改善患者生存。 虽然无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氟尿嘧啶和铂类双药一般是大多数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奥沙利铂被认为与顺铂同样有效,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治疗方案的首选。为获得更高的有效率、更长的PFS,对于身体状态较好并能够承受更高毒性的患者,可考虑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三药联合方案。对于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或紫杉烷类单药。

对于HER2过表达或扩增患者,一线治疗应加入曲妥珠单抗。对于PD-L1 CPS≥5患者,一线治疗可考虑加入纳武利尤单抗。 02二、三线治疗 对于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细胞毒化疗可考虑一线治疗中未使用过的治疗方案。几年前有研究显示,加入雷莫芦单抗可增强化疗的抗肿瘤活性。III期REGARD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雷莫芦单抗可使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延长1.4个月。III期AINBOW研究显示,二线紫杉醇+雷莫芦单抗和紫杉醇+安慰剂的中位OS分别为9.6个月和7.4个月。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一线氟尿嘧啶+铂类治疗进展后,优选的二线治疗方案为紫杉醇+雷莫芦单抗;此外,也可考虑化疗单药或雷莫芦单抗单药。 III期研究已证实,tipiracil(5.7个月)对比安慰剂(3.6个月)可使难治性胃癌患者OS明显延长,目前已获FDA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 免疫治疗 过去10年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个瘤种的新型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PD-L1单抗、CTLA-4抑制剂。 01MSI-H/dMMR肿瘤及研究进展

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化疗推荐方案 以下是胃癌常见的化疗方案: 希罗达单药 希罗达:850-1250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每3周重复 简化5-FU/LV方案(SLV5FU2) LV:200-400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2天 5-FU:400 mg/m2/天,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顺铂(XP)方案 希罗达:1000-1250 mg/m2,每日2次,PO,第1-14天,休息7天 顺铂60-80 mg/m2,IV,第1天,或DDP:10-20 mg/(m2-d),IV,第1-5天 每3周重复 5-FU联合顺铂(FP)方案 5-FU:425-750 mg/m2/d,CIV,24H,第1-5天 DDP:60-80 mg/m2,第1天;或DDP:15-20 mg/m2/d,第1-5天 每3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CAPEOX) 希罗达:850-1000 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 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或奥沙利铂:65 mg/m2,IV,第1、8天;每3周重复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2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2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m)FOLFOX6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第1天,然后用1200 mg/m2/天×2持续静脉滴注(总量2400 mg/m2,输注46-68小时) 每2周重复 (m)FOLFOX7 奥沙利铂:85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LV:200-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46小时静脉注射 每2周重复 (m)ECF方案 表阿霉素:50 mg/m2,每3周1次 顺铂:60 mg/m2,每3周1次 5-FU:200 mg/m2/日,持续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5-FU500-600 mg/m2,静脉滴注22小时,第1-5天

胃癌复发和转移有哪些症状

胃癌复发和转移有哪些症状 (1)手术区域的皮瓣下、腋窝和患侧锁骨上窝处为多见。 (2)肺及胸膜转移:开始可无任何症状,当转移较大或累积的范围较广式,可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咳血、胸痛等,少数可表现为癌性淋巴结炎,即使肿瘤细胞沿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及胸膜和淋巴管道扩散到肺。此类型的肺转移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常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换气困难,预后较差。单侧性的可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呼吸困难,部分患有胸痛。 (3)骨转移:骨痛,腰背痛,下肢疼痛或肩痛。 (4)肝转移:肝大、肝区疼痛、食欲下降、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5)脑转移: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转移,头痛及精神状态改变时常有的症状,并可出现脑功能不全、视力障碍灯。如脊膜受到侵及可出现背痛、感觉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等。 胃癌预后近年已有改善,但术后转移复发依然是医学界之一难题。越早发现手术成功率越高,最新的药物比如说Asteady艾舒坦适合手术前后及放化疗同时服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目前已经有多例胃癌患者通过服用艾舒坦实现带瘤生存的成功案例。 【经女士胃癌,治疗作用】 经女士,56岁,广东惠州人。2011年6月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胃癌晚期,肿块大小7×8cm。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CT示: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肿块穿刺针吸,细胞学诊断:可见癌细胞。未进行其它治疗,服用艾舒坦扶正配方四个周期后,胃部肿瘤缩小至3.7 ×6.5cm。左锁骨上肿块消失,B超检查也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复查CT 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基本消失。患者后一直服用艾舒坦扶正配方至今,带瘤生存,生活良好。 【李先生,胃癌,胃切除】 李先生,67多岁,江苏省南京人,胃癌。2011年年初医院综合考虑,做了胃全切的手术,手术后气色、饮食情况都不好。出现这情况家属只能是到处寻找办法,也服用了很多的中药,通过其他患者的介绍了解到艾舒坦加快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就立即购买了2盒。开始服用,气色恢复了一些,但由于吸收等问题改善的情况不是很明显,继续服用1个月后。病情基本控制住了,气色和饮食情况有所改善,属于预后较好的。

最新胃癌的辅助化疗方案教学内容

助化疗常用方案: 1.卡培他滨单药方案 卡培他滨:850~1250mg/m2,口服,一日2次,第1~14天;每3周重复,共8周期 2.卡培他滨联合顺铂(XP)方案 卡培他滨:1000~1250mg/m2,口服,一日2次,第1~14天,间歇7天 顺铂:60~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或顺铂20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 每3周重复1次,共6~8周期 3.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 氟尿嘧啶:一日425~750mg/m2,静脉滴注24h,第1~5天 顺铂:60~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或分2~3天用); 或顺铂:一日15~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 每3周重复1次,共6~8周期 4.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CapeOX) 卡培他滨:850~1000mg/m2,口服,一日2次,第1~14天,间歇7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或奥沙利铂6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 每3周重复1次,共6~8周期 5.简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s亚叶酸钙5FU2) 亚叶酸钙: 200~4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2天 氟尿嘧啶:一日400mg/m2,静脉注射,然后再用,一日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小时, 第1、2天 每2周重复1次,共8~12周期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FOLFOX4) 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亚叶酸钙:一日200mg/m2,在氟尿嘧啶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2天; 氟尿嘧啶:一日400mg/m2,静脉注射,然后再用一日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小时, 第1、2天 每2周重复1次,共8~12周期 7.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mFOLFOX6) 奥沙利铂:85~1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亚叶酸钙:一日400mg/m2,在氟尿嘧啶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氟尿嘧啶:一日400mg/m2,静脉注射,然后再用一日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4~48 小时 每2周重复一次,共8~12周期 8.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mFOLFOX7) 奥沙利铂:85~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亚叶酸钙:一日200~400mg/m2,在氟尿嘧啶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2天; 氟尿嘧啶:2400~30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 每2周重复1次,共8~12周期 9.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mECF方案) 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顺铂: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氟尿嘧啶:一日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一日1次;或500~600mg/m2,静脉滴注24h, 第1~5天 每3周重复一次,共6~8周期

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发展到中晚期,多会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那么胃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1、直接浸润: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癌组织向胃壁浸润,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还可侵入食管下端、十二指肠,也可直接蔓延波及网膜、胰腺、肝脏和横结肠等。 2、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随着癌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的增加,淋巴腺的转移也渐渐增加,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腺相联接,癌细胞可沿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腺,甚至两侧。胃癌细胞常由门静脉进入肝内形成肝转移,另外沿着血行性转移造成肺、卵巢、骨、皮肤、脑等转移癌细胞侵及胃浆膜后脱落,播散于腹腔、盆腔,造成腹水。 3、血路转移:多发生于胃癌晚期,常见受累器官为肝脏、肺。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可在骨、脑、肾上腺、甲状腺、脾、皮肤和肾等形成转移灶。胃癌的肝转移有时可作为胃癌的首发症状,多数经门脉血行播散,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肝内病灶的治疗一般效果较差。 临床上,胃癌转移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胃癌原发病灶,若病人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灰树花D阻分治疗,D阻分是真菌抗癌之王,其抗癌效果是灵芝的16倍。 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胃癌转移病人,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和D 阻分治疗的方法。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有病,都不单单是局部问题,它和人整体免疫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手术、放疗或介入属于局部治疗;大多是损伤性治疗,副作用太大,不能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而D阻分,既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又可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增强病人免疫力,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又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病情恶化。

胃癌转移后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做化疗

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朋友诊断出患上了胃癌疾病,对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在胃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积极的作用,不过化疗也有一定的弊端,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扩散转移的患者,很多家属会担心患者无法耐受,那胃癌转移后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做化疗? 当胃癌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时,局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注重全身性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而化疗就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癌细胞,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缩小瘤体,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过度的治疗而加重了病情,甚至加快了死亡的速度。因此胃癌转移后是否有必要化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的,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对化疗敏感,可以考虑化疗,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对化疗不敏感,则不建议化疗,即使勉强治疗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加快死亡的速度。 针对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在增效方面,中医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整体出发,且本身具有抗癌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在减毒方面,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扶正元气,减轻和改善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化疗的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胃癌副作用小,整体观念强,注重标本兼治,能够将扶正与祛邪并行,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医近40年来,袁希福接诊各类肿瘤患者数万名,其中不少都是复发患者,或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尽管无法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但他尽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的带瘤生存。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10年3月受邀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中医药研讨会”;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王新江,男,胃癌术后复发,河南安阳人 2012年11月份,王新江在午饭后突然出现吐血,随后更出现休克。经过一系列检查,王新江确诊为胃癌,且肾上有囊肿,医生建议尽快手术。随后,王新江遵医嘱做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仅半年,复查结果就显示病情复发,且肝、肾上都长出了肿瘤,其中肝上的间质瘤达2.3公分,肾上肿块达6公分。复发后,王新江通过熟人在安阳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但治疗后却出现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浑身没劲儿,后来不管医生怎么说,王新江

胃癌手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大吗

近几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很多,而手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通过切除病灶主体,减轻肿瘤负荷,控制病情发展,短期疗效快,但手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并不能全部杀死机体内的癌细胞,术后易复发转移,一旦复发治疗会更加棘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胃癌手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大吗? 其实关于“胃癌手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大吗”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如患者的体质、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手术方案、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术后巩固治疗等,不过临床上有“五年生存率”的概念,指出综合治疗后的前五年对胃癌患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统计,凡是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90%是在综合治疗后前五年出现,余下10%是在治疗五年以后出现。可以说病情稳定后的前五年,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危期,也是巩固治疗的重要时期。因此胃癌患者在手术后五年内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重视疗效的巩固,做好预防复发转移的工作。 胃癌术后常用的巩固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是尽可能的杀死癌细胞来降低复发转移率,短期效果明显,但缓解期短,并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而且还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降低患者免疫力,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中医治疗则是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在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把扶正元气放在首位,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同时调节患者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另外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联合中医治疗还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指出胃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在三联平衡理论的指导用药下,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王新江,男,胃癌术后复发,河南安阳人 2012年11月份,王新江在午饭后突然出现吐血,随后更出现休克。经过一系列检查,王新江确诊为胃癌,且肾上有囊肿,医生建议尽快手术。随后,王新江遵医嘱做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仅半年,复查结果就显示病情复发,且肝、肾上都长出了肿瘤,其中肝上的间质瘤达2.3公分,肾上肿块达6公分。复发后,王新江通过熟人在安阳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但治疗后却出现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浑身没劲儿,后来不管医生怎么说,王新江也不愿意再继续治疗了。 由于无法耐受介入治疗,王新江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初诊时,王新江的身体非常虚弱,全身无力,体力透支,面色发黄。用药后,王新江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身上也有劲了,精神气色也好了很多,更让他意外

胃癌化疗后有复发的可能吗

胃癌之所以被称为恶性肿瘤之一就是因为胃癌很容易发生癌细胞转移的情况。一旦胃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就会给胃癌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胃癌治疗难度较大,有不少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使治疗变得更加棘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化疗是治疗胃癌常用的方法,那胃癌化疗后有复发的可能吗?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通过口服或者静脉给药,既能抑制原发灶,也能杀死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化疗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是按比例杀死癌细胞,且只能杀死活跃度较高的癌细胞,对于处于休眠期的癌细胞无能为力,这些潜藏的癌细胞会继续生长和增殖,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检测出来,此时已经复发或转移。另外化疗缺乏选择性,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力下降,给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复发转移的风险。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彻底抑制复发转移,患者经化疗后也会伴随一定的复发转移几率,不过患者却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如中医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与补气益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内的环境,缓解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体能,改善患者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提高对化疗的耐受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在化疗后给与扶正祛邪的中药,有助于修复因化疗受损的机体,补充患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抑杀残癌,巩固化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4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R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D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具有更高的疗效,且不良发生率少,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标签:奥沙利铂;局部进展;复发转移性;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自能通过手术的发放才可能治愈,即使是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也很高,而且约2/3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屬不可切除的进展期[1]。如果胃癌患者处在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以及远处转移的晚期胃癌,为了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只能进行化疗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统一化疗方案来治疗进展期胃癌,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药的出现,为胃癌的化疗用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本文则探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3~82岁,平均年龄为6 2.81岁。同时,上述48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①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组织学确诊为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②所有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可测量的病灶;③患者经过体力状态评分>60分;④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患,第1~3d给予25mg/m2的顺铂进行2h的静脉滴注,同时给予200mg/m2的亚叶酸钙进行30min的静脉推注,以及500mg/m2的5-氟尿嘧啶进行2h的静脉滴注。对观察组患者,第1d给予100mg/m2的奥沙利铂进行2h的静脉滴注,第1~3d给予200mg/m2的亚叶酸钙进行30min的静脉推注,以及500mg/m2的5-氟尿嘧啶进行2h的静脉滴注。其中,21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 发表时间:2018-10-31T10:56:54.5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龚婷[导读]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能有效提升病灶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化疗周期结束后采用奥沙利铂维持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周期结束后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两组均随访2年,评估治疗效果。以胃癌控制效果评价两组近期疗 效;以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评价两组远期疗效;以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病灶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能有效提升病灶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在发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手术效果较差,且术后极易复发。对于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目前多采用化疗进行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1]。近年来,卡培他滨作为一种辅助化疗药物,在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课题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80例,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8.26±6.28)岁;病程3-27个月,平均(10.25±1.34)个月;晚期胃癌28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12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8.26±6.28)岁;病程3-27个月,平均(10.25±1.34)个月;晚期胃癌28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12例。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58.63±6.24)岁;病程3-29个月,平均(10.37±1.41)个月;晚期胃癌29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11例。入选患者均确诊为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排除化疗禁忌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多西紫杉醇和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并在化疗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沙利铂维持化疗:给予注射用奥沙利铂(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68)85mg/㎡加入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周2次。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给予卡培他滨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61)1g/次,2次/d,每周用药5d[2]。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CR、PR、SD、PD,以CR和PR为有效(RR),比较两组近期疗效;(2)远期疗效。比较两组1年和2年生存率;(3)安全性。比较两组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胃癌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怎么办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首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男性较多。发现病情后及时接受治疗很重要,但进展期胃癌即使进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仍居高不下,“胃癌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怎么办”也因此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能够治疗胃癌的方法非常多,且不断有新方法、新药物涌现,但手术切除仍是胃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胃癌患者的病死率。然而,胃癌虽发病于局部,但却属于全身性疾病,而手术只能切除局部可见病灶,因而术后患者常因残留在机体内的微小、转移病灶而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是目前胃癌手术失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就无药可救了。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尤其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多的复发、转移患者因此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因此,当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应及时采取治疗,以改善预后。 那么,胃癌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如何治疗比较好呢?对于那些局部复发、转移灶局限,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心、脑等疾病患者,建议尽早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同时配合其他抗肿瘤治疗,如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给予巩固,以稳定疗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胃癌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下丰富经验。除了可配合其他治疗,有助于增强疗效,降低治疗副作用,预防复发、转移外,中医治疗还可对一些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患者给予姑息性治疗,有助于稳定病灶,改善病症,调理机体,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因此,建议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尽早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以改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为一家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建院多年来接诊了众多肿瘤患者,其中部分为复发、转移患者,且多已属晚期。由于大部分就诊患者的病情都比较重,为了使患者接受到正规安全的中医治疗,提高患者中医治疗效果,医院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如今,众多肿瘤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通过中医治疗后收获了满意疗效。为了增强广大肿瘤患者的治疗信心,医院自2004年起先后举办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六百余位肿瘤患者受邀参会,其中不乏一些出现复发、转移却已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他们的分享,让很多复发、转移患者受到激励,增强了治疗信心,尤其是中医治疗信心。良好的疗效,也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收获了“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郭曲梅(化名),女,胃癌 2013年10月,郭曲梅突然开始发烧,空腹吃了一些ABC退烧药后,发现有些胃痛,大便还黑。但由于没有做胃镜也没能查出什么异常,但在2014年3月,郭曲梅在吃苹果的时候胃痛再次发作,且又出现了黑便,于是这次前往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胃间质瘤,且已肝转移,腹腔转移,伴有腹腔积液。 由于病情危重,郭曲梅老伴坐立不安,四处寻访专治肿瘤的医院。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从一位八十岁的食管癌老太太那里他获悉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 2014年7月4日,夫妻二人到郑州寻求袁希福院长诊治。初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20天的中药后,发现症状有所好转。本来胃部隐隐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