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道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曹魏時,太平道已隨黃巾起義被鎮壓而衰微,五 斗米道隨張魯歸順曹操與移民北遷,到達曹魏本 土,即河南、河北一帶。
❖ 曹操、曹丕鑒於黃巾起義,害怕農民起義者利用 宗教組織起來進行革命,便對早期道教採取了兩 手政策,一方面進行限制或鎮壓,另一方面又進 行利用或改造。
❖ 曹操將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一些神仙方土,如左慈、 甘始、儉等,召集到身邊,既可以謀求養生方術 以延年,又可以防止他們鼓動老百姓造反。
❖ 他還在總結自天師道以來原有的各種齋儀的基礎 上,進一步完善了道教的齋醮儀範,以適應道教 發展的需要。陸修靜編著有關齋醮儀範的著作多 達100餘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儀。
(四)陶弘景與茅山宗
❖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 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 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是陸修靜門徒 孫遊岳的弟子。他中年隱居修道于茅山,著手弘揚 上清經法,除廣泛搜集整理上清經外,又撰寫帶有 教派史性質的《真誥》,著有《登真隱訣》、《真 靈位業圖》等重要道書。建立了料爲系統、完善的 神仙信仰體系。
(三)寇謙之、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
❖ 南北朝時期(420—581)是道教進一步充實完善 的時代,是道教走上成熟的時代,出現了衆多的 道教改革家、理論家,他們的活動對後世道教有 著重要的影響。
❖ 對北方天師道(五斗米道)進行改革的代表人物 是北魏的著名道士寇謙之(365—448)。
❖ 寇謙之對道教進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除去三張 僞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使道教“專 以禮度爲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
❖ 陶弘景居茅山後,開設道館,招收徒弟,弘揚上經 法,使茅山成爲傳道基地,並形成了茅山宗。
❖ 當時,誦習道經,亦改“直誦”爲“樂誦”,即 誦經時用音樂伴奏。經過寇謙之改革後的北方天 師道被稱、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
❖ 陸修靜自少修習儒學,愛好詞章,年長時棄家入 雲夢山隱居修道。宋明帝時(465—472),他將 搜集的道書(其中有上清、靈寶、三皇各派的經 典),加以整理甄別,鑒定其中經戒、方藥、符 圖等1228卷,分爲“三洞”(即洞真、洞玄、洞 神)。泰始七年(471)又撰定《三洞經書目 錄》,成爲我國最早的道教經書總目,奠定了後 世纂修《道藏》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道教特點
❖ 魏晉南北朝(220—581)是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 是道教逐漸走向成熟、定型的時期。
❖ 這一時期,道教經過分化與改革,使道教從早期道 教那種比較原始的狀態發展爲有相對完整的經典、 教義、戒律、科儀和教會組織的成熟宗教,並由早 期民間宗教團體逐漸轉變爲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
(一)道教北傳與分化
❖ 因此,這時有很多門閥士族加入道教,遂促使道 教發生了分化。
(二)葛洪金丹道神仙理論體系的確立
❖ 道教發展到西晉,經書雖不少,但仍無一本能將 丹鼎、符籙兩派的教義與方術統一於一個完整的 理論體系的著作,換言之,即到西晉道教尚未確 立義理性較強的神仙的理論家和實踐者葛洪完成。
❖ 葛洪(283—363),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 容(今屬江蘇)人。是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煉 丹家、醫學家。他一生著述不輟,養生修道,以 丹鼎生涯終老。葛洪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抱樸 子》一書。全書分爲《內篇》和《外篇》。《內 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祛 禍,屬道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 屬儒家。
❖ 曹操、曹丕鑒於黃巾起義,害怕農民起義者利用 宗教組織起來進行革命,便對早期道教採取了兩 手政策,一方面進行限制或鎮壓,另一方面又進 行利用或改造。
❖ 曹操將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一些神仙方土,如左慈、 甘始、儉等,召集到身邊,既可以謀求養生方術 以延年,又可以防止他們鼓動老百姓造反。
❖ 他還在總結自天師道以來原有的各種齋儀的基礎 上,進一步完善了道教的齋醮儀範,以適應道教 發展的需要。陸修靜編著有關齋醮儀範的著作多 達100餘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儀。
(四)陶弘景與茅山宗
❖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 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 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是陸修靜門徒 孫遊岳的弟子。他中年隱居修道于茅山,著手弘揚 上清經法,除廣泛搜集整理上清經外,又撰寫帶有 教派史性質的《真誥》,著有《登真隱訣》、《真 靈位業圖》等重要道書。建立了料爲系統、完善的 神仙信仰體系。
(三)寇謙之、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
❖ 南北朝時期(420—581)是道教進一步充實完善 的時代,是道教走上成熟的時代,出現了衆多的 道教改革家、理論家,他們的活動對後世道教有 著重要的影響。
❖ 對北方天師道(五斗米道)進行改革的代表人物 是北魏的著名道士寇謙之(365—448)。
❖ 寇謙之對道教進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除去三張 僞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使道教“專 以禮度爲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
❖ 陶弘景居茅山後,開設道館,招收徒弟,弘揚上經 法,使茅山成爲傳道基地,並形成了茅山宗。
❖ 當時,誦習道經,亦改“直誦”爲“樂誦”,即 誦經時用音樂伴奏。經過寇謙之改革後的北方天 師道被稱、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
❖ 陸修靜自少修習儒學,愛好詞章,年長時棄家入 雲夢山隱居修道。宋明帝時(465—472),他將 搜集的道書(其中有上清、靈寶、三皇各派的經 典),加以整理甄別,鑒定其中經戒、方藥、符 圖等1228卷,分爲“三洞”(即洞真、洞玄、洞 神)。泰始七年(471)又撰定《三洞經書目 錄》,成爲我國最早的道教經書總目,奠定了後 世纂修《道藏》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道教特點
❖ 魏晉南北朝(220—581)是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 是道教逐漸走向成熟、定型的時期。
❖ 這一時期,道教經過分化與改革,使道教從早期道 教那種比較原始的狀態發展爲有相對完整的經典、 教義、戒律、科儀和教會組織的成熟宗教,並由早 期民間宗教團體逐漸轉變爲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
(一)道教北傳與分化
❖ 因此,這時有很多門閥士族加入道教,遂促使道 教發生了分化。
(二)葛洪金丹道神仙理論體系的確立
❖ 道教發展到西晉,經書雖不少,但仍無一本能將 丹鼎、符籙兩派的教義與方術統一於一個完整的 理論體系的著作,換言之,即到西晉道教尚未確 立義理性較強的神仙的理論家和實踐者葛洪完成。
❖ 葛洪(283—363),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 容(今屬江蘇)人。是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煉 丹家、醫學家。他一生著述不輟,養生修道,以 丹鼎生涯終老。葛洪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抱樸 子》一書。全書分爲《內篇》和《外篇》。《內 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祛 禍,屬道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 屬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