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
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
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
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的挛缩畸形。
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
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能否恢复在于及早的治疗,不要因侥幸心理等待恢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格林巴利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的疾病,其病发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属免疫性疾病,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只能控病继发不能恢神经,且过多的用激素治疗会损害人体免疫而复发,并导致原受损神经再度损害。
治疗不当,延误治疗,受累神经会因缺血而发生变性,过了治疗期遗留症状终生相伴。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后降减激素的同时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药(中药含然激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恢复其功能并使
体内产生抗致病病毒抗体预防复发达受损神经再生修复获得早日康复。
需帮助请发病历及化验结果。
我是一名女生,今年24岁,三个月前我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经过一系列治疗,比如用过进口的丙球蛋白,激素啊、弥可保之类的药物,体能逐渐恢复,20天后出院。
出院时上肢可以微微抬起,下肢只能平面移动,均为麻木状态。
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去了康复中心,康复医生检查后为全身肌肉萎缩(包括核心肌、吞咽肌),在康复医生指导锻炼下(我在生病前是较懒不爱运动型,空时就爱在寝室睡觉),2个月后也就是现在医生建议外带口服药物弥可保出院。
现上肢基本可以灵活活动,但负重能力不是很好,远端伸有轻微疼痛,下肢可以行走,步态略微不是很自然,也只是慢走,大约400-500米就走不动了。
整体麻木减退,小部分存在,但不太影响生活。
现在家每天坚持走路和一些医生嘱咐我的小运动。
我想恳请各位专业人士:我可以恢复到以前能跑,能跳,或者后遗症会有多大。
谢谢!
你好, 格林巴利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其病发严重时可侵犯高位脊髓前侧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属免疫性疾病,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但难以恢复麻痹不全的神经功能,若受累神经因缺血时间过久迟发神经再度受损,而致病情继发加重后恢复无望。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后降减激素的同时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药(中药含然激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恢复其功能并使体内产生抗致病病毒抗体预防复发达受损神经再生修复获得早日康复。
需指导请发资料再次联系。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
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端轴索样变性,病前可有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临床表现常以四肢对称性无力为首发症状,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而致呼吸麻痹。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低效型呼吸型态;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肢体活动障碍;④皮肤的完整性受损:有发生褥疮的可能;⑤感知改变;⑥生活自理缺陷;⑦恐惧。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1.呼吸肌无力。
2.神经肌肉受累。
3.缺氧。
[主要表现]
呼吸浅而慢。
口唇、皮肤粘膜紫绀,鼻翼煽动。
咳嗽、咳痰。
明显的呼吸三凹征。
血气分析氧分压于正常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呼吸状况,无呼吸困难和紫绀,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
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减轻。
[护理措施]
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
保持输氧管道通畅。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必要时吸痰。
在病人呼吸困难的急性发作期陪伴病人,使其得到安全感,以减少焦虑和恐惧,利于呼吸。
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免影响呼吸。
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发现呼吸费力、呼吸浇慢、咳嗽无力、吞咽困难时应备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备,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后,应严格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及时更换伤口纱布,预防感染。
每天消毒气管内套管4次。
配合医师定时查血分析,观察缺氧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应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重点评价]
病人缺氧和呼吸困难是否得到改善;皮肤粘膜、口唇青紫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鼻翼煽动、三凹征是否消失。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病人能否保持良好的呼吸状况。
是否能采取有效地咳嗽和咳痰的措施。
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1.肺部感染致分泌物增多。
2.咳嗽无力或疲乏。
3.意识障碍,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
呼吸音粗,呼吸浅而快,伴有鼻翼煽动、三凹征。
呼吸道分泌物多,咳嗽、咳痰。
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因呼吸困难,使用辅助呼吸机。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护理目标]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表现为呼吸音清,呼吸正常并经治疗和深呼吸后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保持室温在18∽22℃,温度50%∽70%(空气干燥时可在室内洒水)。
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负压抽吸痰液。
指导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上向下,由外向内。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吸氧,达到稀释痰液和消炎的目的。
在心脏能耐受范围内鼓励多饮水。
[重点评价]
呼吸道是否通畅。
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呼吸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有无呼吸困难和使用辅助呼吸机。
三、肢体活动障碍
[相关因素]
肢体瘫痪。
神经肌肉受累。
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
肢体瘫痪、肢体运动功能丧失。
病人自我照顾能力下降,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穿衣、进餐、洗脸、梳头等。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如扶行、穿衣等。
病人做到最佳的自理水平程度,如自己进餐、梳头等。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
指导病人积极锻炼患肢,对于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
及时协助和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在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活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的次序进行,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摩应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
教会病人家属及其陪人进行锻炼的方法。
活动时需有人陪护,防止受伤。
配合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鼓励病人进行生活自理活动,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重点评价]
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否提高。
病人活动期间是否安全,有无受伤。
四、皮肤的完整性受损:有发生褥疮的可能
[相关因素]
肢体瘫痪。
长期卧床。
营养不足。
[主要表现]
皮肤干燥,弹性差,容易破损。
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皮肤发红,反应性充血。
出汗多,皮肤潮湿。
营养不良,皮肤弹性差,骨隆突部位皮下脂肪少。
[护理目标]
不发生褥疮。
病人感到清洁舒适。
[护理措施]
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局部骨隆突受压处,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以免擦破皮肤。
睡气垫床,骨隆突处垫软枕或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每天热水泡脚,温水擦浴,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褥疮。
病人是否感到清洁、舒适。
五、感知改变
[相关因素]
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
感觉传导通路损害。
[主要表现]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减退,如戴手套、袜子样感觉。
[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受伤。
促进知觉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每天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
保持床位整洁、干燥、无渣屑,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分受损。
注意给病人肢体保暖,但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
给予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
协助翻身,每2小时1次,并做到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勤擦洗,防止发生褥疮。
经常给病人做知觉训练,如用纸、毛线等刺激浅触觉、温水刺激温度觉、用针灸刺激痛觉等。
[重点评价]
导致病人受伤的因素有否排除。
病人知觉是否逐渐恢复。
六、生活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肢体瘫痪。
意识障碍。
体力不支、虚弱。
[主要表现]
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修饰、沐浴、入厕和下床等。
依赖心理增强。
感知障碍。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感到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
病人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进行生活自理活动。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穿衣、修饰、卫生、沐浴、入厕、进食生活护理。
指导病人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穿不用系带的鞋。
病人外出时需有人陪护,以防意外伤。
[重点评价]
病人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床单位是否清洁、舒适。
病人能否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哪些自理活动。
七、恐惧
[相关因素]
呼吸困难,濒死感。
运动力量骤减。
健康状况改变。
害怕气管切开术。
[主要表现]
自诉有恐慌、惊惧、心神不安。
有哭泣、拒绝行为。
敏感、多疑。
心跳加快,呼吸短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易激动、失眠、多梦。
[护理目标]
病人的恐惧感减轻,恐惧的行为和体征减少。
病人能叙述恐惧的心理感受。
病人针对恐惧心理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
耐心向病人解释疾病的过程、治疗和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指导病人改善呼吸的方法,减轻病人的濒死感。
在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术前,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慌与害怕心理。
指导病人使用的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轻音乐等。
尽量避免病人接触抢救或危重病人。
家庭成员参与共同努力缓解病人的恐惧心情,如陪伴,转移注意力的交谈,适当的按摩等。
对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
[重点评价]病人能否叙述恐惧的心理感受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