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战争形态研究_基于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1 2010 (总第114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4 金 融 研 究

现代金融战争形态研究

——基于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柯 原1,方 杰2

(1.2.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通过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案例研究证券市场的金融战争形态、形式与样式,认为金融战争是非线式作战,信息作战的形式可以大大降低金融战争的作战成本。信息战、联合作战将是现代金融战争的常见样式。现代金融战争已经大量运用现代军事谋略的方法及现代金融数量化分析技术对一国证券市场展开攻击。对金融战争形态的了解,可以为我们的金融战争的时空研究以及预警研究提供基础,也可为以后在金融战争中如何获取战争主动权的制权问题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金融战争;战争形态;战争样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93(2010)01-0007-06

现代金融领域的竞争已经具有规模性、暴力性和目的性的特征,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谋性和操纵性,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形式的金融战争形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金融领域的极端竞争(金融战争)对保卫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建立《金融战争学》学科体系。对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有助于研究证券市场的金融战争形态、形式、样式等理论问题。

一、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经过

1997年10月下旬,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获取巨利的国际炒家索罗斯将目标转向香港,先后于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和8月四次阻击港汇、港股和恒指期货市场以图获取暴利。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在这三大市场上与国际投机者展开了顽强的对抗。

1997年10月17-22日,利用新台币贬值3.3%、创下10年来新低的契机,国际游资总攻港币。港币联系汇率制首次受到国际炒家阻击。国际投机商一方面放空远期港币合约套利攻击港币现货汇价,另一方面狂沽股票制造恐慌使得港股暴跌,他们从放空恒指期货中获取了百亿港币以上的暴利。特区政府不得已入市捍卫港币,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吸纳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动用土地基金大笔吸纳蓝筹股托市。特区政府虽在外汇市场上抛空30亿美元遏止了港币暴跌,但当

收稿日期:2009-12-01

作者简介:柯原(1956- ),男,福建连江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与金融风险管理;方杰 (1984- ),男,安徽芜湖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计量经济。

时银行同业拆息率一直高企,致使股市低迷。

此后,相同的一幕又相继在港上演。1998年8月3日,以国际炒家乔治·索罗斯领导下的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为首,美林、怡富等数家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期货市场大举进攻,企图利用三种市场的制衡关系一举破坏联系汇率制。在此形势下,香港政府决心向炒家开战。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首先在外汇市场上以财政储备买进炒家港币卖盘。当日即吸纳近500亿港币,同时将购入港币重新存入香港银行,压低拆息。7日收盘汇率仍然稳定在USD1:HKD7.75的水平上,香港政府初战得胜。

1998年8月13日香港政府正式对国际炒家宣战。香港政府进行干预的手段是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及财政储备相机吸纳炒家卖盘,化解抛售对证券市场压力;同时,与中央政府联合展开舆论反攻;再运用行政手段向托管股票的银行和中央结算所施压,督促其严格执行规定,以断绝炒家借股票抛售来源,减少炒家结算便利;人为调高港币拆息,令炒家回补港币成本增加。8月14日至8月28日。特区政府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并会同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商,大笔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特区政府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货指数抬高600点。十多天反击最终以香港政府获利约20亿港币,炒家损失约12亿港币告终。特区政府的此举一反以往对投机者“不干预”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一个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二、国际游资的套利方法

国际游资的炒作活动,是以短期内获取暴利为目的。他们炒作香港市场也同样要寻找获取暴利机会。国际炒家通常做法是先在一地对公开股市和外汇市场上大盘吃进,使股价和汇率上升,此时再卖空大量期货,紧接着大量抛售吃进股票和该地货币,导致股价和汇率大跌,平仓结清期货,赚取差价。对联系汇率制市场来说,最严重的情况是汇率可能会失去控制,因为联系汇率制是以国家承诺可自由兑换外汇为条件的,一旦汇率灾难性大跌,极易导致人们争相兑换外汇,由于国家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放弃联系汇率制,任由汇率下跌。这将使得人们对香港失去信心,而失去信心的结果将会毁掉香港的繁荣。

在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游资对港币进行阻击事先经过了周密的部署:(1)在香港以发行港币票据方式,筹集了300亿港币;(2)利用香港低息期借入一年的长线;(3)在期指市场9000点时积累了几万张卖单,并继续增加持有数量;(4)他们与一些银行和经纪人建立了借贷门路,从而可以在现货市场疯狂卖空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做好了这些准备后,他们大抛港币,抬高利息,使恒生指数暴跌,然后在期指上获得暴利。他们期望把香港股市抛到5000点以下,这样就至少获利100亿港币。当然,如果因为巨大的抛压使得香港最终放弃联系汇率制,采用浮动汇率,放任港币贬值,则国际游资还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大赚一笔。

图1 国际游资的套利方法

三、从香港金融保卫战看现代金融战争的形态、形式与样式

(一)金融战争与传统战争以及一般金融投资的区别

1. 金融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区别。传统的军事战争往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金融战争的对手可以是超越国界的利益集团对一个国家市场的攻击。传统战争存在着消灭敌方肉体的流血目标,而金融战争不存在直接消灭对手肉体的形式,更像体育竞赛。但是金融战争和一般的体育竞赛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体育竞赛不存在掠夺竞争方财富的经济目的以及颠覆敌对国统治地位的政治目的,而金融战争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对传统军事战争的目的分析,都存在着掠夺敌对方财富以及颠覆敌对方政治制度的目的。如原始战争是争夺土地、羊群、奴隶与夺取政权;现代战争是争夺财富、资源与颠覆敌对国政权等。从这点看金融战争具有和传统战争相似的目的与结果。因此金融战争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与经济目的,进行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掠夺对方财富的极端竞争行为,是一种和传统军事战争不同的超限战争。

2. 金融战争与一般金融投资的区别。发动金融战争的一方具有大规模掠夺一国财富的经济目的与造成一国政治动乱的政治目的,其对被攻击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而一般金融投资没有这种目的,也不会产生上述的不良影响;金融战争发动方具有主动的预谋性,由于决定市场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是货币供求关系,金融战争发动方通过有组织的战略战术,选择良好的攻击时机与战场,用突发的大规模资金冲击来对正常市场进行攻击,从而使市场价格波动在短期内大幅度偏离自然状态来牟取暴利。因此,预谋性以及攻击市场的资金规模和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进入市场的期限也是金融战争与一般金融投资的标志性区别。

(二)现代金融战争的战争形态

金融战争的主战兵器是投资技术以及金融工具,“弹药和兵员”是资金,不同种类不同国家的市场就是“战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消灭对方的资金。其表现为:(1)战争武器的杀伤能量成倍增长。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的发明就相当于人类发明了“原子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使用不当造成的破坏性是非常巨大的,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到其威力;(2)现代金融战争的动用资金规模数额巨大。香港金融保卫战,反击国际对冲基金第四次攻击时香港特区政府就动用了1000亿元港币,这仅仅是一个局部战争中间的一次战役所动用的资金规模。由此推理,在由一系列战役组成的全球性现代金融战争所动用的资金规模将是天文数字。

(三)现代金融战争的战争形式

1. 进攻与防御是金融战争的基本形式。与传统军事战争相同,金融战争的开始也就是攻与防对抗的开始,攻与防是实现保存自己资金和消灭敌人资金的基本手段。在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对冲基金就是进攻方,特区政府就是防御方。金融战争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实现进攻与防御。有些直接为了进攻与防御,比如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对冲基金通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进行立体进攻的作战部署与实施以及香港特区政府针锋相对而采取的立体防御部署;有些则为间接配合进攻与防御,如国际对冲基金为选择的进攻路线进行的前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