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摘要:维生素C注射液是人体从外界获取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对于人体某些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文章利用恒温加热初匀速实验法计算出维生素C注射液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为1.5年,并通过实验验证抗氧化剂、金属离子、保存温度、溶液pH对于维生素C注射液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化剂后维生素C注射液的分解速度明显减慢;Cu2+的加入明显加快了维生素C注射液的分解速度,且加入浓度越大,分解越快;在常温下保存时分解速度最慢;保持pH在6.0-6.5之间时分解速度最慢。经过实验探究后,可以对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保存起到指导作用并给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维生素C注射液,初匀速实验,稳定性,影响因素

1 引言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机能的必须物质。人体维生素C需求量不大,主要是靠从食物等外界载体获取,自身不能合成,如果不能及时获得,会出现相应的病症,如坏血病、感冒、克山病、重金属中毒、贫血等。由于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现阶段维生素C类药品重要有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口含片、注射液等,其中以注射液最为常用。由于维生素C 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辅助试剂(如活性炭等)及其它因素(如生产设备中金属离子、储存设备等)的影响,会导致维生素C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发黄等现象,造成药剂质量被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药剂使用时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利用恒温加热初匀速实验法计算出维生素C注射液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并通过实验讨论,探究抗氧化剂、金属离子、保存温度、溶液pH对于维生素C注射液保存的影响。为维生素C 注射液的保存提供良好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2 恒温加热初匀速实验

2.1 仪器

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带塞锥形瓶、容量瓶、蒸馏水、10ml毫升吸量管、25ml比色管、温度计

2.2 试剂

市售维生素C 注射液、抗坏血酸标准品(CDCT-C10303000)、硫代硫酸钠、硫脲、1mol/L 盐酸、碳酸氢钠、硫酸铜。除标准品外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纯净水。

2.3 计算公式

0log log 2.3026

K

C t C =-

+ (1)

log log 2.3026E

K A RT =-+(2)

2.4 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称取0.0200g 抗坏血酸标准品于50ml 烧杯中,用1%草酸将其溶解后,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此溶液中维生素C 含量为20mg/ml 。将20mg/ml 上述溶液逐级稀释为0、5、10、15、20ug/ml ,按照说明书将仪器调节到最佳状态,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上述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1所示。

图2.1 标准曲线

2.5 恒温加入初匀速实验

用蒸馏水配制成500ml 溶液,分别取20ml 于16个锥形瓶中,分为4组,每组4瓶,将4组溶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分析(50℃、60℃、70℃、80℃),间隔取样4次(60min 、50min 、40min 、30min ),取样后立即冰封,随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各样品中维生素C 含量。初匀速实验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初匀速实验结果

50℃

60℃ 70℃ 80℃

h/min Vc/% h Vc/% h Vc/% h Vc/% 30 96.75 30 95.79 30 96.25 30 94.20 40 96.48 40 95.12 40 94.99 40 93.15 50 95.74 50 94.45 50 92.37 50 91.35 60

95.08

60

93.67

60

91.23

60

88.86

计算出测得各个样品含量的对数值,用对数值对时间作图,为一条直线,可以确定此反应为一级反应,可以按照公式(1)计算出K 值。

按照四个温度对公式(1)进行回归分析可以求得各温度对应的K T 值,结果见表2.2所示。

表2.2 不同温度下K T 值

t 50℃ 60℃ 70℃ 80℃ K/h -1

4.8931×10-4

9.7673×10-4

3.6537×10-4

6.9568×10-4

根据Arrhenius 指数定律/E RT e A -,将所求出的K T 值及相应的绝对温度T ,用公式(2)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3所示。

4878.02

log 11.29K T

=-

+ r=0.9901 表2.3 不同温度下K T 值

T/℃ 31

10T

⨯ 1()T K h -

log K 50 3.0003 4.8931×10-4 -3.3104 60 2.9129 9.7673×10-4 -3.0102 70 2.8305 3.6537×10-4 -2.4373 80 2.7525 6.9568×10-4

-2.1580

20

2.3523

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求出在室温20℃时的速度常数K 20为618.657910h --⨯;反应活化能E 为22.32kcal/mol,因此可以计算出维生素注射液在室温下的保存时间为1.5年。

3 影响维生素C 注射液稳定性因素分析

维生素C 注射液的稳定性主要受到生产原材料、生产工艺、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储存温度、光照、溶液pH 值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工艺是各

个厂家在制造维生素C时决定的,要想研究困难比较大,文章主要对于维生素C 中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储存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进行研究。

3.1 抗氧化剂对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取10ml维生素C注射液于8只25ml比色管中,编号记为1-8号,将1、2号比色管中加入1ml纯净水,3、4号加入1ml硫脲溶液(5%),5、6号加入1ml 硫代硫酸钠溶液(5%),7、8号加入1ml硫脲和硫代硫酸钠混合溶液。将以上溶液混匀,分别将2、4、6、8号溶液在100℃水浴锅中加入半小时,取出放冷,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1-8号溶液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见表3.1所示。

表3.1 抗氧化剂对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影响结果

1 2 3 4 5 6 7 8

Vc% 95.86 86.83 94.87 91.25 95.16 91.88 94.99 92.68

从表3.1可以看出,当不加入抗氧化剂时,维生素C含量下降了9.03%,分别加入硫脲和硫代硫酸钠时,分别下降了3.62%和3.28%,加入硫脲和硫代硫酸钠混合溶液时只下降了2.31%。说明加入抗氧化剂后,维生素C分解速度减慢,且加入混合抗氧化剂时效果更好。

3.2 金属离子对于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取10ml维生素C注射液于6只25ml比色管中,编号记为1-6号,将1、2号比色管中加入1ml纯净水,3、4号加入1mlCu2+(1mg/ml)溶液,5、6加入1mlCu2+(10mg/ml)溶液。将以上溶液混匀,分别将2、4、6号溶液在100℃水浴锅中加入半小时,取出放冷,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1-6号溶液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见表3.2所示。

表3.2 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影响

1 2 3 4 5 6

Vc% 95.92 86.63 94.64 83.26 94.27 80.63 从表3.2可以看出,当不加入Cu2+时,维生素C含量下降了9.29%,加入Cu2+(1mg/ml)溶液时下降了11.38%,加入Cu2+(10mg/ml)溶液时下降了13.64%。说明加入Cu2+后,维生素注射液的分解速度加快,且Cu2+浓度越大,分解速度越快。

3.3 温度对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