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中庸之道》课文练习(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中庸之道》课文练习(含答案详解)
班级:姓名: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鲜.(xiǎn)久矣必也狂狷.乎(juān)
B.恶称人之恶.(wù)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窒.(zhì)者恶徼.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jiē)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不及
..狂者(比不上)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
B.有所不行
..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不可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C.恶居下流
..直者(把…当作)
..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
D.恶果敢
..(懂得道理)
..而窒者(果断而勇敢)人不学,不知道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然则师愈.与(严重)
B.过犹.(如同)不及无适.(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比.(靠近)小大由.(遵从)之
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之.为德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B.乡原,德之.贼也/ 其不善者恶之.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D.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而.和B.君子和而.不同
C.恶勇而.无礼者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也.孰贤B.狷者有所不为也.
C.亦不可行也.D.乡原,德之贼也.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D.恶讦以为直者。

【(我)厌恶那些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的人。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


D.恶徼以为知者。

【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


四、名句背诵检测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

⑵礼之用,。

⑶先王之道,斯为美,。

⑷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

⑸乡原,。

⑹君子和而不同,。

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⑻恶徼以为知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答:过犹不及。

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

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⑴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1分)
答:“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⑵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3分)
答: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

子贡“恶”
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

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

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100字左右)
答: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答:“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年》)
⑴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⑵给下列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用“|”标注)(3分)
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中庸之道》课文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鲜.(xiǎn)久矣必也狂狷.乎(juān)
B.恶称人之恶.(wù)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窒.(zhì)者恶徼.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jiē)
1.C【A狷(juàn);B恶(è);D讦(jié)】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不及
..,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
..狂者(比不上)狂者进取
B.有所不行
..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
..(不可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C.恶居下流
..直者(把…当作)
..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
D.恶果敢
..而窒者(果断而勇敢)人不学,不知道
..(懂得道理)
2.D【A不及:不够;B不行:行不通;C下流:地位低下】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然则师愈.与(严重)
B.过犹.(如同)不及无适.(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比.(靠近)小大由.(遵从)之
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3.A【愈:强,胜过】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之.为德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B.乡原,德之.贼也/ 其不善者恶之.
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D.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4.C【C结构助词,的;A取独/音节助词;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结构助词,的/代词,它】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而.和B.君子和而.不同C.恶勇而.无礼者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5.A【A连词,于是就;其余为连词,却】
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也.孰贤B.狷者有所不为也.C.亦不可行也.D.乡原,德之贼也.
6.A【A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余为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D.恶讦以为直者。

【(我)厌恶那些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的人。


7.B【“和而不同”应译为:君子调和但决不混同】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


D.恶徼以为知者。

【厌恶那些把剽窃他人当作聪明的人。


8.B【“大概快要到了吧”应为“该是高到极限了吧”】
四、名句背诵检测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

无适也,无莫也
⑵礼之用,。

和为贵。

⑶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⑷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

不以礼节之
⑸乡原,。

德之贼也
⑹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⑻恶徼以为知者,,恶讦以为直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
五、过犹不及。

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

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

六、⑴“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⑵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

子贡“恶”人
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

七、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八、“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九、⑴如同用清水来调剂清水,谁能吃它呢?又像琴瑟老弹一种音调,谁去听它呢?
⑵君臣亦然 | 君所谓可 | 而有否焉 | 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 君所谓否 | 而有可焉 |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 是以政平而不干 | 民无争心
【参考译文】
齐景公打猎回来,晏子随侍与遄台(今临淄县西五十里),梁丘据也乘车疾行而至。

景公曰:“只有梁丘据才是与我相和的人啊!”晏子对曰:“他与您不过是同,怎么能算和呢?”景公曰:“难道和与同竟然不是一回事吗?”对曰:“当然不同了。

‘和’就像浓浓的肉汤,要用水、火、醯(即醋)、醢(肉酱)、盐、
梅(古人以梅做调料)等诸多烹饪的不同要素,来烹制鱼肉,要用柴禾烧火,厨师来调味,使酸咸适中,味道不足,就多加一些,味道过于浓的,就让它淡一些。

君子食用这样的肉羹,以平衡心智。

君臣关系也是这样。

君主肯定的东西,如果有不对的,臣子应当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贡献给君主,使君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君主认为不对的东西,如果有对的地方,臣子应当把其中有道理的意见贡献给君主,以便让他能够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政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稳定,不冒犯人民,使民众不会因为怨恨而产生叛逆的想法。

……而如今梁丘据就不是这样。

您肯定的,他也跟着肯定;您说不对的,他也跟着不同意。

就像单纯用水来加水,做出来的,就不是食物,谁能吃呢?又像琴瑟只有一种音调,还成什么音乐,谁还能听下去呢?君臣之间不可求同的道理就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