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钢的回火转变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含碳量<0.2%的板条状马氏体在 淬火冷却时已发生自回火,析出 碳化物。在100-200℃之间回火 时,绝大部分碳原子都偏聚到位
错线附近,没有E碳化物析出。
(三)残留奥氏体的转变
• 钢淬火后总是多少存在一些残留奥氏体。
• 残留奥氏体随淬火加热时奥氏体中碳和合 金元素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含碳量>0.5 %的碳钢或低合金钢淬火后,有可观数量 的残留奥氏体。 • 高碳钢淬火后于250~300℃之间回火时, 将发生残留奥氏体分解。
• 图9-61是含碳1.06%的钢于1000℃ 淬火, 并经不同温度回火保温30min后,用x射 线测定的残留奥氏体量变化(淬火后残留 奥氏体体积分数尚存35%)。可见,随回 火温度升高,残留奥氏体量减少。
第七章
钢 的 回 火 转 变
•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的某一温 度保温一定时间,使淬火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 火组织,然后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 处理工艺。 • 淬火钢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或马氏体加残留奥 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在室温下都处于亚 稳定状态,马氏体处于含碳过饱和状态,残留 奥氏体处于过冷状态,它们都趋于向铁素体加 渗碳体(碳化物)的稳定状态转化。但在室温下, 原子扩散能力很低,这种转化很困难,回火则 促进组织转化。 • 淬火钢中内应力很大,淬火钢件必须பைடு நூலகம்即回火, 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并获 得稳定的组织和所需的性能。
• 回火可以减少或消除应力,可以
得到稳定的组织、尺寸形状和性
能,使工件达到服役状态的要求。
• 所以钢一般不能在淬火状态下使
用,必须经过回火才能使用。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及其组织
• 淬火碳钢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 时间的延长,相应地要发生如下几种转变。 • (一)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 (二)马氏体分解 • (三)残留奥氏体的转变 • (四)碳化物的转变 • (五)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a相回复、再结晶
• 当回火温度在150-350℃之间时,碳原子活动 能力增加,能进行较长距离扩散。因此,随 着回火保温时间延长,E碳化物可从较远处获 得碳原子而长大,故低碳a相增多,高碳a相 逐渐减少。最终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的a相, 马氏体的碳含量连续不断地下降。这就是所 谓连续式分解。 • 直到350℃ 左右,a相碳含量达到平衡时,正 方度趋近于l。至此,马氏体分解基本结束。 • 析出的E碳化物存在于马氏体形态的a相中。
• 为了保证淬火钢回火获得所需的组
织和性能,必须研究淬火钢在回火
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探讨回火钢性
能和组织形态之关系,并为正确制
订回火工艺(温度、时间等)提供理论 依据。
为什么淬火钢要进行回火?
钢经淬火得到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少 量的残余奥氏体等亚稳定组织组成。 1、过饱和碳的马氏体要发生脱溶分解; 2、残余奥氏体是高温相处于过冷状态, 也要发生转变; 3、淬火过程还使钢存在着较大的淬火应 力。淬火应力要逐渐松弛。 以上这些变化会引起钢的性能、形状和 尺寸的变化。 4、太脆。
• 温度对马氏体的分解起决定作用。马氏 体的含碳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 9-58所示。马氏体的含碳量随回火温度 升高不断降低,高碳钢的马氏体含碳量 降低较快。
• 回火时间对马氏体中含碳量影响较小。当回火温 度高于150℃后,在一定温度下,随回火时间延长, 在开始1-2h内,过饱和碳从马氏体中析出很快, 然后逐渐减慢,随后再延长时间,马氏体中含碳 量变化不大。因此钢的回火保温时间常在2h左右。
• 回火温度越高,回火初期碳含量下降越多, 最终马氏体碳含量越低。
• 高碳钢在350℃以下回火时,马氏体分解后形 成的低碳a相和弥散E碳化物组成的双相组织称 为回火马氏体。这种组织较淬火马氏体容易腐 蚀,故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组织。 • 回火马氏体中a相含碳量0.2%-0.3%,E碳化物 具有密排六方晶格,通常用E-FexC表示,其中 x=2-3。 • 经x射线测出,E-FexC与母相之间有共格关系, 并保持一定的结晶学位向关系。
(一)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 马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原子处于体心立方 晶格扁八面体间隙位置,使晶体产生很 大的晶格畸变,处于受挤压状态的碳原 子有从晶格间隙位置脱溶出来的自发趋 势。但在80-100℃以下温度回火时,铁 原子和合金元素还难以进行扩散迁移, 碳原子也只能作短距离的扩散迁移。
• 板条状马氏体存在大量位借,碳原子倾向 于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的间隙位置,形成碳 的偏聚区,降低马氏体的弹性畸变能。例 如含碳量<0.25%的低碳马氏体,间隙原子 进入马氏体晶格中刃型位错旁的拉应力区 形成所谓“柯氏气团”,使马氏体晶格不 呈现正方度,而成为立方马氏体。只有当 马氏体中含碳量>0.25%,晶格缺陷中容纳 的碳原子达到饱和时,多余碳原子才形成 碳原子偏聚区,从而使马氏体的正方度增 大(?)。
• 高碳钢在80-150℃回火时,由于碳原子活动 能力低,马氏体分解只能依靠E碳化物在马 氏体晶体内不断生核、析出,而不能依靠E 碳化物的长大进行。在紧靠E碳化物的周围, 马氏体的碳含量急剧降低,形成贫碳区,而 距E碳化物较远的马氏体仍保持淬火后较高 的原始碳含量。于是在低温加热后,钢中除 弥散E碳化物外,还存有碳含量高、低不同 的两种a相(马氏体)。这种类型的马氏体分 解称为两相式分解。
•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孪晶,除少 量碳原子向位错线偏聚外,大量碳原子 将向垂直于马氏体C轴的(100)面富集, 形成小片富碳区,碳原子偏聚区厚度只 有零点几个纳米,直径约为1.0nm。
• 碳原子的偏聚现象不能用金相方法直接 观察到,但可用电阻法或内耗法间接证 实。
(二)马氏体分解
• 当回火温度超过80℃时,马氏体开始发 生分解,碳原子偏聚区的碳原子将发生 有序化,继而转变为碳化物从过饱和a固 溶体中析出。 • 随着马氏体的碳含量降低,晶格常数c逐 渐减小,a增大,正方度c/a减小。马氏 体的分解持续到350℃以上,在高合金钢 中可持续到6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