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教育理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和思想渊源与学术背景。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的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的读书法。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方法有回答、讲解等。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为昆体良。教育的目的。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3.应用:
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教学特点。
(三)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1.识记:僧院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领会
(1)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类别和各自的特点。
(2)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1.识记:荀子论学习的方法
2.领会:“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荀子的关于教师的观点。
(四)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识记:墨家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识记:产婆术。
(二)教育的内容。
(三)学习方法。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防邪近正;积学积善;虚壹而静;学思行一致。
(四)论教师。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
3.应用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二)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1.识记
(1)私学
(2)蒙学
(3)书院
2.领会:
(1)太学教学的特点
(2)先秦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
(3)先秦时期私学的特点。
(4)汉代私学的类别和特点。
(四)元明清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兴盛。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一)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基督教概述。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
(二)封建领主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和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三)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商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学和瞽宗为商代独创的新学校。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
西周的社会特点主要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三、考核要求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有教无类;六书;因材施教
2.领会:孔子论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孔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简单应用: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孔子的历史地位。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大丈夫;孟子论德育的方法
2.领会:孟子“性善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2)《雄辩术原理》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2.领会:《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和私学发展的轨迹,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形式,明确中西方封建教育的基本特点。
29769 中外教育史
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8)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外教育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的经验与教训,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养成勇于探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施的史实。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主要介绍中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设置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宽理论基础,开阔教育视野,提高历史、人文和教育素养。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外国教育史》发展的不同实践,总结领会中索的学风、严谨求实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懂得把中外教育发展中有益的成份应用于现实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提高自身教育活动的理性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贡献。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有三类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
包括婆罗门教的家庭教育和古儒学校,佛教的寺院教育。
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的出现学校的条件。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
(二)理想人格。孟子培养的人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
(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存心寡欲;尚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练一致。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与外烁说。
(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识记:《理想国》;四艺;柏拉图论教育的目的
(七)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1.识记:和谐教育
2.领会:亚理士多德对教育的年龄分期;亚理士多德对课程的划分。
(八)《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1.识记:
(1)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
2.领会: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古代中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理解各位思想家教育的特色,明确主要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及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理学教育理论的主要教育主张,理解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注意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掌握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理学教育理论
(一)理学教育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亚理士多德把课程分为两类:实用的课程(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和“文雅”课程(陶冶人的性情,供闲暇时享受之用)。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汉代官学制度的建立。
汉初的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二)唐宋时期的官学体系的完善
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唐宋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三)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
(四)市民阶层的教育
三、 考核要求
(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1.识记:鸿都门学;唐朝的各类专科学校;社学
2.领会
(1)汉、唐和宋朝的文教政策
(2)宋代官学制度的新特点。
(3)宋代地方官学的特色
(4)科举制度的沿革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
(三)教育的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四)教育的内容。孔子的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
(五)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的教育。
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大学和高等教育。 Biblioteka (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三、考核要求
(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绝对的“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美德由教育而来
(二)“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的内容。
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考生在自学本门课程之前要建立较好的历史、哲学和教育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时间为线索学习,也可以分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善于比较中外教育发展的异同,找出共性和个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柏拉图把教育分为学前教育,7岁至17、18岁,18至20岁,20至30岁四个阶段,并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
第七节 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
亚理士多德把教育划分为出生到7岁,7岁到14岁,14岁到21岁三个阶段。
(二)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概况和世界早期学校的特点,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的特点和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1.识记:非形式化教育;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领会: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特点。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识记:宫廷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识记:六艺;官师合一;瞽宗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明清的官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沿革。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一)先秦时期的私学。私学兴起的原因。先秦私学的特点。
(二)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汉代私学的种类。汉代私学的特点。
(三)唐宋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出现。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学教育: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的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的读书法。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方法有回答、讲解等。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为昆体良。教育的目的。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3.应用:
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教学特点。
(三)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1.识记:僧院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领会
(1)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类别和各自的特点。
(2)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1.识记:荀子论学习的方法
2.领会:“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荀子的关于教师的观点。
(四)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识记:墨家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识记:产婆术。
(二)教育的内容。
(三)学习方法。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防邪近正;积学积善;虚壹而静;学思行一致。
(四)论教师。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
3.应用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二)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1.识记
(1)私学
(2)蒙学
(3)书院
2.领会:
(1)太学教学的特点
(2)先秦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
(3)先秦时期私学的特点。
(4)汉代私学的类别和特点。
(四)元明清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兴盛。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一)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基督教概述。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
(二)封建领主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和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三)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商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学和瞽宗为商代独创的新学校。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
西周的社会特点主要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三、考核要求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有教无类;六书;因材施教
2.领会:孔子论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孔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简单应用: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孔子的历史地位。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大丈夫;孟子论德育的方法
2.领会:孟子“性善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2)《雄辩术原理》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2.领会:《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和私学发展的轨迹,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形式,明确中西方封建教育的基本特点。
29769 中外教育史
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8)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外教育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的经验与教训,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养成勇于探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施的史实。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主要介绍中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设置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宽理论基础,开阔教育视野,提高历史、人文和教育素养。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外国教育史》发展的不同实践,总结领会中索的学风、严谨求实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懂得把中外教育发展中有益的成份应用于现实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提高自身教育活动的理性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贡献。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有三类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
包括婆罗门教的家庭教育和古儒学校,佛教的寺院教育。
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的出现学校的条件。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
(二)理想人格。孟子培养的人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
(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存心寡欲;尚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练一致。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与外烁说。
(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识记:《理想国》;四艺;柏拉图论教育的目的
(七)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1.识记:和谐教育
2.领会:亚理士多德对教育的年龄分期;亚理士多德对课程的划分。
(八)《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1.识记:
(1)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
2.领会: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古代中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理解各位思想家教育的特色,明确主要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及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理学教育理论的主要教育主张,理解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注意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掌握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理学教育理论
(一)理学教育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亚理士多德把课程分为两类:实用的课程(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和“文雅”课程(陶冶人的性情,供闲暇时享受之用)。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汉代官学制度的建立。
汉初的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二)唐宋时期的官学体系的完善
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唐宋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三)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
(四)市民阶层的教育
三、 考核要求
(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1.识记:鸿都门学;唐朝的各类专科学校;社学
2.领会
(1)汉、唐和宋朝的文教政策
(2)宋代官学制度的新特点。
(3)宋代地方官学的特色
(4)科举制度的沿革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
(三)教育的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四)教育的内容。孔子的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
(五)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的教育。
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大学和高等教育。 Biblioteka (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三、考核要求
(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绝对的“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美德由教育而来
(二)“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的内容。
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考生在自学本门课程之前要建立较好的历史、哲学和教育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时间为线索学习,也可以分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善于比较中外教育发展的异同,找出共性和个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柏拉图把教育分为学前教育,7岁至17、18岁,18至20岁,20至30岁四个阶段,并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
第七节 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
亚理士多德把教育划分为出生到7岁,7岁到14岁,14岁到21岁三个阶段。
(二)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概况和世界早期学校的特点,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的特点和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1.识记:非形式化教育;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领会: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特点。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识记:宫廷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识记:六艺;官师合一;瞽宗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明清的官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沿革。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一)先秦时期的私学。私学兴起的原因。先秦私学的特点。
(二)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汉代私学的种类。汉代私学的特点。
(三)唐宋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出现。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学教育:书院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