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咽喉与经脉:。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docx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黄帝内经》:寒暑燥湿风火 , 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 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 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下方的水对 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 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 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 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

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 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虽然胆为地气所生,但是在脏腑阴阳的划分中,属性为阳。到这里,五行与三阴三阳及脏腑就结合到一起了。 五行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所以与五脏相对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也就分别对应五行中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 2、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4、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5、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6、巳时(9点至ll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7、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9、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10、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11、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12、亥时(2l点至23点), 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培训学习)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舌与脏腑 1.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 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属脾,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连于舌本,并散舌下。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上穿隔,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亦可有全身症状,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直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沿大腿内侧向前,入阴毛中,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后方。人鼻咽部,向上连接目系,上出前额部,于头顶交汇督脉。另有目系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上结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脏赖心灌溉。是以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 练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打坐时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金津玉液频生,当此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凋匀,有益寿之功。 2.赤龙搅海。用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自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共9圈。然后再用舌舔摩外侧齿龈9 圈,顺序同上。此法久之可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这谓之玉液还丹。此法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久之身轻体健,步履轻捷,百病皆除。 4.赤龙吐信。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这样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共做9 次。此法利五脏,久之可回春驻颜。 5.张口结舌。张大口,伸长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头咽下,心中默数

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2012-11-20 14:34:05)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作者:夏一文 现在白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了,而是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女老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现象。这种现象给一些人群带来了许多烦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结果呢?今天我就从中医理论上给大家分析一下白发现象: 中医讲,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精血不足,黑发不生。意思是说毛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其生机根源在于肾。体内肾气的盛衰在外部的表现能从头发上显露出来。头发随着人的一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演变,均和肾气的盛衰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肾对毛发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肾藏精生血液,营养毛发;第二,肾藏精生元气,激发促使毛发生长;第三,肾精通过督脉和精气作用而充养毛发。人体肾精充足,头发则发育正常,表现为浓密、光亮、柔润;反之则稀少、枯萎、不泽。故中医美发第一法即为补肾。 肝藏血,意思是说血液的正常运营,以及贮藏、调节,与肝密切相关。只有肝功能正常,全身各脏器及毛发才能得到血液的滋养。另外,肝主疏泄,当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时,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 血对毛发起营养作用。血营养全身组织和器官,同样也对肌肤、毛发起营养作用。血的运行,必然需要在气的推动下,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发为血之余”,血气旺盛,则毛发也旺盛,血气虚亏,则毛发枯萎、稀少或脱落。 由于血气和毛发关系密切,故当各种原因造成血液病变时,如血淤、血热、血燥等,将会引起毛发的病变,如脱发、白发等。 因此头发疾患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如人的心、肝、脾、肺、胃、肾的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病,心理疾病,血液和循环系统疾病、头部皮肤疾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头发上。头发和毛囊所需的一切营养,均由毛囊底部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提供,人一旦精血亏虚,头发就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其中一种情况是合成黑色素能力减弱,因而出现白发。医学研究证明,精血双亏、肝肾受损,脏腑失调,就是白发的根源。头发早

中医舌诊原理

中医舌诊原理 很好的东西,可以看看,就是比较涩,不过基本还是能看懂吧! 先放着,有空多学习研究下! 中医舌诊原理 舌脉一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唇舌者,肌肉之本。 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声音之机也。 诊舌要义舌质为本,舌苔为标。 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取系起来的关系更为 其中尤以心,脾,胃?肾与舌 密切。舌又是脾之外候,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 舌为心之苗窍,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之上荣于舌。 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也。査诸脏腑图,脾.肺.肝?肾, 无不系根于心。考核诸经络,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不显其形,着其色于舌。 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开窍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舌之灵动,伸缩展转,是筋之所为,与心肝有关。 舌之辨味,与心脾有关。 舌之能言,与心肝有关。 舌苔乃胃气熏蒸所生,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若推其专义,必当以舌苔主六

腑,以舌质主五脏。 谓之苔者,如地上生苔也。舌苔之名,始于长沙。以其邪气结里,如有所怀,故谓之胎。夫苔因病而生,病以苔着,察色而不观苔,究难辨其虚实一一观苔而不察色,安能测其盛衰,且三因百病,莫不有苔,则亦莫不可验,岂特伤寒而巳哉: 常人一日三餐,故苔日亦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层,或浮黄苔一层,夏月湿土司令,苔毎软厚而微黄,但不满不板滞。 灯下看黄苔,毎成白色。 全息律的观点,任何局部都近于整体的缩形。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舌本在下,舌尖在上, 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 舌象是窥测内脏变化的窗口,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舌在口腔中好象外露的内脏,其变化灵敏, 便于覌察,任何气血津液的异常变化,都将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舌象,若能得其要领,认清客观规律,执简驭繁,就可以灵活运用,一通百通。无论舌象如何变 化多端,总不外舌色、舌形、舌态、苔色、笞质这五个方面的排列组合。即舌质的神色、形态及舌苔的色质。 历代医家总结了典型舌象,但不能说是包罗无遗的: 凡吸烟之人,无病常见燥舌,一经染病,不拘白苔黄苔,必兼灰黒,或兼裂纹,故临诊之时,先察知其吸烟与否,常苔染苔之分,斯可断之。 舌紫而肿大者,是酒毒冲心,凡酒毒内蕴,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涸。 湿热内蕴,从饮食中得之,嗜酒之人多失苔,必厚黄粘腻,痞满,不饥,呕吐不纳,惟泻心最效。若舌浑紫,满 舌中有红斑,为酒毒内蕴,湿中生热。 湿热有痰之症,舌质胀大满口,边有齿印。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乃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凡舌起瘰突出者为凸,蚀烂低陷者为凹。气盛则凸,气陷则凹。 舌根高起,累累如豆,内露人字纹深广者,是肠胃有积。 红绛光莹舌,是胃、肾阴竭。舌疔者,乃心脾火毒。 若舌苔纵分两色,一边白一边黄,称半黄半白苔,无论深浅厚薄,皆主肝胆郁热。若边尖黄而中心黒腻,是湿热

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与舌苔)就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与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系带。舌下静脉丛及舌系带称为舌系。舌系带两侧静脉上有两个奇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2、生理功能:舌有感觉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与辅助发音的功能。舌为司味之窍声音之机。舌的主要功能就是主司味觉与辅助发音而表达语言。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舌的味觉与语言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便可导致味觉的改变与舌强语謇等病理现象。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就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心经的经筋与别络, 均上系于舌。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形态与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时,如心阳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心尖红赤; 心脉瘀阻,则舌紫,瘀点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现舌强、舌卷、语謇或失语等。 (2)与其她脏腑的关系:舌不仅为心之窍,而且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如:“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肝脉绕舌本”(《知医必辨。论疾病须知四诊》),“唇舌者肌肉之本也”(《灵枢。经脉》)。因此,舌与五脏六腑皆相关,其中尤以与心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病理上,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显现于舌。所以,舌诊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诊断方法。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中心属脾胃,舌根 属肾。 (3)舌与经脉

(完整版)十二经络辩证

十二经络辩证 一、手太阴肺经 1、循环特点:手太阴肺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大指。联系脏腑器官:肺、大肠、胃、气 管、喉咙。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痤疮,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皮肤干燥,皮毛憔悴,汗出异常,前臂厥冷、 麻木、疼痛,掌心发热。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循环特点:手阳明大肠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次指,上肢伸侧前,肩前,颈,挟口,鼻旁。联系脏腑器官:大 肠,肺,下齿,口,鼻。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牙痛,面颊肿胀,耳聋,目睛昏黄,口干口噤,喉痹,便秘,颈强,本经所过 部位红肿疼痛,面瘫。 三、足阳明胃经 1、循环特点:足阳明胃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鼻根,目下,面周,颈前,胸腹,下肢前外侧,次趾。联系脏腑 器官:胃、脾、心、上齿、喉咙,鼻,口,乳。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痤疮,颜面黯黑,口歪口噤,颈肿,咽喉肿痛,唇生疮疹,惊悸发狂,腹胀 纳少,消谷善饥,泄泻,便秘。 四、足太阴脾经 1、循环特点:足太阴脾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足大指内侧,下肢内侧前(中),胸腹。联系脏腑器官:脾、胃、 心、咽、舌。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倦怠乏力,身体困重,四肢不用,神本强痛,食则呕,善噫,食天下,脘腹 胀痛,便后或矢气则减轻,大便溏泄。 五、手太阴心经 1、循环特点:手太阴心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腋下,上肢内侧后,小指。联系脏腑器官:心,小肠,心系,肺, 咽,目系。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咽干口渴,目睛黄,臂内痛,掌中热痛。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循环特点:手太阳小肠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小指,上肢外侧后,肩胛,颈,面颊,目框下缘。联系脏腑器 官:小肠,心,胃,耳,目。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耳鸣耳聋,目黄目痛,目不明,目赤痛眦烂,口疮,咽喉痛,面颊肿,下颌 及颈部肿痛,以致头部不能转动。 七、足太阳膀胱经 1、循环特点:足太阳膀胱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内眦,头顶,项后,背腰,下肢外侧后,小趾。联系脏腑器官: 膀胱,肾,脑,肛门,目。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头囟(xin)项痛,目黄,泪出,目不明,目赤胀痛,鼻衄(鼻出血),腰脊、 窝、足跟皆痛,小趾不用,半身不遂。 八、足少阴肾经 1、循环特点:足少阴肾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小趾下,足心,足跟,下肢内侧后缘,腹胸。联系脏腑器官:肾, 膀胱,肝,肺,心,喉咙,舌。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面色发黑,形体消瘦,心惊善恐,口舌干燥,咽喉肿痛,齿干而垢,发无光 泽,视物不清,下肢无力。 九、手厥阴心包经 1、循环特点:手厥阴心包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联系脏腑器官:心包,三焦。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面赤目黄,上肢痉挛,腋下肿,手心热,心悸心烦,嬉笑不休。 十、手少阳三焦经 1、循环特点:手少阳三焦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无名指,上肢外侧中,肩后,颈,身后,面颊,眉梢。联系脏 腑器官:三焦,心包,耳,目。 2、常见损美性表现或损美性疾病:耳聋,咽喉肿痛,面颊肿,自汗出,目外眦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一、足少阳胆经 1、循环特点:足少阳胆经体表主要循环部位:外眦,头颞,耳周,项侧,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第四趾。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 1、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 2、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4、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5、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6、巳时(9点至ll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7、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9、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10、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11、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12、亥时(2l点至23点), 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和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系带。舌下静脉丛及舌系带称为舌系。舌系带两侧静脉上有两个奇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2.生理功能:舌有感觉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音的功能。舌为司味之窍声音之机。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辅助发音而表达语言。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舌的味觉和语言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便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謇等病理现象。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心经的经筋和别络,均上系于舌。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形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时,如心阳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心尖红赤;心脉瘀阻,则舌紫,瘀点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现舌强、舌卷、语謇或失语等。 (2)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舌不仅为心之窍,而且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如:“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肝脉绕舌本”(《知医必辨。论疾病须知四诊》),“唇舌者肌肉之本也”(《灵枢。经脉》)。因此,舌与五脏六腑皆相关,其中尤以与心和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病理上,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显现于舌。所以,舌诊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诊断方法。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五官与经络的联系

舌与经络 在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 眼与经络 眼发生关系的主要经络(包括经筋)有十八条之多。起于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三条;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足少用胆经起于外服角的瞳子器;足阳明胃经开始于鼻子的根部,经过内眼角,行走于眼眶的下方。 止于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八条:手阳明大肠经自两手上行于面,交叉于人中穴,挟鼻孔而至迎香穴;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从心系挟食管上行,和眼的目系相联系;手少阳三焦经的支脉至于外眼角;阳跷脉起子足根部,上至内眼角;阴跷脉起子足部,上行连接于内眼角的睛明穴;阳维脉终止子眼眉的上方;任脉循行于面部而入眼;督脉上行头部,经两眼中央行至于鼻。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沿着腹里上行,上颐,循承浆,环口唇,分两支上行,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 经过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二条;手太阳小肠经,经过外眼角,退回到耳中,另有分枝到内眼角,斜行亍颧部;足厥阴肝经,自足上行接连于目系,又从日系下行到颊部。 耳与经络 足少阳胆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手少阳三焦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前至目外眦。 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沿发际到前额。手太阳小肠经,其分支从缺盆沿颈上颊至锐眦入耳中。 足太阳膀胱经,其分支从巅分出,向二侧下行至耳上角。喉咙与经络 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前阴与经络 足厥阴肝经过阴器;足少阳经绕毛际;督脉络阴器,女子人系廷孔,男子循阴茎;任脉下出会阴,上行于毛际;冲脉与阳明合于宗筋。此外,足阳明、太阴、少阴之筋聚于阴器。 后阴与经络 督脉、任脉和冲脉,三者“一源三歧”,均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会阴,亦称篡、下极、屏翳,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足太阳经别人于肛,故足太阳经和任督冲脉的穴位可治后阴病变。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咽喉与经脉: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人肺 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和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系带。舌下静脉丛及舌系带称为舌系。舌系带两侧静脉上有两个奇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2.生理功能:舌有感觉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音的功能。舌为司味之窍声音之机。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辅助发音而表达语言。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舌的味觉和语言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便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謇等病理现象。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心经的经筋和别络,均上系于舌。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形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心的功能

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时,如心阳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心尖红赤;心脉瘀阻,则舌紫,瘀点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现舌强、舌卷、语謇或失语等。

(2)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舌不仅为心之窍,而且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如:“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肝脉绕舌本”(《知医必辨。论疾病须知四诊》),“唇舌者肌肉之本也”(《灵枢。经脉》)。因此,舌与五脏六腑皆相关,其中尤以与心和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病理上,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显现于舌。所以,舌诊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诊断方法。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3)舌与经脉 在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联。因此,脏腑有病,可影响舌的变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望舌之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012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望舌之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医学教育网整理了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考点,以供参考。 望舌属五官的内容之一。但其内容非常丰富,至今已发展成为专门的舌诊,故另立一节阐述。 舌诊以望舌为主,还包括舌觉(味觉)诊法之问诊与扪擦揩刮之切诊。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进行诊断的一种望诊方法之一。舌象是由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 所以望舌主要是望舌质和望舌苔。 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据《内经》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所以说,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

动。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其基本规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具体划分法有下列三种。 l.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2.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来分属诊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这种分法,常用于胃肠病变。 以舌的各部分候脏腑,这是目前研究生物全息律的课题之一,虽说法不一,但都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上,可结合舌质舌苔的诊察加以验证,但必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可过于机械拘泥。

舌诊知识总结

舌诊知识总结 第一章舌诊概说 第一节舌的形态结构:人字形界沟前为舌根,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底,舌正中沟是正常状态。 第二节舌诊的原理和意义 一、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舌质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舌苔候六俯病变,侧重气分。 二、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三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二、望舌的方法和时间:进食前或进食后1小时望舌,最好在自然光线下。 三、舌诊的注意事项:正常日光下看,最好不用灯光,也不要光线太暗;防止舌被周围有色体如衣服映色;食过热食物舌红;过多食糖、甜腻食物苔厚腻(重用镇静剂也如此);长用抗生素苔黑黄腻;食瓜子系列苔黄白有渣滓似腐腻苔;食牛奶、豆浆苔白厚;食蛋黄桔子染黄苔;食酸梅橄榄、吸烟变黑灰苔;巧克力苔黑。 第四节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二、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孩子舌嫩;老人舌老。 三、舌象的生理变异:女子经期舌红、点刺;胖人多胖大齿痕舌;瘦人多瘦舌;夏季苔多偏黄厚,秋季苔偏干燥舌红,冬季苔多润。东南方人苔多黄腻舌红。 第二章望舌质 第一节舌神 一、荣舌:红活(有血色且活动灵活),有生气,荣润,预后好。 二、枯舌:白、枯、不红润、不灵活,舌质干枯死板,颜色晦暗无光泽,预后不良。 第二节舌色 一、淡红舌:红润、白里透红、正常,即使有病也轻浅。 二、淡白舌:白多红少,气血、阳虚。1、淡白胖舌:阳气虚。2、淡白瘦舌:气血不足。3、枯白舌:色白全无血色,精血耗竭,脱血夺气,危重症。 三、红舌:鲜红,实热,阴虚内热(如12指肠溃疡、肺炎)。1、舌尖红:外感表热、心火上炎(失眠)。 2、两边赤红:肝胆热盛(高血压、糖尿病)。 3、舌鲜红苔黄厚:实热、有苔胃阴未伤,(脑缺血)。 4、舌鲜红少苔或裂纹、瘦小:虚热(如支气管炎、肺感染) 四、绛舌:比红更深,里热亢盛,阴虚火旺。1、红绛有苔:实热、外感、内伤(如高血压、脑梗)。2、红绛少苔或无苔:胃肾阴伤,虚热(如高血压) 五、青紫舌:气血运行不畅。如冠心病、肾病综合症。1、淡青紫: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如贫血)。2紫红、绛紫:热毒炽盛、气血壅滞(如肝硬化、肺Ca)。3、瘀斑、斑点舌:瘀血内阻(如冠心病、胃肠出血、脑梗、高血压) 第三节舌形 一、老、嫩舌:老舌实证(如矽肺);嫩舌虚证,气血虚、脏腑虚(如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肺Ca转移、末梢神经炎、支气管炎等虚损病)。 二、胖、瘦舌:(一)、胖大舌:水湿内停(如高血压、胸腔积液)。1、淡白胖大:气、阳虚(如肾衰)2、淡白胖嫩舌苔滑:阳虚水停(如血小板减少)。3、红胖大苔黄:脾胃湿热、痰热内蕴,湿热痰饮上溢(如肺Ca、上感)。(二)、肿胀舌:心脾热盛、外感湿热。1、肿胀红绛:心脾热盛(如肾炎、肾衰)。2、舌紫肿胀:邪热酒毒上壅。(三)、瘦薄舌:气血不足,阴虚火旺。1、瘦薄红绛:阴虚火旺(如肺炎)2、瘦薄而淡:气血两虚(如贫血) 三、点、刺舌:尖点刺心火盛;舌中刺胃肠热;舌边刺肝胆火盛(高血压、急肝炎、肺炎、急支、冠心病)。 四、裂纹舌:精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虚湿浸。1、色淡白裂:血虚(胃溃疡大出血)。2、红绛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慢性白血病)。3、全舌绛有短小裂纹:阴虚液涸。4、淡胖齿痕裂:血虚脾虚(高血压、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咽喉与经脉:。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舌为心窍的原理

舌为心窍的原理 舌为心窍,亦称心开窍于舌,是指舌的变化与心的功能关系密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及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窍"穴也,空也"(《说文》),即孔窍、苗窍。五脏主五官,是指五脏的功能活动与人体的感觉有关。人体面部五官七窍,其中目、鼻、耳、口皆为孔窍,为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为肝、肺、肾、脾所主,而与人体视觉、嗅觉、听觉、味觉有关。舌为口腔中的主要器官,是有许多横纹肌组成的一个肌性器官。其虽非孔窍而中医学亦称之为心之窍,其理有四:其一,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其二,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较面部更能灵敏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其三,舌粘膜上分布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在乳头之间有许多"味蕾",因而舌具有感受味觉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作用。因此,舌虽非孔窍,因其与感觉有关,故与其他四窍归四脏一样,将舌归为心之官窍。如《千金要方》曰:"舌者心之官,故心气通于舌。"《灵枢。脉度》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其四,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如《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以统领,而语言功能则能反映心主神志功能正常与否。 综上所述,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正常。在病理上,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亏虚,则舌质红绛瘦小;心血不足,则舌白薄瘦;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或见木舌、重舌;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可见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等症,如《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心之官也。......心病者,舌卷短。"明代章潢在《图书编》中说:"舌为心之苗,心气通则舌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矣。"由于心与舌之间在生理上病理密切相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脉......,在窍为舌。"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中说:"舌者,心之苗也。" 应当指出,舌除与心关系密切外,其与脾、肾、肝等脏亦有联系。如《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又《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可见,人体内在脏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脏腑精气上荣于舌,而脏腑病变亦反映于舌。故此望舌不仅可以察知心脏气血的盛衰,而且可推知其他脏腑的病变。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说:"舌为心之苗,而居口中,脏腑之气,发现于口者,多着于舌,故察舌可以诊知脏腑诸病。"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亦云:"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根系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此即中医望舌以诊全身脏腑病变的原理之所在。故此《望舌遵经。望舌诊法提纲》指出:"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窍开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是以望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舌诊基本知识

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临床观察:如心火上炎多出现舌尖红赤或破碎;肝胆气滞血瘀常见舌的两侧出紫色斑点或舌边青紫;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多见舌中厚腻苔;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等。 望舌体 一、舌色 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七种。 (一)淡红舌 1、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如帛为胃气之华。淡红舌主要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二)淡、白舌 1、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色。如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虚是指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寒是指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故见舌淡甚至枯白。 (三)红、绛舌 1、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的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一般认为绛舌常为红舌进一步发展所致。舌红有时只局限于舌尖、舌两边或舌边尖部。 2、临床意义:主热证 红绛舌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二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三是可因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所以,舌色愈红,提示热势愈甚,故绛舌比红舌的病情深重。 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 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热盛期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证;舌色红绛而少苔或无苔者,提示胃、肾阴伤,多由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属虚热证。 舌上有出血点,在外感热病多为邪热迫妄行,行将吐衄、发斑;在内伤杂病往往是内脏出血的征兆。 (四)青、紫舌 1、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青紫舌还有多种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色,则为淡青紫色;红绛舌泛现青紫色,则为紫红或绛紫舌;舌上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瘀点舌”。 2、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