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培训学习)
《零基础学舌诊》之舌头与五脏的关系
《零基础学舌诊》之舌头与五脏的关系
舌头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一般将整个舌体分为四个部位: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舌的两边)。
舌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等。
同时,舌的不同部位分别对应着不同脏腑。
舌尖属心,反映心肺病变;舌中属牌,反映脾胃病变;舌根属肾,反映肾和膀胱病变;舌边属肝胆,反映肝胆病变。
舌根一中医里的肾,是指对整个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及部分骨骼系统等形态与功能的照括。
这是一种虚指,并不是单指解脏。
肾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泌尿系统、牙齿、
骨骼以及毛发等方面。
舌中--中医中的脾胃并不单指牌脏和胃,包括广义上的消化系统、淋巴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等,脾胃有消化食物并从中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舌关心肺
舌尖--舌头的功能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即舌尖是心的功能及有关状况的外在表现,心的虚实和病变,能够从舌头上反映出来。
而中医中的肺包含整个呼吸系统及鼻、皮肤等。
舌边--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
自主神经的调节,大脑及周围神经系统、眼睛以及视神经等都与肝胆的功能相关。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
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
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
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
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
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
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
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
中医诊疗舌诊培训课件
(2)观察时间: 一次不超过10秒,可重复观察。 (3)辅助诊察法: 刮舌:用刮舌板从后到前轻刮舌苔,主要了解苔的有 根、无根。 揩舌:用手指包纱布蘸少许生理盐水在舌面上揩抹数 次,用于了解舌面润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舌两边红赤—肝胆热盛
➢舌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舌体瘦薄,或有裂纹—虚 热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红舌
图1
关键词:红光莹舌 形 象:舌质红而胖嫩,中有横 直裂纹。左侧残存少许腐苔, 余处光莹,少津而干 主 病:胃肾阴虚;水涸火炎;
(一)舌诊内容
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 —候脏腑气血的盛衰
舌诊主要观察
舌苔—苔质、苔色—候邪气的浅深、 胃气的有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正常舌象
※特点:淡红舌、薄白苔。
即舌体柔软灵活,色淡红而润;舌苔薄白均匀,苔 质干湿适中。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舌诊的方法
2、诊舌的方法: ※(1)先诊察舌体 顺序: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先看舌质(舌色—舌体—舌态)
后察舌苔(先观察苔色,再观察苔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诊断: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
据《内经》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
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之经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亦可间接通于舌。
所以说,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
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
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
其基本规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
具体划分法有下列三种。
1.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
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2.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来分属诊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
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
这种分法,常用于胃肠病变。
以舌的各部分候脏腑,这是目前研究生物全息律的课题之一,虽说法不一,但都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上,可结合舌质舌苔的诊察加以验证,但必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可过于机械拘泥。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望舌提纲内容要求舌诊的原理了解正常舌象了解望舌质掌握望舌苔掌握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细目一、舌诊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
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
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另外,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细目二、正常舌象注意:生理变异。
细目三、望舌质一、舌色:淡白(枯白)→淡红→红→绛→紫二、舌形:1.老嫩区别点:纹理粗糙与细腻,舌色深暗与浅淡意义:疾病虚与实2.胖瘦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3.点、刺舌:热盛4.裂纹舌:阴血亏损、脾虚湿侵5.齿痕舌:脾虚、水湿内停三、舌态1.痿软舌: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2.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中风先兆。
3.颤动舌:肝风内动。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4.歪斜舌: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小儿智能发育不全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6.短缩舌:多属危重证候的表现。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舌态:运动不灵:强硬,歪斜,短缩,萎软运动过灵:震颤,吐弄四、舌下络脉: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方法:观察内容: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正常表现:颜色呈淡紫色,少有纡曲意义:可反映气血的运行情况若粗胀、青紫、曲曲、结节---血瘀短而细、舌色偏淡---气血不足细目四、望舌苔一、苔质1.厚薄---了解病位深浅(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2.润燥---反映津液盛衰滑苔: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燥苔:津伤或痰饮、瘀血内阻致津不上承糙苔:热盛伤津之重症3.腐腻---湿浊与阳气的消长(1)腻苔---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百科全说罗大伦:舌头与五脏
百科全说罗大伦:舌头与五脏舌头对应五脏的关系舌尖对应的是心脏。
左右对应的是胆肝。
在心的上半部对应的是肺。
在舌头的中间对应的是脾胃。
舌根对应的是肾。
舌尖对应心肺如果一个人的舌尖上有明显的红点,则可能是情绪变化过大,导致心肺有热、心火旺盛、睡眠不好。
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静心宁神,缓解情绪上的波动。
可用竹叶、莲心等中药熬汤喝,同时少吃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舌中对应脾胃如果一个人只有舌中位置的苔脱落,而整个舌其他地方都有苔,应该好好关注您的脾胃,尽快到医院做胃镜检查。
舌根对应肾、膀胱、尿道舌根白腻、苔厚,多半为下焦(腹腔脐以下)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涩痛或小便变红、身体消瘦、手脚怕冷、后背凉、大便溏稀,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舌边对应肝胆若舌边颜色偏暗,则可能是肝胆功能异常。
1.舌胖大反映出人的脾有问题,可能为脾气虚,若伴随全身乏力、没有胃口、动辄出汗、大便偏软等症状,则表明身体抵抗力下降。
2.舌面光滑无苔,中医称之为“光滑舌”,也叫“镜面舌”,这是由于体内阴虚内热、阴液亏虚,出现怕热、易怒、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症状,可吃些酸的食物来缓解,如乌梅、山楂等。
3.舌苔薄而白,为外感风寒,应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
水湿重的舌像图与原因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齿痕舌的原因,就是体内湿重,造成牙齿压迫舌头。
造成体内水湿重的主要原因是,冷饮、空调、环境、饮水过多、运动过少。
在四川、湖南等地,外界湿度大,需要吃辣椒来去湿。
但在北京等地,气候干燥,吃多辣的,会上火。
转:罗大伦讲舌诊、舌与五脏的关系、水湿的舌相、去湿的小药方
转:罗大伦讲舌诊、舌与五脏的关系、水湿的舌相、去湿的小药方罗大伦讲舌诊、舌与五脏的关系、水湿的舌相、去湿的小药方罗大伦讲舌诊、舌与五脏的关系、水湿的舌相、去湿的小药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罗大伦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介绍舌诊辨健康。
向大家传授血虚和血淤的舌相及调理方法。
中医舌诊辨健康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
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
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老—实证、嫩–虚证)•舌苔(厚–邪实;少–正虚)•形态大小•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头能直观地反应身体的症状,是一个特别微妙的器官。
舌头与内脏相联系,可以观察到体内脏腑的运行状况,学会舌诊大家可以自己筛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就医。
观舌时,舌头要自然伸出,各种舌相,反映人体的不同状况,看舌相,还要注意季节,判断时要做调整。
舌头上的五大区域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水湿的舌相造成水湿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造成体内水湿重的主要原因是,冷饮、空调、环境、饮水过多、运动过少。
在四川、湖南等地,外界湿度大,需要吃辣椒来去湿,但在北京等地,气候干燥,吃多辣的,会上火。
形成齿痕的原因齿痕舌的原因,就是体内湿重,造成牙齿压迫舌头。
去湿的小药方:赤小豆10克、薏苡仁10克,加水熬煮20-30分钟,加适量糖,每日一到两杯,当茶饮。
(舌苔干净,身体正常了就不用每天喝)夏天喝这个汤能够把热和湿气都去掉,是去暑湿。
冬天喝越喝越凉湿气反而不能去掉。
冬天可以在药店买川椒,每天用三个手指头捏一小捏,中医叫三指撮。
放在水里煮开兑到泡脚水里。
川椒有温阳燥湿的作用,可以提升阳气驱寒然后把湿气给去掉是冬天的寒湿。
中医舌诊ppt课件
或久病伤阴者。
蕈状乳头增大、红肿
03
舌尖部蕈状乳头增大、红肿,称杨梅舌,多为热毒炽盛,深入
血分之证。常见于瘟疫、温毒等病极期。
04
舌诊在中医辨证中应用
八纲辨证中舌诊作用
辨别病邪性质
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变化,可以 判断病邪性质,如寒、热、湿、
燥等。
判断病势轻重
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缓 急,如舌质红绛表示热邪深重。
区分病位深浅
舌象的不同表现有助于判断病位深 浅,如舌尖红赤多为心火上炎。
脏腑辨证中舌诊应用
辨肝病
舌边红赤或青紫, 多为肝气郁结或肝 火旺盛。
辨肺病
舌苔薄白而润,多 为风寒袭肺或肺阴 不足。
辨心病
舌尖红赤或破碎, 多为心火上炎或心 血亏虚。
辨脾病
舌苔厚腻或黄腻, 多为脾胃湿热或食 积。
辨肾病
舌根苔白厚腻,多 为肾阳虚衰或寒湿 下注。
交流学习
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 提高舌诊水平。
结合其他四诊信息综合分析
望诊结合
观察病人的面色、形态 、神情等望诊信息,与 舌诊相互印证,提高诊
断准确性。
闻诊结合
听取病人的声音、气息 等闻诊信息,判断病人 体内气血阴阳的盛衰变
化。
问诊结合
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 症状等问诊信息,为舌 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舌诊作用
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 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情进退。
舌与脏腑经络关系
舌为心之苗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因心主血脉 ,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 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 的颜色上。
舌与脾胃
舌与肾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肾藏精,为先天 之本,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 耳及二阴,其津液为唾,肾中精气上 荣于舌。
中西助理医师舌与脏腑经络有什么关系
舌与脏腑经络
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心经的经筋和别络,均上系于舌。
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形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
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时,如心阳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心尖红赤;心脉瘀阻,则舌紫,瘀点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现舌强、舌卷、语謇或失语等。
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舌不仅为心之窍,而且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
如:“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肝脉绕舌本”(《知医必辨。
论疾病须知四诊》),“唇舌者肌肉之本也”(《灵枢》)。
因此,舌与五脏六腑皆相关,其中尤以与心和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病理上,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显现于舌。
所以,舌诊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诊断方法。
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舌与经脉:在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
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联。
因此,脏腑有病,可影响舌的变化。
中医舌诊诊断学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中医学“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联系与分候”
中医学“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联系与分候”一、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舌与脏腑主要是通过经络构成联系。
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
1.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
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
《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故日脾开窍于口。
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正如章虚谷所说:“脾胃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
”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此外,肝藏血、主筋,足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所以,舌可以作为观察体内脏腑气血盛衰变化的窗口。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对此古代医籍有不同的划分记载,具体划分方法有三种。
一是以五脏来划分,各家学说略有不同,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
二是以胃经来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此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三是以三焦来划分,舌尖属上焦(心肺),舌中属中焦(脾胃),舌根属下焦(肝肾)。
此法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
这些舌面分布理论,说明内脏病变在舌象变化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可过于机械与拘泥,应四诊合参,结合全身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器官,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脉相应图(舌象)
⾆脉相应图(⾆象)我们来看上图。
脉分左右,左⼿脉代表⼈体的左半⾝,右⼿脉代表⼈体的右半⾝。
⾆也分左右,左半侧⾆代表⼈的左半⾝,右半侧⾆代表⼈的右半⾝。
脉分⼨关尺,⼨为上焦,在脏为⼼肺,关为中焦,在脏为肝脾,尺为下焦,在脏为肾。
⾆也分上中下三焦,前中后三部,⾆前为⼼肺,⾆中为肝脾,⾆根为肾。
⽐如⾆中凹陷,关脉必虚,⾆根凹陷,尺脉必沉,⾆尖⾼凸,脉必上越,⾆红脉数,⾆⽩脉迟,⾆苔厚腻,脉必见滑,两侧⾼凸,脉必见弦。
其他⾆脉相应的规律不再详细介绍,只要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必能举⼀反三,⼀通百通。
其他⽐如腹诊,也是可以从⾆相上得到显现的,⾆⾯⾼凸,其腹必胀,⾆中凹陷,其腹必软。
其他诸如脊柱诊断,也可以从⾆相上获知,⾆中线之前部看颈椎,中部看胸椎,下部看腰骶椎,中线不正,脊椎必然不正,中线侧弯,其脊柱必然侧弯,中线左偏,其脊柱也必然左偏。
其他种种,均与⾆诊⼀⼀对应,于此,也不难领悟,为何圣贤会提出“望⽽知之谓之神”和“望⽽知之为上医”的说法了。
其望⽽知之,其法最速,效率最⾼,信息最全,是其他诊断⽅式难以代替的⼀种诊查⽅式。
《难经》有云:望⽽知之谓之神,闻⽽知之谓之圣,问⽽知之谓之⼯,切⽽知之谓之巧。
⼜有云:“望⽽知之为上医,问⽽知之为中医,切⽽知之为下医者”。
望闻问切之四诊,其望诊为⾸,切诊为末,此排序即含深意。
现代⼈,⽆论是患者,还是医者,过度执迷于下⼯之术,使中医步⼊怪潭。
我们对于⾆诊也绝对不能偏颇,四诊合参,也属必要,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有其脉,便有其⾆,有其⾆,就有其证,有其证,则⽤其药”。
这就是⼀个“全息”观念,从⾝体局部的⼀个相对独⽴的器官,可以反应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
⾆诊,脉诊,包括其他诊断都是可以相通⽽绝对不会⽭盾的。
所谓“有什么样的⾆象就有什么样的脉象,有什么样的脉象就有什么样的⾆相”这样的⾆脉相应的特性。
舌头,掌握你的五脏六腑,7种舌象对应哪些问题?快来对照一下吧
舌头,掌握你的五脏六腑,7种舌象对应哪些问题?快来对照一下吧中医看诊讲究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断定病情诊断疾病,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脉象和舌象了。
中医来讲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而舌诊的意义就是通过观察舌头和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苔的变化或许就是机体疾病的前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如何通过观察舌象来知道自身健康情况,首先看看正常的舌象是什么样子的吧!正常舌象特点是:舌质淡红鲜明滋润,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看上去均匀薄白,四周都没有齿痕的存在。
中医临床上说的“淡红舌,薄白苔“。
像是嘴巴干一点的话,舌苔看上去就会偏白。
干湿是适中的,且不会出现异味,对健康没有影响。
以下7种舌象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大家不妨对照着查看下自己是否有相关问题。
一、齿痕舌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大部分是因为舌体胖大受到压迫造成的,多是由气虚、脾虚或阳虚所致,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舌体胖大,故齿痕舌主脾虚和湿盛。
临床上大概有三种表现:(1)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2)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3)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在食疗方面,如果是齿痕舌舌质淡的人,在食物的选择中,可以多选择薏米、山药、南瓜、红薯、栗子等食物吃,尽量不要吃生冷瓜果和冷饮,因为会损伤脾阳,导致水湿更重。
二、裂纹舍舌头表面上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深浅各异的裂纹,多数为阴虚热盛之证。
临床上主要表现有3种:(1)红绛舌有裂纹的,属于热盛伤阴(2)淡白舌有裂纹的,属于血虚不润(3)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的,属于脾虚湿浸;治疗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三、胖大舌指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
临床表现及主病有两大种:(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的,属脾虚,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
多表现为: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中医谈——舌诊与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关系(一)
中医谈——舌诊与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关系(一)中医治病,会用四诊望闻问切的手法来给患者查病辩病治病!今天我们来谈谈四诊中的舌诊,希望对中医爱好者或者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能通过我写东西,对中医有一个洞悉明朗的启迪!中医通过舌诊,可以对患者的气,血,阴,阳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知道病变的属性,性质而来判断如何用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等!是四诊望闻问切中非常重要十分关键的辩病手法!舌诊,首先分舌色,舌质,与舌苔!舌色,就是舌头的颜色,它分淡红舌,淡白舌,枯白舌,红舌,绛舌,舌尖红,青紫舌,淡紫舌,淤血点舌淤血点舌!舌质,就是舌头的整体形状,它分淡嫩舌,红嫩舌,胖大舌,淡胖舌,肿胀舌,齿痕舌,红瘦舌,淡瘦舌!舌苔,就是舌面上一层薄薄的白色,名曰舌苔,舌苔有分苔质与苔色!苔质有薄苔,厚苔,润苔,滑苔,燥苔,糙苔,腻苔,花剥苔等等!苔色又分白苔,黄苔,灰黑苔,与相兼苔色!当然这三种四类讲出来,大家看了一定会迷糊的不知所错,其实学习什么都如此,第一,需要用心!第二,它有窍门的!用心不用多讲,仔细认真细细琢磨!而窍门,这个东西,没有数年的经验与多多碰壁是摸索不出来的!我就讲讲我的窍门,如果在我讲的基础上用心仔细琢磨,定然有益良多!第一:先说舌色!正常舌颜色是淡白,润泽的!过于白,就是比淡白还要白,那就是偏向于缺血或者称心血不足!如果比淡白颜色要重,那就是血淤!如果变成淡紫色,紫色,或者舌面出现出血点,这就是血瘀很严重的现象了!心主血行,也说明心血阳亢,而心血受肾水滋养,心血阳亢,也说明肾水不足!第二:舌质,就是舌的形状,前面讲了,正常舌润泽!如果偏向枯燥,我们俗称干吧,这就是气虚阳亢!如果枯燥又出现脓包破裂,那就是气虚阳亢很严重的地步了!如果偏向湿润,满嘴口水,或者舌头胖大,舌头边缘齿痕,这称之为气虚阳虚湿盛!前者多出现干燥便秘,后者多出现大便不成形与大便糖稀拉肚子!肺主气,不论舌质阳盛阴衰,还是阳衰阴盛都是先气虚,在阴阳失衡,而肺主气,气虚,也说明肺气亏虚!第三:舌苔,舌苔代表脾胃健康,苔干,说明脾胃阳盛阴虚!苔湿说明脾胃阴盛阳衰!苔色白而脾胃寒重,苔黄而脾胃热重,苔花剥脱落是脾胃气虚!如果当你看见这篇东西,我提到了几个脏器,心,肾,肺,脾胃!还有一个肝胆,我们后面会提到!五脏六腑,心与小肠主火,在人体主血行!分阴阳,失衡则影响舌色深浅!肾与膀胱主水,分阴阳,在人体同心与小肠主血行,失衡则影响舌色深浅!肺与大肠主金,分阴阳,在人体主气,如失衡影响舌质荣枯!脾胃主土,分阴阳,在人体主五谷消化,补寄后天五脏六腑营养,如失衡,影响苔色,苔质变化,后天气血不足而阴阳失衡,百病始生!这就是舌诊与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关系,也是舌诊辨别五脏六腑疾病的诊断基础要素!是舌诊的基础第一部分,因为还有肝胆,我们没有讲到,在第二部分给大家讲解!我的目的就是让中医爱好者,让花不起钱,看不起病的人自己掌握中医知识,而养生保健,祛病强身!。
宗经派中医知识文库:舌头
舌为心之苗,和心脏有关,但这是底层知识,我们的前辈已经成功的在舌头上总结出了脏腑的反射区域。
首先是舌尖,舌尖代表心脏的反射区,舌尖通红就是心火过旺,但这个心火有的时候可以用寒凉的药,有的时候则绝对不能使用寒药。
怎么区别呢?看脉搏,脉实、有力的话就可以泻火,脉虚的话要补足中土,强泻则丧命。
舌头中间区域则是中土的反射区,中土就是脾胃,脾胃区淡白色就是正常,黄就是有火,干黄就是有实火,发黑就是考虑两个方面:舌面发黑,这个黑是由干黄演变而来,这表示热到极致了,一般大承气汤症就容易出现黑舌苔;还有一种黑是灰黑色,不在舌面,而是在舌体,这就不是热,而是寒,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呢?吃螃蟹吃多了就会如此,怎么办呢?很简单,喝点干姜甘草汤就好了,或者喝点干姜粉泡的水也可以。
舌根则是肾和膀胱的反射区,舌头两边就是肝胆,应该是左边是肝,右边是胆,怎么理解呢?左升右降,肝经是升,胆经是降,两边经常有锯齿说明肝胆有於之故。
肺又是在哪里呢?在整个舌面,土生金之故,这是有关舌头五行的概念。
有的人舌体胖大,那是气虚之故;有的则是舌体扁薄,这就是阴虚之故,也可以理解为心血虚;有的人舌面上有一块黑胎,体内有严重的淤血;有的舌面上有一块红色,还发干;才乃死症,非高手不能救回。
舌诊课件
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不化津津
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
对不足,表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糙苔
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
见于以下两类: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 于热盛伤津之重 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 邪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病退
特殊的:
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 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则提示正 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总结】
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邪 气盛衰有关。 一般来讲:邪气雍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
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苔可以认为是诊 断实证的一个客观指,尤其对于辨证脾 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胃气匮乏, 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到厚苔,如我们 在后面将要学到的腐苔,这种厚苔则属 于无根苔的范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 床应注意辨别。
紫舌多见于:静脉郁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 毛细血管扭曲畸形,脆性增高及缺氧、红细胞增 多,色素沉着,多见于肝胆、心肺病。
(三)、舌形: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 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的特征。 1.老、嫩舌
特征:纹理 细腻,浮胖 娇嫩。
临床意义: 正气不足, 虚证。
苍老舌—纹理粗糙,坚敛苍老; 临床意义:邪气有余,实证
(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 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润或干燥 的程度可以分为: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 湿适中,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 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
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 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舌与脏腑
1.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
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
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属脾,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连于舌本,并散舌下。
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上穿隔,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亦可有全身症状,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
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沿大腿内侧向前,入阴毛中,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后方。
人鼻咽部,向上连接目系,上出前额部,于头顶交汇督脉。
另有目系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
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上结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
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脏赖心灌溉。
是以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
”
练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
打坐时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金津玉液频生,当此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
久行此法,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凋匀,有益寿之功。
2.赤龙搅海。
用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自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共9圈。
然后再用舌舔摩外侧齿龈9 圈,顺序同上。
此法久之可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
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
当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
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
这谓之玉液还丹。
此法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久之身轻体健,步履轻捷,百病皆除。
4.赤龙吐信。
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
这样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共做9 次。
此法利五脏,久之可回春驻颜。
5.张口结舌。
张大口,伸长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头咽下,心中默数
81个数后收功。
久行此法有通气、消食、驻颜去皱之效,对面部神经疾患也有疗效。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
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
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
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
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
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
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
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
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
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象图谱说明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