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9-04-08T11:55:45.1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作者:范祥珊[导读] 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范祥珊(四川省会理县杨家坝乡中心小学四川会理 615100)【摘要】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等,公开研究作出判断和结论,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地科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提高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206-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并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与科学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的价值观三部分。科学探究已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今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的教学环节,然而当活动展开后,教师就对课堂失去控制,看似轰轰烈烈的学生探究,却是有名无实,最后因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场。二是课堂上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但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学到什么?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得到真正的认知过程上的提升?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片面机械理解和准备不充分。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把握教材,确定好探究活动的主要目标。科学课由一个个活动组成,教材在每课中都安排有3个左右的活动,要把每个活动都展开,势必会使每个活动都无法深入。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掌握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专心于一两个认知目标深入下去。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三、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或创设一定情景,借助一定材料,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会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探究,要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既然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要探究什么就得由学生自我选择,真正把探究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培养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方法。探究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定性的、定量的;可以是直接感知的、分析比较的等。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我选择的问题需要而选用的,只有是学生自我选用的,才是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
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孩子的心中,“做”什么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经历就是人生”。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中,不可磨灭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放“活”学生手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由支配材料去“探求知识形成”的过程。失败了,鼓励他们查找原因,再实验,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找水喝”。只有经历过失败与成功,失望与兴奋,学生才会不断思索,不断动手、动脑、预测、反思,“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才能真正培养起他们真刀实枪搞科学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交流与总结。科学课上的汇报的方式可以是演示、实验、展览、表演、图片、动画等生动有趣的途径,同学们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将问题表达出来。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倾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七、评价激励,使学生形成探究兴趣。评价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集体评价和个别评价等等。无论什么评价方式,不仅要及时,还要真实,不能夸大其词,坚持正面的肯定与表扬,尽量避免负面的否定与批评。特别是学生创造性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表示赞赏,并使学生知道,科学学习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同时评价中,只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即使探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论,也要肯定他们的一些做法与态度,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他们在探究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总之,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精心备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的习惯,处理好探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课前活动准备做到充分全面,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任务和注意事项,合理组织,分工合作,充分动手操作,积极交流、总结、评价激励,使学生形成探究兴趣,优化探究活动,就能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