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沉默_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既有教师存在的问题,又有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有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和应对课堂讨论的冷场。

关键词:课堂讨论冷场原因对策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多边互动的过程。课堂讨论正是体现这一互动的有效方法之一。一个师生讨论热烈、思维积极、充满生机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所热切期盼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会遭遇冷场的尴尬场面。这种情况会弱化教师的教学热情,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并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探寻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及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探寻

课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发表各自见解、质疑辨惑、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过程。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讨论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课堂讨论冷场既可能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又可能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还可能是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经常抱怨学生课堂讨论发言不积极,气氛沉闷。他们在发牢骚的同时,却常常忽视了反省自身的原因。事实上,教师是讨论问题的设计者,课堂讨论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也是学生讨论的重要参与者、促进者。因此,课堂讨论冷场的主要责任应在教师。分析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组织讨论的目的不正确。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讨论中,却出现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倾向。他们简单地认为:有了讨论,就有了双边活动;有了讨论,就避免了满堂灌。结果,组织讨论不在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教学形式上的完备,成了粉饰课堂的一件时髦外衣。讨论的终极目的却被忽视。因此,他们对待课堂讨论缺乏认真的态度,常常只是走过场。这种形式主义的课堂讨论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不注重讨论问题(主题)的选择和设计。有时过于随意,有时问题过于简单,即所谓“学生动口不动脑,答案用眼书上找”。(2)不注重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及对有价值的问题的发掘。讨论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些教师甚至为了赶进度而急于抛出答案。(3)不注重讨论中的全员参与。经常是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的讨论及回答代替了全班的讨论结果。这样的课堂讨论,实施之初也许学生还勉强附和,用不了多久,就会觉得很无意思而心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讨论冷场。

2.课前预设和准备不够充分。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讨论,必须对讨论所涉及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设和准备,诸如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无知识积淀?是否需要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社会调查或做一些实验?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争论,如何进一步引导?讨论的问题该怎样以更吸引人的方式提出?……如果准备不周,则容易出现诸如学生讨论失语或教师课堂生成及引导不力,讨论无法深入甚至冷场的情况。

3.缺乏组织讨论的能力及技巧。讨论虽然主要是在学生之间进行,但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支持和鼓励。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的能力及技巧。包括如何分组更恰当?如何创设愤悱情境?如何点燃学生讨论的热情?等等。

4.讨论中缺乏民主意识。教师在讨论中的民主意识就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关键是要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多元看法,而不应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更不应以话语霸权限制或否定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有较为错误的认识,教师也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之间通过质疑、互辩等得出正确的结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不怕学生有错误的认识,就怕的是学生没有认识。教师如果经常在讨论中采取话语霸权或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足够的尊重和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就不敢畅所欲言,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讨论时的沉默。

5.设计的“讨论问题(主题)”本身有问题。恰当地提出讨论主题是取得讨论实效、避免冷场的基础。好的讨论主题不能太难或太易,应能启迪思维,激起探究欲望,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应有价值,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思维关键处;应使学生有话可说,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问题应具体明确,不能大而虚或表述模糊,等等。

6.个人的其它因素。包括教师的语言风格、教学态度、临场应变能力和性格因素等。一般来说,幽默风趣、灵活机智的语言能更好地唤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而干瘪无趣、苍白乏力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对讨论问题的关注。教师对所讨论问题的兴趣与热情更是点燃学生讨论激情的最好火种,即所谓“热情才能点燃热情,兴趣才能唤起兴趣”。如果教师对待讨论采取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那么再好的讨论主题都无法引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性格活泼开朗的教师较之于内向沉默性

——

—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朱克全

尴尬的沉默

(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潢川465150)

131

也更能在讨论中点燃学生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虽然课堂讨论冷场的主要责任在教师,但学生是讨论的主体,他们的课堂学习习惯、相关知识储备、讨论能力和品质等对课堂讨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存在的主要题有以下两种。

1.对教师和课本的过度依赖。在长期接受性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常常是僵化的、懒惰的,缺失课堂讨论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习惯于被动地看、听、记,缺乏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教师和教材过度依赖。

2.缺乏讨论的能力及应有的讨论品质。课堂讨论尤其是分组讨论,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组内成员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这样,各人在讨论中才能各抒己见、耐心交流,各人才能体会到讨论的乐趣。同时,讨论者应有的讨论品质,诸如充分尊重、认真对待、耐心倾听、大胆发言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怯场、害羞、怕被人笑、怕出风头、不敢发言或相互指责、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嘲笑发言有错误的学生等则必然使讨论无法有效进行下去。

(三)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

课堂讨论冷场除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和学生方面的原因外,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的态度及热情。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心理不相容,学生对教师持抵触态度,再好的讨论主题都无法带来课堂讨论的热烈场面。

二、避免和应对课堂讨论冷场的措施

针对导致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不仅自己要明确课堂讨论的目的,端正讨论的态度,避免形式主义,而且要使学生讨论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避免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二)教师要增强自身组织讨论的能力和技能训练,参与讨论,机智引导;根据讨论主题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讨论组织形式,避免千篇一律;善于用激情及语言点燃学生讨论的热情;善于把握讨论的节奏,抓住学生讨论中思维的闪光点,进一步引导深化。

(三)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讨论氛围。课堂讨论虽然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它的热烈程度却是对平时师生关系的一个检验和反映。良好生关系的构建。讨论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发言充满兴趣,避免话语霸权、专制武断。教师欣赏的眼光、接纳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耐心倾听的表情等无疑都是对学生最好的鼓舞和激励。

(四)加强课堂讨论的充分预设和准备,这是提高课堂讨论实效,避免冷场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要抓住讨论问题的选择和设计这个关键。比如在讨论问题的设计方面,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应当思考该以怎样最具吸引力并能启迪思维的方式提出讨论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讨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是怎样形成的”,就不如改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但美国却没有形成战争策源地,德国和日本则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这是为什么呢?”后者显然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大力培养学生课堂讨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讨论的能力及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其实也是教师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培养学生正确的讨论态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六)教师个人其它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包括:(1)教学热情,尤其是对讨论的问题要表现出兴趣和热情。如果教师自己对讨论的问题表现很冷淡,又怎能使学生热情起来呢(2)教学语言尤其是引导语言要简洁生动、灵活机智。教师平时要努力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3)性格重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弥补性格上的不足,用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做人处事上为学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明星.教师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

[2]李森.教学动力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

[3]扈中平等.现代教育理论(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4]专题研究:冷场分析与应对.基础教育课程[J].2007.6.

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