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饰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

1、简述亚述男子的三种外出服装样式:第一种:丘尼克+卡夫坦型外衣。这种类型在西欧中世纪被广泛使用。第二种:丘尼克+乓乔型贯头衣。南美人穿的,在一块布中间开个洞,让头伸出的贯头衣。第三种:丘尼克+披肩。丘尼克和披肩式卷衣并用是亚述男女着装的共同特征。

2、简述罗印·克罗斯的服饰形制: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兜裆的称作帕纽,多为法老等上层阶级的人们穿用。

3、简述服装普多尔(Poodle)的形制特点:1827年,时髦的纨绔子弟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普多尔的幻想性装束,他们穿着腰部有大量碎褶的白色宽裤子,夫拉克领子很高,腰细,里面穿着条纹衬衫,乱蓬蓬的长发上歪戴着一顶大礼帽,样子十分古怪。

4、简述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点:(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等,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5、简述服装斯拉修(Slash)的特点: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5到17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斯拉修有横方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等到处都有这种装饰,满身的裂口还错落有致地形成纹样。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制作这种装饰的职业。斯拉修也不只是从裂口处显露里面的异色内衣,在裂口两端还缀饰有各色宝石、珍珠。

6、简述哥特式建筑样式在服装上的表现:哥特式建筑样式广泛采用线条轻快的尖形拱券,造型挺秀的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等,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垂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其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时代的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风貌。

7、简述古巴比伦人卷衣的缠裹方法:这种卷衣本是一块长3米,宽米的毛织物,先把一角搭在左肩上,后边经过背部到右腋下,经右腋下再回到胸前;再次搭在左肩上,斜着经过后背回到右腋下;在右腋下把布折叠起来掖进右腋前;把最初搭在左肩上的一端垂披在左臂及左手腕上,裸露着右臂和右肩,作为装饰,布边都有流苏。

8、简述昂克罗瓦依亚布尔(Incroyables)的形制特点: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王党派中出现

了一种被称为昂克罗瓦依亚布尔的奇异装束,长发像垂下来的狗耳朵一样披散着,或编成发辫,或在卷发上戴小小的两角帽,身穿有巨大翻驳领的紧收腰身的双排扣大衣,克拉巴特在脖子上围数圈后系上,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用吊裤带吊着,在膝下用华丽的缎带系扎,脚登翻口皮靴或浅口皮鞋,手里拿着文明杖。

9、克拉巴特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是绅士们注重礼节,修饰仪表时重要的服饰用品,同时其

系扎方法也是个人趣好表现的重要手段,当时曾出版有关克拉巴特系法的着装指南,书中描述了32种系法。其中常用的四种如图所示。1称作拜伦式,系成宽松的蝴蝶结;2是一种迅速简洁的系法;3称作爱尔兰式,是把克拉巴特拧紧后系的小结; 4是在后面系结的东方式系法。

10、简述鸠斯特科尔的服饰形制特点:鸠斯特科尔,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由衣长及膝的宽大衣卡扎克演变过来的。卡扎克本来是军服,60~70年代被用作男子服,衣身宽松,分为有袖子的和无袖两种。后来逐渐从背缝和两侧缝收腰,在两侧取褶使下摆张开,后背缝在底摆处开衩,是为了骑马时方便,到17世纪80年代,腰身更加合体,改称鸠斯特科尔。鸠斯特科尔的口袋位置也很低,整个造型重心向下移。袖子也是越靠近袖口越大,袖口上还有一对翻折上来的袖克夫。无领,前门襟密密麻麻排列着一排扣子。还装饰有金缏丝绸纽扣。11、简述塔布里昂(Tablion)的形制特征:为了表示权贵,在帕鲁达门托姆的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这块类似我国清代的“补子”的拜占廷帝国特有的装饰物叫做“塔布里昂”,上面常刺绣有金色纹样。

12、下面哪幅图为波兰式罗布( A )

A. B. C. D.

13、下面哪幅图为1827年出现的一种叫做“普多尔”的幻想性装束。( D )

A. B. C. D.

14、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饰色彩:拜占庭织物的一大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与古希腊、古埃及、罗马等文明相比,那些简朴的、色调单纯的织物延续了数千年之后,到拜占庭帝国突然进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宫廷最喜欢的色彩组合仍是红紫色地上有金色刺绣,几何纹样常用作织物的地纹。几乎所有的纹样都有其象征意义,色彩也被赋予了宗教的含义。

15、简述古希腊时期的服装特点:温和晴朗的地中海气候在希腊表现得最为典型,既无欧陆冬季的严寒,更没有非洲夏日的酷热。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历史和文化。希腊人生性活泼,喜好体育运动和炫耀肉体的健美,在运动场比赛时,无论男女常是裸体的。其服装不是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的,因此也就无需以华丽和复杂来表现某种权威,甚至男用女用也没有严格的区别。其构成极为单纯、朴素,仅为一块长方形的布料,不需要任何裁剪,通过在人体上披挂、缠裹或系扎固定出来具有优美的悬垂感波浪褶饰的宽松型服装形态。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希顿和希玛纯。

16、简述吾普朗多的服饰形制:吾普朗多是装饰性外衣,哥特式后期服装的代表。造型特点是:肩部合体,从肩下起宽松肥大,男衣长及膝,套头穿或前开,系腰带,下与肖斯组合;女衣长及地,套头穿,高腰身,裙子肥大。初期立领,后无领或翻领。袖子很大,袖口呈扇形,后变为窄袖。有锯齿形边饰,配色常左右不同,后演变为嘎翁Gown和罗布Robe。17、简述科尔波斯:为了强调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系腰带时要把布向上提提,使布在腰带上形成膨臌的余量,盖住腰带。

18、简述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相比的区别:(1)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利亚式希顿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马;而爱奥尼亚式希顿没有。(3)多利亚式希顿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4)多利亚式希顿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希顿有袖子构成。

19、简述托加:(1)托加•普拉: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3)托加•康迪达: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4)托加•普尔拉: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5)托加•佩克塔: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6)托加•特拉贝阿: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0、简述丘尼卡,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1)丘尼卡•塔拉里斯: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2)丘尼卡•印提玛:作为内衣,男女都穿。(3)达尔玛提卡:衣身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克拉比”。(4)丘尼卡•昂古斯提卡拉比亚: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窄条装饰的达尔玛提卡,是上流阶级的标志,公元300年后纯粹成了装饰。(5)丘尼卡•拉提卡拉比亚:指那两条紫色装饰条较宽。(6)丘尼卡•帕塔嘎塔:女性专用的丘尼卡,衣身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7)丘尼卡•帕尔玛塔: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纹样。(8)丘尼卡•佩克塔: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9)丘尼卡•阿塞玛:毫无装饰的丘尼卡。

21、简述达尔玛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公元4世纪后,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男子的袖子则是变窄。

22、简述塞葛门太:是从臀围线往下侧缝开衩的白色丘尼卡,从开衩处到下摆有刺绣纹样,两肩装饰着徽章样的纹样,是拜占庭特有的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