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是可以读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味”是可以读出来的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 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言语训练,习得动态的口语、书面语技能,即言语技能,语文学科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尝到“语文味”。
在《生命生命》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精心组织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立足于文章的语言形式,带领学生在文章里读一个来回,让学生读出文本的“语文味”,“语文味”其实是可以读出来的。
一、教会学生“先疑后思”读书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以借助文本的魅力,先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告诉学生一个“先疑后思”的读书方法:就是先小声读一读,找出关键词句,问一问为什么,读出自己的疑问来;再围绕关键词句,想一想词句的含义,用心读一读,体验关键词句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我先示范了如何“先疑后思”。
当读到“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跃动。
”这句话时,有一个词“鼓动”,让我产生了疑问:翅膀都是振动的,“鼓动”着双翅与“振动”着双翅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就坐在座位上,自己模拟“振动”双翅和“鼓动”双翅的动作,做完之后,不得不佩服作家用词的准确,因为“振动”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它可以在空中自由地振动。
“鼓动”证明它有一种阻力,是用手指在捏着它,把飞蛾被人捏住了想逃生,想求生的极力挣扎表现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在揣摩了这个词之后,对这一段的内容我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样学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先疑后思”读书法。
二、让学生读出“词的准确和精妙”
学生用“先疑后思”读书方法去读课文,就会很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
比如,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课文第一小节里的“极力的挣扎”这个短语,提出“已是挣扎了,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极力’呢”这样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去找与“极力”相关的句子和词,学生找到“鼓动着双翅”、“生之欲望”等,都表明飞蛾在人的手中“挣扎”,不是一般的“挣扎”,而是在“求生”,所以用“极力”来表明“挣扎”的程度,体现了飞蛾的强烈的求生欲望。
这样一思考,学生再读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在读到“极力的挣扎”时,很重地读出了“极力”两字,让人好像看到了飞蛾那种求生的场景。
再如,在读“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惊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这一句时,学生注意到了“虽然……但……却……”这一组关联词,我让学生去体会这里三个句子之间
的关系,然后读出这种关系来,学生一思考,体会到了这里的转折关系,在读的时候,把“虽然”读得很沉重,把“但”读得很有力,把“却”读得很震撼。
三、让学生读出“句子的动感和意境”
学生在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段文字表现出来的动感,再引导学生读,学生在读的时候,一个个都好像眼中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小瓜苗生长的动画,沉浸于对小瓜苗昂然挺立的震撼。
再如,学生在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由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这句话时,我启发他能否读出句子的动感来。
在我的启发下,这位同学在读到“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做了一个握拳在胸的动作,把对句子的理解感悟就表现出来了。
于是,我倡导全班同学一起读这一段话,全班同学在读到最后一句时都做了这样一个握拳在胸的动作,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让学生读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了对比,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读出来的。
学生在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由它荒废,庸碌一生”这一段时,我启发学生注意两个“或是”前后句子的关系,能不能把这种关系读出来。
学生一思考,就明白了,“或是”的前后是对人生态度的对比,前面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后面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前面要读出认真的语气,后面要读出蔑视的语气,这样对比的感觉就出来了。
学生这样一读,这种对比的表现力感染力是什么,学生已完全体会到了。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的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细读、品读、诵读,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陶冶情操。
语文课的语文味儿不在教师的讲,而在学生的读——朗朗读书声,“语文味”是可以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