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冲突发生原因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冲突发生原因的探讨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

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

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 2.历史“中东”系——《塔木德》: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历史特点:阿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

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拉“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是多种文明丰富之地。

也是民族纠纷与冲突神圣不可方物。

是频发的“多事之地”。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界”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中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建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立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犹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太。

国民一、中东概况耶路撒冷族宗教问题: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东冲突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1)重要的战略地位;(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3)宗教民族冲突(圣城耶路撒冷)两伊战争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巴以冲突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也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 黎巴嫩内战是基督教加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但却是阿拉伯人内战,因为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三个民族的冲突. (4)历史因素;土耳其人有点看不起阿拉伯人,因为当年他们统治过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有点看不起波斯人,因为阿拉伯人全盛时统治过波斯. (5)大国为谋求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做出的干预。

(6)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一、自然地理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

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
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

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

属地中海型气候。

世界已探明原油储量为1.2万亿桶,70%集中在中东地区,世界石油分布是极不平衡的,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4.27%。

二、石油资源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是多数中东地区国家经济的命脉,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地区的政局变化和同域外大国的关系。

中东石油具有储量大、油质好、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众多优点——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中东尤其是波斯弯,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九十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

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

今后,伴随世界对该地区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域外大国将会更加重视中东并将进一步影响该地区局势。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外部势力的先后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东地区热点频出。

历史上殖民主义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该地区留下严重隐患,这在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东是仅次于北美和西欧的战略优先地区;中东曾被前苏联视为“后院”,是其南下战略的重要目标。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利用各种矛盾明争暗斗,遏制对方在该地区的势力。

二战后该地区先后发生的巴勒斯坦战争、两伊战争等都与美苏乃至英法等国的激烈争夺和幕后操纵密切相关。

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为所欲为,致使该地区局势继续动荡不安。

2000年初美国公布的《新世纪安全战略》中,再次提出确保中东地区的能源供应稳定。

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尖锐矛盾。

各宗教内部尤其是伊
斯兰教内部各教派之间也矛盾重重。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是长期以来阿以争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主义组织也都隶属于不同的极端伊斯兰教派别,他们与伊斯兰教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

三、宗教冲突与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的战争,追根溯源是宗教冲突,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有灭国之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宿敌,而犹太教和基督教则是近亲。

所以,耶路撒冷作为三个宗教的诞生地,矛盾冲突不断就很正常了。

宗教没有诞生之前,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就发生了严重冲突。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罗德里格·桑托罗)统率五十万大军(号称500万之众)、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

古波斯的统治范围与今伊朗近于一致,其后“波斯”也常被作为整个伊朗的代称,因而古代伊朗的文明也称为波斯文明。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七千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阻挡了波斯进攻步伐。

狡猾的薛西斯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关后,措不及防的希腊守军很快就被击溃。

列奥尼达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

自己亲率三百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与汹涌而至的数万波斯军展开了血腥的殊死搏斗,最终,这三百位勇士全部战死,而波斯军队则在攻破温泉一战中关付出了两万人死伤的惨痛代。

这段情节在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有生动的表现。

公元3世纪,基督教成为地中海北面最大宗教,而穆罕默德则在公元6世纪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两大宗教都把对方视为异教徒,于是大开杀戮,不断发动战争。

公元1096年,西欧国家的骑士们就组成十字军东征,开始争夺地中海东岸以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从1096年到1291年的200年间,十字军总共进行8次东征,最后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最大战果就是与伊斯兰教结下了梁子,永世无法解开。

16世纪开始,欧洲基督国家开始强盛,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列强开始入侵阿拉伯地区,真主的地盘被逐渐蚕食与鲸吞。

十字军的后裔终于延续了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始了民族复兴和解放运动,两种宗教与文明的冲突更加尖锐。

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地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扩张更加势不可挡,经过工
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国家,国力雄厚,兵强马壮,《古兰经》虽然很厚,但终究挡不住敌人的子弹。

穆斯林的军队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进攻面前全无招架,一败涂地,溃不成军,大部分地区都沦为基督教国家的殖民地。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才在超级大国的战略规划下重新划分。

耶路撒冷地区历史上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约书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

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 1000年,大卫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

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

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

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

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

西方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

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

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暗杀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

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

1947年4 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

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 2/3强,却只得到43%的贫瘠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

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单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

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敢于单方面宣布建国,背后是有美国人撑腰的,这种不平衡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的格局造成了冲突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宗教信仰的根本矛盾,以色列从建立那天开始,就与周边的阿拉伯兄弟流血冲突不断,先后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

说到这,就要说说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了。

基督教和犹太教渊源很深,基督教最初产生于犹太教内部,其教徒参加犹太教的一切活动,与犹太教徒一起在会堂里举行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对罗马帝国统治和民族起义持不同态度而分道扬镳。

基督教还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其中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等,并把它称作《旧约圣经》。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很亲密,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是死对头,所以中东战争中,一些基督教国家的密切支持以色列,使得以色列能够以弹丸之地与庞大的阿拉伯联盟抗衡。

以色列成了基督教国家对抗伊斯兰教国家的一个桥头堡,成了基督教国家插入伊斯兰教国家心脏的一个定时炸弹。

可以说,只要两大宗教的对立不消除,中东地区就不会太平,战争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谁也无法预言何时才能终结。

四、历史原因
中东战争西元前30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是犹太教宗教经典中上帝赐给希伯来人“流奶与蜜”之地,所罗门王死后,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和犹大王国(首都耶路撒冷)。

西元前586年,加尔底亚人灭犹大王国,大批的希伯来人被放逐至巴比伦为奴,成了“巴比伦之囚”。

西元前538年波斯消灭加尔底亚人,释放犹太囚徒,约五万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

后来犹太国相继成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

西元前167年塞流卡斯王国安提奥可四世(Antiochus IV,215-164B.C.)劫掠耶路撒冷,遭到犹太人的反抗,“马喀比”(Maccabees)家族击溃希腊军队。

西元前135年安提奥可七世(Antiochus VII)攻陷耶路撒冷,拆毁城墙,对犹太人加以迫害,犹太人开始向世界各地流散,统称为犹太人。

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巴勒斯坦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
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外交部长詹姆士·贝尔福(James Balfour)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乐于见到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国家,并且将尽一切努力协助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明白这不应影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之民权与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国家之犹太人的权利与政治地位”,支持犹太人复国。

由于美国本土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

战争结束后,英国顺利接管奥斯曼帝国,有大量的犹太人,尤其是东欧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

上世纪三十年代纳粹迫害犹太人时,移民更是激增。

大量的移民潮,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开始出现流血暴力冲突。

1939年英国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每年上限为75000人。

一些激进的犹太人这时开始大搞恐怖活动,英国人开始想甩掉这块烫手山芋。

直接原因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规定把巴勒斯坦在约旦河以西地区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

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4日16时,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

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

结果发生5次阿以战争。

五、美苏对中东战争的影响
摘要:美国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美苏都扩大了其在中东地区的争夺,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一方面,双方都在不断扩大各自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与影响,对各自所支持的国家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另一方面出于对自身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考虑,美苏对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又都具有各自的矛盾性与双重性特征。

这两方面对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及解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美苏在中东地区的争夺和各自
政策的矛盾性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