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初探
近几年,国家一直倡导要不断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再者,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市政配套设施不足、内涝等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全面适应居民生活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城市的高效、健康、全面发展,对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和建设就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标签: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探究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对自然降水、地下水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设计进行统筹兼顾,并对城市给水、排水等环节进行协调利用等。

而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怎样对市政工程做出更科学、合理的优化也是一直困扰城市道路建设者的一大难题。

1、转变设计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时至今日,我国大中型城市已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城市化建设。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城市病:雾霾锁城、交通拥堵、逢雨必涝、垃圾围城、城市“摊大饼”、文化缺失……这些问题不断警示,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以至于出现“逢雨必涝”的城市顽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也要求城市必须加强防灾害的能力。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急情况下城市的生命通道,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0%左右。

道路硬化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茌现有雨水直接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对城市市政道路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转变设计方式,充分考虑城市道路所处的不同的气候区域,地形条件,降雨量,雨水收集和利用方式等,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回收利用和排水紧密结合。

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城市市政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个环节统筹配合,改变传统单纯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城市市政道路雨水系统。

2、道路设计重点
目前的市政道路主要满足城市交通和作为各种管线载体,对雨水主要考慮安全排放,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点有:雨水经市政管网直接进入受纳体,道路绿地不能充分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道路绿化浇灌成为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城市内涝严重。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车行道和人行道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市政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路面和具有较好渗水功能的基材能更好的排水,同时应满足道路路面使用功能,并满足透水、抗滑、降噪要求。

渗水材料的采用主要解决了快速排水,但没有解决“滞、蓄、净、用”的问题。

因此,渗水路面主要解决“渗”的问题,保证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的雨水快速排放;道路设计应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解决“滞、蓄、净、用”的问题,让雨水变成一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在雨水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再把多余的雨水通过综合管网排入受纳体。

由此看来,市政道路设计应该重点解决好“滞、蓄、净、用”的问题,市政道路设计应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解决这一问题。

3、绿化带智能化设计
在传统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城市中的主干道的绿化带设计采用的管理方式通常都是比较粗犷的,基本为一刀切的模式,绿化带与行车道之间的道牙设计成高于行车道大约15cm-40cm后,通过暗管系统排放雨水。

这样不利于路面快速排水,尤其是绿化带雨水处于饱和状态时,很容易形成倒流,造成内涝。

如果在绿化带中设计渗水井,当雨水来时首先进入渗水井,通过渗水井对雨水起到“滞、蓄”作用,再通过“净、用”回用雨水,可以在极端天气时有效减缓降雨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冲击,需要注意的是渗水井应该和排水系统有效连接,当雨水超过渗水井滞蓄能力的时候,能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和其在交通、疏散、排水等方面起到的作用综合考虑绿化带设计。

结语: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鲜事物,但随着市政工程社会效应的不断提升,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渐从南方多雨城市借鉴到北方缺水城市,而这不仅是理念层面上的一种转型,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市政用水,以及防洪防涝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进而促进市政道路设计的创新发展。

席宁(1982.10.16),男,四川成都人,汉族,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工程师,主要研究:城市规划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