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阻滞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较罕见,它 是局部心房肌周围传入、传出阻滞, 形成独立的节律点,其心电图表现为 :除窦性P波外,另出现与其不相关 的心房激动波(P’、F或f波),P’、 F或f波不能下传激动心室,此种现象 又称之为心房分离。 ⑶窦-室传导阻滞:严重高血钾症可 使心房肌完全被抑制,心电图上P波 消失,称窦-室传导阻滞。
Ⅰ°A-VB
【鉴别诊断】
当P波重叠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时,而 不易辨认应与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相鉴别。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
部分 P 波后出现 QRS 脱漏,分为Ⅱ度Ⅰ
型(莫氏Ⅰ型,又称文氏型)和Ⅱ度Ⅱ 型(莫氏Ⅱ型)。 ⒈Ⅱ度Ⅰ型:此型较常见,阻滞位置较 高,多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房室结 或房室束近端损害所致,预后较好。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 相对不应期延长所致。
二.窦房传导阻滞(S-AB)
【心电图特点】 ⑴Ⅱ度Ⅰ型S-AB:P-P间期逐渐缩
短,直至突然出现一次长的P-P间 期,长P-P间期小于短P-P间期的两 倍。 ⑵Ⅱ度Ⅱ型S-AB:规则的P-P间期 中,突然出现一次长的P-P间期, 此长间期恰是短P-P的两倍。
Ⅱ度Ⅰ型S-AB,交界性逸搏
【心电图特点】①P波规律出现,有 间歇的P波受阻;②下传P波的P-R 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通常则逐渐 缩短,直至P波受阻,QRS波群脱漏; ③QRS波群脱漏后第一个下传P波的 P-R间期通常正常(是整个周期中最 短的),脱漏前最后一个下传P波的 P-R间期是整个周期中最长的;④含 漏搏的长R-R间期小于两个短R-R间 期之和。
Biblioteka Baidu
Ⅱ度Ⅱ型A-VB
3)高度和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这两型房室传导阻滞是介于Ⅱ度 偶发的或交替的P波脱漏与Ⅲ度P波 完全性不能下传心室的一个中间阶段 ,其阻滞部位较低,多在希氏束远端 和束支部位。预后不良,往往发展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①当出现一半以上的 P波不能下传心室,即房室传导比例 ≥3:1者(可以有各种房室传导比例), 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②几乎完全性 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电图上只见 偶有P波下传夺获心室(<3次/分), 基本上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相同。 ③可伴有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
四.房室传导阻滞(A-VB)
A-VB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而引
起激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发生了传导障 碍。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房室传导系 统的不同层次,其中房室结和房室束最 常发生,房内结间束、双束支或三支同 时出现传导障碍较少见。阻滞部位越低, 低位节律点的稳定性越差,出现致命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多数伴有 器质性心脏病,少数可由迷走神经张力 增高引起。
二.窦房传导阻滞(S-AB)
理论上S-AB也可分为Ⅰ度、Ⅱ度、高度
和Ⅲ度(完全性),但在体表心电图上, 只有Ⅱ度和高度S-AB才能作出诊断。 Ⅱ°S-AB又分为Ⅱ度Ⅰ型(莫氏Ⅰ型, 又称文氏型)和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S-AB不同于窦性停搏,S-AB指窦房结 仍能正常地发出激动,但在通过窦房结 与心房肌组织的连接处发生传出阻滞。
分为Ⅰ度、Ⅱ度、高度和Ⅲ度(完全 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器质性心 脏病及洋地黄中毒,少见于迷走神经 张力增高的正常人。
1)Ⅰ度房室传导(Ⅰ°A-VB)
冲动从心房传至心室时只是时间延缓,
不会出现心室漏搏。 【发生机制】房室传导系统的相对不应 期延长所致。 【心电图特点】① P-R间期>0.20秒; ②前后比较,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 >0.04秒;③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PR间期最高值。
Ⅱ度Ⅰ型A-VB
⒉Ⅱ度Ⅱ型:Ⅱ度Ⅱ型多为器质性损 害,阻滞部位在房室束远端或束支部 位,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预后差。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房室束远端 或束支部位绝对不应期延长所致。 【心电图特点】①P波规律出现,有 间歇的P波受阻;②下传P波的P-R 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漏; ③含漏搏的长R-R间期等于两个短R -R间期之和。
高度A-VB(2:1~4:1传导)
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特点是 所有的心房激动完全受阻于房室传导 系统,均不能下传心室。是房室传导 阻滞中最严重的一种。 【心电图特点】①P波规律出现,P波 与QRS波群完全无关;②P-P之间和RR之间各有其固有的规律,心房率快于 心室率,即P-P间期短于R-R间期;③ 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
三. 房内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一般不产生心律不齐。
不完全性房内阻滞多见,主要是上 房间束传导延缓。
【心电图特点】
⑴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是由于连 接右房与左房的上房间束和下房间 束传导延缓所致。表现类似于左房 肥大, P 波增宽> 0.11 秒,可有双峰, 双峰间距>0.04秒,V1导联P波的负 向部分增宽加深,其Ptf V1负值增大。
心脏传导阻滞
一.概述-病因
(1)传导系统器质性损害(缺血、退
行性变、炎症等); (2)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3)药物作用(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 剂等); (4)位相性影响(3相阻滞、4相阻 滞)。
一.概述-分类
按部位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
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 按阻滞程度可分为:Ⅰ度(传导延缓)、 Ⅱ度(部分激动脱漏)、Ⅲ度(传导完 全中断)。 按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 交替性及渐进性。
Ⅱ度Ⅱ型S-AB, 交界性逸搏及室性逸搏
【鉴别诊断】
①Ⅱ度Ⅰ型S-AB应与窦性心律不齐 鉴别;
窦性心律不齐
②3:2 S-AB应与房早二联律相鉴别
房早二联律
③S-AB的长间期应与未下传房早相 鉴别;
未下传房早
④与窦性停搏鉴别。
窦性停搏
【临床意义】
S-AB是一种少见的心脏传导障碍 ,多为暂时性,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 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者,持久性SAB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下 壁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肌病、心肌 炎等,此外,高血钾及一些药物过量 也可引起S-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