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构主义理论(分享)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理论概述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2、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学习理论1、关于学习的含义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5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关键作用(4(5(6理论概述1同化(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2皮亚杰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者是谁?后来继承和发展这是谁?(1)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自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教学理论融入实践的例子(3篇)

教学理论融入实践的例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指导,而实践则是教学理论的检验。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1. 知识观:知识不是静态的、客观的,而是动态的、主观的。

2.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 教学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4.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教学理论融入实践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案例:《春天来了》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春天来了》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拓展:教师提供与春天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以下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案例:《春天来了》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及形成连锁,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

他们忽视了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皮亚杰在讨论认识发生、发展时就曾提到建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而人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化与建构之中,环境和个体特征是影响它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或称双重建构)。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纳入到头脑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所谓顺应就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布鲁纳的建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表征形式的不同,讨论了不同时期的儿童如何对客观世界进行建构。

布鲁纳认为,儿童表征系统的发展依次为动作表征、意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它们顺序发展,相互作用,但彼此不能替代;二是通过讨论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阐明了认知结构的来源和知识建构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教学理论被看做对传统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

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人称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适应现实的结果,是个体经验的反映。

知识也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演化的。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而每个个体都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建构的知识及对现实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和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同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三)建构主义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建构主义

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 基本观点
①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两类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 ②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与成人或同 伴的交往活动中,依靠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 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三】:小红又想,如果别人打开我的电脑,不也是可 以偷看我的日记?我应该想个办法如何保护我的电子日记才行,但 是如何保护我的文件呀?(设下疑问) (2)确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小红保护电子文件,看谁的方法多 (“锚”) 。

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 中。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具 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六、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一)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理解的生成过程 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 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 抛一个“锚”: ① 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 ② 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 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 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车洪薇一、建构主义简介a.含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科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及教学思想发展等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理论。

从本质上看,其基本含义主要是关于“知识是什么?”和“学习是什么?”的理论解释。

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v 起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兴起于近20年。

v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1668-1744)被尊奉为先驱。

v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v 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奠定了基础。

v 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理论,以及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都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尤其值得关注,这一理论在国际上的应用。

1996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及新西兰90年代中小学科学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其指导思想。

德国,基尔大学科学教育杜特博士和英国的利兹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倡导用建构主义理论改革科学教育。

在数学及科学教育领域运用比较多。

b.主要类别对教育学建构主义而言,又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观点用当代美国著名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 )、激进建构主义(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认知的功能在子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对经验建构可行的解释。

)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在修正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

美国的杜宾则以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强调"他人"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因为他人是我们经验世界的一部分。

)2.基本主张: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第二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个体不断地 用新信息去检验已有的旧经验,并且当旧经验不再适用 时,修改旧经验的历程。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 得成功,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 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也常被称为学生中心教学。 在学生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辅导者”而不是“主宰 者”,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意义,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 所有的课堂活动。
律。
4.自我调节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将理想的学习 者视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 自我调节的学习者(self-regulated learners)是那 些拥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应用这些策
略的学习者。
5. 随机通达教学
学习者可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 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 面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是由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 组成的,真正的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随意进入 或开始,而且这种进入可以是多层次的,每次进入都 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侧重点。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结果: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结 构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动, 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强调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师 徒传授。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通过新旧经验间双
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的过程; 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 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 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阶段 年龄 认知特点
具体运 7-12 算阶段 小学 形式运 12岁 算阶段 以上 初中 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 (8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的运 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 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算符号来代替其他东西,而不 是单纯的处理客体; 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版)ppt课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版)ppt课件
“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康德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是对走向认识论极端的经验论 和唯理论的综合,集中体现主观能动性思想。
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杜威可以说是一个终生在对一种建构主义的知 识论进行精细加工的哲学家。杜威受实用主义 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把经验看作是现实世界 的基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 择应该体现以下基本的原则:
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 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 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 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以这些原 则为基本准则,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在进行幼儿 园数学活动内容遴选时,要选择有探究性、趣味 性、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内容。
大多数学者认为,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欧 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 。其思想 来源颇杂,流派纷呈,有多种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 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用乔纳生 (Jonassen,1992)的话,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 的另一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
将教育基于行动,知识和思想形成于情境,而 情境必须发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学习者 在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并在该共同体中建构 他们的知识。
(四)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 ” 布鲁纳—“发现学习”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 亚 杰 的 发 生 认 识 论 中 结 构 概 念 里 隐 藏 建 构 的 思 想 , 成为建构主义的鼻祖。
心理发展理论20世纪初就已形成,70年代传入 西方后,与建构主义思想融汇,才产生了作为 建构主义重要范型之一的“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要素
•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
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 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 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 义建构。

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 验,缺乏抽象性;
• • 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 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

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 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 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 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的逻辑思维阶段。
(二)布鲁纳结构主义(认知-发现)
•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 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 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 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 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 的结构。 •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 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 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 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 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 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 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我们学生都有原有的基本知识体系,就是听课有原有的知识,强调老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上生长成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它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

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取向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存在着不同的取向。

在目前的各种建构主义思潮中,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泰费为代表。

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和科布为代表。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

(2)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社会性的过程。

(3)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58的知识”。

(4)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的公共文化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3.社会文化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也受到了维果茨基的影响。

(1)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

(2)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

(3)这种观点提倡师徒式教学,就像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去教学。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ocx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ocx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 、“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完整wor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完整wor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虽然不同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具体观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在有关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等基本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共识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些基本的共识和观点。

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虽然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二、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完全否定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知识观:动态的知识
⑴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如以前的地心说。

⑵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如中国的客套话在西方不适用
⑶每个学生对同一命题的理解都不一样,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建构主义学习观
⑴学习的情境性: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⑵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共同的交流合作沟通的过程
⑶学习的主动建构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生观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1)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学生身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对学生要多期望多相信
(2)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教学观
情景式教学(学习的情境性)、合作教学(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的教育观/教育启示
(1) 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生长=建构的意思)
(2)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来完成。

这一观点源于()。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B
【解析】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之一。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个人构建知识,以此推动其认知与学习的发展。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原则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雅杰提出,他认为学生是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和互动,通过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来学习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被视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个性化意义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原则1. 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和互动来主动构建知识。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

2. 知识共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共同构建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体现。

3. 情境贴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境,让学习具有意义和相关性。

教育者应该通过设计具体情境和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式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问题解决的导师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构建知识。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共同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情境化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必须贴近实际生活和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任务、实践活动等,让学习具有意义和相关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境设置学习环境和任务。

教学理论实践效果分享(3篇)

教学理论实践效果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些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理论概述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以下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阐述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教学目标1. 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例如,在教授《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习作者罗贯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 效果分析: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效果分析:创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 效果分析: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六、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评价《英语》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 2

-建构主义理论 2
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活动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简介
皮亚杰 Jean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 ,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为了 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 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 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 任,集合各国著名学者研究发 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 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 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2、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难点:
理解建构主义和认识发展观对现代教学的指导作用
本节内容
一、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在当代教育中所处的地位 2、建构主义的分类 3、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二、皮亚杰与建构主义
1、皮亚杰简介
2、皮亚杰的人生贡献
3、认知发展观
一、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在当代教育中所处的地位
建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进
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构建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
的作用。
近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课程改革、教师教育
(二)皮亚杰的人生贡献
结构主义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 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 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发生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认 知发展观”.他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创立日内瓦学派
、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建构主义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 客观 主义 奥苏伯尔 信息加工论 皮亚杰 维果茨基 建构 主义
青蛙与鱼的故事
星座隐喻
北半球上空的仙后 座,其形状为W。这 种知识是“真实的 ”。这5颗星是: α45光年,β 150 光年,γ96光年, δ43光年,ε520光 年。仙后座是我们 主体对经验世界的 一种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要点:知识和意义不 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 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 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 为基础所建构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和理解。
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买一块地 ,卖地人说:“你如果愿出1000卢布,那么你从 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你 日落之前必须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否则你的钱 就算白花了。”
巴霍姆觉得很合算,就付了钱。他想走出最远
的路线,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第二天,太
阳刚刚升起,她就开始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
(二)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的深化
学习内容(R.J.Spiro):结构良好领域与结构不良领 域
结构不良领域的特征,一是概念的复杂性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是实例间的差异性。
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斯皮罗(Spiro)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 学习。初级学习主要涉及结构良好的领域,高级 学习主要涉及结构不良领域。
高级学习与随机通达教学
高级学习
• 随机通达教学
(Random Acess Instruction)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 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 而且是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自上而下教学设计与知识结构的网络 概念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从复杂的、完整的、真实的问题入 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 完成整体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 杜郎口肥皂泡的彻底破裂 /link?url=YAm1Hz q3bvjWHczLnpYY9ceIa4pdKNsf2LhP2JT FPx8Q8DVNTT9vFdbZGBWCPzOJz1ize8SxT0oYTwQVxoX 0rBxmhpQbNvyK4YaCqtQnjm • 小学生自拍减负神曲"我很忙"爆红 /v_show/id_XNDUxMDg1 ODQw.html?f=18364801 • /v_show/id_XNDYwNzI 5NTY4.html?f=18364801
强调学习是个社会参 与过程。知识不仅是在 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 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 化互动更重要。该取向 主要是在维果茨基思想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五、学习的建构过程
(一) 维特罗克的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
理解的生成过程
理解的生成过程
• 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 • 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
学生反思自身的进步,并与专家和先前的
操作进行比较
尝试用新的方法应用所学知识
(五)情境教学 (situated instruction)
提倡情境教学,主张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 任务;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 1.真实任务情境 • 2.情境化的过程 • 3.真正的互动合作 • 4.情境化的评价(真实性评价)
沟通交流;
• b.良性的内部依赖,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需要同伴的
支持、解释和指导; • c.各成员的职责,一开始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相互 帮助,但最终必须能够独立学习,各人都要承担学 习的职责;
• d.合作技能,如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达
成共识、发动所有成员参与等技能;
• e.成员监控,小组成员要监控活动和人际关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霍姆,你会怎样围地?
经过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周长一定时,什么
图形的面积最大?
• 2、收集数据,分析推理 • 学生分组开展数学实验,收集证据。 • 教师提供工具:一是计算机课件,在画面上 设定12cm长的线段,学生可以用它围成任意 的图形,并显示其边长、周长、面积。二是 表格,便于学生记录各次实验的各种参数。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
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
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
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七、建构主义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系,以保证小组富有成效地工作,例如,经
常停下来想想“我们怎样作为一个集体来学
习?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了吗?”。
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 一两个学生包办了整个小组的任务; • 学生更喜欢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知识;
• 学生对错误的概念不提出质疑并加以修正;
• 学生的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偏离了学习的主题;
否定点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 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有过于极端化的弊端。
教改典范:
• 山东杜郎口中学(初中) • 杜郎口中学教学视频(各大网站皆有) • /show/GCQ44eqiMHTj29bh.ht ml?nextvideo 杜郎口中学数学教学视频 • /programs/view/rn0it825b8/杜郎口中学英语教学视频 • 石家庄鹿泉中学(高中)
建构主义教学举例:消化系统
1、请学生回答关于消化系统他们都知道什么。教师
希望能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信息建立联系,并纠
正他们关于消化系统的错误认识。 2、请已分好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食物,看谁最 先通过整个消化道。 3、将消化系统这一单元与他们自己的饮食习惯建立 联系,请每个学生分析自己从一天所吃的食物中 吸收了多少营养。
二、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观 点的影响 (二)传统哲学观念的转变 (三)教育上的反思
1、皮亚杰关于知识建构的观点
相互作用 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将新知识与
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
调建构知识的过程。
双向建构 个体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双
向建构的。
2、维果茨基
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特别强
教育心理学
龚少英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第四节学习理论(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客观主义、 环境主义、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知理论的心理学家比较重视学习的 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但基本上还是遵循
客观主义的传统。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 体,则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 的位置如下:
• 3、验证假设,形成解释 • 各组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周长12cm时,面 积最大的图形,并检查看是否验证了本组 的假设,概括出周长和面积的规律性关系 ,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描述。
4、组织讨论,展示交流
• 各组代表将表格通过实物投影仪呈现给全班
,并讲解本组的结论。 • 共同结论: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 5、评价结果,反思过程
)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学习的情境性) (3)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学习的社会 互动性)
(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八、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1
肯定点
提出一些有创建性的思想,强调学习的主动 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
区分了高级学习与低级学习、提出自上而下 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脱离真实情境的状况。 2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
比学习者更成熟的社会成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
脚手架。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拆 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形式:课题、模拟、社区中的探究活动、用于交流 的真实写作以及其他真实性任务 支架的例子:提供工具、做演示、示范问题解决策 略、提供 活动反馈等
1、帮助学生了解并分享相关知识(世界地图、图书馆 藏书、百科全书)
2、模拟原油泄漏场景(激发学生阅读报纸报道的兴趣) 3、学生阅读报纸上原油泄漏的文章 4、讨论如何防止漏油事件的发生,提出解决方案
5、阅读如何清除污染的文章。学生设计海报和演讲, 号召捐献清洁毛巾用于清除污染。
(三) 支架教学(scaffolding)
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
作用。
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合作学习
最近发展区:儿童对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学得
最好。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不是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也不能精
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不 是最终的答案;知识是动态的,必须结合具体 情境重新建构、灵活变化。
(三)探究学习
• 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
1.教师提出一个矛盾事件;
2.学生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 3.学生搜集数据验证假设;
4.学生得出结论;
5.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
小学数学“周长与面积”的探究教学设计
• 1、形成问题,设计探究
• 托尔斯泰小说《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将故 事的结尾略去,变成一个问题:
(四)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教学关系 学习过程:
学生观察专家示范操作; 学生通过教师的训练或辅导获取外部支持; 随着活动的进行,外部支持逐渐减少 学生思考并清晰阐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 —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学到的内容
(四)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一是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学生不是 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他面临问题时,可以基 于有关经验,依靠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对问题 形成自己的解释。二是学生经验世界各异,对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