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一二三章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二三章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

一名词

1广义消费者:是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p1)

2消费者心理: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消费者心理。(P2)

3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对商品,服务等消费对象加以选择、评价、购买和使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P2)

二单选

1以消费者个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称其为(A )(p1)A 消费者行为学 B 消费者心理学

C消费者研究学D消费者学

2消费者行为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大约在(D)(P7)

A 20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三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ABCDE)(P3) A 心理活动基础B购买行为C群体心理与行为

D 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

E 心理与市场营销

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行者上具有(ABCD)特点(P5)

A 综合性B经济性C 发展性D 应用性E 拓展性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ACD)(P10)

A角度趋于多元化B范围趋于广泛化

C参数趋于多样化D方法趋于定量化

四简答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3-5)

2如何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5-7)

五论述

简述学习消费者行为学的现实意义(P12-14)

第二章消费者购买决策与消费者行为

一名词

1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P17)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为了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p23)

二单选

1习惯型行为决策成为(B) (P25)

A 有限型决策

B 名义型决策C扩展型决策D经济型决策

2(C)是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求,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商品所具有的一组特性或者属性。(P38)

A 需求确认

B 信息需求

C 评价标准D购买后评价

三多项选择

1霍华德-谢斯模式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视同解决问题的活动,分为(ABD)类型

A常规反应行为B有限解决问题

C特殊行为D广泛解决问题

2消费者的购买过程(ABCDE)P22

A 需求确认

B 信息寻求

C 选择评价

D 购买决策E购买后评价

3根据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中介入程度的不同,购买决策分为(ABC)(P24)

A名义型 B 有限型 C 扩展型D 不确定型

4根据消费者行为的复杂程度和所购商品本身的差异,可以分为(ABCD)(P27)

A复杂型B和谐型C习惯型D多变型E想象型

5购买决策原则(ACDF)(P37)

A 最大满意

B 绝对满意

C 相对满意D遗憾最小E预期满意

四简答

1霍华德-谢思模式把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哪些类型?(P21)

2影响消费者参与信息搜集的因素?(P31)

五论述

消费者处理不满意的行为方式有哪几种?

第三章消费者的认知和学习

一名词

1认识过程: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储存,从而形成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这一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2注意:在复杂的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经常需要把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等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消费对象上。这种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对象的现象就是注意。

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或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或做过的动作的反映。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过程。

5表象:表象指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是人脑中的知觉痕迹经信息加工后的再现。

6意志: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单选

1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A),从而形成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这一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A 储存

B 保留

C 收藏D消化

2( B )是消费者心理过程的起点和第一阶段,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心理基础。

A 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D意志过程

3感觉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和作用方式,以下不是其形态和方式是

(D)

A感受性B感觉阈限、感觉适应、C联觉D直觉。

4(A)又称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加任何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

5根据记忆内容或映像的性质,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A)

A运动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三多选

1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ABCD),从而形成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这一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A接收B整理C加工D储存E反映

2知觉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主动反映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消费对象特征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某些独有的活动特性,具体表现在(ACDE)等方面。

A选择性、B连续性C理解性、D整体性、E恒常性

3直觉的整体性表现形式有(ABCD)

A接近性B相似性C闭锁性。D连续性。

4注意的功能有(ACD)

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协调功能D加强功能

5根据消费者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等三种形式。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

6消费者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经历一定过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包括(ABCD)等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

7根据记忆内容或映像的性质,可以分为、(ACDE)

A形象记忆B瞬时记忆C逻辑记忆D情绪记忆E运动记忆

四简答

1感觉和知觉有何联系和区别?

知觉与感觉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知觉必须以感觉为基础。因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若干个别属性组成的综合体,事物的整体与其个别属性是不可分割的。消费者只有感觉到商品的颜色、形状、气味、轻重等各方面的属性,才有可能形成对商品的整体知觉。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充分、越丰富,对商品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但是,知觉不是感觉数量上的简单相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所有个别属性内在联系基础上的事物的完整映象。此外,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解释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知识经验,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形成知觉。因此,知觉是比感觉更为复杂、深入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较高阶段。

2思维可分为哪些类型?

(1)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有无明确的过程或方法,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六论述

根据消费者注意有关理论,讨论一下企业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实际的营销活动。

注意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维持和增加心理活动的强度,也可以降低或减弱心理活动的效率。为此,在商品设计、包装、广告宣传等营销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促销手段,以引起和保持消费者的有效注意。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消费刺激强度来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有意注意的先导。许多消费者都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对某种商品产生有意注意,进而引发购买行为的。因此,通过增加消费刺激的强度,诸如商品的色彩明艳度,款式新奇度,广告的音频高度,构思的巧妙程度等,来提高消费者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并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

其次,可以通过明确消费目标,培养间接兴趣,来维持消费者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促进消费者购买的直接条件,是各种注意形态中最有意义的一类。但有意注意的形成不完全取决于消费对象的刺激强度,而主要决定于预先确定的消费目标。显然,预定目标越明确,有意注意的形成就越顺利。为此,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帮助消费者

在充分了解商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不失为赢得消费者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此外,无意注意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即消费对象具有趣味性,对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有意注意以间接兴趣为基础,即消费对象本身缺乏吸引力,消费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消费活动的结果。由此,充分展示商品效能和使用效果,增加消费者的间接兴趣,也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

最后,消费者自觉排除外部干扰,加强意志努力,是从主观方面保持注意稳定和集中的重要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在把注意指向某商品时,经常受到其他消费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分散和非主动转移。这就需要消费者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保持在稳定状态。就经营者而言,也应力求突出商品的独特性,采取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帮助消费者克服无关因素的干扰,尽快将有意注意转入无须意志努力即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有意注意状态。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品来说不属于(D) A.需求者 B.购买者 C.使用者 D.交换者 2.(B)是一种最终消费,同时也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A.生产消费 B.个人消费 C.物质消费 D.政府消费 3.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把(A)定义为“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A.消费者行为 B.消费者心理 C.消费者需求 D.消费者能力 4.(B)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集中表现,是消费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A.消费者群体 B.消费者购买行为 C.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D.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5.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我国消费心理目前的发展趋势?(A) A.呈现个体化消费观念 B.需求层次升级 C.个性化消费心理活跃 D.投资理财意识形成 二.填空题 1.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消费者行为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一般心理规律、心理变化趋势。 3.研究消费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

4.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方法是凹槽型、发散性的链式思维。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诸多方面,请列举三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三.判断题 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 2.心理认知和个性心理。(╳) 改正: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如何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对产品怎样命名、包装、定价、调价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属于研究消费心理活动中的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采访法、实验法。(╳) 改正:有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 四.概念题 1.消费 答: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行为,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大类。 2.消费心理 答:指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在购买、使用及消费商品或劳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3.个性心理 答: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五.简答题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1-12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消费心理学习题库2017.12 第一章复习题 一、单选 1、对消费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消费者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范畴指的是() A、广义消费者 B、狭义消费者 C、现实消费者 D、潜在消费者 2、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需求,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消费者指的是() A、广义消费者 B、狭义消费者 C、现实消费者 D、潜在消费者 3、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的是() A、恩格尔 B、莫温 C、所罗门 D、美国市场营销协会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目的是帮助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掌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从而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决策参考,这体现了该学科的() A、综合性特征 B、经济性特征 C、发展性特征 D、应用性特征 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心理学科分会 B、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一书 C、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D、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 6、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学者是() A、凡勃仑 B、斯科特 C、闵斯特伯格 D、约翰华生 7、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著作是() A、《有闲阶级论》 B、《广告心理学》 C、《广告原理》 D、《工业心理学》 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指的() A、凡勃仑 B、斯科特 C、闵斯特伯格 D、约翰华生 9、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 A、斯科特 B、卢因 C、科特勒 D、法约尔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的消费需求?() A、需求意识不明确 B、购买欲望不强烈 C、购买能力不足 D、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 E、无需求 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 A、综合性 B、宏观性 C、应用性 D、发展性 E、微观性 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 A、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B、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 C、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D、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 E、消费者心理与社会环境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学科来源有() A、心理学 B、社会学 C、市场营销学 D、经济学 E、人类学 5、个人消费的二重性指的是() A、宏观性 B、微观性 C、自然性 D、社会性 E、发展性 6、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指的是狭义的消费者概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A、生产消费者 B、生活消费者 C、现实消费者 D、潜在消费者 E、以上所有选项都对 三、判断 1、狭义的消费专指个人消费,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 2、消费者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企业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狭义的消费者,也就是现实消费者。() 3、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消费者心理。() 4、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消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5、消费心理学学科诞生的标志是1969年消费者研究协会的正式成立。()

EE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 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 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 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 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 所处的社会阶层() 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 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 √ΧΧΧ√ 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 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 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 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 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 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 判断 “低球技术”……联系(错) 从事……资料(对) 对于改变……有效(错) 当消费者……较大(对) 非正式……行为(错) 根据……自我(错) 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 观察法……跨度里(错) 科尔曼……阶层(对) 态度形成……改变(对)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 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 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7:个性和自我概念 8:世代和生活形态 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 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 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 2、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 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 认知加工 紧张缓解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消费者行为学-全英论文-清扬洗发水——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AOAO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嗷嗷嗷大学 Bachelor of Management Assignment Cover 工商管理学士学位课程 作业封面 MODULE CODE AND NAME 科目代码及名称 Module Code 科目代码:BMM1 Module Name科目名称:Consumer Behavior Lecturer 讲师:帅哥 Section Code专业班级:Marketing XXXX Student ID 学生证号码:XXXXXXXXXX Student Name学生姓名:阿七 Announcement: I declare that this assignment is ENTIRELY my independent work except where referenced. I have marked any Reference sources and am aware of programm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plagiarism and referencing. 声明:除了标明出处的引用资料之外,此作业是我独立调查完成的。文内所有引用的资料已经详细标明出处,并且我了解课程中有关抄袭及引用方面的规定。 Signature 签名: Lecturer Comments 讲师评语 Score 分数: Receive Date Year/Month/Day 收到日期: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2. Models and Theories about motivation (3) 2.1 Important of motivation (3) 2.2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nd McGurie’s psychological motives (3) 2.3 The impact for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 (4) 3. The target consumer's motivation who may purchase CLEAR (4) 3.1 The character of target consumers who may purchase CLEAR (5) 3.2 How target consumers' unsatisfied need impact them to purchase CLEAR (5) 4. The function of marketing mix of CLEAR (7) 4.1 Market mix of CLEAR (7) 4.2 The marketing mix of CLEAR solve the unsatisfied needs of target consumers (7) 5.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9) 6. Reference (11)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得个人或组织。(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得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就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得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得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得定义:消费者行为就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得动态过程,就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得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得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就是营销决策与制定营销策略得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得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得知识与信息 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5、影响消费者行为得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得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得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与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与专门品得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得消费者行为得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 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 1、环境 20世纪30年代得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得研究 *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得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 *美学者盖斯特(L、Cuest)与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得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得有效途径。 * 谢里夫(M、Sherif)、凯利(Harlod H、Kelley)与谢把托尼(Shibutoni)等人开展了对参照群体得研究﹡马斯洛得需求层次理论 (3)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消费者满意问题得研究;发展商标资产得研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得研究 跨文化消费研究 1、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这就是消费者行为学开始确立其学科地位得前奏。 2、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消费者行为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得恩格尔(James Engel)、科拉特(David Kollat)与布莱克维尔(Roger Blackwell)合作出版。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10页word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P32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P33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P34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P65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P4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P37 7.评价标准: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P56 8.联合分析法:消费者对具有相同属性但不同水平的一系列产品做出整体偏好评价,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属性及各种水平的相对重要性。P59 9.编纂式规则:消费者先将产品的各种属性按重要程度排序,然后在最重要的属性上对各品牌进行比较,在该属性上得分最高的品牌成为备选品牌。P63 10.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P125 11.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P127 12.形底原则: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或图,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是刺激物中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P155 13.完形原则:在要素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P156 14.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P148 15.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P149 16.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P170 17.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P172 1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P175 19.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P186 20.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P186 21.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P179 22.推理/类推: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23.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跳过或颠倒某些阶段,特别是参与程度较低的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个人来源:家庭、朋友、同事、熟人。 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媒体、消费者评比机构。经验来源:产品的操作、检查与使用。 属于消费者信息搜寻非商业来源:个人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 8购买意向包括他人的态度、意外的情况和可认知的风险。→购买决策。 可认知的风险包括5种,分别是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购买意向:它是购买某一品牌的意愿和打算。购买意向﹟购买决策,期间可能有3种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制定。以上就是影响因素。 9消费者卷入,也称消费者介入或消费者参与,是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产生的对决策过程关心或者感兴趣的程度。 10消费者处理不满意的方式: 出现不满意→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分为公开行动和私下行动。 公开行动有直接向厂商寻求赔偿、采取法律行动寻求赔偿、向厂商、私人或政府机关投诉。私下行动有停止购买或抵制卖方、提醒朋友该产品或卖主的情况。 11感觉的适应性。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的两种情况:明适应和暗适应。从暗处来到明亮的地方叫做明适应。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2.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3.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个性与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心里因素(激励直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5.价值创概念核心:提供消费者最需要的东西 6.如何创新:注意四个问题 a本行业被赋予的要素中,哪种要素应取消? ——思考这些要素是否确实能给顾客提供价值? b.哪些要素应该削减到行业标准之下? ——是否为在竞争中对抗和获胜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功能设计上过剩? c.哪些要素应该提升到行业标准以上? ——发现并取消本行业强迫顾客作出的妥协 d.哪些要素是从未提供过而应该由企业创造? ——打破行规,发现全新的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源泉 7.感觉: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嘴,手指等)对光线,颜色,声音等基本刺激所作的直接反应。 8.知觉:指上述感觉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们只能处理少量信息(即刺激)。 感觉到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被注意并赋予意义。。 9.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极限阈限:这样一种感觉水平,在此水平上再增加刺激量对感觉不再产生影响 11.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异,j.n.d.):能够使个体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12.韦伯法则:个体刚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变化量与初始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即: I/I=K(常数) 13.知觉的类型: 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14.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只能注意到他们所受刺激的一小部分 15.知觉防御: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映缓慢。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6.知觉警戒或探索:它确保消费者收到与他们的需要最相关的信息。 在高度参与下,感知警戒指导消费者获取最想要的信息,消费者被引导 向有助于使他们获取希望、得到利益的信息。 在低度参与下,消费者想要最小化处理信息,它是通过剔除信息而起作 17.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8.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鸡尾酒会效应—注意的选择性) 19:引起主意的方式: 愉悦性(音乐、幽默、模特)新奇性新颖、出乎意料易处理性

3.《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含答案)-江苏省消费者行为学自考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是(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E、访谈法 2、(B)是营销组合中最不确定、最抽象的。 A、产品 B、价格 C、分销 D、促销 3、奔驰汽车、劳力士表属于下述消费品中的哪一种?(C) 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寻求品 4、当消费者参与购买的程度较高,并且了解品牌间的显著差异时,则他们会有(A)购买行为。 A、复杂的 B、减少失调的 C、习惯性的 D、寻求变化的 5、消费者为商品的各种属性规定了一个最低可接受水平,只有所有这些属性都达到了规定水平时,该商 品才可被接受。这种决策方法是(B)。 A、理想品牌方法 B、多因素关联的决策方法 C、单因素分离方法 D、排除法 E、词典法 6、那些经常购买的不十分贵重的商品或服务一般与(D)决策类型有关。 A、例行型购买 B、冲动型购买 C、广泛型购买 D、有限型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个人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和(B)。 A、社会来源 B、公共来源 C、群体来源 D、他人来源 8、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C)两种特性。 A、集中性 B、感染性 C、扩散性 D、边缘性 9、“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说的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 B、适应 C、整体 D、复杂 10、(A)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1、消费者先有感觉,然后产生行动,最后再思考。这是消费者态度层次中的(C)。 A、高度参与层次 B、低度参与层次 C、经验层次 D、行为学习层次 12、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 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强化是(C)。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衰减 13、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14、“工作”属于AIO量表中的(A)方面。 A、活动 B、兴趣 C、意见 15、40%的顾客属于(C)顾客。 A、要求型 B、影响型 C、稳定型 D、恭顺型 16、(C)状态提供一个人有关观点、是非、怎么办等方面的信息。 A、儿童自我 B、成人自我 C、父母自我 17、(C)是人们对职业地位的主观评价。 A、职业 B、地位 C、职业声望 D、社会阶层 18、一个人的社会阶层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指的是社会阶层的(C)。 A、约束性 B、同质性 C、动态性 D、多维性 19、根据美国商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阶层的划分,“白领阶层”是(C)阶层的主体。 A、上下层 B、中上层 C、中下层 D、下上层 20、通过各种形式,采用烘托、对比等方法,突出宣传陈列某种商品的方法是(E)。 A、分类陈列法 B、组合陈列法 C、逆时针陈列法 D、专题陈列法 E、特写陈列法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客户:就是购买或者有意向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群体,核心是企业在与其联系过程中掌握了部分关键信息尤其是购买意向。 2.客户关系管理:是在客户需求信息收集的原动力、买卖双方地位变化的拉动力、相关人员业务需求的牵引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下不断发展变化,并对企业和客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交易营销:是指制造商着眼于一次性的交换或交易,厂商的利润来源就是该次交易,是一种相当短期的市场行为。 4.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核心是建立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5. 客户关系管理组织:是企业为了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目标,执行客户关系管理计划,服务于市场和目标顾客而设计的职能部门的一种组织形式。 6. 顾客式组织:是指依据市场的不同特性,把一个不同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的机构,顾客式组织又称市场式营销组织。 7.客户名册:又称交易伙伴名册,是有关企业客户情况的综合记录。 8.客户交易数据:是描述企业和客户相互作用的所有数据。 9.客户价值:是客户对企业销售额的影响、对未来收益率的贡献与企业为客户保持所需投入之间的比较。 10.客户长期价值:通过采用合适的客户保持策略,使客户购买行为模式向着有利于增大对企业利润的方面发展时,客户未来可望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总和的现值。 11.客户生命周期:通常是指一个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完整的关系周期。 12.优质客户:也称关键客户、大客户、重要客户等,是那些愿意帮助公司达到其战略和财务目标的客户。具体指对企业在长期发展和利润贡献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客户。优质客户指那些产品流通频率高、采购量大、客户利润率高、忠诚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客户或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客户。 13.客户满意:是客户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可感知的实际体验与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14.客户忠诚:指客户对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产生好感,形成偏爱,进而重复购买的一种行为趋向,是客户行为的持续性表现。 15.客户关怀:就是通过对客户行为的深人了解,主动把握客户的需求,通过持续的、差异化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服务或产品,最终实现客户忠诚度的提升。 16.客户联盟:一种开放的灵活的运作方式。在信任、开放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动态的合作关系,达到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仅仅从客户身上谋取自身利益。 17.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能够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互动的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广义而言,任何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内容都在客户服务的范围。这里的客户服务主要是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理解。 18.客情维护:客情维护是客服人员充分调动所能争取的资源及运用个人的努力与魅力给予客户情感上的关怀和满足,为正常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19.6C信用评估法: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信用评估方法,它从品德、能力、资本、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 A( 自尊的需要 B、他人实现的需要 C、自我表达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 A ) A( 刺激的泛化 B( 刺激的辨别 C( 刺激的强化 D( 刺激的重复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 (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 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 B专业性 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 B爱与归属需求 ,自尊需求 ,自我防御需求 ,卷入度不包括(C ) ,情境性卷入度 ,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 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 B ) A意识 B下意识 C潜意识 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 B问询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ABD ) A激励作用 B决定行为的方向 C决定购买行为 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 B动机的复杂性 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 D动机的可导性 判断题 1 本能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与动力( Y ) 2 动因是促使消费者认识需求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 Y ) 第三章 1.注意的的特点不包括(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