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ppt演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平平,12岁,白血病,一天治疗完后悄悄离开 病房,家人和医护人员四处寻找,最后在医院 太平间外面找到他,护士问他为什么来这里, 他说:“我去看太平间在哪里,去看看我死了 放的地方。”
可见,不能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他有自我意 识和丰富的情感。
一、住院患儿不同年龄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四) 学龄期(7~12岁)
1. 心理特点 : * 口语发展迅速, 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 * 社会交往进一步扩大, 与同学、小伙伴、教师有关的社会性情景逐渐占重
要地位。理智感、荣誉感、 友谊感、责任感及审美感得到发展; * 勇敢、果断、仔细认真、有组织、有同情心及坚忍不拔的个性心理逐渐
形成; * 以学习为主,接触范围广泛,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与集
(三) 学龄前期(4~6岁)
1. 心理特点: * 大脑发育接近成人,能较好认识外界事物,控制和调整自
己行为的能力增强,希望与成人一样独立行动。 * 对疾病治疗不完全理解,缺乏安全感,甚至焦虑,有的悄
悄哭泣,难以入睡。 2. 心理护理:给予积极心理支持,做好入院介绍;组织讲故
事、做游戏,以克服焦虑情绪;治疗前进行解释,取得 配合;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情绪抑郁,不爱说话,通过允指、抱紧 自己的用物获得安慰。 ③否认期: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护理。
2. 心理护理
* 向父母了解患儿情况,多与患儿沟通,鼓励谈 论其喜欢的事情,注意倾听;
* 允许用哭喊来发泄不满情绪,不当面批评其退行 性行为;病情许可时,鼓励恢复应有的行为, 如排泄习惯的恢复。
* 为患儿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如自己洗手、吃 饭等,满足独立行动的愿望。
(五)发脾气
病儿在入院初期, 因离开父母, 或要求得不到 满足,活动受到限制时就会发脾气。表现为: 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 冲撞、 打人、 咬人。
(六)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惊、梦魇 睡行症 1. 入睡困难:大多因为父母抱着睡形成不
良习惯或因医院陌生的环境所致。
2. 夜惊:
* 病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 瞪目起坐, 大叫 哭喊, 躁动不安, 气促出汗, 表情恐怖, 意识朦胧。
妙地发脾气或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 * 有初步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当获得积极
肯定的评价, 幼儿产生自豪、满足和自信的体验; 经常 受到否定、消极评价的幼儿易产生自卑、孤独、犹豫 不决的体验。
幼儿住院心理变化过程:
分3个阶段: ①反抗阶段:哭闹、踢打物品、与护士对
抗、想回家。 ②失望阶段:因没有希望回家或找父母而
* 婴儿对爱有强烈的需要,爱的需要满足与否, 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的态度的建立。
2. 心理护理 应多注意婴儿感知觉、语言及动作 的发育。多接触、微笑、说话、抚摸、提供玩 具,了解生活习惯,呼唤乳名。
(二) 幼儿期(1~3岁)
1. 心理特点: * 语言发展快、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概括; *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表现外显, 控制性差, 有时会莫名其
(三)反抗
表现为拒绝住院治疗, 乘人不备逃跑; 对医护人员不理不采, 或故意叫喊, 摔东西,
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 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 面无表情,沉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拒; 有的父母因患儿病情过分紧张, 焦虑, 对其过
分照顾, 在孩子面前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要 求过高或加以指责, 家长对医护不满的心态 可导致患儿对医护的愤怒或抗拒
(一)婴儿期(0~1岁) 1. 心理特点:
* 此期是身心变化最快的时期,从不会说话到呀呀学语, 从躺卧到蹒跚学步,从吃奶过渡到吃饭,从一无所知到 愿意与人交往;
* 婴儿2个月左右就表现出情绪反应, 母亲哺乳时应当爱 抚;
* 安静舒适的环境、动听的音乐, 可稳定和培养婴儿良好 的情绪;当其需要未得到满足, 可引起长时间的啼哭;
体的关系; * 入院后,与老师同学分离而焦虑不安,害怕耽误学习,孤独。关心自己
的病情,怕病情恶化、怕死、怕残疾。能从医护的查房、讨论、表情中 估计病情。
2. 心理护理
* 关心患者,多交谈,解释病因、 病程、预后、 特殊治疗检查项目,开导安心住院,积极接 受治疗;
* 注意听取意见,尽量满足需求;
* 帮助其保持与学校的联系,给同学写信、打 电话;介绍认识病友。
(二)恐惧不安
* 当个体的安全遭到威胁,便会引起恐怕或恐怖。 * 入院或进行某项操作前,未详细向孩子解释其理由
或曾有过痛苦性诊疗经历, 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 母抛弃或受到惩罚。 * 医院陌生而特殊的环境, 如:医护人员白色工作服, 各种治疗措施, 抢救的紧张气氛等, 使患儿惶恐不安。 患儿的恐惧不安表现为沉默, 违拗, 不合作, 哭吵不休。
(四)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 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尤其是年 长儿童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后果, 丧失治愈的 信心。
某些疾病引起外貌体型的改变, 产生难以见人 的心理。
因住院治疗,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 影响学习成绩, 从而加重忧虑。表现为沉默寡 言, 唉声叹气, 自卑; 不愿继续治疗,严重者出 现拒食,自杀观念; 有的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 朋友看见, 拒绝别人探视。
二、儿童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一)分离性焦虑
焦虑是以不祥、不安、担忧为主的一种情绪体验。 儿童从6个月起,开始建立起“母子连接”的关系, 在
这种以母爱为中心的关系上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 和信任感。 一旦孩子离开父母或抚养人,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 拒食及不服药,不能独自入寝,而当父母或抚养人与孩 子在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 与以下因素有关: 家庭成员的病重或死亡, 初次 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 外伤, 意外事件所致的 焦虑不安; 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或看紧张的电 影电视, 白天过于兴奋。
3. 梦魇:在夜间熟睡时, 突然做恐怖的梦而惊醒, 伴有紧张, 出汗等。它不是病态, 而是在浅睡时 发生恶梦, 一般不需治疗。
4. 睡行症:也称夜游。睡眠中突然坐立或穿衣起 床走动或做复杂动作, 表情茫然, 意识朦胧, 数分 钟或更长时间后自己重新上床睡觉, 次日不能回 忆。
平平,12岁,白血病,一天治疗完后悄悄离开 病房,家人和医护人员四处寻找,最后在医院 太平间外面找到他,护士问他为什么来这里, 他说:“我去看太平间在哪里,去看看我死了 放的地方。”
可见,不能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他有自我意 识和丰富的情感。
一、住院患儿不同年龄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四) 学龄期(7~12岁)
1. 心理特点 : * 口语发展迅速, 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 * 社会交往进一步扩大, 与同学、小伙伴、教师有关的社会性情景逐渐占重
要地位。理智感、荣誉感、 友谊感、责任感及审美感得到发展; * 勇敢、果断、仔细认真、有组织、有同情心及坚忍不拔的个性心理逐渐
形成; * 以学习为主,接触范围广泛,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与集
(三) 学龄前期(4~6岁)
1. 心理特点: * 大脑发育接近成人,能较好认识外界事物,控制和调整自
己行为的能力增强,希望与成人一样独立行动。 * 对疾病治疗不完全理解,缺乏安全感,甚至焦虑,有的悄
悄哭泣,难以入睡。 2. 心理护理:给予积极心理支持,做好入院介绍;组织讲故
事、做游戏,以克服焦虑情绪;治疗前进行解释,取得 配合;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情绪抑郁,不爱说话,通过允指、抱紧 自己的用物获得安慰。 ③否认期: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护理。
2. 心理护理
* 向父母了解患儿情况,多与患儿沟通,鼓励谈 论其喜欢的事情,注意倾听;
* 允许用哭喊来发泄不满情绪,不当面批评其退行 性行为;病情许可时,鼓励恢复应有的行为, 如排泄习惯的恢复。
* 为患儿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如自己洗手、吃 饭等,满足独立行动的愿望。
(五)发脾气
病儿在入院初期, 因离开父母, 或要求得不到 满足,活动受到限制时就会发脾气。表现为: 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 冲撞、 打人、 咬人。
(六)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惊、梦魇 睡行症 1. 入睡困难:大多因为父母抱着睡形成不
良习惯或因医院陌生的环境所致。
2. 夜惊:
* 病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 瞪目起坐, 大叫 哭喊, 躁动不安, 气促出汗, 表情恐怖, 意识朦胧。
妙地发脾气或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 * 有初步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当获得积极
肯定的评价, 幼儿产生自豪、满足和自信的体验; 经常 受到否定、消极评价的幼儿易产生自卑、孤独、犹豫 不决的体验。
幼儿住院心理变化过程:
分3个阶段: ①反抗阶段:哭闹、踢打物品、与护士对
抗、想回家。 ②失望阶段:因没有希望回家或找父母而
* 婴儿对爱有强烈的需要,爱的需要满足与否, 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的态度的建立。
2. 心理护理 应多注意婴儿感知觉、语言及动作 的发育。多接触、微笑、说话、抚摸、提供玩 具,了解生活习惯,呼唤乳名。
(二) 幼儿期(1~3岁)
1. 心理特点: * 语言发展快、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概括; *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表现外显, 控制性差, 有时会莫名其
(三)反抗
表现为拒绝住院治疗, 乘人不备逃跑; 对医护人员不理不采, 或故意叫喊, 摔东西,
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 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 面无表情,沉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拒; 有的父母因患儿病情过分紧张, 焦虑, 对其过
分照顾, 在孩子面前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要 求过高或加以指责, 家长对医护不满的心态 可导致患儿对医护的愤怒或抗拒
(一)婴儿期(0~1岁) 1. 心理特点:
* 此期是身心变化最快的时期,从不会说话到呀呀学语, 从躺卧到蹒跚学步,从吃奶过渡到吃饭,从一无所知到 愿意与人交往;
* 婴儿2个月左右就表现出情绪反应, 母亲哺乳时应当爱 抚;
* 安静舒适的环境、动听的音乐, 可稳定和培养婴儿良好 的情绪;当其需要未得到满足, 可引起长时间的啼哭;
体的关系; * 入院后,与老师同学分离而焦虑不安,害怕耽误学习,孤独。关心自己
的病情,怕病情恶化、怕死、怕残疾。能从医护的查房、讨论、表情中 估计病情。
2. 心理护理
* 关心患者,多交谈,解释病因、 病程、预后、 特殊治疗检查项目,开导安心住院,积极接 受治疗;
* 注意听取意见,尽量满足需求;
* 帮助其保持与学校的联系,给同学写信、打 电话;介绍认识病友。
(二)恐惧不安
* 当个体的安全遭到威胁,便会引起恐怕或恐怖。 * 入院或进行某项操作前,未详细向孩子解释其理由
或曾有过痛苦性诊疗经历, 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 母抛弃或受到惩罚。 * 医院陌生而特殊的环境, 如:医护人员白色工作服, 各种治疗措施, 抢救的紧张气氛等, 使患儿惶恐不安。 患儿的恐惧不安表现为沉默, 违拗, 不合作, 哭吵不休。
(四)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 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尤其是年 长儿童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后果, 丧失治愈的 信心。
某些疾病引起外貌体型的改变, 产生难以见人 的心理。
因住院治疗,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 影响学习成绩, 从而加重忧虑。表现为沉默寡 言, 唉声叹气, 自卑; 不愿继续治疗,严重者出 现拒食,自杀观念; 有的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 朋友看见, 拒绝别人探视。
二、儿童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一)分离性焦虑
焦虑是以不祥、不安、担忧为主的一种情绪体验。 儿童从6个月起,开始建立起“母子连接”的关系, 在
这种以母爱为中心的关系上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 和信任感。 一旦孩子离开父母或抚养人,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 拒食及不服药,不能独自入寝,而当父母或抚养人与孩 子在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 与以下因素有关: 家庭成员的病重或死亡, 初次 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 外伤, 意外事件所致的 焦虑不安; 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或看紧张的电 影电视, 白天过于兴奋。
3. 梦魇:在夜间熟睡时, 突然做恐怖的梦而惊醒, 伴有紧张, 出汗等。它不是病态, 而是在浅睡时 发生恶梦, 一般不需治疗。
4. 睡行症:也称夜游。睡眠中突然坐立或穿衣起 床走动或做复杂动作, 表情茫然, 意识朦胧, 数分 钟或更长时间后自己重新上床睡觉, 次日不能回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