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基础知识

精装修基础知识
精装修基础知识

一、精装修所含内容(亦称精装修的硬装,亦为装修选材的品种与种类):

1、隐蔽工程:水、电、暖、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防水

2、基础工程:墙面基础、地面基础、吊顶基础

3、装饰工程:墙砖、地砖、地板、乳胶漆、装饰板等等

4、装饰用品:橱柜、卫浴、成品门、灯具、各种控制面板

5、个别的精装修连家具都有,直接拎包入住。

二、精装修的概念:精装修顾名思义就是精细装修。墙面、厨卫全部到位

三、相对于毛坯而言,批量精装房分为简装修与精装修两种。根据由建设部制定的《商品住

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要求,精装修住宅在交房屋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四、成品房与毛坯房是一对对立概念,精装修房为成品房。

五、1.1.2 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所指商品住宅为新建城镇商品住宅中的集合式住宅。装修一

次到位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简称全装修住宅。

六、.

七、

八、精装修房的验收中有环保质量一项,具有CMA标识的才为国家所承认。

九、精装修房的三个档次

十、普通住宅、中高级住宅、高级住宅(采光、照明、室内温度、隔音效果、电源插数的标

准不同)

十一、精装修样板房

十二、指的是样板房在交房屋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十三、精装修的标准:顶面有一定的造型,并考虑一定的软装设计效果及风格,材质细腻环保;地面采用品牌玻化砖、仿古砖、或结合大理石等中高档材料;卫浴和厨房两大重点区域都是经过高品质的精细装修,在部品方面基本上会采用知名品牌并保证售后服务,工厂化橱柜。

十四、精装修的样板房是购房者选房和验收的标准。

十五、样板房的定义

十六、样板房是商品房的一个包装,是购房者装修效果的参照实例。它还是一个楼盘的脸面,其好坏直接影响房子的销售。样板房是楼市发展的一个产物,也是住宅文化的一种表现,作为楼盘销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样板房已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和广大购房客户的喜爱。

十七、全装修与精装修的区别是什么?

十八、目前国家针对“全装修房”尚无具体的条款来规范和区分,唯一能查阅到的条款,是建设部出台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规定,装修一次到位是指在房屋交付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毕,简称全装修住宅。该《导则》对“全装修房”的规定尚显宽泛,并未列出具体的衡量标准,也没有对细节进行规范。因此就有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漏洞,用精装修宣传,而实际卖给业主的却不是精装修房。

十九、精装修房简单说就是“拎包入住”,房子就和开发商展示的样板房一模一样,什么都有了拎着包就可以住进去,完全不需要担心装修问题。装修设计是由开放商独立完成的,因此业主选择模式和风格比较少,进到每一户就像宿舍楼的感觉。只有靠后期软装来体现自己的风格,房价一般要比要比全装修房贵很多。

二十、有关精装修的规范标准

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F16-87;

4.

5.《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67-2001

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82-2001;

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油漆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81-2001;

10.《木材、木质人造板等游离甲醛释放量执行》GB18580-2001;

二十一、¥

二十二、万科精装修所用品牌

1.精装修入户门:蓝盾或其他同等品牌

2.

3.户内门:安洋或日门或其他同等品牌

4.地板:北美枫情或乐洋羊或其他同等品牌

5.空调:日立、松下、富士通或其他同等品牌

6.涂料:“ICI”或其他同等品牌

7.开关/插座:“西蒙”或其他同等品牌

8.。

9.中央净水设备:“滨特尔”或“开能”或其他同等品牌

10.可视对奖:“视得安”或其他同等品牌

厨房:

11.

12.“冠军”、“诺贝尔”或其他同等品牌地砖;“方太”、“海尔”或其他同等品牌橱柜

13.“西门子”或其他同等品牌脱排油烟机;“西门子”或其他同等品牌燃气灶

14.“西门子”或其他同等品牌消毒柜;“西门子”或其他同等品牌冰箱

15.“能率”、“林内”或其他同等品牌热水器;“安洋”、“日门”或其他同等品牌厨房门

!

卫生间:

16.“奥普”、“民族”或其他同等品牌浴霸;“阿波罗”、“郎俊”或其他同等品牌次卫淋

浴房

17.“科勒”或其他同等品牌台盆、座便器、浴缸;“安洋”、“日门”或其他同等品牌卫

生间门

精装房验房项目

1.

2.入户门:划痕、变形、翘曲、锁具、开启、合页、视镜、密封、垂直度

3.配电:电表、电闸、照明电、开关是否有效、插座安装有无问题、相序

4.弱电:强弱电预留端口配置是否符合国家规范、间距、位置、标高

5.(

6.空调:位置、预留孔位置、电源配置是否规范

7.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灵敏度、牢固性

8.宽带:位置、是否连接

9.窗户:隔音、开启、密封、变形、破损、划痕、安装是否到位

10.室内门:漆饰、手感、眼观、开启、变形、流坠、色差、锁具、安装是否到位

11.

12.墙面:平整度、色差、漆饰、阴阳角是否垂直、流坠、开裂、手感、空鼓

13.顶面:平整度、色差、漆饰、阴阳角是否垂直、流坠、开裂、手感、空鼓

14.%

15.地面砖:平整度、空鼓、色差、缝隙是否规范

16.地板:平整度、起鼓、色差、缝隙是否规范、木龙骨是否牢固

17.厨房:吊顶是否平整、吊顶有无色差、是否牢固、墙地砖是否规范、平整度、缝隙、色

差、空鼓、垂直度、整体橱柜开启是否灵活、配件是否齐全、缝隙、开启是否顺畅、烟道是否通畅、是否经防水试验

18.卫生间:吊顶是否平整、有无色差、是否牢固、墙地砖平整度、缝隙、色差、空鼓、垂直度、坡度比例、流水是否通畅、五金配件及卫生洁具安装是否到位、有无渗漏、通风、是否经防水试验

19.供暖:管路是否畅通、是否打压试验、安装位置是否规范

20.配套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件等安装是否到位

21.合同上注明的设施、设备等是否一致,品牌、数量是否符合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得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 X线成像得基本原理:除了 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与厚度得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与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得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得X线量岀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得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得髙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竹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得气体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得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泄量得在密度上髙于或低于它得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査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髙密度对比剂:狈剂与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而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得基本原理:CE就是用X线束用绕人体具有一左厚度得检査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而得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泄将选立层面分成一左数目、体积相同得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冬体素得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而组织衰减系数得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得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英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得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得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就是指在髙对比度得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得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得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得对比度得差别得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而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得物质时,图像得CT值则就是这些物质得CT值得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得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就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得正常组织或病变得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与窗位。 窗宽:就是CT图像上显示得CT值范国。窗宽越大显示得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就是窗得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得病变,应以该组织得CT值为窗位。 CT值:泄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得吸收率得标量,单位就是HU。水得CT值为OHU,沂皮质得 CT值为+1000HU,空气得CT值为-lOOOHUo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与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査部位进行扫描。 ②汁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得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将汁算机处理、重建得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光盘中。 CT图像:就是由一左数目、不同灰度得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得灰阶图像。 CT I勾俚得特占? ①反应囁古与组织对X线得吸收程度。 ②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得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得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得程度,具有一个量得标准。 ③就是断层图像,常用得就是横断位或称轴位。 超声:就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得声波。 超声成像得基本原理:超声得物理性质:①指向性,②反射、折射与散射,③衰减与吸收,④多普勒效应及人体组织声学特征。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颅脑 1、基底节通常不包括哪一种核团:(B) A.尾状核 B.丘脑 C.豆状核 D.屏状核 E.杏仁核 2、颅内最常见的生理钙化是:(C) A.大脑镰钙化 B.床突间韧带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脉络膜丛钙化 E. 苍白球 3、头颅CT横断面可见与鞍上池外侧角相连的是:(D) A. 侧裂池 B. 纵裂池 C. 脚间池 D. 环池 E. 大脑大静脉池 4、蝶鞍侧位片上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C) A. 10.5cm,9.5 cm B.5 cm,10 cm C. 11.5 cm,9.5 cm D. 10 cm,20 cm F. 12 cm,10 cm 5、关于蝶鞍的X线描述哪项正确?(B、D) A. 其前界为鞍结节 B. 后壁为后床突 C. 鞍背可见气化现象 D. 观察蝶鞍最好的位置为20°后前位 E. CT平扫可见鞍结节和鞍背之间低密度间隙为垂体窝 6、椎动脉最大颅内的分支为:(C) A. 小脑前下动脉 B. 大脑后动脉 C. 小脑后下动脉 D. 小脑上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7、亨氏暗区为(A) A.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低密度伪影 B.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高密度影 C.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D.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低密度影 E.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纵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8、脑血管造影的微血管期血管网最丰富的部位是: A. 脑实质 B. 胼胝体 C. 脑皮质和基底节区 D. 皮髓质交界区 E. 以上都不是 9、以下哪个孔裂位于中颅窝? A. 盲孔 B. 圆孔 C. 筛孔 D. 舌下孔 F. 颈静脉孔 10、图中所示标示解剖结构不正确的为(E) A. 尾状核头部 B. 内囊前肢 C. 侧脑室前角 D. 丘脑 E. 豆状核 11、关于卵圆孔的描述下列那项不正确(D) A. 位于蝶骨大翼后外部 B. 内有三叉神经的第三支通过 C. 颏顶位观察两侧卵圆孔不对称 D. 孔的前外缘模糊,后内缘清晰 E. 平均横径2.3mm。 12、关于X线片可见颅内板蛛网膜粒压迹正确的叙述为:(A、C) A. 边缘不规则但锐利的颗粒状透亮斑点 B. 以颞鳞部最清晰 C. 儿童少见,老年人明显 D. 可造成颅骨局限性缺损 E. 直径为0.5~1.0cm 13、在以下颈内动脉分支中不包括(B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后动脉 C. 大脑中动脉 D. 大脑后交通动脉 E. 眼动脉 14、关于眼眶的X线解剖错误的描述是:(B、E) A. 眼眶的顶壁即前颅窝底 B. 眼眶的外侧壁由额骨颧突、颧骨额突、蝶骨小翼组成 C. 眶上裂的内侧为蝶骨体 D. 眼眶的外侧壁可见眶斜线也称无名线 E. 两侧眶上裂呈正八字形 15、破裂孔于颏顶位观察,下列那些选项正确(CDE) A. 破裂孔的边缘骨结构不完整的透亮区 B. 位于颞骨岩尖的后内侧,形状不规则 C. 破裂孔的底面为纤维软骨,因此X线不成影

医学影像最基础知识,别告诉我你不会!

医学影像最基础知识,别告诉我你不会! 基础的东西,永远是最实用的!作者| 郭江来源| 放射沙龙 一 X线摄影解剖学基础 1、人体解剖学姿势x线检查是要以正确的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的依据,解剖学姿势又称为标准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基准轴线及基准面1)基准轴线垂直轴:自上而下,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称为垂直轴,也称人体长轴。矢状轴: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称为矢状轴。冠状轴:按左右方向穿过人体的水平线,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垂直轴及矢状轴之间呈直角互相交叉称为冠状轴,也叫额状轴。2)基准面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向且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呈矢状面;其中将人体等分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冠状面,也称额状面。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水平面,也称横断面。(注意: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互相垂直。) 3、解剖学方位在标准姿势下,描述的人体结构间相对位置

关系为解剖学方位。 上和下:近头部者为上,近足部者为下。前和后:近身体腹面者为前,近身体背面者为后。内侧与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近与远: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脏者为远端。浅和深: 距体表近者为浅,距体表远者为深。对于四肢而言,可根据一侧骨骼解剖部位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靠近尺骨者为尺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靠近胫骨者为胫侧,靠近腓骨者为腓侧,靠近跖骨上部者为足背侧,靠近跖骨下部为足底侧。4、解剖学关节运动关节运动包括屈、伸运动;内敛、外展运动;旋转运动。5、摄影术语中心线:在x线束中居中的x线束。斜射线:在x线束中心线以外的x线束。源-像距:即焦-像距,是指x线管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源-物距:即焦-物距,是指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物-像距:是指被照体到探测器的距离。6、x线摄影命名的原则根据中心线摄入被照体的方向命名,如胸部后前位。根据被照体与探测器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前斜位。根据被照体与摄影窗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侧卧位。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时与探测器的关系命名,如仰卧位水平卧位。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如蛙式位。根据功能命名,如颈椎过曲过申。根据创始人命名,如劳氏位。7、x线摄影体位正位:被照体矢状面与探测器的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或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基础知识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基础知识 2 一。下列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试题1]组成肌腱的主要组织是 A 、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网状组织 D、脂肪组织 E、肌组织 [答案]( B )答对率66.67% [试题2]下列关于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B、骨质分骨密质、骨松质两种 C、骨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成人骨干骨髓腔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答案](E) 答对率80. 63% [试题3]下列位于颅后窝的结构是 A 、筛孔 B、圆孔 C、卵圆孔 D 、棘孔 E、舌下神经孔 [答案](E) 答对率49. 55%

[试题4]动眼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 D、眶上裂 E、视神经管 [答案]( D) 答对率64. 86%[试题5]变移上皮分布于 A 、血管的内表面 B、胆囊的内表面 C、气管内表面 D、膀胱的内表面

E、胃的内表面 [答案](D)答对率64.71%[试题6]颈椎最主要的特征是 A 、椎体较小 B、棘突分叉 C有横突孔 D 、关节突不明显 E、椎孔较小 答案](C)答对率49.17%试题7]胸骨角平对于第几肋前端 A、第一肋 B、第二肋

C、第三肋 D、第四肋 E、第五肋 [答案]( B )答对率70.42% [试题8]与肱骨小头相关节的是 A 、尺骨头 B、滑车切迹 C、鹰嘴

D、冠突 E、桡骨头 [答案](E) 答对率35. 89% [试题9]关于胫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小腿外侧 B、胫骨体呈圆柱形 C、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髁 D、两髁之间形成髁间凹 E、下端膨大外侧面形成外踝 [答案]( C) 答对率53. 75%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得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 X线成像得基本原理:除了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与厚度得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与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得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得X线量出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得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得高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骨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得气体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得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得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得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与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面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得基本原理:CE就是用X线束围绕人体具有一定厚度得检查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得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得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各体素得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面组织衰减系数得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得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其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得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得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就是指在高对比度得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得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得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得对比度得差别得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得物质时,图像得CT值则就是这些物质得CT值得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得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就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得正常组织或病变得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与窗位。 窗宽:就是CT图像上显示得CT值范围。窗宽越大显示得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就是窗得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得病变,应以该组织得CT值为窗位。CT值:定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得吸收率得标量,单位就是HU。水得CT值为0HU,骨皮质得CT值为+1000HU,空气得CT值为-1000HU。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与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得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将计算机处理、重建得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光盘中。 CT图像:就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得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得灰阶图像。 CT图像得特点: ①反应器官与组织对X线得吸收程度。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一、骨 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活骨相连。 关节的连结方式:纤维连结、软骨和骨性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三、上肢骨级其连结: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手骨(腕骨:手舟.月.三角.豆.大小多角.头状.钩、掌骨、指骨) 3、上肢骨的主要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1、下肢带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距.跟.舟.楔状.骰、跖骨、趾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足弓 五、气管、支气管

1、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分为颈、胸二部。 2、支气管:左:较细长。走向倾斜,右较粗短,走向较直。 六、胸膜: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七、食管 1、食管的位置与分部: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平第六颈椎下缘)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终于胃贲门(平第11胸椎左前方)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食管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食管壁的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纤维膜 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蠕动:食管肌层的不随意运动。 3、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八、胃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九、呼吸: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 1、肺通气:动力、阻力、胸膜腔内压

2、气体交换:肺换气、组织换气 3、气体的血液运输:物理溶解(占血液运输氧气总量1.5%)、化学溶解 4、呼吸的调节: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的调节。 基本中枢:延髓 调整中枢:脑桥 十、X线物理与防护 1、X线的发现:1895-11-8 伦琴 2、产生X线的必备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阳极靶面 3、X线的产生原理: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 4、影响X产生的因素: X线产生的效率:在X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的电能的比值(I连=K1iZU n) 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管电流、管电压、高压波形 影响特征(标识)X线产生的因素:Ik=K2i(U-Uk)n 5、X线强度的空间分部:高速电子碰撞阳极靶面所产生的X线分部与阳极倾角有关 6、X线的本质:X线是电磁辐射普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121. A,B,C,D,E 122 .A,B,C,E123.A,B,D,E124 .A,C,D125 .A,C,D,E 126. A,D,E127.A,B,D,E128. B,C,D129. A,C,D,E130. A,B,C 131.A,B,D,E132.A,B,C,E133.A,B,D,E134.A,B,C,D135 .A,B,C,D,E 136. A,C,D137.B,C138.A,B,C,D139.B,D,E 140.A,B,D,E 141. A,B,C,E142. B,C,D,E143. A,C,D144.A,C,D,E145.A,C,E 146. A,C,D,E147. B,D,E148. A,B,C,D,E149.B,C150. B,C,D,E 151. A,B,C,E152. A,B,C,E153. B,C,D154.B,C,D155. A,B,C,E 156. C,D,E157.A,E158.A,B,C,D159.A,D,E 160.A,B,C,D,E 161. C,D 162 .A,B,C,D,E163. B,D164.A,B,C,D165.A,B,C 166. A,B,D,E167. A,D,E168. A,B,C169. A,B,C,D,E170.A,C,E 171. A,B,D,E172. A,B,C,D173. A,B,C,E174.A,B,C175.A,B,C,D,E 176. B,E 177 .A,B,D,E178.B,C,E179.A,B,C,D180.A,B,D 181. A,B,C182.A,B,C183.B,E184.A,D,E 185 . A,C,E 186. A,B,C,E187. A,B,D,E188. C,D189. A,C,E190.B,D 191. A,B,D,E192. A,C,D193. A,B,C,E194.A,B,C,D195.A,B,C,D 196. A,B,C,E 197 . A,C,D 198. A,C,E 199 . A,B 200 .B,C 医学影像三基题库多选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00 题) 1.x 线 CT设备包括 () A.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B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 C .普通 CT或常规 CT D .螺旋 CT(SCT) E .电子束 CT(EBCT) 2.高档螺旋 CT的优点是 () A.扫描时间缩短到亚秒级 (<1s)B.矩阵为 512×512 时,图像重建时间小于 1s C .可进行 CT透 视 D .明显减少扫描盲区或漏扫层面,提高小病灶检出率 E .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如仿真内镜技术 3.EBCT的优点包括 () A.可行容积扫描 B .可行血流检查 C .可行电影检查 D .对心脏大血管检查有独到之处E .扫描时间短,有利于小儿、老年和急症患者检查 4.高档 CT的再现技术包括 () A.放大扫描技术 B .CT导向下介入技术 C .表面再现技术 (surfacerendering) D.最大强度投 影技术 (MIP) E.容积再现技术 (volumerendering) 5.关于 CT诊断的临床应用,哪些是正确的() A.由于它的特殊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B .定性诊断还存在一定限度 C .颅脑 CT诊断价值大,但 X 线气脑、脑室造影仍继续应用 D .胃肠道病变的 CT诊断价值大,但其腔内病变仍继续应用钡剂 造影检查 E .心血管造影 CT的出现可取代超声心动图 6.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 () A.放射诊断学 B .USG C. CT D .MRI E .ECT 7.X 线与诊断相关的特性包括 () A.穿透性 B .荧光效应 C .感光效应 D .电离效应 E .生物效应 8.X 线影像的形成,基于以下几点 () A.X 线具有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结构 B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密度差别 C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厚度差别 D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产生电离效应 E .经过显像过程,形成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 X 线影像 9.X 线与治疗相关的特性包括 () A.穿透性 B .荧光效应 C .感光效应 D .电离效应 E .生物效应 30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1、骨得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得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活骨相连。 关节得连结方式:纤维连结、软骨与骨性连结、滑膜关节(关节)三、上肢骨级其连结:分为上肢带骨与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尺骨、挠骨)、手骨(腕骨:手舟、月、 三角、豆、大小多角、头状、钩、掌骨、指骨) 3、上肢骨得主要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扌尧腕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分为下肢带骨与自由下肢骨 1、下肢带骨:股骨、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跚骨:距、跟、 舟、楔状、殺、跖骨、趾骨) 2、下肢骨得主要连结:骨盆、旎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足弓 五、气管、支气管 1、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谕,下行入胸腔。分为颈、胸二部。 2、支乞管:左:较细长。走向倾斜,右较粗短,走向较直。 六、胸膜:就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 七、食管 1、食管得位置与分部: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平第六颈椎 下缘)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终于胃贲门(平第11胸椎左

前方)食管前后扃平,长约25cmo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食管壁得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纤维膜 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蠕动:食管肌层得不随意运动。 3、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八、胃 胃得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九、呼吸: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乞体在血液中得运输、内呼吸(组 织换气) 肺通乞:动力、阻力、胸膜腔内压 气体得血液运输:物理溶解(占血液运输氧气总量1、5%)、化学溶 呼吸得调节:呼吸肌得节律性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得呼吸 中枢得调节。 基本中枢:延髓 调整中枢:脑桥 十、X 线物理与防护 1、X 线得发现:1895-11-8伦琴 2、产生X 线得必备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阳极靶面 3、X 线得产生原理: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 4、影响X 产生得因素: X 线产生得效率:在X 线管中产生得X 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得电 能得比值(I 4=K.iZU0 影响X 线产生得因素:管电流、管电压、高压波形 影响特征(标识)X 线产生得因素:I F K2 i (U-Uk ) “ 5、X 线强度得空间分部:高速电子碰撞阳极靶面所产生得X 线分部与 2、 乞体交换:肺换气、组织换气 3、 4、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2014-09-16 18:18 课程编码:308032009 学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医学影像基础知识试题

医学影像基础知识试题 医学影像基础知识试题难吗?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考试会有什么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医学影像基础知识试题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基础知识试题 1、基底节通常不包括哪一种核团:(B) A.尾状核 B.丘脑 C.豆状核 D.屏状核 E.杏仁核 2、颅内最常见的生理钙化是:(C) A.大脑镰钙化 B.床突间韧带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脉络膜丛钙化 E. 苍白球 3、头颅CT横断面可见与鞍上池外侧角相连的是:(D) A. 侧裂池 B. 纵裂池 C. 脚间池 D. 环池

E. 大脑大静脉池 4、蝶鞍侧位片上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C) A. 10.5cm,9.5 cm B.5 cm,10 cm C. 11.5 cm,9.5 cm D. 10 cm,20 cm F. 12 cm,10 cm 5、关于蝶鞍的X线描述哪项正确?(B、D) A. 其前界为鞍结节 B. 后壁为后床突 C. 鞍背可见气化现象 D. 观察蝶鞍最好的位置为20°后前位 E. CT平扫可见鞍结节和鞍背之间低密度间隙为垂体窝 6、椎动脉最大颅内的分支为:(C) A. 小脑前下动脉 B. 大脑后动脉 C. 小脑后下动脉 D. 小脑上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7、亨氏暗区为(A)

A.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低密度伪影 B.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高密度影 C.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D.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低密度影 E.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纵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8、脑血管造影的微血管期血管网最丰富的部位是: A. 脑实质 B. 胼胝体 C. 脑皮质和基底节区 D. 皮髓质交界区 E. 以上都不是 9、以下哪个孔裂位于中颅窝? A. 盲孔 B. 圆孔 C. 筛孔 D. 舌下孔 F. 颈静脉孔 10、图中所示标示解剖结构不正确的为(E)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影像解剖与医学影像设备

人体影像解剖 1、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辐射冠是指投射纤维,呈扇形放射为半卵圆中心的髓质 纤维之一 3、半卵圆中心的髓质成分包括辐射冠、联络纤维和联合纤 维 4、可显示脑的发育、成熟度、脑内各种元素分布及生化变 化的检查方法为MRI 5、颞骨内微小结构的评价最有优势的检查方法为CT 6、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5mm 7、在横断面上可用于辨别中央沟:是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 的分界线、大部分为一不被中断的沟、较深、可有一条 或两条沟与之平行、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 8、脑内白质与灰质相比一般在MR信号,CT密度表现为: T1WI成高信号,T2WI成低信号,CT为低密度脑 白质多为有髓纤维含有较多脂类或类脂类成分(脂类一 白二黑,液体一黑二白) 9、TIWI脂肪TI短影像白,脑与肌肉T1居中影像灰 脑脊液T1长影像黑,骨与空气含氢量少影像黑T2WI脑脊液T2长影像白 高信号表达白影,中等信号表达灰影,低信号表达黑影短TI 长T2表达白影(一短二长白)

长TI 短T2表达黑影(一长二短黑) 10、侧脑室前脚外侧为尾状核头 11、大脑外侧裂为额叶、岛叶、颞叶的界缘 12、大脑外侧裂池内走形大脑中动脉 13、第三脑室两侧为背侧丘脑 14、豆状核指壳核苍白球 15、基底节通常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屏状核、杏仁 核(基尾壳苍屏杏) 16、经前连合的横断面居断面中央的解剖结构是中脑 17、五角形的鞍上池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桥 池构成(鞍大外交桥) 18、蝶骨大翼由前内向后外分布圆孔、卵圆孔、棘孔 19、走形于圆孔卵圆孔棘孔的解剖结构分别为: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 20、经垂体的横断面位于垂体两侧的解剖结构为海绵窦 21、垂体高度是指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垂体上缘的最大 距离 22、鞍上池内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 乳头体 23、脑桥小脑角池前外界为颞骨岩部内侧壁、后界为小脑中 角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或延髓上外侧部、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经外侧孔开口于此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讲课讲稿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一、骨 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活骨相连。 关节的连结方式:纤维连结、软骨和骨性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三、上肢骨级其连结: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手骨(腕骨:手舟.月.三角.豆.大小多角.头状.钩、掌骨、指骨) 3、上肢骨的主要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1、下肢带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距.跟.舟.楔状.骰、跖骨、趾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足弓 五、气管、支气管 1、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分为颈、胸二部。 2、支气管:左:较细长。走向倾斜,右较粗短,走向较直。 六、胸膜: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七、食管

1、食管的位置与分部: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平第六颈椎下缘)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终于胃贲门(平第11胸椎左前方)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食管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食管壁的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纤维膜 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蠕动:食管肌层的不随意运动。 3、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八、胃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九、呼吸: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 1、肺通气:动力、阻力、胸膜腔内压 2、气体交换:肺换气、组织换气 3、气体的血液运输:物理溶解(占血液运输氧气总量1.5%)、化学溶解 4、呼吸的调节: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的调节。 基本中枢:延髓 调整中枢:脑桥 十、X线物理与防护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优.选)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除了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的高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骨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的气体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和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面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的基本原理:CE是用X线束围绕人体具有一定厚度的检查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各体素的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面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其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的对比度的差别的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图像的CT值则是这些物质的CT值的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和窗位。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窗宽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的病变,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CT值:定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的吸收率的标量,单位是HU。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的CT 值为+1000HU,空气的CT值为-1000HU。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光盘中。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CT图像的特点: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一、骨 1、骨得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得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活骨相连。关节得连结方式:纤维连结、软骨与骨性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三、上肢骨级其连结:分为上肢带骨与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手骨(腕骨:手舟.月。三角、豆、大小多角。头状。钩、掌骨、指骨) 3、上肢骨得主要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分为下肢带骨与自由下肢骨 1、下肢带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距.跟、舟.楔状、骰、跖骨、趾骨) 2、下肢骨得主要连结: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足弓 五、气管、支气管 1、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分为颈、胸二部、 2、支气管:左:较细长。走向倾斜,右较粗短,走向较直。 六、胸膜:就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 七、食管 1、食管得位置与分部: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平第六颈椎下缘)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终于胃贲门(平第11胸椎左

前方)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食管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食管壁得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纤维膜 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蠕动:食管肌层得不随意运动。 3、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八、胃 胃得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九、呼吸: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得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 1、肺通气:动力、阻力、胸膜腔内压 2、气体交换:肺换气、组织换气 3、气体得血液运输:物理溶解(占血液运输氧气总量1、5%)、化学溶解 4、呼吸得调节:呼吸肌得节律性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得呼吸中枢得调节。 基本中枢:延髓 调整中枢:脑桥 十、X线物理与防护 1、X线得发现:1895—11-8伦琴 2、产生X线得必备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阳极靶面 3、X线得产生原理: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X线特性 穿透性波长短、穿透力强;物质密度低、薄、易穿透 荧光作用(透视的基础)钨酸钙,硫化锌镉等物质吸收X线后,可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线——荧光 摄影作用(照片的基础)与日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 (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离子(Ag+)经显、定影处理,感光部分因银末沉着而变为黑色,未感光部分溴化银被清出而显透明本色 ) 电离作用(生物作用)当物质吸收X线后,产生电离作用,使该物质的原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在人体吸收X线后,产生电离,引起体液及细胞的一系列化学作用,使人体产生生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生物效应——表现为损害作用,也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X线检查方法和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 1了解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2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3由简到繁,先透视而后拍平片及造影4根据病情,灵活应用 分析病变①病变的位置及分布②病变的数目③病变的形状④病变的边缘⑤病变的密度⑥邻近器官及组织的改变⑦器官功能的改变 CT值在CT图象中,度量组织密度的工具.单位: Hu 中止发射RF,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个恢复过程称为驰豫过程(relaxation 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被称之为驰豫时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 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flowing Void effect).所以能使心腔及血管显影. 龛影 (niche or crater)粘膜面溃烂的溃疡,钡剂充盈时的切线位影象,正位显示为钡斑影月晕征溃疡正位像上龛影周围的粘膜水肿 憩室diverticulum局部管壁薄弱和附近病变粘连牵拉,使该部各层向腔外突出 骨 骨龄:每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与骺端结合时的年龄。 检查的意义:1)、检查骨的发育情况。2)、判断某些内分泌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模糊、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承重骨常出现变形,同时还可见假骨折线 骨质破坏:是指正常骨组织被病理性骨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骨质密度局限性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 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成骨细胞层受炎症、出血、肿瘤等刺激所引起的骨质增加。正常骨膜是不显影的,一旦出现应视为病理变化。 骨折:是指骨小梁、骨皮质和骨软骨的连续性的中断。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不同类型的骨折,远侧断端向桡侧、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的折可发生股骨头下、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入。头下骨折常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的和度分:A、完全性骨折B、不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