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制与欧洲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维也纳体制与欧洲和平杨和平

维也纳体制与欧洲和平①

杨和平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维也纳体制是19世纪欧洲和平得以维系的基本条件;维也纳体制及其均势结构持续存在的基础在于欧洲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一系列变数的冲击破坏了维也纳维和机制的前提,进而破坏了欧洲一个世纪的

和平。

关键词:维也纳体制;欧洲;和平

中图分类号: D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 - 1465 (2004) 02 - 0102 - 05

VIENNA SYSTEM AND THE PEACE OF EUROPE

YANG He-ping

( Department of History ,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 Nanchong 637002 , China)

Abstract : Vienna System was the basic prerequisit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eace in Europe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ination over the world. However ,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 a series

tal destruction of the peace in Europe.

Key words : Vienna System ; Europe ; peace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曾有过一段长达一个世巴黎条约》其中包括《大不列颠、奥地利、普鲁士及俄国和

纪的相对和平时期。“19世纪的人们把他们所处的时代看成法国之间的最后条约》(1815年11月20日订于巴黎)《大不

是一个骚乱动荡的时代;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它却出奇地列颠、地利、鲁士及俄国和法国之间关于法国向联盟国

稳定,不但同20世纪的混乱相比是如此,就是同在它之前的偿付赔款的专约》(1815年11月20日订于巴黎)《大不列颠、

若干世纪相比也是如此。[1 ] ( P5)和平得以维持的原因是多方奥地利、鲁士及俄国和法国之间关于联盟国军队在法国的

面的,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则在于维也纳体制为欧洲和平的军事占领线的专约》(1815年11月20日订于巴黎) ; (7)《关于

维系提供了基本条件。相对于此前的威斯特发利亚体制、此承认和保证瑞士永久中立及其领土不受侵犯的宣言》1815

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和雅尔塔体制,相对于建立国际年11月20日订于巴黎) ;等等。] ( P 259 - 348)这一系列条约的

体制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追求来讲,维也纳体制及其维护欧洲主体部分是维也纳会议上签订的《最后议定书》它们所规范

和平的逻辑机理尤为值得比照和关注。的国际体制也就被史界约定俗成地称为维也纳体制。

就这一体制的确立来讲,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拿破仑战争是整个新体制确立的政治背景。拿破维也纳体制是由维也纳会议前后签订的几个国际条约仑法国曾横扫欧洲,辉煌一时,但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带出

确定下来的。这些条约主要有: (1)《英国、俄国、奥地利、普了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反拿破仑战争众列强,尤其是英、、鲁士同盟条约》(1814年3月1日订于肖蒙) ; (2)《法国、地普、在新的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它们之间

利、国和普鲁士和平条约》1814年5月30日订于巴黎)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重矛盾。但是,经历了20年左右拿破

(3)《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章程》1815年3月19日订于维也仑战争的惨烈破坏之后,他们总的来讲都还是不愿意为争夺

纳) ; (4)《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1815年6月9日订于维战利品再发动一场战争。各战胜国均力图建立一种大家都

, :

;

奥普

;

” 普

(

[2

,

奥奥

英(

(

(

)

也纳) ; (5)《奥地利皇帝、俄罗斯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之间神能接受的新的国际体制,以维持和平,防止再度发生武装冲

圣同盟条约》(1815年9月14—26日订于巴黎) ; ( 6《第二次突,这才引出了维也纳会议。

①收稿日期:2003 - 04 - 05

作者简介:杨和平(1966 - ) ,男,四川平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二○○四年第二期103

其二,维也纳会议并不是消除战争状态的和平会议。从

战争规则上讲,战争状态的结束是以签订和平条约

为标志

的。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条约是1814年5月的第一次巴黎和约。据此,同盟国已在事实上、法律上结束了同法国的战争状态。因此,维也纳会议期间的法国,从法理意义上讲,已

经不是敌对国或者所谓的战败国了。

其三,维也纳体制的核心结构是一个均势结构。这一结

构的生成实际上是俄、英、普、奥、法五国相互斗争与协调的

结果。五国各自的目标和追求显示:俄国企图在欧洲建立一种它能发挥决定性影响的局面,并且形成使欧洲列强不可能

建立反俄联盟的政治均势。它既要削弱法国,使法国不能恢

复到拿破仑帝国时期那样强盛,又不能让法国受到过分的削弱。法国应该是保持同德意志国家均势的重要力量。英国

的目标是维持和巩固海上的霸权和欧洲大陆的均势,最理想

的状态是东欧的俄国和西欧的法国互相抗衡,中欧则由德意

志两强国(普、)相互牵制,并维持德意志各小邦的分裂状态,使中欧成为东、西欧之间的缓冲地带。奥地利的意图是在东、欧实现均势,俄法互相牵制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在德意志世界的优势,普鲁士追求的是防法制

奥,扩大自己在德意志世界中的影响力。法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名义上并不是作为战败国参加会议,但维也纳会议

的召开本身就是为了处理法国战败后退出的占领区的归属

问题,所以,法国本身不可能有何非份的要求,塔列朗代表法

国在会上追求的目标就在于捍卫法国固有的利益。会议开

始不久,英、、普、奥四强结成了两个敌对阵营:俄普为一

方,英奥为另一方。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第二次巴黎条约》作为列强争夺和妥协的结果,可以说,它们在不违背

自身根本立足点的前提下,达到了一个可以共同接

受的目

标,那就是这个大陆均势结构。

其四,维也纳会议及维也纳体制拥有极大的广泛性。在

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包容在了一个共

同的条约体系之中,包括战败的法国。这在历史上应该是第

一次。此前,英、、及德意志各国还从来没有被这种全欧规模的条约联结在一起过。不仅如此,维也纳体制的参与国

中没有一个对于整个和平结构特别不满到不惜以武力彻底

改变现状的程度(就像一战后的德国那样)。在当时的欧洲

列强之间,尽管由于政治信念、会制度、家利益等方面的种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但并没有哪

一个国家因此便试图作出彻底打破这一欧洲均势结构的尝

试。

其五,维也纳体制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运行机制,

那就是“欧洲协调”。在当时的欧洲大国之间存在着一系列

为维持均势与和平状态所必需的国际政治与外交的行为规

范与准则,诸如,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应在欧洲与世界上提出

无限的要求、何一个大国都不能试图在欧洲大陆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应被随意排除于既存的欧

洲均势结构之外;对于大国之间的利害冲突,要尽量通过外

交谈判与协商获得解决;对于来自欧洲内外的各种革命运动

的冲击或来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挑战,则应当尽量采取一致

的、少是协调的对策。这些规范与准则并不具有国际条约

的约束力,但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却得到了欧洲

大国的遵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