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

摘要:随着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大量普及,抗生素耐药形势也日趋严峻。抗生素耐

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依据分子结构中氨基酸序列差异

可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位点的A、C、D类,还有以金属离子

为活性位点的金属酶类。随着β-内酰胺酶的泛滥,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运

而生。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时,常将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治疗效果

显著。本文将对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细菌耐药

On the β-lactamase and its inhibitors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 the situ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ecomes worsening. The main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due to the producing of β-lactamase. β-lactamas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ed on its amino acid sequence in molecular structure. The class of A, C, and D is of Ser active site while the class of B has metal ions in its active site. Some

β-lactamase inhibitor come into being because of the spreading of β-lactamase. In

the treatment of microbial infection, a number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and β

-lactamase inhibitor were combined with favored result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h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β-lactamase and its inhibitor.

Keywords :β-lactamase β-lactamase inhibit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1 抗生素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

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

机化合物。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又可分为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

耐药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

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本文将重点讨论的细菌对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如下表所示:

表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代表抗生素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其不能生长繁殖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环丝霉素

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等

抑制核酸合成或作用,影响核酸代谢,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等

抑制细菌代谢磺胺药、甲氧苄氨嘧啶

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

图1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相对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微生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四部分:

(1)β-内酰胺酶的产生,也是主要的作用机制。

(2)外膜通透性下降。

(3)主动外排作用增强。

(4)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

图二微生物耐药机制

2 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代表物

通过上部分的介绍,我们知道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

酶,该酶通过水解β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抗生素失效。

β-内酰胺酶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类:Ambler分类法和BJM分类法。前者主要依据β-内酰胺酶分子结构中氨基酸序列差异,后者则主要依据β-内酰胺酶的

功能。

2.1 Ambler 分类法

图三 Ambler 分类法

2.2 BJM 分类法(Bush-Jacoby-Medeiros )

表二 BJM 分类法

类别 分子类型 被抑制 水解底物 代表酶 CA EDTA

1 C 类 - - 头孢菌素 G -菌的AmpC 2a A + - 青霉素 G +菌的青霉素酶 2b A + - 青霉素、头孢菌素 TEM-1、TEM-2、SHV-1

2be A + - 青霉素、窄谱与超广谱头孢菌素类、单环类 TEM-3至TEM-26,SHV-2至SHV-6

2br A ± - 青霉素 TEM-30至TEM-36 2c A + - 青霉素、羧苄西林 PSE-1 、PSE-3、 PSE-4 2d D ± - 青霉素、氯唑西林 OXA-1

2e A + - 头孢菌素 普通变形杆菌的头孢菌素酶

2f A + - 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

阴沟肠杆菌的NMC-A 3a B - +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嗜麦芽黄单胞菌的L1 3b - + 碳青霉烯类 产气单胞菌 3c - + 氨苄西林、头孢立啶 戈氏荧光杆菌

4 未知 - 未知 青霉素 洋葱假单胞菌的青霉素酶

3 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作用机制由于其活性中心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酶,涉及Ambler 分类法中的A 、C 、D 类。另一类则是以金属为活性中心的酶,主要是B 类。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3.1 丝氨酸活性酶

β-内酰胺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之间具有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它们与D-丙酰氨-D-丙氨酸转肽酶一起属于“青霉素识别酶”家族。A 、C 、D 类β-内酰胺酶在活性位点上都有丝氨酸,故又称活性位点丝氨酸酶。它们的氨基β-内酰胺酶 丝氨酸-酶 金属-酶 B 类 染色体编码 A 类 C 类 质粒编码 染色体编码

质粒编码 D 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