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24T08:57:27.40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7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刘兰青魏金科[导读] 高职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直接途径

刘兰青魏金科(郑州轻工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直接途径。校企合作应注重以校企互利双赢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指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内教学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办学模式[1]。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直接途径。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距离真正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基础、目的和模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的一些想法。

1 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现状

1.1 企业参与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足高等职业院校的任务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合理安排授课学时,主要履行其专业人才培养功能,对企业的生产组织、发展战略等缺乏统筹考虑。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企业产品质量、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经营利润等指标,所以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虽然在观念上认同,但缺乏积极合作的内在动力。

1.2 合作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有限高职院校虽然对校企合作持积极态度,但更加看中的是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合作所带来的学校声誉度提高。部分院校在合作对象的选取上没有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实际仔细考虑,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改革缺少足够的决心和力度,结果仅仅将校企合作停留在文件协议上,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

1.3 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合作模式单一,不少合作仅仅停留在学生短期实习安排上。有的学校只是为了教学评估的需要而请求与企业签定一份简单的文字协议,举行一个签字仪式或实习基地挂牌仪式而已[1],满足双方实际需求且具有长期性的深度合作内容非常缺乏。

2 校企合作应注重以校企互利双赢为基础 2.1 认清互利合作意义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通过深度持续地校企合作,有利于不断适应科技、生产、经济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高校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增强办学实力,打造品牌和名牌学科与专业,多出标志性成果;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巩固学生的就业渠道[2]。生产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扩大自身在中西部人力资源大省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企业工作;通过定单培养或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平衡用工旺季的临时性用工需求;通过与高职院校广泛合作,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为企业设备改造升级、新产品的研发寻求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只有校企双方都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能够激发出互利合作的内在动力,才能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质性的合作活动,达到双赢的合作局面。

2.2 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不论是以企业为主的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的合作模式(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都离不开政府机构在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高职校企合作要办成功,必须寻求政府对双方的政策支持。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规划、教学组织管理上要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自主权,才能让高职院校冲破各种不利于校企合作的体制的束缚,形成独特的专业培养特色;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产企业,各级政府可以在财税、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政府只有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并出台一些保障校企合作的法令措施,才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远有序地发展。

2.3 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由于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热情不及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参观实习过程中,要合理地给予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场地的使用费用;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时,要注意保护企业的技术机密,并参照津贴标准给予其合适的课时费用;在学校的科研立项时,主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支持。

3 校企合作要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的 3.1 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办学是通过毕业生的培养方(高职院校)和需求方(生产企业)的密切配合,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增加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校企合作要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合作目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听取和吸收企业专家的意见,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主要素质、职业基本能力,从而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实训课程,以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手段等[3],并使学生熟悉现实企业中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使其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生产企业的工作。

3.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贴近生产实际的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后,在组织教学实施中就不能再完全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应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改革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种知识讲授加上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实训与生产现场严重脱节,实习走过场的做法必须彻底改变[3]。例如,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并系统综合地掌握相关知识。

3.3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从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分析,校企合作无法深度开展的原因也在于学校科研力量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很少,使学校难以具有本科院校那些吸引知名企业、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优势[1]。大部分教师主要专注于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扎实,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与企业所需的技术支持要求脱节,缺少到企业实践体验的经历。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还要创造条件让教师下到生产企业中学习,使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会空洞抽象,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体验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4 校企合作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