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
教材分析: 诗词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感情真切而赢得人们的喜爱。初中语文课本入选的诗 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感情丰富。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 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 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词,在鉴赏的 基础上背诵古诗词,意义更大。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鉴赏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情感与态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3. 方法与过程: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 教学重点: 1. 2. 3.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 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2. 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3. 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
歌曲引人入胜,词引起学生品味的兴 趣,找到沉浸的切入口。 1/9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请学生欣赏《水调歌头》的 MTV。 2.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积累的咏月诗句。
3.
师(导入新课) :我们还要为咏月诗设置一个特定的氛围——中秋。在花好月圆之际, 这些诗人又在想些什么呢?通过对三首中秋咏月诗的品味,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情。残
骛楼諍锩瀨濟溆。
4. 请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三首诗词。 【请学生板书三首诗词的题目,老师在另一边板书“品味” 】
整体感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第一次整合。
师(提问) :如果请你把这三首诗词简单的分类,可以分成几类?简单说说分类标准。 参考: (1)一类:都是属于中秋咏月诗词(或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2)两类:前两首饰古代的,后一首是近代的。 ——内容情感 ——写作年代
(3)三类: 第一首是七言绝句,第二首饰词,第三首是近代自由诗。——诗歌体裁
三、
1.
第二次整合。
师(提问) :编者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来看看,这三首中秋咏 月诗词虽写于不同时代,但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找出共同点,如果这问题在“第 一次整合”中已有学生涉及了,在这里则可以呼应)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参考:都表达了思念之情。 【老师板书:思念——亲人】
2. 师(提问) :再请同学们说说,三位诗人分别思念谁? 参考: 《十五夜望月》——杜朗中 【老师可引导学生参看文下注释①】 《水调歌头》——弟弟子由,即苏辙 2/9 【老师可引导学生参看词中的“小记” 】

《我的思念是圆的》——被分割的亲人、骨肉
【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诗中重点句】
3.
小结:我们鉴赏品味诗词的第一步千万别忘了一些细微的地方,如诗题、诗词的附录 或小记,还有诗中的重点句。做到“细致入微” 。 【老师板书:细致入微】彈贸摄尔霁毙攬
砖。
四、
第三次整合。
师(提问) :请大家再自由的把这三首诗词低声吟诵几遍。想一想,同学间还可以讨论一下, 你觉得这三位诗人哪个思念的程度最深?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 的看法。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各抒己见, 更有利于激起学生 【学生自由吟诵诗词,然后思考或讨论。 】 学习、鉴赏的热情。
以下的教学顺序则依据学生的回答来安排,老师在授课时抓住重点加以引导即可: (一) 《十五夜望月》 1. 诗中哪句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释: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 2. 是怎样勾起了诗人的秋思呢? ——“望月”勾起了诗人的秋思,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屏幕显示:历代体现“望月思人”主题的著名诗词。 】 参考: 《春江花月夜》中“白云”四句就写了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出了望月思人之情,溢于言表。厦
礴恳蹒骈時盡继。
3. 当时望月的四周环境如何?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师(启发) :这两句给我我们的感觉如何?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4. “八月桂花香” ,这经过冷露滋润的桂花让诗人联想到了什么呢? ——联想到了月宫。 【屏幕显示:桂与月亮的关系的一系列古诗句。 】 旁征博引,增加诗外内容,使学生 更感悟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浩瀚。
3/9

师 (过渡) : 古代人传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 唐代诗人宋之问在 《灵 隐寺》中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所以在这里诗人由桂就自然想到了月宫。月 宫又是如何的?【老师引导学生看《水调歌头》中的表现。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 ——十分凄冷。 《水调歌头》中说: “高处不胜寒” 。
5.
月夜寂静,诗人望月想到凄冷月宫,由此产生对友人的思念,那么诗人又何不直接抒 发,而是用了一句疑问句,是不是诗人真的不知道呢?鹅娅尽損鹌惨歷茏。 ——委婉,感情十分深沉。 【老师板书:思深情长】
6. 《全唐诗》录此诗, “落”字作“在” ,你觉得如何? 【学生品味交流。 】
7.
小结:品味诗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含英咀华” 。这个“英” “华”是指花朵。 “含” 指含在嘴里, “咀”指反复咀嚼。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来的,要求我们要对文章含 英咀华,反复的琢磨和体会,这才叫文学鉴赏品味。籟丛妈羥为贍偾蛏。 【老师板书:含英咀华】
(二) 《水调歌头》 1. 诗人作此词兼怀子由,词里哪里隐约表现了这种思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祝愿,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美好祝 愿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不应有恨”了。預頌圣鉉儐歲龈讶。 3. 诗人的这种思想是有一个历程的。一开始诗人醉酒,向往天上宫阙,欲乘风归去,为 什么呢?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诗人写作背景来思考。 】 参考:当时苏轼正处在政治不得意之际,他想逃避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 寄托;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月宫的凄冷使他不能忘情于现实,又回 到人间,才感到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 ,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 爱。渗釤呛俨匀谔鱉调。 所以即使苏轼处于政治失意的时候,他还借明月寄上自己诚挚的祝福,祝愿天底 下人人都能岁岁平安。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词是词人性格的外在表现。铙誅卧泻噦圣骋
贶。
从最后的一句中,可见苏轼的旷达胸襟和乐观性格。 【板书:旷达乐观】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