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拉奇,之所以叫法拉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涵洁

【内容概要】法拉奇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人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尖锐、犀利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一个人跻身于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得到了这么多领域的认同。为什么她成为了法拉奇,而不是其他人?本文就她的生活背景和职业生涯、采访纪实和写作风格为着眼点,分析法拉奇成功的秘籍以及她给我的启示。

【关键词】法拉奇新闻界记者采访

一生一世的传奇

1929年6月29日,奥丽安娜·法拉奇出生于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工匠家庭。当时正是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时期,所以她的童年不但暗淡无光而且完全被其反法西斯积极分子的父亲所影响。长大后,她在其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地下抵抗运动,并最终成为了以反对纳粹争取自由为目的志愿军中的一员,二战的惨痛回忆使法拉奇一直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所以她一生都痛恨法西斯。

父母虽没受过高等教育但酷爱书籍,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深深地影响到法拉奇的早年生活,法拉奇的文学功底使她的写作如鱼得水。家庭的影响和现实生活使她选择做了记者。1945年,16岁的法拉奇进入伽利略医科学校,在校期间担任《意大利中部晨报》的新闻

编辑一职;1950年任罗马《晚邮报》驻外记者,后又到意大利全国性杂志《欧洲人》任职,于1953年派往美国好莱坞从事文艺报道;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她有过长达8年战地记者枪林弹雨的冒险经历,亲历二战,先后在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美动乱中采访报道。①

晚年的法拉奇一直隐居在美国从事文学写作。“9.11”事件发生后,她在自己的家里亲眼目睹美国世贸大厦倒塌,在极端愤怒状态下提笔写出了八万字的题为《愤怒和自豪》的长文。在意大利《晚邮报》上刊登了四个整版另加四分之一版。在四小时之内就卖出了一百万份,打破了新闻史上的最高历史纪录。她的复出,不但在西方甚至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06年9月14日,法拉奇在其家乡的一家小诊所去世,享年77岁。她的逝世结束了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传奇。她妹妹对她的评价是:“我姐姐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一本敞开的书,只不过这本书是用中文和梵文写成的。”②圣·阿里科说:“法拉奇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质朴但又最复杂的人之一,即使是在她与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时,她也不失那份神秘感。她对人世始终抱有某种对抗的态度,始终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资态。”③而评论家斯蒂芬则认为:“法拉奇是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之一。”④

独一无二的采访技巧和写作风格

法拉奇一生成功地采访过不同世界国家的领袖和风云人物,被她

采访过的有基辛格、霍梅尼、邓小平、阿拉法特、卡扎菲等等。与风云人物纵谈天下大事,并不是一件容易轻巧的事情。一些国家政党和政府领导人物,出于种种考虑,对许多事情往往讳莫如深。他们除了使用强硬的语言以外,几乎总是用暗示影射的话或不包含任何内容的兜圈子的话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法拉奇开创了“提问式”采访的先河,创造了她自己的采访风格。她的采访生涯充满了冒险冲突的历史风云,采访前精心准备,采访提问时不断抛出问题,刁钻刻薄、单刀直入且不留情面,而且往往把被采访者带入她所构想好的世界里面去,让被采访者不但“没有自由”且“招架不住”。她那独特的采访风格和尖锐的提问,使得被接受她的采访者个个摇头无奈,很少有人没被她伤害过的。到最后,绝大部分被采访者都会为接受这次采访叫苦不迭,琢磨着能否把这段采访给掐了。美国的基辛格就是最好的典范。

1972年,基辛格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日中天,法拉奇却故意贬低他,说他完全被尼克松总统的影响盖住了。结果这位国际政治大师的自尊心被刺激得膨胀起来,狂言自己是一个“独自骑马领着一支旅行队走进一个狂野的西部神话”的牛仔。他还承认越南战争“毫无意义”。这段言论严重影响了他与尼克松总统的关系,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我与新闻媒体最具灾难性的对话。”这一系列别具的采访方式使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闻名于世,使她赢得了“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称誉。

法拉奇她做到了一般人不敢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她使她的作品

不同与其他记者的文章,她打破了新闻的常规,创造了法拉奇式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在新闻界开了新道。她其实真的是一个作者,一个隐藏在新闻界和被新闻界借去的作者。从法拉奇的新闻实践看,她是一位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实践者,用文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报道是她独有的写作风格。她强调新闻不仅要有重大的、吸引人的、具有刺激性的事件,同时,记者更要有自己的思想,特别是要使文章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息。新闻未必都要写成倒金字塔式结构,并非一定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等含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法拉奇的写作手法不拘一格,使新闻活灵活现,更富生机活力。有多少人想模仿法拉奇式的写作方式和采访风格,但都是见效不好,然而她成功了,因为她是法拉奇,不同于一般而独特的法拉奇。

大多数新闻作品都是以事件为中心,进行第三人称的客观报道,这样的报道虽有真实感,但仍然和读者有一定的距离感。基于人们相信“眼见为实”的叙述,法拉奇大胆尝试把自己变成事件中的主角,成了舞台中的中心人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文章,记录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读者也仿佛能置身其中,再加上她注重细节描写,又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写出的文章真实感强,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获得信任。犹如法拉奇自己所说:“我是一名演员,一个自我中心者。只有把我放人报道中时,该报道才是最好的。⑤

法拉奇她成功了,因为她具备了一个记者该具有的所有知识和素质,更具备了一个作者所具有的一切水平。她不愧是一个成功的记者,新闻界的传奇人物。她有足够的理由让更多的人去认可和欣赏她。

法拉奇,之所以叫法拉奇

法拉奇可以说是20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20世纪新闻界的一个奇迹。恰如她的前任老师马里奥·康考格尼所说:“法拉奇在新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许是别人用150年的时间去努力也是不能相比的。”⑥我时常在想,要采访世界上如此之多的一流政治家,而且他们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性格等又具有如此大的差别,这需要采访者具有何等丰富的知识,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超凡的智慧啊!要是换了单向度国家的记者或反义社会的文人,这行吗?当然,结果可以想象,不要说采访成功,就是连提问都会变得异常困难。

但法拉奇在这方面做到了,并且不是一般水平上的做到,而是做得非常之好,做得几乎无人可以盖过和企及。我认为在当今世界,就高水准的政治采访而言,法拉奇无疑是一个优异中的佼佼者,是一个无人可以与之媲美的唯一者。同时,她给我们新闻界带来奇迹,从她身上我们也同样得到许多启示。

第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往往离不开坚韧不拔的毅力。虽然说付出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但是不付出就永远得不到回报。法拉奇的成功,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法拉奇的采访对象都是国际上的重要政治首脑人物,大都是日理万机、一刻值千金的忙人。但她的认真、执着打动了这些大名鼎鼎的政要。她采访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用了6天时间分5次进行;采访卡扎非用了6小时;采访邓小平用了4小时。这些采访时间的获得,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