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 (3)
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 (3)
2、透皮促进剂的筛选 (3)
3、制备工艺研究 (3)
4、质量评价 (4)
第二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4)
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 (4)
1.1巴布剂的基本构成 (4)
1.2.1 粘着剂 (4)
1.2.2保湿剂 (4)
1.2.3无机填充剂 (4)
1.2.4透皮促进剂 (5)
2、巴布剂基质处方研究 (5)
3、制备工艺研究 (5)
4、质量评价 (5)
5、结语 (6)
第三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探讨 (7)
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 (7)
1.1粘着剂 (7)
1.2保湿剂 (7)
1.3填充剂 (7)
2、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7)
3、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 (7)
4、制备工艺研究 (8)
5、质量评价 (9)
第四章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0)
1、聚合物基质的选择 (10)
2、聚合物基质与活性药物的相容性 (10)
3、聚合物基质与渗透促进剂的相容性 (10)
4、巴布剂基质与皮肤的相容性 (11)
6、对中药巴布剂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 (11)
7、中药巴布剂的体内实验验证 (12)
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
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巴布剂对皮肤粘着性好,从皮肤剥下时干净利落无残留物,在温度、湿度变化的贮藏条件下软硬度适宜,不变质,稳定性高。

此外,巴布剂对皮肤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均好.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制剂。

巴布剂70年代首先出现在日本,日本学者对巴布剂的研究较全面,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期。

近几年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
巴布剂的基质原料,主要是亲水性物质,常用的有粘着剂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保湿剂 (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填充剂 (白陶土、氧化锌、微粉硅胶等)。

基质配方研究是巴布剂研究的基础,配方合理与否,是能否制备出好的基质膏体的关键。

我国学者马蓉等人用正交实验法对巴布剂基质配比进行研究,得出以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甘油、压敏胶、氧化锌按 2.0:2.0:4.0:0.6:0.1的配比最佳的结论,并以该基质制成复方甲硝唑巴布剂,其粘性适中、涂布均匀、剥离性好、不易干燥。

王建新等人采用均匀设计法,以粘着强度为指标,筛选中药巴布剂基质。

以所得回归方程对基质组成比例进行优化.确定基质的最佳配比为明胶一西黄耆胶一聚乙二醇400一聚丙烯酸一甘油一氧化锌=3.0:4.0:5.0:4.0:4.0:0.3。

杏钱巴布剂以民间秘方为依据,选取杏仁、马钱子两味中药提取精制后加入高分子基质中制成,其中确定基质的最佳配比为聚乙烯醇一明胶一甘油一聚乙烯吡咯烷酮=7.0:3.0:10:0.6。

刘淑芝用均匀设计法,以影响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几种主要原料为考察因素,以各种原料不同加入量为考察范围,以成型巴布剂基质的剥离粘着力(拉力)、剥离强度为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优选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粘性剂5.0份,增塑剂1.6份,赋形剂2.5份,填充剂8.0份,交联剂0.2份,柔化剂2份。

2、透皮促进剂的筛选
国内外学者对透皮促进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多种透皮促进剂,常用的有氮酮、油酸与丙二醇系统、氮酮与丙二醇系统、油酸与氮酮系统等,特别是发现多种芳香性中药中的脂溶性成分如薄荷醇、冰片也具有透皮吸收作用。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无疑会促进巴布剂的发展,特别是中药巴布剂的发展。

易军等人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三七皂苷透皮量的考察,发现以氮酮与丙二醇共同作为促透剂,且两者用量均为4%时,三七巴布剂表现出良好的透皮性,24h累计透皮率达到18.06%。

王建新等人在研制中药如意巴布剂时,发现3%氮酮与10%丙二醇合用可显著提高如意巴布剂中小檗碱的经皮渗透,72h中小檗碱的累积透过量增加了168.3%,经皮渗透速率提高了1.63倍。

3、制备工艺研究
定形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基本是:基质原料→粉碎过筛→混合→加温软化→加主药混合→药膏→加温软化涂布于背衬→加衬垫裁切→包装→成品。

中药巴布剂的物理性状,除受原料的影响、基质配方配比的影响以外,制备工艺是影响巴布剂膏体物理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布剂基质中含有多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合方法、搅拌时间及水浴温度控制。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搅拌时应注意剪切速率不能过大,否则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后就得不到其应有的黏性。

尤其注意的是高分子化合物的添加方法,选择适当的添加方法是制成巴布剂的关键。

刘淑芝等研究发现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最好条件是:搅拌炼和 20-40min,炼和温度为50℃,各组分添加顺序以无机填充剂先与赋形剂混合,然后再加入粘性剂,基质制成后再加人中药浸膏组分。

用该工艺制成的巴布剂粘弹性好。

柔软易贴敷。

巴布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照搬,应因药而异,结合药物的性质,选择相应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

4、质量评价
按照中国药典 (2000版)的有关规定。

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一般为释放度、透皮性能、粘着性、赋型性、稳定性、皮肤刺激性等。

杨莉娅等用薄层色谱法对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中的紫荆皮、马钱子、独活、白芷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对方中士的宁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控制巴布剂的内在质量。

杨莉娅还进行了巴布剂及橡胶剂蟾酥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的比较,在单位面积含药量相同的基础上,同等时间内巴布剂蟾酥膏刺激性低于橡胶剂。

戴鸾春研究观察了豚鼠一次性和多次性涂用癌痛宁巴布剂后,在完整皮肤用药部位未见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

谈宣忠等研究了含苦参碱的消瘤止痛巴布剂和消瘤止痛软膏中在离体小鼠皮上的渗透试验。

探索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 Franz扩展池法测定透皮吸收液中苦参碱的透过量。

其结果表明消瘤止痛巴布剂中苦参碱能透过小鼠皮,并得出巴布剂优于软膏剂的结论。

张桂红等对骨友灵贴膏(巴布剂)与骨友灵搽剂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比较,观察患者150例,结果表明骨友灵贴膏(巴布剂)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更满意。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国内学者对消炎痛、苯酮苯丙酸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某些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中药研究较多。

如丁雪鹰等研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巴布剂,饶淑华、王林等分别将中药“五倍子散”、“五行散”制成巴布剂,结果表明新剂型疗效均优于传统剂型。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多为水溶性大分子物质,难于通过皮肤类脂双分子层,虽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透皮率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进一步对基质、透皮促进剂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将巴布剂推向规模化生产,是巴布剂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二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巴布剂是一种外用贴剂,在日本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早期的巴布剂也叫泥罨剂.一般是将麦片等谷物与水、乳、蜡等混合,再掺入药物制成泥状物.装入密闭的容器中,使用时涂在纱布上,贴于患处,称为泥状巴布剂。

现代的巴布剂则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经炼合、涂布、剪切等工序,制备成巴布剂成品,称之为成型巴布剂。

成型巴布剂较之早期的泥状巴布剂基质组成科学、台理。

工艺条件适合工业化生产。

且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一定.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适方便,在日本深受患者的欢迎。

中药巴布剂,是在基质中加入中药提取物或粉末,经炼合而成的贴膏剂。

它具有载药量大、保水、保湿、透气性好.无致敏、刺激等副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药外用制剂。

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
1.1巴布剂的基本构成
巴布剂与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橡胶硬膏,均属于外用贴剂,其构成主要包括:①底材或裱被,也叫支持体,起膏体的载体作用,一般选用人造棉布、无纺布、法兰绒等。

②膏体,即基质和主药部分,在贴敷中产生适度的粘附性使之与皮肤密切接触,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③衬垫,即膏体表面的覆盖物,一般选用聚丙烯及聚乙烯薄膜、玻璃纸、聚酯等。

④下引层,有的巴市剂品种还设有下引层.在必要时使用,以防止膏体溶化、药物渗出或膏体色素移行。

实际上,就是支持体的特殊处理层。

在上述组分中,基质是核心部分,也是巴布剂的主要特征所在。

1.2 巴布剂基质原料
1.2.1 粘着剂
粘着性成分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如:藻酸钠、西黄耆胶、玉米淀粉、甲(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马来酸酐一乙烯基甲醚共聚物的交联产物、聚乙烯醇等。

它们是巴布剂膏体产生粘性的主要物质。

1.2.2保湿剂
巴布剂的最大特点是含水量大,有的含水量可高达60%。

解决保水、保湿性是巴布剂制备中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好保湿剂十分重要。

一般常用的保湿剂有:聚乙二醇、山梨醇、丙二醇、甘油等,也可以用它们的混合物。

1.2.3无机填充剂
该成分在整个基质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左右巴布剂成型的关键。

常用的填充剂有:微粉硅胶、碳酸钙、高岭土、皂土、二氧化钛、氧化锌等。

1.2.4透皮促进剂
以往的贴膏剂多选用二甲基亚砜,近年来选用氮酮作透皮促进剂的比较普遍。

有的处方中含尿素,它既可以增加皮肤角质层的含水性,使皮肤保持柔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有透皮促进作用,但有报道认为,含尿素的制剂稳定性较差。

此外,还有湿润溶解剂或表面活性剂、收敛剂、交联剂、清凉剂等。

由此可见,巴布剂的基质原料,主要是亲水性物质,与橡胶硬膏的基质截然不同,由于橡胶硬膏含橡胶、树脂类物质,粘弹性好,故有封闭的效果。

但由于透气性不好,热天贴敷有蒸热的感觉,易对皮肤产生刺激、过敏反应。

巴布剂则无上述反应,且反复贴敷。

粘性不受影响,是又一可供选用的外用贴膏。

2、巴布剂基质处方研究
基质配方研究是巴布剂研究的基础,当然前提是有好的基质原料。

但只有配方合理才能发挥原料的优势,配方不当,则制备不出好的基质膏体。

从《日本药典》第八版修订以来,书中均收载有高岭土巴布剂,它是继早期以天然物为原料制备巴布剂以来,运用化工医药原料为基质制备巴布剂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处方。

它的组成为:高岭土、硼酸、浓甘油、麝香草酚、水杨酸甲酯(冬青油)、薄荷油。

应该说高岭土巴布剂已经有了进步,但仍存在着膏体稳定性不够,内聚力欠佳,易污染衣物等问题。

7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化学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巴布剂基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原料,进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巴布剂制备中存在的内聚力不强,粘弹性不够,保湿差等缺点,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将聚丙烯酸钠引入巴布剂基质中。

从此,巴布剂基质的研究在日本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各大公司纷纷推出新的处方:有高粘性处方、耐老化处方、加交联剂或表面活性剂处方等,新处方、新原料、合理的配比,给这一古老的剂型带来了生机,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这在日本巴布剂研究史上是个突破。

在最近几年的日本公开特许专利中,不难看到,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已不单纯是围绕处方组成,而是深入探讨其原料的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乃至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对其成型的影响。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井回裕美等,在对基质原料之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醚化度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使巴布剂膏体既具良好的保型性,又具可涂布的延展性的最佳规格。

作为无机填充剂的高岭土是一天然物,由于产地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其性质也不同,因其处方中用量较大,故认为它是影响巴布剂成型的主要物质。

黑田稔等通过对不同产地的高岭土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高岭土的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对巴布剂成型的影响不容忽视。

颜锋等用拟因子设计法,研究中药巴布剂,从而形成了他们认为最好的配方配比,并制备出了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巴布剂。

3、制备工艺研究
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了其制备过程中的所有工艺环节,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

《日本药典》制剂总则中规定了高岭土巴布剂的制备方法,但由于其处方中尚未引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基质原料,故与现代成型巴布剂在制备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现在的有关文献资料均以探讨影响巴布剂成型因素为题,进行实验研究。

笔者在对其工艺研究中,亦遇到很多问题。

从而认识到影响巴布剂成型的因素很多:有来自不同原料的影响、不同原料规格的影响、不同基质药物比的影响、调制顺序的影响、炼合温度时间的影响等。

不同基质原料,要求相应的制备方法,不同的药物处方,要有不同的工艺条件。

因此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因药而异,应结合药物性质,选择合理的相应的制备工艺条件,不能机械照搬他人经验。

4、质量评价
巴布剂是外用贴剂,它首先应当能贴敷,只有膏体与皮肤具有良好的密着性,也就是密切接触,并具有一定的粘附性,才能使药效得以发挥。

而在这种密切接触中,实际上是几种不同的力作用的
结果,例如:膏体具有内聚力才能成型,而粘附力又克服了内聚力使其与皮肤结合。

好的制剂既要有良好的粘附性又要求其具一定的保型性,同时又要有延展性及柔软性。

这些特性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优良的原材料,合理的组方,科学的制备工艺使这一对对矛盾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了巴布剂自身的特性,即它的物理性状。

当然,临床疗效是制剂的最终目的,也是质量评价的最本质的内容。

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一般分为感官指标仪器检测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性状指标)。

感官指标是指将所制备的样品,贴在健康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般为活动关节或根据病种选择合适的部位。

通过身体对药物的感觉,以及药物贴至皮肤后的反应,诸如对皮肤的密着性、贴敷性、活动关节的追随性、对皮肤的刺激性如何,来判断制剂的优劣。

日本饭田教雄等将他们研制的巴布剂,贴在 10名健康男性肘部,6小时后剥下,观察其对皮肤的追随性和脱落情况,以此评价制剂质量,这种用感官指标评价药物的办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指标的客观性不强,影响因素较多,个体差异等问题。

因此,研究和开发非感官指标——仪器检测指标,以便对巴布剂制品进行更客观的评价,具有极大的意义。

日本山上岩男等用流变仪测定巴布剂的粘附性,并找出在某种条件下感官指标与非感官指标的相关性。

他们将探测棒装在流变仪的压力检测部,把待测样品放在可升降的样品台上,通过样品与探测棒接触和分开,测定出样品对探测棒的应力,于是可以得到表面张力、拉断强度、粘附力、弹力等指标。

井回裕美等把制得的巴布剂装入顶端直径为8mm的管中,再把膏体挤压在玻璃板上成线状,2s℃下放置 24小时,然后与当初的形状比较,评价其保型性。

也有根据巴布剂的性质,借鉴橡胶硬膏的方法,用拉力机测剥离强度,用滚球法测粘附性。

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方法是控制巴布剂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井上清昭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炎镇痛巴布剂中盐酸消炎痛的含量,用以控制巴布剂的内在质量。

作为外用贴剂,在保证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和可控的同时,还要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进行探索。

沈子龙等用3H一雷公藤甲素作示踪剂,对雷公藤巴布剂的透皮吸收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证明了巴布剂中的雷公藤甲素以较好的速率透过皮肤吸收到体内,贴药 48小时内血药浓度较高。

且渗透速率大于橡皮膏和丙烯酸树脂贴膏。

濑川功毅等通过实验证明,5%的乳酸酯或5%的乳酸酯和薄荷油二元混合液,可增加抗炎药氟联苯丙酸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作用。

许东升等则用药效学指标来评价巴布剂制品的质量,他们将具有止痛作用的骨痹贴改成巴布剂,通过临床和药效实验,证明其对疼痛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黑膏药。

5、结语
中药巴布剂的研制,在我国起步于80年代初,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形成规模,文献资料缺乏交流。

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为基质因素。

因巴布剂所用基质原料均为高分子聚合物,其中主要原料国内同类产品规格单一,质量也待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巴布剂的发展。

其二为设备因素。

巴布剂生产所用设备,国内尚无定型产品,因而影响该品种的产业化。

其三是我国目前外用硬膏剂的市场还可维持,虽存在过敏性、刺激性等问题,但由于疗效确切,仍然被广泛使用。

因此,开发新剂型意识不强,使这一剂型虽引进数年,但仍无大的发展。

最近几年,相继有些研究论文发表,有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这一剂型,并立项研究,从基质原料的国产化以及设备改造,都有了一些尝试和构想,相信不远的将来,巴布剂这一外用贴膏剂将会被更广泛地引入中国。

因此,对其基质、工艺、质量标准及透皮吸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将推动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并为中药巴布剂的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探讨
中药巴布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提取物或粉末经炼合而成的贴膏剂,它具有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扯性均好,且不易过敏的优点,较橡皮膏、黑膏药更能使皮肤角质层细胞水化膨胀,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特别适合于各类中药浸膏贴剂。

生产中无三废污染。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在我国起步于80年代初期,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药巴布剂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占有率方面远未形成规模,也缺乏相关的文献资料交流,其原因有:1基质因素。

由于巴布剂所用基质原料均为高分子聚合物主要原料国内同类产品规格单一,质量也有待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巴布剂的发展。

2设备因素。

巴布剂生产所用的设备,国内尚无定型产品,影响了巴布剂的产业化。

3制备工艺因素。

由于国内对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还缺乏深入,影响了该剂型的生产与应用。

3药物成分因素。

虽然巴布剂的基质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特别适用于以水提物入药的中药外用制剂,但如前文所述,由于中药多为复方,水浸膏成分复杂,大大增加了制备工艺的难度。

因此进一步对基质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将巴布剂推向规模化生产,是巴布剂研究的主要方向。

根据国内外巴布剂的研制现状本文认为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开发应注意考虑如下方面:
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
巴布剂的基质原料,主要是亲水性物质。

与橡胶硬膏的基质截然不同,在选择基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主药特定性没有影响,无副作用,有适当的弹性和粘性,不在皮肤上残存,能保持巴布剂的形状,不因汗水作用而软化,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和保湿,对皮肤无刺激、过敏反应。

1.1粘着剂
粘着剂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三大类,是巴布剂膏体产生粘性的主要物质。

常用的粘着剂有:藻酸钠、西黄耆胶、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1.2保湿剂
巴布剂的最大含水量可达到60%,因此保湿剂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保湿剂有:甘油、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等,亦可用其混合物。

1.3填充剂
常用的填充剂有:高岭土、氧化锌、微粉硅胶、碳酸钙、皂土、二氧化钛等。

用量一般为粘性基质的20%以下。

2、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基质配方研究是巴布剂研究的基础,配方合理与否是能否制备出好的基质膏体的关键。

《日本药典》在第8版以后的解说书中,均收载有高岭土巴布剂,其基质配方组成为高岭土、硼酸、浓甘油、麝香草酚、水杨酸甲酯、薄荷油。

高岭土巴布剂较以前的巴布剂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膏体稳定性差,内聚力欠佳,易污染衣物等缺点。

70年代后期,随着聚丙烯酸钠被应用于巴布剂基质,解决了长期困扰巴布剂制备的内聚力不强,粘弹性不够,保湿性差等难题。

我国学者颜锋等人用正交实验法中的拟因子设计法,以拉力为指标对巴布剂基质配比进行研究,得出以桃胶、西黄耆胶、甘油、氧化锌、聚丙烯酸,按2:3:2:0.1:0.1的配比最佳的结论并以该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巴布剂,其粘性适度,涂展性、保湿性均良好,临床验证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

除基质处方组成外,基质原料的不同规格、产地,甚至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均对基质的成型有所影响,其原因可能与聚合物分子量及立体构型不同有关,日本学者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醚化度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使巴布剂膏体既具有良好的保型性,又具有可涂布的延展性的最佳规格,另外还对不同产地的高岭土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高岭土的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对巴布剂成型的影响不容忽视。

3、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
以往的贴膏剂多选用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亚酰胺(DMF)作为透皮促进剂,但由于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令人恶心的气味以及局部使用会引起全身性毒性损害,其使用已受到限制。

近年采用氮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