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风眠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艺术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姓名:

准考证号:

专业方向:中国画

论文题目:浅析林风眠的作品《白衣仕女》指导教师:

2010年 3 月

南京艺术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浅析林风眠的作品《白衣仕女》

【内容提要】自中国画诞生以来,就在探索和创新中前进。时代、思想、材料、工具和背景都间接地予以激情。画的本身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时代的变更,也引来了中国画在各方面的创新--在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的赋予新的生命,新的意境、情趣、语汇和结构;大胆地探寻新的技法与形式。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的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歌颂与热爱,说到底也即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本文从赏析林风眠的作品《白衣仕女》的构图布局、线条魅力、气韵等方面入手,感悟林风眠辉煌的艺术成就,阐述中国画必须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法自然、师万物,去伪存真,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一、前言

中国画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画艺术无论从形式、技法、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目前许多人都觉得现在的中国画看起来都差不多,有的是作品的内容差不多,有的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上的雷同。面对这一现状,促使许多关心中国画如何继续向前发展的画家、评论家、理论家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以及个人的见解,引起了诸多的争论。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客观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从来就是在变中求存、变中求发展的,艺术的发展当然也是如此。它有这样的两条规律,即:一、不断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是艺术创新的规律。如何继承传统并进行国画创新呢?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观念认为“师古为上乘”,要学习传统,就是要一丝不苟的临摹古人作品,不能有丝毫出入,其中,有些人临摹的古人作品相当逼真,甚至可以乱真。这一批人,实际上是对继承传统的目的不明确,他们脱离生活实际,只知道临摹,不知道创造,结果陷入“泥古不化”的死胡同。这种泥古不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它违背了绘画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艺术的发展毫无意义。正所谓“死守旧本,终无出路”。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批评了北宋后期山水画坛,说:“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尤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另一种观念认为“借古以开今”,学习遗产,是一种手段,继承借鉴的目的是为了革新创造,为今人服务。博学诸家,独抒己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与众不同的面目,这叫做“具古以化”。

笔者也坚定地支持这一理论,因为今天的绘画是在学习昨天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所以中国画的创新只有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才能发展和创新,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便成了没有根底的文化,其生命力可想而知。许多国画大师就是因为坚持这一原则,才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林风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林风眠是彻底的革新者,但是他是在对传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破旧立新,七、八岁开始学画即从传统入手,临习《芥子园画谱》以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规律。他明确提出博学的重要性,学传统,他更倾向于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同时饱吸西方艺术之甘露,养己浩然之正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欧洲学习的六年中,眼界大开、广览博学,炼就了非常扎实的西方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日后研究中国当代新艺术形式确立了一个出发点。也正因此,他的画才兼具中西两种风情,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源取大自然,又高于大自然;既有艺术大师的智慧与优雅,又有现实社会人的浓浓情谊。尤其是他的“仕女画”已远远突破了传统“仕女画”的范畴,他把视线对准了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劳动阶层的女性,是林先生仕女画中的“常客”。从他的作品中就能领悟到中国画前进和发展的规律,即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法自然、师万物,去伪存真,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林风眠的作品《白衣仕女》赏析

林风眠的画将古典美、民俗美和工艺美融为一条有别于传统中国画,是心灵的独往流露。他的仕女画得益于北魏壁画,并大胆采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打造崭新的东方风格和中国形象。最能体现林风眠“中西合璧”风采与格调的是他笔下那些优雅的娟秀、富于梦幻般朦胧美感的仕女画。《白衣仕女》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白衣仕女》的构图布局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六法论》中叫做“经营位置”。中国画章法讲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画面上“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运用宾主、呼应、开合、露藏、简繁、疏密、参差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布置章法。然而林风眠却是用了与传统结构大异其趣的方形结构方式,同时舍弃题跋,目的是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

与缩的矛盾中构成力的平衡。他的仕女画有三大类型,一是斜躺、对角式;二是中间S型;三是如水月观音盘坐的金字塔大三角型。而《白衣仕女》属第三种,画面近距离取景,写一个细眉凤眼的古代仕女跌坐像,微微侧首,双手分开,人物的白色纱衣以白粉平涂,衣线则用白粉勾出。白衣、头上的白巾和身后白色“美人肩”花瓶以及花朵的蓝花白蕊相呼应,在墨色渲染的黑色背景映衬下,更加突出。特别是人物胸口亵衣的刻画,极为精妙,在沉著中透出透明。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借用京剧的唱腔来形容林风眠的艺术特色。他说,林风眠的“腔”是“寓圆于方”、“纳动入静”……可谓是对林风眠绘画艺术的总本概括和精准评论。在数十年的探索中,林风眠创造出独特的“林风眠格体”,即绘画几乎都是方纸布阵,构图饱满充实,用西画之格,表现中国画之魂,追求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典型中国式意境。

2、《白衣仕女》的线条魅力

用笔的变化,可以说是林风眠绘画中的一大特色。熟悉中国画史的人都知道,早在魏晋时期,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出“六法论”时就强调“骨法用笔”,而就没有强调用墨,同时强调用笔用墨是传为五代的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出来的。林风眠的用笔不太强调传统的“书法用笔”,他虽然也都是中锋用笔,握笔仍是中国式的五指齐力,但他不以书法的实践达到他线条的圆润沉厚的表现力。他的勾线取意宋元民间瓷绘那种流畅厚重的趣味,他经过数十年的练习,也同样达到力透纸背,厚重圆浑的线条表现。这在他的《白衣仕女》的作品中就能感受的到。画中盘腿而坐的古代仕女形体的刻画及膝盖处衣襟的飘逸,主要借助于几根有力量感和速度感的勾线,非常简洁流畅,有装饰味道,但整个画面又有着浓郁的传统的中国诗意。在林风眠之前的中国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用笔勾线方法多为注重书法性和铁线描等传统的“十八描”,而现在我们不妨将林风眠的这种勾线方法称为“林氏勾线法”或“瓷线法”之类。可见,林风眠的绘画用笔虽没有强调传统文人画的讲究书法用笔用墨,有笔情墨趣,但他的这种用笔方式也同样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

3、《白衣仕女》的气韵

东方艺术的精华为“天人合一”讲究神、气、韵,林先生把这些容入西方艺术坚实严谨的形象之中。形、神、气、韵兼备。中西艺术这样互补互动的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