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艺术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点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点林风眠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风格鲜明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的阐述。
第一步:传统文化的融合林风眠生长与南方水乡之中,受到南社文化的影响。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比如,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经常运用诗词句子作为作品的题字,以表达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同时,他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与西方绘画学习经验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绘画风格。
第二步:清新明亮的画风林风眠的画风清新明亮,色彩充满着灵动和跳跃感。
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表现得同样惟妙惟肖。
他通常采用淡泊而自然的风格,充分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倾慕。
同时,他大胆地运用浅色系,将各种颜色进行自由的拼凑、叠加,令画作更具现代感的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步:抽象与具象的结合林风眠喜欢运用抽象表现手法,将实际的山水、花鸟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并将它们纳入到整个画作之中。
他所绘制的花卉画,常常呈现出多个角度的空间感受,而景深的表现则是他的另一突出特征。
在画作的背景和构成之中,他大量运用了各种几何形状,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到画面之中,增强了画作的现代感,表达了他对于艺术自由和拓展的向往。
第四步:诗情画意的搭配林风眠的画作中,经常融入各种文学、诗词等元素,表达出他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画作中通常都搭配着自己创作的诗词,将画作和文学作品一并呈现。
以他的《姹紫嫣红》一画为例,画面中的梅花,在并排排列之下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而诗词则是以朴素、平凡的语调来表述出梅花所表达的情感。
总的来说,林风眠的画作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再创造,以及对于现代绘画技法的推崇和尝试,让他的画作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美感的享受,同时也启迪了我们对于艺术和人生的反思与思考。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中西调和是指将中西方元素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调和状态,以提升文化艺术的表达。
这是一种文化交融的方式,既不失中华传统的底蕴,又能吸取西方的先进成果,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的翘楚,他自幼饱览群书,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热爱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了大量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
而与此他也对西方绘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明显的中西调和的元素。
在构图上,林风眠的画作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
他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山峦起伏和树木流畅的线条,在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光影处理上下功夫,使得画面更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他通过勾勒周围的景物,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中所特有的空灵感和自然意境。
这种对西方透视法和中国山水画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兼具现实主义细腻的观察力和儒释道哲学的境界。
在题材上,林风眠的作品也展示了中西调和的特点。
他的作品既有西方油画中常见的风景、人物、静物等题材,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他的作品“望夫山”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妇女望夫的情景,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但在绘画技法上,他运用了西方的油画技法,以柔和的色彩和精细的笔触表现了女性的憔悴和思念之情。
这种中西元素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并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林风眠在材料和绘画工具上也进行了中西调和。
他既使用了传统的中国颜料和宣纸,又学习和运用了西方的油画颜料和画布。
这种不同材料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古朴质感,又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明亮和光泽。
他还尝试了新颖的创作技法,如在油画中加入大量的水墨,使得作品的笔触显得流畅而自由。
林风眠通过中西调和的方式,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他在画作中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具备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交融,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精品】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特色摘要的复杂和奇特的情绪,他的作品中好像抒发对家庭的爱,缺乏感情,所以这是他表现的潜意识情感的原由。
文中重点从绘画与生活,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艺术特点的角度展示效果来体现林风眠仕女图的情感与精神意义。
文中林风眠以中西合璧的绘画方法作为研究方向,来了解林风眠绘画的起源到演变,转型的特点,从而研究。
关键词:林风眠仕女画;演变轨迹;艺术特色;时代性AbstractLin Fengmian in the ladies figure painting with the rich personalized display of this painting theme, Lin Fengmian clear portrait, strong lyrical women feel the shadow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elements, it is exotic, Lin Fengmian complex and strange emotions, His works seem to express love for the family, lack of gsfeelin, so this is his performance subconscious emotional reasons.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painting and lif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communit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pective to show the effect to reflect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origin of Lin Fengmian paint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to study.Key words:Lin Fengmian ladies painting;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IAbstract II前言1一、介绍林风眠的社会背景11、古装仕女绘画与现装仕女绘画3、林风眠仕女画概念的界定3三、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主张4(一)审美特色4(三)表现手段5(三)色彩6五、林风眠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7谢辞10前言仕女图也被人称为“仕女画”、林风眠作为仕女画的开创者,他努力改革中可行道路。
林风眠
渔村
∗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 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并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林 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题 材。 ∗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显 这件《渔村》 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 画中的用色, 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的 配置,简单的构图, 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的 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 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 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的功 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林风眠的作品
∗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 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 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 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 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 合的理想”的画家。 合的理想”的画家。 ∗ 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 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 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 国立艺术院( 一所高等艺术学府 国立艺术院 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 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 ∗ 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 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 广纳人才。 广纳人才。 ∗ 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 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 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谢谢!
林风眠 介绍
∗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 林风眠( )现代画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 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 爱绘画, 岁赴法勤工俭学 岁赴法勤工俭学。 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 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 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 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 年回国后出任北 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 年林风 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 年代定 居香港,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得极大成功。 得极大成功。
六年级美术上册《画家林风眠》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4.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突出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探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还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着重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强调林风眠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发现美、创造美。
3.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技巧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
a.欣赏林风眠的其他作品,选择一幅自己喜欢并进行临摹。
b.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林风眠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要求运用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和风格。
本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画家林风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林风眠的艺术成就,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风眠的艺术作品,配合优美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
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
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闻名。
其中,他的《秋叶小鸟》系列作品更是以其精致的笔触、生动的色彩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在这篇美术鉴赏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林风眠的《秋叶小鸟》系列作品,以期领略其艺术魅力。
首先,从整体上看,《秋叶小鸟》系列作品充分展现了林风眠的绘画风格。
他擅长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在《秋叶小鸟》中,林风眠以秋叶为背景,小鸟为题材,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
秋叶的黄与小鸟的灰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运用方面,林风眠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元素,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在《秋叶小鸟》中,他巧妙地运用暖色调表现秋叶的温暖和阳光的明媚,同时以冷色调描绘小鸟,突出其柔弱和灵动。
这种色彩对比与协调,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构图方面,林风眠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空间等,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秋叶小鸟》中,他将小鸟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营造出深远的效果。
同时,他将秋叶的黄与背景的灰白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当然,《秋叶小鸟》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鸟的形象。
林风眠笔下的小鸟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他们或立或卧,或飞或行,或低吟或高歌,无不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小鸟不仅是林风眠情感的寄托,更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的体现。
此外,《秋叶小鸟》还表达了林风眠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在他的作品中,他试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传达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因此,《秋叶小鸟》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一首优美的诗篇。
综上所述,《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是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作。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林风眠彩墨人物画研究
林风眠彩墨人物画研究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上杰出的绘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彩墨人物画以独特的笔法、主题和风格而著名。
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勾勒明快:林风眠的绘画基调以清爽、明快、简练为主,他大胆运用不同粗细、长度和曲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形态,如黑粗、黑长、变粗变细曲线、锋利锐利的线条等。
这些线条能够以少线显多,勾出人物的轮廓和性格特征。
2. 精细造型:他的人物画线条细致而生动,体现了他对人物形体结构的精细把握和深刻理解。
他追求格调高雅、蕴含深刻内涵和文化艺术内涵的人物形态造型,这些造型既具有现实的类比,同时又富有想象性。
3. 色彩层次感强: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着色跳跃,构图抽象,凸显层次感强烈。
他的作品色彩由浅入深,基调丰富变化,追求渲染气息的层次生动。
4. 题材多样: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题材丰富,作品类型涵盖历史、人生、动物等多个方面。
他的作品不仅有大量描绘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人物画,还有描绘现代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人物画,极具现代感和生命力。
5. 表现思考和情感:他的彩墨人物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思考和情感,构思严谨,图意深远。
他通常通过画面上的细节、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的思考和情感,达
到深入人心、引人入胜的效果。
总之,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呈现出瑰丽、卓绝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更能够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品文章]林风眠绘画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林风眠是一位艺术的探索者,是一种新的画风的拓荒者。
跋涉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山水之途,开启了一代艺术新流派。
毋庸置疑,林风眠是一位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者、叛逆者和大家。
他将西方的艺术观念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途径。
在裂变中呼喊,在阵痛中重生,命运多舛,探索不止,推动中国绘画艺术进展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文艺心理学方法将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辩证地、综合地探寻林风眠艺术成就的历程,追寻和思考林先生绘画艺术的深层的思想和理念。
另外,基于现有的专家对林风眠艺术成就的评价,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林风眠的艺术作品有着自己神秘的生命意识和悲悯意识,这种意识是其艺术之魂魄,也是林风眠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向艺术本身的回归,体现了林风眠寻求艺术独立性和个体精神独立的努力。
这篇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林风眠的艺术研究,第一是他的生平和经历,第二是他不同时期的画作,第三个是他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教育主张。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思想人物画传统艺术表现主义中西融合AbstractLinFengMian is an art explorer, is a pioneer of a new painting style. Roaming on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field of China and galloping like the fine horse, he opens the generation of artistic styles in China. Undoubtedly, LinFengMia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uccessor, traitor and master. Meanwhile, he implanted the western art ideas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reated a brand-new painting style. Exclaiming in the fission, rebirth in the labor pain, he suffered many mishaps in his life, but never giving up the innovation, LinFengMian went out a unique artistic road.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combin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together by applying sociology, literary psychology and history research methods, looking for LinFengMian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course dialec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eek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 Lin’s painting deep thoughts and ideas which was ever controversial.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erts’evaluation to LinFengMian artistic achievement, I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Return towards the art itself, reflects LinFengMian’s effort in seeking art independence and the individual spirit independent.Works of Art is “significant form”, and in LinFengMian’s work significance, it has its own mysterious life consciousness and sympathy consciousness,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ainters. Diderot proposed "the beauty relationship," he said: "from the philosophy view, all that can cause the consciousness for relation in our mind is beautiful."Art works have diversified understanding, for such a master who put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together and the guru of a school style, we need to refer to some other famous works, with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Research LinFengMian has three clues, the first is his life and experience, the second is the painti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ird is his published artistic works. We can refer to his education claims and artistic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Lin's artistic ideal during the research.Key words: Lin Feng Mian Artistic Thought Figure Paintings Traditional Arts Expressionist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引言引言林风眠(1900—1991)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教育家、改革家,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中国近代乃至当代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之一,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一代大师。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欣赏和喜爱。
他的艺术风格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将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中西调和”风格。
林风眠出生于福建,自幼喜爱艺术。
他早年曾在日本学习绘画,后来又在上海学习西洋画。
这些经历使他从中西两种文化中吸取了养分,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风格。
林风眠的画风清新自然,构图简洁明了,色彩清丽典雅。
他采用的画材多为西方的油画颜料,但他的画作却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
比如他善于运用水墨技法,把西方的光影效果和中国画的境界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往往透露出一种浪漫和情调,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林风眠的艺术成就突出,曾多次获奖和受到表彰。
他曾获得过台湾文艺奖、台湾文化艺术奖等重要荣誉。
他是侨居外国的一代文化名人,为两岸三地的艺术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对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中西方艺术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交融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得益彰的。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西方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被融合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意境。
林风眠的艺术成就也表明了“中西调和”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受到其影响。
比如,我们现在喝的茶、听的音乐、看的电影等,都不是单一的文化形式,而是中西文化的融合。
对于我们来说,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和“中西调和”现象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充分利用和发展两种文化的优势,才能产生更多的创意和创新,让人类的文化得以持续繁荣发展。
林风眠作品欣赏
林风眠作品欣赏《霸王别姬》布面油画林风眠 2005年北京展出:“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林风眠油画《霸王别姬》有二件,一件藏香港,一件藏台湾。
此幅是香港所藏者,尺幅略大(71.4×65.8cm),是藏家在200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购的。
画面上,霸王在右侧,形体硕大,正面立姿,有低眉沉思之意;虞姬在左侧,左手执剑,作侧脸回首状。
台湾所藏者,尺幅略小(54×48cm)。
画面上,霸王居左方,侧身回首;虞姬居右方,右手执剑,亦侧身回首,霸王掩面不忍视虞姬,而虞姬亦痛苦难舍,可谓动笔有情。
两件作品都以黑、深红或赭红为主色调,辅以蓝、赭、黄诸色。
比较起来,香港这幅一动一静,色彩对比比较强烈;台湾那幅寓动于静,色彩相对沉着和谐。
两幅都以几何形构造人物,香港一幅比较突出用线,风格粗犷强悍;台湾一幅强化色块而弱化线条,相对精致微妙。
颇富中国民间皮影、剪纸之美感。
林风眠的戏曲人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其着意点在形式的革新与创造,因此,他反复画同一题材并不奇怪,如《宇宙锋》《宝莲灯》《南天门》等等,都画了很多幅。
戏曲人物——《南天门》戏曲人物——《宝莲灯》戏曲人物戏曲人物——《秋江》原为香港资深收藏家杨先生于80年代初通过中侨国货公司向林风眠先生亲自购藏,并曾于1996年3月在由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及香港古今画廊在香港大会堂高层展览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名家画展”中展出,为林风眠晚年精品。
戏曲人物——《宇宙锋》戏曲人物——《白蛇传》京剧人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京剧人物:《杨门女将》京剧人物:《盗御马》林风眠(1900-1991)广东省梅县人。
1918年参加政府赞助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弟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林风眠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
但在校外深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里亚尼以甚。
他们的影响体现于林风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之中。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1900年-1991年),原名林汉民,字风眠,号石榴庐主人,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近现代画家、书法家。
他是中国画坛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近代国画艺术的奠基人”。
林风眠的艺术风格独特,他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与西方的绘画理论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中西调和”的绘画风格。
他的画作热情奔放,富有浓厚的艺术创造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学,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光影技法。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林风眠从小就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18岁的时候,曾随师学习齐白石的画技,后来又师从日本画家太田淑夫学习西洋油画。
正是这些丰富的学习经历,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林风眠的画作具有浓烈的写意风格,他善于用笔墨来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他的山水画宛如大自然的真实写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以淡墨轻柔、温润婉约的笔墨,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共鸣。
林风眠的书法作品也非常出色。
他以他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塑造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形象。
他的书法作品通常以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为题材,字体遒劲有力,线条流畅,意境深远。
他的书法作品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奖项。
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林风眠的一生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和追求。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美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富有希望的精神力量。
林风眠以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创作理念,为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潮。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还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绘画理论的接纳和融合。
他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对于中国画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画家林风眠简介
画家林风眠简介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
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
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入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总能看到林风眠画室里的亮光。
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林凤眠作品-高士青。
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
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风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
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林风眠艺术风格浅析
条的运用。 林 风 眠 归 国后 , 开 始 了新 的 艺 术 途 径 的 探 索 。创 作 于 1 9 2 7
年 的《 猫头鹰》 和 1 9 2 8年的《 寒鸦》, 这两张作 品不同于传统 的 花鸟画 , 更不同于西方的绘画 ; 它们更像我们 古代的 、 民族 民间 的 艺术 。其 泼 辣 处 有点 像 宋 瓷 , 而率 真 处 又有 点 像 汉砖 , 笔 调 潇 洒, 形 神 之 外 别有 一 种 活 泼 清 新 的生 气 。他 把 注 意 力 转 向 那 些 最广阔的 、 较原 始 状 态 的艺 术 领 域 , 向那 些 民族 的 、 民间的 、 朴 素 而更 富 于 生命 力 的 艺 术 精 粹 学 习 , 吸取 新 鲜 的 营 养 。 这 些 艺 术 随有 些 许粗 略 , 却 富有真情 , 如1 9 2 9年 的 作 品 《 痛 苦》 、 1 9 2 7年 的《 人道》、 1 9 3 4年的《 悲哀》 , 这些惊心动魄的 巨制含 有深刻 的 思想 内涵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技法 。他早期 的水墨花鸟画有点像 塞 尚晚 年作 品的 笔 法 , 打破 了物 与物 的界 限 , 变 为 一种 有 节 奏 的
1 74 ・
笔触 , 彩 色喜 欢 用 紫 、 蓝 与浓 墨 , 有 表现 派 的风 味 , 确 实 打 破 了把 花鸟画的传统 。他很喜欢梁楷 的写意人 物 , 主张 “ 简笔” , 热衷 于 在卷 轴 绘 画 以外 的 古 代 的 、 民族 民 间 艺术 宝库 中 去 寻 找 民 族 艺术 的灵魂 。如 : 《 水鸟》 、 《 无题》 、 《 秋》 、 《 菊》 、 《 宝莲 灯》 …… 都受一些宋瓷 、 剪纸或铜器的影响 , 他追寻的是在单纯粗朴的外 形中所蕴藏着活泼的内在精神。这种启示使他摆脱一切学院主 义 的束 缚 , 以重 心 观看 自然 , 以情 至画 。 林 风 眠于 1 9 3 7年转 移 至 湖南 , 其作品《 松林 》 是 叉 一风格 的 开 始 。 画面 的 远 山 、 湖水 、 松林 , 用 阔大而 简捷 的笔法 , 十分 精 炼、 肯 定 与泼 辣 。 他 吸取 了 民 间艺 术 的特 色 , 又 揉合 了西 方 绘 画 的方 法 。此 画充 分 利 用 了 淋 漓 的 水 墨 在 宣 纸 上 的晕 染 效 果 , 抹 上两 笔靛 青 , 在 树 干上 画 几 笔赭 石 , 色调丰富, 质感真实 , 空 间 感 和 掺 入 了画 家深 情 地 面 对 自然 的 特定 意 境 。意 境传 达 出画 家 深 沉、 阔大 、 悲壮而抑郁 的深 情 !如作 品《 孤鹜》 、 《 芦荡》 , 营造 的 意境都有点悲怆之感 !在重庆孤独而寂 寞的六年 岁月里 , 他发 展 了 山水 、 美 女 的雏 形 并 热 衷 于水 墨 。他 的早 期 水 墨 画 都 是 淡 彩, 但 墨 与 色给 赋 予 了 同等 的抒 情 价值 。有 些 画 面 , 大片 的靛 青 与大 片 的浓 墨 相对 照 , 缀 以少量 赭 石 , 在对 比 中统一 成 一 个意 境 深远的整体 。后来 , 他把印象派 以后的色彩引了进来 , 色 与墨共 同完 成 造 型 、 结 构 与抒 情 的交 融 , 这是 一 个 观念 的 转 变 。他 的 主 要 画 题 大都 是 亲 身所 历 或 身边 常 见 的景 物 : 一 棵黄 桷 树 、 一 座 独 立 的 山 或一 带 峻 岭 、 一 片 松林 、 一叶渔舟 、 几 只 鱼 鹰 或 嘉 陵 江 上 的木船 , 真情实感在创作中 占了主 导的位置。林 风眠把 四川汉 画那种单纯 的造型 、 朴拙的古趣 、 强劲的线条 、 动态作为他后来 创作 的追求 目标 。 1 9 4 5年 , 他在重庆展 出的十幅人物 画, 大力度 的用线和浓 郁 的色 调 , 显示出强劲 的表现力 , 这些 画既沉郁 , 又清 丽, 既凝 重, 又洒 脱 , 既 有 富 于质 量感 的涂 色 , 又 有表 现 情 绪 的线 条 , 既 主 观, 又实在 , 这好似是东方与西方艺术 的混合体 。他挥洒 自如地 运转 着 高 速 的用 线 , 有时矫如钢丝 , 有 时 又颓 如 铸 铁 , 有 时牵 引 着, 有 时 又融 化在 那 些 璀 灿 的色 彩 中 , 它 们有 中 国 画 的 空 灵 、 韵 昧又能容纳西方油画的实在感觉 , 从而能够更完满地体现特 定 的 意境 。把水 粉 用 材 和水 墨结 合运 用 到 宣 纸 上 , 是 林 风 眠绘 画 艺术 的独特样式 。从 5 0年代初到“ 文革” 前 的十几年 中, 是他作 品最 丰亦 是 他艺 术 臻 于成 熟 的 时期 。他研 究 并 吸收 印象 派 以够 汲立体主义 、 野兽派、 表现主义等西 欧现代绘画 的方法 , 糅入汉 画砖 石 之 神 韵 , 刻画风景 、 静物 、 花卉 、 禽 鸟、 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戏 曲人 物 等 。 他喜用光 , 无论是透明的瓶瓶罐罐 , 抑或优雅 的裸女 、 静 谧的荷 塘野景 , 还是 古 装 人物 , 都 散 发 出一 种 幽 幽 的光 , 显得朦胧超然 , 引 人遐 思 。 林 风 眠于 1 9 5 2年 以后 居 留上 海 , 经过漫长 2 5年 的磨 练 , 画 面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 使色彩与淡墨交织而和谐 , 题材更 加丰富 , 线条更加落实 , 气氛更加真实而鲜活。他的画兼有油 画 的深 厚 、 坚实 、 强烈 的力 量 , 又具有水 墨的渗透 、 空灵 、 飘 逸 的神 韵 。林风 眠笔 下 的仕 女 和裸 女 , 既 不 同 于古 代 的 中 国仕 女 , 也 异 于西方的人体 画。他 的仕女 多重情态韵 致 , 柔若 无骨 , 淡如轻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1887-1955),字贻谷,号风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美术大师、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早年留学日本,后赴法国留学,深受欧洲文化的熏陶。
他融汇中西文化,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绘画技法的结合。
他提出了“中西调和”的画艺理念,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林风眠以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技法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
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新国画”运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画风的束缚。
他的作品注重形式与意境的融合,既有着中国画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技法。
他的作品既有着传统绘画的深沉内涵,又具有现代绘画的新颖理念,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理念的形成,既和他受到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也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分不开。
他在日本学习过西方艺术,深受近代欧洲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先锋绘画流派。
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又深受法国印象派、野兽派等绘画风格的影响。
这些西方绘画风格的影响,使他对于西方绘画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林风眠并没有被西方绘画的影响所束缚,在艺术创作中拘泥于仿效,反而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方式相融合。
他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韵味,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
他积极倡导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理性继承和创新,提倡绘画艺术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林风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韵味。
他强调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追求意蕴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的深刻性。
而西方现代绘画则在形式和技法上有着优势,强调色彩、线条和结构的表现,追求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和新颖性。
他希望能够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与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林风眠的艺术实践中,他尝试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
林风眠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 (11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 (古称嘉应州)梅江区西阳白宫镇阁 公岭村。 1904年,父亲引领临摹《芥子园画 谱》。 1907年,入旧制立本学堂,起学 名凤鸣。 1908年,画中堂《松鹤图》被市 里商人购去,首次卖画。 1914年,从西阳中学高小毕业, 考入省立梅州中学。 1917年,参加梅州中学生组织的 “探骊诗社”。 1919年,梅州中学毕业。告别父 老,同林文铮、李金发一同赴上海报 名参加留法俭学会。 十二月搭乘邮轮安德烈·雷蓬号 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 及蔡母葛建豪。
散文精选之浅析林风眠彩墨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林风眠彩墨画的艺术特色摘要:林风眠是彩墨画和中西调和艺术思想的代表人物。
林风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如瓷画、石刻、壁画、戏剧、皮影和剪纸等并吸取野兽派、表现主义、印象派和立体主义等西方绘画的方法,创造出中西贯通的彩墨画艺术语言。
关键词:林风眠;彩墨画;艺术语言一、前言林风眠在艺术上坚持不懈地进行“中西融合”的探索,形式语言与情感内涵表现的相协一致。
他借鉴画像砖、画像石古朴和简洁的构图,瓷画充满力与速度的线,简练几何形体的造型形式,融合民间皮影、剪纸、戏曲脸谱的艺术和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西方画家在几何造型上的特点以及印象派立体主义的表现技法,整体具有张力,灵活性视觉冲击力,意境悠然如诗,内涵丰富。
二、平面充实的方形构图林风眠的彩墨画艺术语言将东西方绘画因素的融合并进行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东西方艺术的语言特色。
在彩墨画艺术语言的创作中,他摆脱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形式和传统金石书画的墨线造型,但继承了传统绘画的意境。
林风眠的彩墨画中以方形构图为主,简练用线,单纯化的造型形式,色墨的运用,造型有几何形,平面的构成因素,画面饱满,为突出主题和获得整体平衡和美感林风眠利用圆形,弧形,椎形体和纵横直线相间架。
他的绘画多是特写式近景刻画平面构成分割和组合。
他的方形构图表现了形式秩序感和形象的位置经营形成和谐美和饱满美,然而让作品画面更加直观和视觉冲击力。
同时他的方形构图给人一种稳重的视觉感,让观众沉浸在和谐的画面中。
不论是人物画、静物画还是景物画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京剧系列人物画用笔迅捷而锋利,刚劲强烈,而仕女画的用笔快捷而自由流畅柔美所以看他的作品始终是令人激动和深刻的印象的。
如林风眠50年代的一副彩墨画《京剧人物》,他理解道:“新戏是分幕的,旧戏分场的。
分幕似乎只有空间存在,而分场侧是时间的观念,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里容易解决。
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叠在一个平面上。
”他用敏捷看出旧戏中的人物,道具,服装造型颜色鲜明对比与西方立体主义表现几何色块和夸张变形技法相似,所以运用立体主义的手法表现在观赏旧戏的审美感受。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林风眠(1900年-1991年),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自幼喜爱绘画。
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脱离社会和时代,但是林风眠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创作却可以。
伟大的艺术家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他的艺术可以直入永恒而又纯粹的审美天地,而他的精神可以超越一切,得到升华。
林风眠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视觉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甚至是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而人们却很少想到,他的作品给他自己带来了什么。
幼年失去母亲,长大后,母亲活在了画里1900 年 11 月,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石匠家庭,他从小就对色彩有特别浓烈的兴趣,总缠着母亲去村里新开的染坊看颜料。
林风眠的母亲地位低下,丈夫和婆婆对她冷漠苛刻。
这个单纯美丽的瑶家女子和年轻的染坊老板坠入爱河,相约私奔,不幸却被族人抓了回来,绑起来拷打得鲜血淋漓。
年仅 6 岁的林风眠突然冲出来,大声哭喊,手里举着菜刀向人群乱挥。
孩子被强行抱走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此后他变得沉默寡言。
成年后林风眠多次打听却始终无果,直到晚年,林风眠还常喃喃地说,如果没带母亲去那家染坊,或许也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在当时,林风眠母亲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可饶恕的,村里人用汽油烧了她,后来将其远卖他乡作奴婢。
这件事情在儿时的林风眠的心灵留下了极深的创伤。
在幼年的时候林风眠的母亲曾教过他丹青技艺,林风眠最后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说是在纪念自己的母亲。
林风眠曾画过很多以“宝莲灯”、“白蛇传”为题材的画,“救母”是他一生不能解脱的情结。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在文/孟昭诗林风眠(1900-1991)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说:“重新关注林风眠对这个时代有很大的意义,因为我们能从林风眠独特的个人身上,看到百年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忠诚和激情,也能从他和时代的关系中去领会艺术家的责任,重新捡回那些被忽视的价值。
林风眠:艺术是情感最真挚的表现!
林风眠:艺术是情感最真挚的表现!来源美术空间站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林凤鸣,⽣于⼴东梅县,⾃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巴黎国⽴⾼等美术学校深造。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画展,取得极⼤成功。
林风眠 / 裸⼥风眠擅长描写仕⼥⼈物、京剧⼈物、渔村风情和⼥性⼈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是正⽅构图,⼆是⽆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望即知。
他试图努⼒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种共通的艺术语⾔。
他⽆愧于是⼀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艺术伟⼤时代,都是情绪与理性调和的时代⽂/ 林风眠⼀、艺术是如何构成的艺术是什么?这个答案,我们再不能从复杂的哲学的美学上去寻求⼀种不定的定义(请参阅各种美学书)。
我以为要解答这种问题,应从两⽅⾯观察:⼀⽅⾯寻求艺术之原始,⽽说明艺术之由来;⼀⽅⾯寻求艺术构成之根本⽅法,⽽说明其全体。
林风眠 / 1977年作 / 鸡冠花林风眠 / 1977年作 / 鸡冠花艺术之原始,系⼈类情绪的⼀种冲动,以线形颜⾊或声⾳举动之配合以表现于外⾯。
斯宾塞谓艺术之原始是游戏,游戏是⼈类情绪上的⼀种冲动,这倒还说得下去;若谓在下等⽣物的⽣命⾥许多⼒量全消失于⽣命之维持和继续,⼈类却在此项要求之外还有余⼒⽽产⽣艺术。
这种论调把⼈类与其他动物产⽣艺术的分别点,⽴论在剩余之时间上,且以此解决⼈类有产⽣艺术之可能,其他⽣物不能产⽣艺术,其理由很有可以讨论处。
Schiller谓鸟之歌唱,不独是⼀种欲求的呼叫,其他如各种动物中有艺术创造之能⼒者很多,果由剩余之时间⽽推论我们家中的家畜,其⽣活之⼒量全不费⼒,我们可否希望这类家畜,将有艺术上之创造。
林风眠: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林风眠: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林风眠作品林风眠非常喜欢画小鸟,他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
树枝的线条坚挺锋利,所展现的空间层次,丰厚而富变化。
林风眠作品画中的小鸟,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
林风眠作品小鸟沉静而自信,远离喧嚣世俗纠葛,体现了一种绚丽与宁静的世界和谐之美。
林风眠作品1963年,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画画林风眠生于1900年,尚在弱冠之年便独自前往巴黎留学,回国后旋即以26岁的年龄成为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后被冠以“中国现代美术创始人”。
林风眠作品其画既不是传统中国画,也不是传统油画,他把东方水墨和西方色彩相融合,孕育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人称“风眠体”。
林风眠作品学者郑重花了20多年为林风眠立传,他如此描述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在孤寂中有着热烈,在沉静中有着壮美,在失望中有着希望,在向往与怀旧中似乎又有着思索。
”林风眠作品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总保持有一种距离感。
比如他很少去画“梅兰竹菊”,却对松柏、芦苇情有独钟。
猫头鹰常被民间视为不祥之物,因此传统文人和职业画家对它都是敬而远之。
林风眠却偏偏喜欢画猫头鹰。
林风眠作品对于有人批评他画的猫头鹰是冷眼看世界,与他的人生态度神似,林风眠回应也很干脆:“其实画鸟如果像鸟,那又何必画呢,拍张照片就好了。
”他不止一次对他的学生讲,绘画精髓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
林风眠作品除了画面内容,他的画作形制也与众不同。
手卷也好,册页也罢,传统中国画大多是长方形,但到了林风眠那里,他把它全变成正方形。
林风眠作品策展过林风眠艺术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郑智威说,“别看只是尺寸比例的变化,如此做法无异于让画面更难处理,属于主动加难度。
”这种作画方式的确丰富了国人的审美取向。
林风眠作品林风眠的小鸟画,是自己感情的表达。
林风眠明确宣示:“画鸟像人”,就是说林风眠画鸟是自己思想的表述。
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晚年在香港写下《自述》,他在文章最后写道:“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中的精神追求,是艺术家深层的心理构架与实践皈依。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应重视个性与时代性。
传统绘画形式的高度完满化和规范化,要求对其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社会的转型,相应的文化变异也要求新的绘画形式语言的出现。
在20世纪之初,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画坛面临着突破陈旧文人画形式和重振民族文化自尊的使命。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林风眠和一批留洋归来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西融合的改良和革新之路。
林风眠并没有走徐悲鸿倡导的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道路,而是紧紧把握住中国传统画重神韵的文化精髓,把西方艺术的现代主义形式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为传统中国画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系统。
他的作品既有时代面貌,又创艺术新格,总是洋溢着宁静的诗意。
林风眠早年留学法国。
在那里,他认识了著名雕塑家扬西斯。
他对林风眠后来成为美术教育家而开辟中西合璧的艺术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扬西斯的鼎力推荐下,林风眠进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学院派权威人士哥罗孟教授的工作室学习。
但他不欣赏学院派画风,扬西斯来看望他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宝贵的优秀传统啊!你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林风眠开始走出象牙塔,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学习,向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表现派学习。
林风眠始终把精力放在寻求新的绘画形式语言,来完善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认为:艺术创造原由“情绪冲动”而生,情绪的表达则需要“相当的形式”,而形式的创造与构成,任需“赖乎经验”和“理性”。
并指出“不能同内容一致的形式自然不会是合乎美的法则的形式”,艺术家应当把握住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以合乎这样的内容为形式。
”也是由此才出发,他反对摹仿古人、外国人、也不赞成“弄没有内容的技巧”。
他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作出了努力改革,使他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宁静的诗意。
色调优雅、构图单纯、造型隽美、想象丰富、内蕴含蓄、格调清新,富于装饰性和感染力。
一、线条的运用林风眠绘画画面用线较少有传统文人画的影子,努力使表现手法和绘画样式更加单纯、简洁,以较少的用笔,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他摆脱了文人认可的以书法入画的笔墨形式,其笔墨其实是继承了唐代的笔墨,用线跨出了元以后的语言体系,主要借鉴魏晋六朝至唐代的“流动如声”的线,以自然为师的态度,通过线条的造型表现力传达生命的情感。
他参照民间瓷画畅快的用线和汉代画像石刻拙朴的线条特质,以及民间硬笔单纯质朴的线条,又创造性地移植并改造了中国壁画和青花瓷绘中温润、迅疾、流畅的露锋线,而且畅而不浮,从而在反叛文人笔墨规范中发展了笔墨,在传统不能容忍的地方丰富了传统。
林风眠推崇宋代梁楷的简笔画,谓之“自由的,冲破一切的创造”,“把复杂繁密的自然界物象,设法使之单纯化,与现代西方的速写“具有相同的性质”。
同时他还吸收西方画家马蒂斯的用线对情感的表现观念,再结合自己的心理经验加以综合、创造,产生了他独特的线描风格。
其基本特色是:疾速、富于力度和冲击性。
中国民间瓷器与20世纪上半叶享誉巴黎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用线,是林风眠彩墨艺术作品中较突出借鉴的线的样式。
民间瓷绘线条与马蒂斯白描的共同之处,在于两种线条同样具有自由、流畅、活泼的性质。
虽然瓷绘的线条是用毛笔在瓷器上描绘花鸟,而马蒂斯是用铅笔线条在纸上描绘人体和静物,但它们以忽视笔与画面接触阻力的运行速度和曲线轨迹而成为林风眠所欣赏的美与生之线。
由于瓷器表面质地较为光洁,不便于寻求毛笔在宣纸上类似文人画那种如锥画沙、如折钗股、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的特性,同时,也由于性情真率的民间艺人渴求更为自由的表现方式,所以瓷绘线不避一意畅快,抛头露尾,以直抒性灵为特色。
林风眠所谓“把笔顺着气痛快地拉”,能够恰当地传达这种感受。
林风眠借用了这种线型来丰富他的彩墨作品。
他综合两者的目的在于,以毛笔画出如铅笔一样细致而又不失自由挥写特性的线条。
这种线条在林风眠的画中主要用于描绘鹭鸶和裸女。
鹭鸶线条接近似瓷绘线,裸女用线则稍偏近马蒂斯的铅笔线条。
作于80年代的《裸女》,不仅用线质地感觉相似,且运线轨迹亦相似,即为了强调曲线美,有意删去了裸女肢体关节处的骨点。
前者用线通常较为迅捷并略见粗细变化,后者则较为柔缓和匀速,粗细变化亦不明显。
多数论者们都认同鹭鸶画面的线与瓷绘线的关系,他本人也曾证明了这种关系。
但是,他并没有一成不变地将瓷绘线照搬到画面。
林风眠自己曾说过,他为了提炼用线的质地美,用了几十年的工夫。
林风眠用线看起来轻松简单,但炼到火候殊不容易。
以柔性毛笔达到硬质铅笔线条似的细致却又保持民间瓷绘线一般的自由,而不落入高古游丝描那样的装饰趣味,需要毕其终身之功,才足以磨练出能与书法线条抗衡的“美与生的线条”。
实际上,林风眠用线虽出于瓷绘线,但不可等而论之。
以宋代瓷州窑《立鹤坛》与林风眠的画相比,一方面可见鹤体的用线与林风眠画中的鹭鸶同样地显示出奔驰的张力感。
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前者用线不免失之于粗。
前者于后者之间用线起了质的变化,由粗犷的原创形态,转化为略具雅化的情调,却又不失原初生命力的再创形态。
林风眠的用线虽然于文人画所提倡的不同,但他却继承了中国画用线的情感表现的本质精神,在不为人注意的民间绘画中进行挖掘,在西方用线中大胆借鉴,站在高处汲取中西艺术的营养,在自成一体的形式语言的总体和谐中,独创了一套笔墨系统,以焕然一新的“笔”、“线”观念论证了他的“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其艺术自信使他成功地进入了现代领域。
二、色的运用色彩是构成林风眠绘画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林风眠的作品都有一种情绪、情调和意境的感染。
艾青说他的绘画纯然是“彩色的诗”。
林风眠曾说过,中国绘画所以不如西方能表现体量的真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绘画原料用水彩或水墨。
这种材料使用的“不便和艰难,绘画的技术上、形式上、方法上反而束缚了自由思想和情感的表现”。
林风眠用色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是“黑白的悲凉于彩色的哀艳”。
他敢于打破中国画传统重墨轻色观念的束缚,力图把西方重体量和光色与中国画的墨色两种方法加以调和在宣纸上引进了色彩,引进了阳光,把传统水墨的黑白只作为黑颜色加以使用,综合印象派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强调原色的运用,突出色彩的质感和直接的情感表现,同时赋予色彩以一种诗意的、象征意味的角色。
他的色彩既强烈、直接、又抒情稳重,充满力量和热情,具备民间的质朴感和浓郁的抒情气息。
他的画具备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又不乏中国绘画宁静的文化气质,这是林风眠水墨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系统最有力的变革和探索。
林风眠常常大胆地用水粉颜料层层叠叠地在具有发散性的宣纸上作画。
水粉颜料是粉质颜料,覆盖能力强,便于表现丰富复杂的调子,色彩也很鲜艳强烈。
在生宣纸上施水粉不同于在水粉纸上的效果,生宣纸的渗透性使含水量大的那部分颜色迅速发散,“吃”人纸中,形成画面覆盖与渗透、透明与不透明兼有的特色,使作品产生出半写意半水粉画的特殊韵味。
加之林风眠还能大胆使用对比色,且又能取得对比中的调和,这使他的画面呈现出现代的富丽与辉煌的同时,又不失传统国画色、墨、水相渗相融的情趣。
大体说来,林风眠的用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1全墨法。
这类作品均不用彩色,全以水墨出之,如《渔舟》、《冬》、《野泊》等。
林风眠竭力发挥黑的效果,偏爱黑乌鸦、黑渔舟、黑礁石、黑松林、黑衣女。
紧邻着的是白墙、白莲、白马、百修女、白茫茫的水面。
这些作品强调个性和环境气氛,画面色调低沉,造就了压抑、空旷、沉闷的氛围。
黑与白的对照,衬以浅淡的灰色层次,表现了孤独荒廖的意境,画面因之透露着淡淡的哀愁与悲凉。
2以墨托色法。
背景主要以浓墨为主,不管是冷色或暖色、艳丽或灰晦暗的色彩,都在大片墨的笼罩下,转为幽邃而如梦幻般的意境。
这是林风眠绘画作品的主要形式。
静物、风景画皆不乏此法。
《秋林》的灿烂、《荷塘》的恬淡、《紫藤》的寂寞,各种抒发内心情感的色彩情调,都在这种特有的用色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墨色融合法。
在色彩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墨,墨中加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形成独特的色墨,使墨色与物象色彩和谐为一,让作品看上去仍不失为色彩画,这是林风眠用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他没有完全舍弃中国传统用墨法,有时以墨托色,有时又以色托墨,更多的时候则是将墨与色交融并用。
林风眠经常采用水粉厚抹、色中掺墨、墨底上压色或同时在纸背面上加托重色。
浸入纸中的墨和色以交混的亚光效果,产生了光色中蕴含水墨笔墨意味,水墨中含色彩浓艳美感的特殊画面美感。
并以此保持厚实感和兼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和中国画那种水墨交融中含意悠远的隐柔之韵。
林风眠的《鹭》、《芦雁》等代表作品,以深墨、淡墨为主,颇具水彩意味。
墨色在画面就不再处于主宰地位,而经常起到重色调的作用。
他在用色上把水彩、水粉同墨一起使用,使作品既有较强的色感,又显得色调和谐、沉稳。
可见,这些作品是根据画面需求和光色的冷暖远近关系,原理多出自西画,但视觉效果上都是民族传统的,使画面出现了西方绘画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洋溢着中国绘画宁静的文化气质。
4全色法。
林风眠同时也运用浓重的色彩来表现艳丽的题材,全以色彩表现作品,主要是他的花卉题材。
这类作品放弃用墨,只以色彩在宣纸上作画。
色彩以高浓度、强对比来表达内心感受,画面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密集的色彩与色点表现满盆红花,遍野秋树。
其花卉色彩既吸取了印象派色彩的冷暖转折规律,同时也结合了中国民间大红大绿的直观效果,寓丰富多彩于天真烂漫。
如1963年所作的《绣球花》中,十多朵花组成一花簇,从胭脂粉、粉紫、紫罗兰、青绿、粉蓝、深蓝再到墨绿的丛叶,可构成一个丰富的色轮。
这幅作品体现出中国民间绘画和刺绣风格与西方印象派色彩融为一体,从中体现出林风眠画风的中西融合的特点。
三、方构图的选择绘画的构图是创造一种平面上的视觉结构,这个结构把各要素组织在统一、合意的秩序中。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
在画面的章法上,我们常见的中国画往往是立轴、横轴,十分讲究虚实关系的处理,并落有题跋。
林风眠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借鉴宋代绘画的传统,喜欢用方构图,“像这样大量运用方形构图、且能变化无穷的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林风眠还是第一人”。
方,意味着向四方等量扩展,以求最完整,最充实的内涵。
圆,亦是扩展到最大量感的结果。
方形构图和传统的卷轴和长卷相比,具有强调空间因素而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画的焦点透视相谐,而不适用散点透视;在描绘时适合特写式近景刻画,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描绘;利于平面式形式构成,而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组织。
以方形构图是林风眠绘画的特色。
他以采用方形来与传统拉开距离,追求现代感的意识。
最明显的例子是鸡冠花、大理花、绣球花、菊花等各种盆花及水果、瓶罐等静物组合,令人感到无限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