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

王娜娜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是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绝不能将其看成封闭的和一成不变的,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从人的本质学说、历史观、自由观、异化理论这四个方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二者相通之处很多,差异也在所难免,但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人类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研究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平台上,始终未曾真正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萨特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萨特总是疾言厉色地公开批判共产党、批判几乎所有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只在一些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和文化话语的政治实践中自指是共产党的“同路人”。在理论上,萨特自认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匮乏,他的存在主义将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补充。这是一种十分奇特而难解的关系。萨特的人学理论并非仅仅是一种笼统的哲学思想体系,而是以“医治”马克思主义人学“缺陷”,“填补”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为根本宗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它在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非议,其中的重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人的本质学说、历史观、自由观、异化理论上。

一、萨特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比较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人学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己本质的创造者,人是创造性的自我超越的存在。他在《存在与虚无》中指出,“自在”即外部世界的特点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1]这就是说外部世界与自身绝对等同,没有创造性,没有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自为”即人的存在的特点是:“应该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和不是其所是”,这就是说人的存在是与自身不相符合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人永远不满足,总是不断创造,超过现在的自己,即自我超越。人永远是未完成的、有待于是其所是或应该是其所是的东西。在萨特看来,人是被抛到这个充满偶然性的荒谬的世界上来的,人要活下去的惟一出路是去行动,去奋斗,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本质。人的本质和未来是自己创造的,是自己行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英雄或懦夫,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己成为英雄或懦夫。他说,存在主义用行动定义人,是一种行动哲学,是惟一使人不成为物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创造性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但是,“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3]。“人的类特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所谓自由的活动,就是说人的活动不是像动物那样,只是按照世代遗传下来的本能去活动,而是在几种可能的活动中去选择自己如何活动,这种选择是自主的。所谓自觉的活动,就是说人的活动是在一定意识和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劳动,必然使人们之间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4]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本质就是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形成的。人生下来无所谓性善性恶,也不是注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和特殊能力,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的。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形成的,而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本不存在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通过比较萨特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其一,“存在先于本质”是把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割裂开来。他只强调人的本质完全是人自由选择的,而没有看到人的选择又反映了他的本质,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显现。这既强调了人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又说明在劳动中形成人的本质,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其二,萨特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不仅用人的主观意识说明人的本质的形成,而且也以此说明社会的本质,这显然违背了客观历史事实。因为人的选择活动无不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就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基础上。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质,只能是抽象、孤立的人,在现实中也不存在。其三,萨特存在主义的本质论,在理论上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上,会导致人们不考虑社会现实,从绝对自由观出发去认识事物,指导行动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论,不仅给人们认识人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它能指导人们立足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显示人的本质力量,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萨特的人学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比较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

萨特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匮乏。对于匮乏,他是这样解释的:“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居民或集团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某种具体的自然物(或产品)的数量上的不足。”[5]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匮乏所形成的关系范围的框架中产生、发展的,由于匮乏,人类不得不进行生产,发展生产力,历史便在匮乏这一更深刻的动力下前进。匮乏之所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首先是因为匮乏具有普遍性,是人类全部活动的根源;其次是因为匮乏是人类劳动的根据,是人类历史可能性的基础;最后是它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关系,敌对关系的直接结果就是暴力冲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构成社会形态的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各种力量都对社会发展起一定作用。既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正向的决定作用,又有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反向的能动作用。这是在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的各种社会要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其次,从更大的社会层面考察,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广大人民群众以至不同个人的历史活动等等,也都分别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的复杂相互作用。第三,从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考察,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又会反过来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这是在社会存在基础上的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由作用和反作用、决定作用和相互作用等汇成的综合力量,是有内在联系和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