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目 前尚无统一要求和方法,一般可按 下图所示技术路线进行。
全省、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基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总量预测
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令性目标
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指令性目标可达性及合理分担分析
控制方案经济技术分析
主要污染物预测总排放量
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
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 护规划的对策措施。
3、环境承载能力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出发来评价,难以顾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全局或整 体目标;
• 2、区域建设是长远的战略规划与计划行为; • 3、对个项目的决策和理性指导作用的范围和力度
有限;
• 4、区域总量控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较差。
• 二、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 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
发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区域 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 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 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 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 策依据的过程。
(2)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 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 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 划的协调性;与所在区域总体规 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
2.7实施方案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应包 括以下基本内容:
• 开发区规划简介; •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描述; •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 评价范围确定和评价标准(指标)选择; • 评价专题设置。
二、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1、区域环境管理指标选取原则
▪ 科学性 ▪ 规范性 ▪ 适应性 ▪ 针对性
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类型
▪ 环境质量指标 ▪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 相关性指标
下图为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类型 示意图。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
直接指标
间接指标
监督管理 环境质量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
▪ 大气环境容量:
某种大气污染物在某一环境单元中的大 气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大气环境不致 受害的情况下,这种大气污染物在此环 境单元中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
• 二、区域环境污物总量控制
•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概念
• 所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
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 通过一定的方式,计算或核定区域内主要 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 容量),并以此对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 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 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 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 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二、生态适宜度分析
1、生态适宜度概念
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 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不发生恶性变化的条件下, 区域土地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适宜程度。
(5)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集中治理”原 则
2.6规划方案初步分析
(1)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 配置等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 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 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 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 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 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 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一、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 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 会经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 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②内容
图9-1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1、区域环境特点与主要环境问题的剖析 • 2、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 3、区域开发建设理性分析 • 4、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 5、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 第三节 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 1、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 区域指标 生态指标
法 三规 同情 时况 指指 标标
大 气 环 境 指 标
水 环 境 指 标
噪 声 环 境 指 标
固 体 废 物 指 标
产资 人 其市绿其 自 景 值源 口 他政化他 然 观 指指 指 指指指指 指 指 标标 标 标标标标 标 标
三、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1、环境目标
2.8基本专题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公众参与; ■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2.9报告书基本篇章
•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类 • (1)容量总量控制
• 在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区域排污总量,即在
区域环境质量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 所允许的区域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 (2)指令性总量控制
• 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
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指标。
3、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路线
•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 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
可持续发展。
•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 (1)宏观论证区域开发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
性,避免决策失误,减少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 破坏。
• (2)为区域开发合理布局,筛选入区项目提供决
策依据。
• (3)了解区域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
•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
的情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 物的最大负荷。或者说在某一区域内容纳 污染物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个限 度称为环境容量。
▪ 水环境容量:
某种水污染物在某一纳污水域中的水 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水环境不致受害的 情况下,这种水污染物在此纳污水域中 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
2、生态适宜度分析要点
▪ 选择生态因子 ▪ 单因子分级评分 ▪ 生态适宜度分析 ▪ 综合分级
第五节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一、机构设置和监控系统建立
1、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 ①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 执行主管领导环保工作指令,接受上级下
达的环境管理工作。
▪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 编制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协助地区
a. 总论 b.开发区规划和开发现状 c. 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d. 规划方案分析 e.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f.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h. 公众参与 i 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j.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k.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 领导和组织区域环境监测。 ▪ 负责区内项目“三同时”验收,
决定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推广、应用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
经验。
▪ 组织环保培训。 ▪ 开展其它环保工作。
2、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计划的内容要根据区域对环境生 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经济条件而定,一般包 括下面几个方面:①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和环境因子;②确定监测范围;③选择监 测方法;④估算、筹集及分担监测经费; ⑤建立定期审核制度;⑥明确监测实施机 构。
题,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计划和建 立区域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4)为入区项目提供审批依据和开展单项工程环
评的基础,使单项工程环评更具科学性、指导性, 缩短单项工程建设周期。
二、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 作程序见下图9-1。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 法规等有关资料
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4、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要点
(1)选择合适的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粉尘、烟尘和 SO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COD、NH3、TN、 TP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2)确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3)确证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4)确证是否符合指令性总量控制要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梗概
•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 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 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限性 • 1、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能从项目本身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编制开发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规划方案分析
污染源分析
现场踏勘、 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规划合理性分析论证 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所谓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 期望确定区域,确定环境要素环境质量所要 达到的境地(结果)或标准。
源自文库2、确定原则
① 要考虑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② 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 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④ 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 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3、可达性分析
• 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 1、战略性 • 2、复杂性 • 3、整体性 • 4、不确定性 • 5、超前性
• 四、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 1、流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2、开发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 3、城市建设与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 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 (1)战略性原则 • (2)整体性原则 • (3)综合性原则 • (4)公众参与原则 • (5)实用性原则 • (6)动态性原则
①从投资角度分析环境目标的可 达性
②从提高环境管理技术和污染防 治技术角度论述目标的可达性
③从污染负荷削减可行性的角度 论述目标的可达性
全省、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基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总量预测
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令性目标
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指令性目标可达性及合理分担分析
控制方案经济技术分析
主要污染物预测总排放量
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
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 护规划的对策措施。
3、环境承载能力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出发来评价,难以顾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全局或整 体目标;
• 2、区域建设是长远的战略规划与计划行为; • 3、对个项目的决策和理性指导作用的范围和力度
有限;
• 4、区域总量控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较差。
• 二、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 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
发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区域 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 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 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 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 策依据的过程。
(2)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 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 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 划的协调性;与所在区域总体规 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
2.7实施方案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应包 括以下基本内容:
• 开发区规划简介; •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描述; •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 评价范围确定和评价标准(指标)选择; • 评价专题设置。
二、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1、区域环境管理指标选取原则
▪ 科学性 ▪ 规范性 ▪ 适应性 ▪ 针对性
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类型
▪ 环境质量指标 ▪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 相关性指标
下图为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类型 示意图。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
直接指标
间接指标
监督管理 环境质量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
▪ 大气环境容量:
某种大气污染物在某一环境单元中的大 气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大气环境不致 受害的情况下,这种大气污染物在此环 境单元中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
• 二、区域环境污物总量控制
•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概念
• 所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
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 通过一定的方式,计算或核定区域内主要 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 容量),并以此对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 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 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 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 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二、生态适宜度分析
1、生态适宜度概念
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 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不发生恶性变化的条件下, 区域土地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适宜程度。
(5)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集中治理”原 则
2.6规划方案初步分析
(1)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 配置等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 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 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 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 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 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 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一、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 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 会经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 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②内容
图9-1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1、区域环境特点与主要环境问题的剖析 • 2、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 3、区域开发建设理性分析 • 4、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 5、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 第三节 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 1、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 区域指标 生态指标
法 三规 同情 时况 指指 标标
大 气 环 境 指 标
水 环 境 指 标
噪 声 环 境 指 标
固 体 废 物 指 标
产资 人 其市绿其 自 景 值源 口 他政化他 然 观 指指 指 指指指指 指 指 标标 标 标标标标 标 标
三、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1、环境目标
2.8基本专题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公众参与; ■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2.9报告书基本篇章
•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类 • (1)容量总量控制
• 在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区域排污总量,即在
区域环境质量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 所允许的区域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 (2)指令性总量控制
• 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
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指标。
3、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路线
•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 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
可持续发展。
•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 (1)宏观论证区域开发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
性,避免决策失误,减少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 破坏。
• (2)为区域开发合理布局,筛选入区项目提供决
策依据。
• (3)了解区域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
•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
的情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 物的最大负荷。或者说在某一区域内容纳 污染物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个限 度称为环境容量。
▪ 水环境容量:
某种水污染物在某一纳污水域中的水 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水环境不致受害的 情况下,这种水污染物在此纳污水域中 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
2、生态适宜度分析要点
▪ 选择生态因子 ▪ 单因子分级评分 ▪ 生态适宜度分析 ▪ 综合分级
第五节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一、机构设置和监控系统建立
1、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 ①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 执行主管领导环保工作指令,接受上级下
达的环境管理工作。
▪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 编制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协助地区
a. 总论 b.开发区规划和开发现状 c. 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d. 规划方案分析 e.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f.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h. 公众参与 i 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j.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k.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 领导和组织区域环境监测。 ▪ 负责区内项目“三同时”验收,
决定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推广、应用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
经验。
▪ 组织环保培训。 ▪ 开展其它环保工作。
2、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计划的内容要根据区域对环境生 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经济条件而定,一般包 括下面几个方面:①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和环境因子;②确定监测范围;③选择监 测方法;④估算、筹集及分担监测经费; ⑤建立定期审核制度;⑥明确监测实施机 构。
题,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计划和建 立区域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4)为入区项目提供审批依据和开展单项工程环
评的基础,使单项工程环评更具科学性、指导性, 缩短单项工程建设周期。
二、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 作程序见下图9-1。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 法规等有关资料
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4、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要点
(1)选择合适的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粉尘、烟尘和 SO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COD、NH3、TN、 TP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2)确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3)确证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4)确证是否符合指令性总量控制要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梗概
•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 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 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限性 • 1、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能从项目本身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编制开发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规划方案分析
污染源分析
现场踏勘、 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规划合理性分析论证 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所谓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 期望确定区域,确定环境要素环境质量所要 达到的境地(结果)或标准。
源自文库2、确定原则
① 要考虑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② 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 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④ 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 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3、可达性分析
• 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 1、战略性 • 2、复杂性 • 3、整体性 • 4、不确定性 • 5、超前性
• 四、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 1、流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2、开发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 3、城市建设与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 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 (1)战略性原则 • (2)整体性原则 • (3)综合性原则 • (4)公众参与原则 • (5)实用性原则 • (6)动态性原则
①从投资角度分析环境目标的可 达性
②从提高环境管理技术和污染防 治技术角度论述目标的可达性
③从污染负荷削减可行性的角度 论述目标的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