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静脉炎是临床使用高渗性药物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

现通过输液前对药物及患者血管的评估、穿刺部位的热敷、外涂山莨菪碱、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和输液中的一些护理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标签:高渗性药物;静脉炎;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静脉炎是输液反应的一种,是指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表现,有时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是使治疗不能连续进行的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1]。

高渗性药物的应用是导致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将临床常见高渗性及其引起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临床常用高渗药物分类
①脱水药:20%甘露醇、甘油果糖注射液;②电解质:10%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5%氯化钙、25%硫酸镁、10%氯化钾;③高渗糖:10%葡萄糖、50%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卡文1440mL);④血容量扩容剂: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⑤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注射液;⑥造影剂:泛影葡胺[2]。

2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机制
宁宁等研究[3]指出,渗透压是一个独立于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高渗透压溶液的输入人体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得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和E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脉内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变硬[4]。

3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
3.1药物的渗透压血液渗透压为285 mOsm/L,高渗溶液进入血管可吸取细胞内的水分、造成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溶液而受损。

彭南海[5]等的研究证明:渗透压越高,静脉所受刺激越大。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周围静脉营养的最高渗透浓度不得高于800~900mOsm/L。

3.2穿刺的部位及血管的管径血管细、下肢静脉、活动量少的肢体[6],血流速度慢,动流的血液不能满足药物稀释的要求,慢慢地该溶液会带走细胞内的水分,细胞因缺水而降低防御能力,导致静脉炎、渗漏、血栓形成。

3.3输液的速度和连续输液的时间液体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进入血管,药液不
能被血液充分稀释,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了药液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加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大量药液的输注,使血管壁侧压力增加,血管静脉压力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加重了炎性因子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造成短期大量快速给药,有研究显示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达l00%[7]。

输入的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

3.4同一部位穿刺的频率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韩雪玲等[8]的研究指出,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

提示应尽量减少同一部位的穿刺频率。

3.5输入药液的温度液体温度过低,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使血流速度减慢,药物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延长,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会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

血管通透性增加,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增加[9]。

4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防范措施
4.1输液前的评估
4.1.1药物的性质INS(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在1998年作出如下药物需要中心静脉输注的建议[10]:pH值低于4.5或高于9.0、持续性的输注发泡性药物、药物渗透压高于450 mOsn/L。

而调查发现需输注高渗性药物的住院患者中,使用中心静脉途径的只占32.5%,使用外周静脉途径的占67.5%;外周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1%,中心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

高渗性药物经中心静脉输液可显著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重复静脉穿刺的次数,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和舒适[11]。

4.1.2血管的选择使用高渗性药物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局部皮肤完整、健侧肢体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避免在同一肢体、同一部位、同一静脉长时间进行输液;患有皮肤病及感染处的静脉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患者须特别注意要避开在受伤的肢体上进行输液[2]。

4.2穿刺前的准备
4.2.1湿热敷热毛巾敷于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2~20 cm,水温50℃,20 min/次,2次/d。

热疗可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及血管壁的损伤,提高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12]。

4.2.2山莨菪碱涂抹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涂抹在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皮肤,可扩张局部血管,使高渗性液体沉积于血管壁的机会减少,从而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3]。

4.2.3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根据药物PH和渗透压,治疗疗程,患者偏好,治疗费用,血管情况等,选择适合患者的导管,经济有效[14]。

4.3输液中的护理
4.3.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性质、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注意事项和患者情况,安排输液顺序,一般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液体,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液体。

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后用等渗盐水冲管,使药液进入血液循环,不沉积在血管壁[15]。

4.3.2掌握合适的给药浓度、速度和温度严格遵照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液体,输注高酸碱度、高渗透压的药液时,给予足够的稀释,减慢输液滴速。

同时可以通过Y型静脉留置针或输液连接管使高渗性药液和常规液体同时输入,能够稀释药液,从而明显缓解静脉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16,17],以上方法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的性质。

另外静脉输入加温液体也可有效预防或降低静脉炎发生,可以应用加热泵来使输入液体的温度达到20℃左右,从而避免了血管痉挛,缺血缺氧状态,起到预防静脉炎的作用[9]。

4.3.3药液湿敷或外涂
4.3.3.1 75%乙醇湿敷湿敷侧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后,用提前备好的8 cm×12 cm 75%的酒精纱布沿输液的血管湿敷,为保持纱布湿润,用注射器间断向纱布上喷洒酒精,并在纱布上覆盖薄膜塑料[18]。

4.3.3.2利多卡因加654-2湿敷将配制好的利多卡因10ml加654-2针20mg,将纱布放入药液中浸湿后挤干,以不滴液为宜,敷于穿刺处敷贴上方,至输液完毕[19]。

4.3.4输液管理表的应用在护办室的白板上制好输液管理表。

各班根据PICC、CVC患者换药后具体情况和置管时间,推算好换药和拔针的时间将床号写在相应栏内,拔针后将相应床号擦去。

每天下班前责任组长将患者信息与管理表上床号查对一遍,以免遗漏。

更好地做好静脉输液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20]。

4.3.5特殊标识改变输液标签的颜色区别输注药物,根据输入的药液性质的不同使用不同颜色的输液标签。

以此区分患者所输注的药物,醒目的彩色输液标签使护士在巡视过程中一目了然,能准确地把握重点,避免盲目巡视[21]。

4.3.6、加强沟通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穿刺成功后,需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不要随便调节滴数,输液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告知护士。

护士也应不定时的巡视病房,检查输注的液体、查看患者的血管及皮肤、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及时发现问题。

特别注意当发现有输液外渗的迹象时,无论是回血良好还是滴注通畅,都需拔出针芯重新穿刺[22]。

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尤其是
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输入高渗性药物,但临床实践中很少有患者要输入高渗性药物而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所以如何改变医生、护士对高渗性药物经中心静脉的认知,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杨毛球.预防输液静脉炎的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0.
[2]崔向丽,隋大立,李靖,等.高渗药物使用风险与规避[J].中国药物警戒,2012,9 (10):628-630.
[3]宁宁,陈海霞,杨晓春.静脉炎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891.
[4]王建化.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66-767.
[5]彭南海,徐丹丹,高勇,等.肠外营养液渗透浓度对静脉炎发生的实验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5):891-892.
[6]朱姝,黎贵湘,兰霞.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2):766-767.
[7]梁月香,卞素琴.使用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39-40.
[8]韩雪玲,李栓德,杨喜民,等.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7.
[9]滑珊.输注液体温度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3):342.
[10]Infusion Nursing Society .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and Practice . J Infus Nurs , 2006,29(1 suppl):s1-s92.
[11]金燕萍,马俊,张彩华.高渗性药物临床输液途径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5):5-8.
[12]吕玉芳,林金香,王晓珍.湿热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90-1391.
[13]谢艳萍.山莨菪碱减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3-1895.
[14]谭晓辉,刘文春.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71.
[15]王玉.刺激性药物输液顺序对输液疼痛影响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85.
[16]陈玉芬,王华萍.经Y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渗液的护理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2010,5(4):347-349.
[17]安艳,徐滔,王雪娇.输液连接管在输入氨基酸中的妙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68.
[18]秦殿菊,单伟颖.酒精湿敷在周围静脉高营养输液部位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 23(6):574-576.
[19]孙蕾蕾,商雪荣,杨莉,等.利多卡因加654-2湿敷预防静脉滴注脂肪乳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基础研究,2006,12(4):322.
[20]解明娥.输液管理表的设计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14.
[21]张华,蒋春霞,王尽莲.改变输液标签的颜色区别输注药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4.
[22]张萍萍,朱雪莉.甘露醇静脉滴注并发静脉炎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8:46-47.编辑/申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