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第二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主要观点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实践生存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这个观点首先中国人大1995年李秀林等主编的第四版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来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就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问题。中间,经过一些波折之后,90年代中期,就从生存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这一命题内涵是:

第一,人不单纯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既存在于自然之中又超出于自然之上的存在物。而这种分离和结合的基础是实践。

第二,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纯粹物质的活动,而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过去,认为是纯物质的活动是形而上学的。

第三,人的本质的生成是一个在践基础不断二重化自己的矛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从“现实的我”和“应有的我”的转化。

(二)实践的定义和形式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为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这里有三个要素:主体——活动——客体。黑格尔说,这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通过中间项即活动,把主体的愿望转化为客体,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所以,毛泽东说,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2、实践的形式

毛泽东最先把它概括为三大斗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

后来概括为:改造自然的活动、改造社会的活动和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这种概括是一种新概括,前几年就见于教科书。但这里提“社会政治实践”还不全面,因为社会管理活动不仅仅是政治活动。

(三)实践的基础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基本观点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展开来说,包括如下五个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的起点。

3、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实践是认识的标准。

原来的教科书只讲1345四点,现在有些教科书讲五点。

这些比较好懂,我就不多讲了。

但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

如何正确认识“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的关系。我们过去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绝对化了。

其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说。他认为,知先不明,则行必出现错误。“如人行路,不见如何行?今人多数践履,皆是立标致去教人。”(语类卷九)所以,他主张,在行之前,首先,必须痛下一番工夫,先把道理搞明。“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孝,事兄不得不弟,交朋友不得不信。”(同上)

其二,王夫之既批判了朱熹的“知先行后”说,也批判了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提出了他的“行先知后”说。他批判朱熹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是在二者之间“立一划然之次序,以困学者于知见之中,且将荡然以失据。”(《尚书引义·说命中二》))他认为程朱是“先知以废行”,而陆王是“销行以归知”。

其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

应该说,三者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其局限性。在认识论上,没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绝对的认识理论。

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内容

以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主要理论观点,但理论观点还不是方法。由理论到方法,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而且,其内涵也不完全一样。

我认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维度

请注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段话:“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段话告诉我们所谓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维度是:

1、是客体维度和主体维度的统一。也就是说,对一个事物,不仅要从主体的维度去考察,而且要从主体的维度去考察。

2、所谓从纯客观出发去考察事物,就是直观唯物主义,也是绝对主义。

3、从纯主观出发,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所以,从实践出发的维度就是主客观统一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从客观实践出发。过去,我们只讲客体的客观,而不讲主体的客观,这是片面的。

马克思指出,对自然界,我们尚且要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所谓“人化自然”就是如此。社会事物更是这样。如价值、道德、美等现象,离开人就不存在。

(二)凸显问题意识的方法

马克思曾说,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所以,对于理论来说,关键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问题是理论研究的起点。这是波普的名言,也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我们理论决不是无病呻吟,离开问题来谈理论。无问题意识的理论是无意义的理论。

2、一个时代之中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有大问题、小问题、全局性的问题、局部性的问题、主要问题和非主要问题、表层的问题和深层的问题、根本问题和非根本问题,还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等等。我们要把捉的是贯穿在这些林林种种问题之中的那个全局性的深层的根本问题。所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的活的灵魂。

3、贯穿在我们这个改革时代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是这个问题支配着我们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时代的逻辑。

(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现实出发的研究方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我们在研究社会现象的时候,总要碰到原则和现实的关系。实际上,我们研究问题不

能没有原则,但原则又不能脱离现实。这好像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时间的先后上去分辨这个问题,而是认识的源泉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恩格斯的这段话包括如下几个要点:

1、什么是原则和现实。

这里所讲的原则,是指思想的原则和理论的原则。这里的现实,是指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在内的客观存在。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而现实的本质就是蕴含于现实中必然性。

2、认识自然和社会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原则出发,人主观意志出发。

3、原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主观自生的,它来源于客观现实。这样的原则才是科学的原则。

4、检验原则是否正确就看它是否符合现实。

我这里要指出的是,我们决不能把唯心主义简单化了。例如,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他提出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特殊的原则”在支配着这个时代,我们的认识主要是要发现这个“特殊的原则”。实际上,黑格尔所说的这个原则所指向的还是要我们的客观规律,是客观规律在现实中和人的主观思想上的反映。

我谈到,支配我们这个时代的“原则”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要我们打破本本主义,而从实际出发。

黑格尔唯心主义主要表现在所客观规律主观化了、精神化了。

5、正确处理原则和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在,制约着我们改革前进步伐的还是如何处理好本本上的“原则”和现代化实际的有关系,是从马列的本本出发搞建设呢?还是从实际出发搞建设?是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呢?还是在生产力基础上来谈论这些问题。

(四)正确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辩证方法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十七、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提出)

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萨特)

3、人是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的观点: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4、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人与环境相互创造的关系。(“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我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比较辩证的。而存在主义、法国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有合理性,但有片面性。

(五)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以人为本的标准

现在出现了三个标准,如何处理好三个标准,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时不能不搞清楚的问题。

1、实践标准

这是检验一切理论的标准,包括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等。

2、生产力标准

这是检验社会实践行为的标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正确,最终要靠生产力标准来检验。

3、以人为本的标准

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因而检验的标准是多维的。生产力是根本标准,但是唯一的绝对的标准。实际上,还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本标准。在价值观上,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

我们必须把生产力的特的标准和以人为本的人的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在它们中间找一个平衡点。

(六)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式表达。邓小平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前加上“解放思想”,这就深化了实事求是的内涵。

1、“实事求是”的提出

“实事求是”原是一个成语。最早语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人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其原意是指忠史实,避免主观偏见面严谨治学态度。

毛泽东于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一成语进行了改造和升华,赋予它以崭新的哲学涵义。他说,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指导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

毛泽东首先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关键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毛泽东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他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解放思想,“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而达到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头脑被教条主义的框框禁锢着,就会发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现象。因此,要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但解放思想又必须立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出发,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从二者的关系来说,解放思想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实事求是则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二者又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七)调查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的一环。社会现象错综复杂,真假莫辨。你只有深入到社会之中,通过亲身的调查研究,在掌握丰富的第一手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才可能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把握其内在的本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毛泽东作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2、调查研究的方法

就调查对象的范围来说,最常用的有:普遍调查(General investigation),即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要素作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Typical investigation),即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作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即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作的调查。

就调查的方式方法来说,最常用的有:问卷法(Questionnaires),即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Doucments),即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Interviews),即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Observation),即通过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在高中时便系统的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方法论知识,并且受益匪浅。在研究生阶段第一学期的政治课上,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本书,该书详细论述了很多方法论知识,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本书所涉及的各个方法论中,对我影响最深,同时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与实践相对应的是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坚定地相信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立足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哲学,因为它开创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张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因为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生活。同时,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一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正是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才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

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该理论不光可以应用到革命中,也适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反的,如果我们脱离实际,孤立地搞理论研究,那么结果肯定是被实际所淘汰的。记得我在高二时,曾经阅读过一篇关于学习效率的文章,其中写道某一研究机构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在清晨的时候大脑最清醒,记忆力也最高,所以清晨最适合学习。我在高一一整年都是晚上学习,虽然效率不错,但我还是决定要改变一下学习习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所以在那之后我尝试了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学习,但是半个月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好。首先是我起床时很困难,其次在清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一直打瞌睡,后几天甚至在课堂上也忍不住打瞌睡。我在经过思考之后终于明白了该种学习方法不适合我的原因。因为我每天晚上九点半下晚自习,到家已经十点,洗漱完毕之后就更晚了,还要再学习一段时间,早上如果还那么早起来的话,缺少睡眠,上课时自然会打瞌睡。所以我果断放弃了早起学习这一不适合我的方法,回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通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只有符合自己的实际,才是最有效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还强调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还是理论实现发展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总结概括实践,更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成果从实践中来,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理论会更丰富、更完整、更发展,实践也会更成功。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能孤立地搞理论,也不能孤立地搞实践。实践可以检验和发展理论,理论也会对实践产生影响,正确的理论会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理论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只有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这是本门课程最后一个单元,在前面系统讲述了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回过头来:讲一讲作为本科学生如何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最终,学习之后,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在这里面,再作一次解释,提供一个思路和方法。至于在讲述过程中曾经提到某一个问题,有多种学术观点、有多种学说,作为本科教学,只提供一个目前学术界共识的一个学说,其余的一律不要求,仅供同学们今后学习的时候去思考、去探索。 首先说一说,作为本科生进入高等学校,第一门中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要想学好这门课程,每位同学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就是在原有高中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我们讲授这门课程,同学们能够体会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无论在哲学和科学,乃至人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认真去学一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推荐给同学们一本我认为不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研室,是给哲学系学生上公共课的,叫《中国古代哲学史》。希望大家认真去阅读。通过阅读这本书,自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大致的发展过程。我们前面讲过气、阴阳五行,那里面都做了解释,这个

概念是怎样?气、阴阳五行学说是怎么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读这本书之外,建议同学们读一点中国的小学,现在叫蒙学,中国文化的蒙学,推荐一本,读一读《幼学琼林》。那里包括天文、自然、地理、文化、哲学、伦理,全都有了,是中国传统教育第一名七门课程。至于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还有许多书,读这一本,我看就能了解一下中国文化的概貌,从哲学、社会科学、伦理学、天文、地理、气候,那里面都有。再推荐一本书,要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大致发展过程,现在教育部为全国的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编写了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就有三本教材,任何一本教材都可以。因为本科生不需要了解更多,掌握更多,三十二开本,也就是一百多页,又都是全国统编教材,是教育部统编的,读一本《中国传统文化》。读三本书,达到什么目的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通过这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特别是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史。它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的特征,它与西方文化有什么区别?在这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医学,在理论上,它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这些书,掌握这些知识,解决了初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掌握了中国的文化所决定的科学思维方式,按照这个科学思维方式才能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 第二点讲,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一定按照中国人的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及任务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就是由中医学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照中医学得逻辑体系组织而构建得理论体系。它以中国古代朴素得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得生理、病理为理论核心,并融合了历代著名医家真知灼见得一门课程。本课程包括了认识论与方法论两部分内容。认识论方面主要就是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以及藏象学说等为代表得对人体生命活动与病理变化得认识;方法论主要就是以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得临床思维方法,遣方用药法则等。本课程体现了古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得有机融合,就是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学其她各门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所必修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种中医基础知识得奠定作用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产生深远得影响。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中医学得灵魂,课程中所阐述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对临床实践具有很重要得指导意义。扎实得中医基

础理论功底对学生以后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活动,培养正确得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辩证水平以及开拓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其她各科奠定坚实得基础,并对学生得中医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训练。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来认识古代得哲学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掌握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得生理功能,以及疾病得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初步了解人体脏腑得主要病理表现。 二、技能目标 本课程得教学过程中,通过用验案来对照理论,结合理论进行辨 析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临床诊疗经过,培养学生得临床兴趣,使得理论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并直观形象地把握理论,能初步运用中医理 论来辨析疾病得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三、职业素质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得魅力,理解并热爱中医,形成对祖国医学文化得认同感,初步树立救死扶伤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培养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得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做贡献得人生理想。 第三部份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2,实践的状况决定了理论的任务。3,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4、方法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需要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方法论: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们要善于理论总结,善于提炼。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2)经验是感性的,需要总结、概括。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总结经验药经过思考,把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搜集材料要全面,有重点,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在此基础上抓住本质。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回归实践)(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改变实践,才能提供理论的意义,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辩证的加以理解。确定性,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伪证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或证伪所达到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进行科学研究,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限制这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持批判的精神在实践中发展理论。(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和科学精神,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贵州民族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核心,融合了历代著名医家真知灼见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树立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以及藏象学说等为代表的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体系。学会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法及遣方用药法则。通过学习该课程,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训练。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古代的哲学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掌握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初步了解人体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 3、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医案,结合理论进行辩证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直观形象地把握理论,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来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4、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魅力,理解并热爱中医,形成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治未病”的养生观念,逐步确立职业目标。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时序号教学内容概述能力要求(教学目标) 安排

1 绪论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 3.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 4.了解中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2 2 第一章精气、阴阳、 五行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阴阳、五行等概念的形 成; 3.掌握古代哲学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主 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4 3 第二章藏象1.掌握藏象的概念; 2.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4.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5. 掌握五脏的生理特点; 6.掌握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7.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8.掌握三焦的生理功能、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9.了解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0.了解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 4 第三章气血津液与 精神1.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 2.了解精的分类; 3.了解气的运动与气化; 4.掌握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5.了解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的“两起两落”,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才真正认识了中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开考的首门课程,根据多年统计,合格率一般仅在三分之一左右。显然已成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一些意志薄弱者,一、二次失败就偃旗息鼓。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本人认为有诸多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思维方式尚未转向。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中学教学重视数理推论,直观形象教学,虽然对于中医学习普遍也是适用的,但中医独特的理论框架,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尚未很好建立,就难于在中医这块圣地内驰骋,乃至投械退却。这是十分可惜而可悲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迅速换“数理化脑袋”为“中医脑袋”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闯过这一关者,只要继续努力,前面即是坦途。 一、脏腑功能认识观 《内经》时代,中医医家对脏腑的部位、结构、形态亦有颇多记载,而且有些论述在当时大大超越世界水平。在论述各脏腑时,教材中亦有部位、结构、形态的阐述,如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心“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等等。如果顺着这样描述思路去理解,则就会对诸如“肾藏精”、“肺通调水道”、“心主神态”这一些概念理解上的格框。尤其是对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思议。故请读书时务必千万要记住P.29有一个重要的说法:“藏象学龄前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用脏腑功能的认识观才能真正理解P.23“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也就不会钻进脾“似马蹄”、“似镰刀”这类牛角尖里面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信心。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名为“脾”,同理去释各脏的功能。 二、生理、病理互证观 中医药有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是在长期行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形成以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的实践性融于理论之中,而临床表现是基础。因此,从临床角度而言顺序应是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概念。而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故在阅读时,应适度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譬如以“肾主纳气”一节为例,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从临床表现中证实生理抑或病理,从而得出某一概念。这种论述的形式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所以诸如:如何理解肺朝百脉,脾主升清,肝主藏主等等问题时,皆可用一个模式来回答,即:概念、生理、病理以及临床表现。 三、以象测脏的推断观 何谓“藏象”?藏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我们要研究内脏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并不是非要打开胸、腹腔观内脏之变化,而是通过临床表现来推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于生理、病理的机制探讨,也举例性地列出一些临床表现。譬如在论述心主血脉一节,怎样才能诊断心主血脉失调呢?从脉、舌、面之象——临床表现以测“藏”。脉涩、结代,面色表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则为心血瘀阻。笔者认为,如果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能适当地参考有关中医各科教材,诸如《中医诊断学》,可能会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取象比类的求证观 取象比类就是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和社会现象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一种思维,运用方法。不论其科学如何,这种取象比类法一直在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大纲,既充分考虑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了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本课程按90学时设计。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得少于72学时。实验课及其所用学时可由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证的概念、思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6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占4学时,其他2学时。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 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2. 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3. 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4.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三.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在整体观念形成中的作用。第二节阴阳学说

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第二讲以实践为基础得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得主要观点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得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实践生存论——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 1、这个观点首先中国人大1995年李秀林等主编得第四版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来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就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得问题。中间,经过一些波折之后,90年代中期,就从生存本体论得高度提出了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 这一命题内涵就是: 第一,人不单纯就是自然得存在物,而就是既存在于自然之中又超出于自然之上得存在物。而这种分离与结合得基础就是实践。 第二,人得生命得存在方式就在于人得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纯粹物质得活动,而物质与精神得统一、主观与客观得统一。过去,认为就是纯物质得活动就是形而上学得。 第三,人得本质得生成就是一个在践基础不断二重化自己得矛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从“现实得我”与“应有得我”得转化。 (二)实践得定义与形式 1、什么就是实践 实践就是人为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得矛盾而进行得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物质性活动。这里有三个要素:主体——活动——客体。黑格尔说,这就是一个逻辑推理得过程。通过中间项即活动,把主体得愿望转化为客体,达到主客观得统一。 所以,毛泽东说,这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得过程。 2、实践得形式 毛泽东最先把它概括为三大斗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与科学实验。 后来概括为:改造自然得活动、改造社会得活动与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这种概括就是一种新概括,前几年就见于教科书。但这里提“社会政治实践”还不全面,因为社会管理活动不仅仅就是政治活动。 (三)实践得基础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基本观点就就是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展开来说,包括如下五个要点: 1、实践就是认识得源泉。 2、实践就是认识得起点。 3、实践就是认识得动力 4、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 5、实践就是认识得标准。 原来得教科书只讲1345四点,现在有些教科书讲五点。 这些比较好懂,我就不多讲了。 但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得就是: 如何正确认识“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得关系。我们过去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绝对化了。 其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说。她认为,知先不明,则行必出现错误。“如人行路,不见如何行?今人多数践履,皆就是立标致去教人。”(语类卷九)所以,她主张,在行之前,首先,必须痛下一番工夫,先把道理搞明。“若讲得道理明时,自就是事亲不得不孝,事兄不得不弟,交朋友不得不信。”(同上)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及任务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由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国古代 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核心,并融合了历代著名医家真知灼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包括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内容。认识论方面主要是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以及藏象学说等为代表的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论主要是以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法,遣方用药法则等。本课程体现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是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学其他各门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所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种中医 基础知识的奠定作用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医 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课程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 本规律对临床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

对学生以后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辩证水平以及开拓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其他各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训练。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古代的哲学理论一一阴阳五行学说,掌握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初步了解人体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 二、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用验案来对照理论,结合理论进行辨析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临床诊疗经过,培养学生的临床兴趣,使得理论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并直观形象地把握理论,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来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魅力,理解并热爱中医,形成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简笔画基础训练

简笔画基础训练: 1.基本平面形的画法。正方形:一画竖,二画横折,三画横缺口。圆形:按顺时针逆时针一笔画成。半圆形:一画下直线,二画上半圆线。扇面形:一画下折线,二画上弧线。三角形:一画左斜线和底线,二画右斜线。五边形:一画左折线,二画横线,三画右折线。八种基本平面形由易到难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2.点与线的练习。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方法让幼儿多画多练,以达到手指、手腕灵活,手不颤抖。如点的练习,可为小鸡填画米粒;短直线的练习,可为小羊填画小草;弧线的练习,可为小猫钓鱼填画小鱼;波浪线的练习,可为大海填画波浪;斜线的练习,可为“下雨了”画面填画雨点;蜗牛线的练习,可作为妈妈绕线团的游戏;圆形练习,我为小朋友吹泡泡的游戏;方形练习,可为大楼填画窗子的游戏等等。 3.临摹练习。进行基本练习之后,可引导幼儿进行简笔画临摹,家长应搜集简笔画资料或购买简笔画册,根据幼儿的年龄由浅入深地进行临摹练习,重点让幼儿掌握简笔画的作画步骤及表现方法。在临摹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表现自己观察过、体验过的形象,以提高他们用简单的技能表现生活的能力。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最新资料推荐------------------------------------------------------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学院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年级 2019 级学号 152103045 姓名邵明新山东财经大学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金融学院金融学邵明新 152103045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然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具体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 1 / 5

金融学学术研究过程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 然而在这些研究过程当中都始终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作为金融学学术型研究生,如果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定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中的作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选题是否科学、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真实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以至于最终影响我们的研究意义。 所以这需要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尤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鼎力相助。 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 因为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社会历山东财经大学2史条

简笔画入门教程

简笔画学习简易教程 学习简笔画,可以从画点开始练习,逐步进入到画线的培养,继而过渡到形,即用简练的笔法通过线与线的结合来组成形。 (一)点的练习 (二)线的练习 线的种类有: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弧线、波浪线、折线等。 线的练习先以短横、竖线逐步过渡到长的横、竖线练习,再进入到多种线的综合练习。(可参插点与线的结合画)

(三)形的练习 各种线与线的结合组成形。 用简练的笔法,将线来组成各种几何形,又用几何形与几何形构成各种常见的物体主要外形特征。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可组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条斜线可组成菱形。三条直线可组成三角形。

两条横线和两条斜线可组成梯形、平行四边形。 一条横线和一条弧线组成半圆形。两个半圆组成一个圆形。 长方形和梯形可组成房子。 长方形、梯形、圆形可组成娃娃。 菱形、三角形、圆形可组成花卉。 长方形、圆形、半圆形可组成汽车、拖拉机等。 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可组成鸟、小鸡。

三角形、半圆形、波浪线组成的山、水、船。 三角形和半圆形组成的树。 圆形、椭圆形组成的树。 总之,这些形与形的组成可绘成各种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房屋、树、水果、家具等简易美丽的画面。 演示简笔画的方法 (一)归类法 归类法即以一种形为主,表现多种物的外形特征。如: 用三角形由浅入深地表现各种物体。

用长方形由浅入深地表现各种物体。

用圆形由浅入深地表现各种物体。 演示简笔画的方法 (二)分解法 当物体外形线条比较复杂时,为了便于孩子学画,可以分作几步进行,然后再将分解图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1.一样物体的分解组合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 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B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A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以社会工作实践调查研究为例学号:2014120077 姓名:王振飞摘要: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所运用到的实践调查方法,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统一。而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理解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工作研究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