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高档食品,也是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黑木耳营养丰富,风味可口,另外还具有益气强身、活血、通肠等医疗效果。
最近的研究发现,木耳还有预防和减轻脑血栓的作用,做为一种保健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向阳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称为地栽黑木耳。
这种栽培方法模拟了黑木耳野生的生活环境,操作方便,方法简单。
黑木耳在7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7-8月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
伏耳耳片薄,虫耳多,烂耳多,并因已到雨季不易晒干,所以,不提倡栽培。
1、菌种选择
国内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品种较多,主推黑29、延明1号、黑916、延农11、长白山7号等。
一般干耳单产每袋都能达到50克。
黑木耳品种按其形状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选择多片型,按其后熟过程所需积温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
早熟品种一般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可以出耳,此时产量也最高,如果划口不及时,产量就会受影响;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后还需
要后熟过程,其所需积温达500℃以上,如果后熟过程所需积温未达到之前就划口,划的口里不长木耳,还容易污染,长出杂菌;早熟和晚熟之间的品种叫中熟品种。
现在延边地区一般种植春耳,因春耳耳片肥厚,颜色深黑,品质好。
但春耳是冬季生产,所以对培养室有一定要求;一是保温性好,二是具备增温条件,地栽黑木耳的经济效益首先是靠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靠规模,假如有一间培养室,一次能养菌一万袋,就做一万袋,生产的数量少,相对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如果选择晚、中、早熟品种就可以生产三万袋。
即12月中旬之前先生产一万袋晚熟品种,2月初之前再生产一万袋中熟品种,把长满菌丝的晚、中熟种菌袋装在编织袋里、堆在室内保管就可以,最佳温度0°-10℃,如果没有地方放,可放在室外,苫好就可以,最后再生产一万袋早熟品种,这三个品种虽然生产菌袋时间不同,但都可以4月份划口,并能同时出耳,比一万袋规模有三倍的经济效益。
2、培养料的配制
凡是阔叶树木屑都可以做培养料。
配料应注意原料合适的配比、料水比和酸碱度,这些因素影响培养料的理化性质,与木耳菌丝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
配方一:锯木屑78%、稻糠%、黄豆粉2%、石膏粉1%、生石灰%。
配方二:锯木屑%,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石膏粉1%。
配方三:锯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
各配方配料含
水量60%左右。
一般用手捏拌好的培养料,指缝间有水迹,滴水不超过一滴为宜。
3、拌料装袋
培养料最好用拌料机拌料,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三三”制,也就是说,辅料先拌三遍,主料和辅料混合拌三遍,加水后再拌三遍。
或者,先把辅料混合拌匀后,一层主料,一层辅料,混合后进行拌料,正反方向各2-3次就可以了。
培养料加水后,要拌匀,堆闷2小时,让其水分浸润湿透,不能混杂有干料,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装袋可选用装袋机,该机装料打孔能一次完成,即节省人力,又保证了装袋的质量。
袋一定要选用17×33cm的聚乙烯袋,因聚乙烯袋在低温时不易破损,质地柔软,易收缩,袋壁紧贴菌棒上,开口出耳时保湿性能好,喷水时不易使菌袋内积水,减少了出耳期的后期污染。
装料要松紧适度,料松菌丝弱,易衰老,出耳时易污染,料过紧通气不良,发菌慢。
一般每袋填料公斤。
装料后套上颈圈,压上盖。
盖和料面应保持3-5cm空间高度。
4、灭菌接种
装完料的栽培袋要放入55×44×30公分的铁筐内,再移入锅内。
灭菌方法多采用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时间应从锅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算,持续6小时以上,再焖锅2小时。
如灭菌期间温度降到100℃以下,灭菌时间至少要延长
2小时以上,以做到彻底灭菌。
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接种前用2天要用甲醛对接种箱进行消毒,还应将所用的菌种瓶表面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所用的接种工具也要消毒才能与菌种一起放入接种箱。
对有怀疑的菌种,可先拔掉棉塞闻味,若是清香味,属合格菌种,若有酒、酸、臭味,则是坏菌种,应该淘汰。
接种时要挖去瓶口老菌块,不要将菌种弄得太碎,菌种太碎萌发缓慢,易遭霉菌感染。
一般一瓶二级菌可接三级菌40-50袋。
5、培养
选择干燥、卫生、通气、避光、保温性能好的房间作为培养室。
在培养室内安装培养架,高度由房间的高度来确定。
一般高度米的房间搭8层比较合适,高度米的房间搭9层。
一般是距地面米以上,每隔30厘米搭一层,最上层距顶棚米。
最下层气温低时距地面稍高一些,上面留足通气空间以利通风换气。
培养架的宽度以菌袋上、下架方便为原则,一般单面上架(靠墙)米较合适,双面上架以米较合适。
架床铺木板要留有一定间隔以利于上下通气。
木板要求干燥,没有毛刺,防止刺破塑料袋。
培养架之间要连接紧密,防止倒架造成损失。
摆袋之前室内用甲醛进行消毒,摆袋时先把菌袋倒过来,使孔内菌种落下,然后正立摆袋,保证大部分菌种覆盖
料面,使少部分菌种落到孔内,接种后,开始的7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有利于菌种复活和定植,并降低污染率;7天后一般料温高于室温,为防止烧菌,培养室应降温至20-25℃左右,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和吃料。
菌丝长满袋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20℃左右继续培养,使菌丝多积累养分,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养菌10天后开始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养菌期间如果发现杂菌,挑出来重新装袋灭菌,也基本上不影响单产。
另外应每天用来苏水对培养室进行加湿消毒。
每5天用甲醛熏蒸一次。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宜干勿湿”。
每周应翻堆或倒架1次,以免烧菌。
6、集中催耳芽期管理
耳场要建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清洁卫生、无污染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弃的菌袋及残留物,然后再翻耙、整平、做畦床,并将畦床浇透水,以利保湿,喷5%石灰水和800-1000倍DDV消毒、灭菌、杀虫。
在畦床面铺1层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袋片、遮阳网、细纱网等,以免雨水将泥沙溅于耳片上,降低商品价值。
划口时间春耳最佳划口时间为5月初前后,7月初之前采耳要结束;秋耳划口时间7月上旬至7月下旬,10月初采耳要结束,如果出不完,下年春季继续出耳。
做出耳床对不同地势应做不同的耳床,排水不好的地
块,应做高出地面5-30cm的出耳床;排水好的地块应做比地面低5-25cm的出耳床,耳床宽150~200cm为好,长度不限,但太长也不好管理,做好耳床后,应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然后每平方米撒上100克生石灰消毒。
倒立划口摆袋去掉菌袋的封盖,袋口用手拧紧,倒立划口,划口多以划“V”型口,口的角度50-60℃,角的斜长,深度,每袋划4-5层,最低层应离地面5cm以上,每层划4个口;菊花品种也可划条型口,每袋顺袋划5条,顶端划2条。
另外黑龙江省有人采用钉子扎眼的方法划口,效果也不错,耳片均为单片,质量好。
将喷水带的小孔朝下顺床放置床中间,两边把菌倒立摆袋,袋间隔10-12cm,然后盖上草帘。
也可集中催芽,袋间隔1cm,直立摆放,然后分床倒立摆袋。
④催耳芽管理催耳芽期一般需要10-15天,这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如湿度不够时,把喷水带接通水源数分钟后,即可达到所需的湿度。
如果白天床面温度高于27℃,用通风方法使床面温度保持在22-24℃之间。
适当的散射光可诱导耳基形成,应早晚掀开草帘子半小时,并可同时满足通风要求。
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调节湿度出耳芽后,可揭去草帘,每天早、晚喷雾状水,最好用微喷。
初期因耳芽抗逆性差,要勤喷、清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
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防止耳片蒸腾失水,促进迅速生长。
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特别是当耳茎和耳片生长缓慢时,应停水3-5天,使菌丝休养生息、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使耳片健壮生长。
耳片成熟前,宜减少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耳片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不仅能控制孢子弹射,而且耳片干净无水,不易烂耳,肉质肥厚、有弹性,产品质量好。
控制温度展耳期温度以20-22℃为宜,利于耳片生长整齐、健壮、耳形好、色泽深,商品价值高。
若温度高于25℃,则开片难,再遇高温天气,子实体呼吸旺盛、细胞分裂加快、干物质积累少、耳片薄、产量低。
因此,若遇高温天气,可盖草帘并喷水降温,以保证耳片良好生长。
气温低于15℃或下雨时不必喷水。
调节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否则,生长缓慢、色淡、骨质软,商品价值低。
所以,对覆盖物要定期揭掉,确保光照充足。
通风空气新鲜有利于耳片良好地生长。
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耳”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感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
应清除耳场内、外一切障碍物,定期揭掉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
使耳片生长发育良好。
8、采收和加工
耳片弹性减弱是成熟的标志,耳片成熟后,生理活性下降,若遇高温、高湿极易感染杂菌,发生腐烂性“流耳”,因此,应及时采收,尤其是高温、高湿季节,对有八、九分成熟的耳片也应采收,采收时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须清除干净,以免感染杂菌产生”流耳”。
对采摘下的木耳,去除多余的耳根后及时放在沙网上晒干,末干之前不必多次翻动,以免出现“拳耳”。
9、黑木耳的病虫害防治
黑木耳的霉菌污染及防治地栽黑木耳中霉菌污染是最见的现象,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污染的原因是:
其一,灭菌不彻底。
因采用常压灭菌,或装袋、堆放、升温不正常等等因素造成。
防治措施:菇农应熟练掌握灭菌技术,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
其二,菌种不良。
菌种质量低劣,培养出的菌丝生长无力,细弱,抗逆性差,从而增加了杂菌侵染的机会。
开袋后,杂菌很快在料面上生长,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预防措施:应选纯正、菌丝洁白、健壮、生活力旺盛的菌种。
其三,开袋过早。
当菌丝满袋后,应再培养1周,不要急于开袋出耳,否则因开口时间长不形成耳基杂菌会乘机侵
入,在开口处出现棉絮状物,1-3天后成霉斑,迅速蔓延至全袋,造成减产。
此阶段主要是木霉、青霉感染。
预防措施:菌丝发满袋后,在有光照的环境中,继续培养10-15天,诱导出现胶质耳基后,方能开口摆袋出耳。
其四,高温高湿及水分管理不当。
高温高湿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在高温下,黑木耳菌丝生长受阻,菌丝发黄,吐黄水,自溶,并引起子实体霉烂或发生流耳。
因此,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开袋出耳。
若遇短期高温,应加强通风。
管理中,应掌握“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来防止流耳的发生。
另外管理不当也是导致霉菌发生的主要因素,某些种植者为增湿,不断向袋上洒水,结果出耳芽的口子经常积水,造成霉菌滋生,已出耳芽的因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致使耳片腐烂。
预防措施:开口摆袋后至耳芽未长大前以保湿为主,只向地面喷水,勿往袋上淋水。
当耳芽封住开口后,可少喷、勤喷,以保持耳片湿润为度。
耳片开大后,可向耳片喷雾状水保湿。
若开口处已出现霉菌,用刀挖除霉斑,再用石灰粉覆盖,可控制霉菌扩散。
流耳的预防栽培黑木耳,防止流耳是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之一。
特别是夏季,由于高温高湿流耳现象尤其突出,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和黑木耳质量下降。
预防措施是:第一,适时采收。
采收不及时是流耳产生的原因之一。
耳片成熟后,生理活性下降,若遇高温高湿,极易感染杂菌,
发生腐烂性流耳。
第二,清除耳根。
采收时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须清除干净,采收后残留的耳根不会发芽生长,遇高温高湿反而会感染杂菌产生流耳。
因此,菌袋上勿使耳根残留。
第三,合理喷水。
在气温高时,应在早晨和夜晚进行喷水,不能在气温高的中午浇喷,并且应以保持出耳场地的空气湿度为主,菌袋上少喷,严防耳片积水太多,引起流耳。
第四,控制温湿度。
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会滋生杂菌,并快速繁殖,这也是产生流耳的主要原因。
因此,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湿度控制在85%左右。
黑木耳的虫害防治在黑木耳代料栽培中,主要有瘿蚊、蚤蝇、果蝇、夜蛾、螨、跳虫、线虫等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
如黄足蕈蚊的幼虫蛀食耳片,造成耳片溃烂,有时也蛀食菌丝。
对各种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当栽培场地有了虫害,宜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可用除虫菊酯、敌百虫等,其用药量应严格控制。
也可利用某些害虫有趋光性、趋腐性的特点进行诱杀,可达到更好的效果。